縣域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縣域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摘要: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現有效教學,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21世紀素質教育的需要,教育現代化的需要,也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本文以甘肅省甘州區為例,對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應用現狀進行調查,找出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提出對策,為下一步縣域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對教師素質需求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整合;調查分析;對策研究
一、調查背景和緣由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在甘州區學校的教學中日益得到廣泛運用,使教材觀念、呈現形式、課堂教學的結構及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都發生了較為深刻的變革。現代實踐教學證明,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能有效的促進初中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理念,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獨特的作用。目前,計算機在輔助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如何?它對學生思維發展的影響如何?實際教學應用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改進?今后教學中還應注意哪些問題等。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我們深入甘州區十所學校的部分班級,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調查,對上述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調查結果促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調查形式
調查樣本的選取基于以下幾方面的考慮:第一,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調查的學校對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比較重視,都有較好的硬件設備和師資力量,教師具備進行多媒體教學的能力;第二,十所中學有一定的層次性;第三,調查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包括七、八、九年級共三個年級。發出問卷共450份,收回問卷440份,其中有效問卷435份。
調查采用的形式:一是走進課堂聽課。深入十所學校聽課50多節課,其中初中課30節。二是發放問卷調查表。共發放問卷450份,收回440份,有效問卷為435份。其中200份是針對教師的問卷,80份是針對一般教師的,170份是針對學生的問卷。三是召開座談會調查。共召開16場座談會,參加教師96人(其中教師78人),學生80人。四是個別走訪。共走訪了十所學校的45名教師和80名學生。調查對象的教齡情況如表1:
教齡(年)人數(人)百分比
1~36024%
4~77228.4%
7~105020%
10年以上6827.60%
表1教師的教齡情況
接受調查的教師年齡分布均勻。涉及的課程科目有語文、、英語、物理、生物等。問卷分為三個模塊:教師個人信息調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問題調查;教師期望的培訓模式調查。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計算機在學校教學中應用的基本情況
1.設備配備及應用情況
近幾年來,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為甘州區的所有學校配置了計算機教室、光盤播放室、衛星收視室和多媒體教室,甘州區教育局信息中心創建了甘州教育信息網及教育系統辦公自動化平臺,各學校也都各盡所能,在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創了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學科中廣泛運用的新局面。結合教育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的要求和“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實施,張掖市開展了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培訓,要求45周歲以下教師必須參加培訓,同時還要掌握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知識。隨著張掖市現代信息技術教育配備的逐漸完善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學校也越來越多的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計算機把文本、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集于一身進行信息加工、處理,通過聲、光、色、動畫、交互等技術創造出適當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明顯提高。
篇2: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校本培訓方案
一、培訓計劃
*年9月21---23全縣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培訓,為了學校全體教師實現更好的運用多媒體進行備課授課,我校將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二次培訓學習,我們將創新培訓方式,優化培訓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培訓宗旨
我校對本校的全體教師信息素養現狀進行調查后,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擬定開展“融技術于課程”、“以課題研究帶動培訓、以培訓促進課題研究”的“研訓一體化”培訓活動,在我校培養一批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的科研型探索者,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的個性化實踐者。
三、培訓對象與目標要求
(一)培訓對象:學校所有的教師
(二)培訓目標要求:
總體目標:
了解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特別是教育領域中的地位與作用,樹立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的意識;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備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用于教育教學中的能力;建立科學的、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初步掌握繼續學習信息技術新知識的能力。
具體目標要求:
1、掌握flash的使用,能編排和演示教學內容,能獨立制作flash課件。
2、能夠應用photoshop軟件進行各類圖片的綜合處理,為flash課件的制作準備素材。
四、培訓內容
1、flash軟件的基本操作。
2、ps圖片處理技術。
五、培訓措施
1、堅持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從實際出發,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實施培訓,確保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2、在做好周密培訓計劃的基礎上,認真引導教師自學自練,利用多種渠道完成全員培訓任務。
3、在培訓過程中,堅持按需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對象組織培訓活動,采取講授、上機操作與研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般應以上機操作為主、講授為輔,原則上上機操作時間應不少于信息技術培訓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4、信息技術培訓還應結合教育教學活動,注重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加強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使教師能學以致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六、培訓具體安排
(一)組織領導:朗義德
(二)培訓時間和地點
時間:
培訓時間
培訓內容
培訓教師
9.26―9.28
flash軟件的基本操作
唐彬
10.11―10.14
ps圖片處理技術
地點:微機室
臨朐縣九山鎮青楊峪小學
*.9
篇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案
現在的學生很多從幼年時期就開始接觸計算機,但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們對于計算機的自發式學習更多的是使用計算機玩游戲和聊天,并不了解計算機到底可以做些什么。為此,我們在計算機與語文教學課程整合方面的探討核心是:如何把計算機當作日常學習中的一種工具,提高其使用效率,使其發揮作用,使其能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課程整合應立足于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
1.課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學科交*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養。課程整合要求,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這些任務是語文教學中具體的學科任務或以真實的社會問題形式反映的學科任務,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一個或幾個任務,把相關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必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課程整合強調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在于設計任務,即教師的主要精力應放在教學研究上,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師生交流不能被計算機與學生的交流而取代。使用計算機于課堂是以提高學科的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計算機只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要避免為使用計算機而使用計算機的現象。
3.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學生不但掌握了所需要掌握的小學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使用各種資源和工具去主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可以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互聯網技術條件下語文教學新的模式實驗
為實驗在互聯網技術條件下語文教學新的模式,組織了不同年齡的多個學習小組進行了多個自立課題的研究,包括在識字、閱讀、作文等多個方面。現以一個作文的案例加以說明:
1.課前老師確定任務:以“奮斗”這句詞展開,圍繞主題分類,讓學生選取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廣泛的資料收集和信息整理;幾個人共同組織材料,合作寫一篇作文。僅提示學生可以使用“百度”、“google”搜索引擎。
目的是讓學生對即將進行的主題活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方向,為活動課的開展作好鋪墊。
2.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老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能緊密圍繞主題開展更深入的自主學習、信息搜索活動,從而獲取真正屬于自己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
學生對搜索到的相關資料和信息會產生很多的疑問,這進一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拓展學生的信息來源,為學生的后期創作活動提供素材和解決問題的工具,讓學生基于這些疑問通過互聯網繼續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網絡優勢,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相宜地進行幫助和個別輔導;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輔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進行解疑或引導其利用網絡資源自主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的活動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同學之間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對活動主題有更深刻的、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也得到培養。發現平時對計算機操作較為熟悉的學生在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明顯優于其平時在群體中的表現。
3.老師引導學生,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幫助學生把握各類信息內容的要素,形成觀點或突出某一個主題。然后讓學生利用信息資料與伙伴合作,在電腦上進行相關的創作活動,在學生創作活動過程中,老師只起著引導的作用。老師要放手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思想和展示、發揮自己的特長。
這種互聯網技術條件下語文教學新的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息收集能力,同時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幫助、相互協作能力。協同創作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提高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同時,通過本模式的研究和實踐,授課教師也獲益良多,促使教師們主動研究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