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反思
網絡環境下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反思
太星小學冬云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擺在每個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針對自己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分別從以下幾方面闡述:
一、網絡環境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作用
網絡環境指網絡教學和學習環境,網絡教學和學習是指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工具,利用各種教學平臺、學習軟件和網絡數據庫資源進行教學和學習的過程。網絡技術和信息具有及時、互動、知識豐富、圖文聲色并茂等特點,其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內容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根據匹亞杰的思維發展理論,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直觀教學成為小學教學的主要原則。電腦多媒體的使用,為直觀教學原則的貫徹提供了有力工具。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以圖片、錄相或動畫的方式使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難以觀測的知識可視化,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
2、知識豐富多彩,激發學生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網絡信息資源的豐富多彩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能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提供大量翔實的資料,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相關信息,從而對此問題有進一步的深入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維持。
二、網絡環境下學生如何自主學習
利用網絡環境開展學生自主性學習,讓學生的“自主”喚醒和激發主動參與的意識,訓練掌握認知策略,發揮選擇性、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1、網絡環境下基于游戲的自主學習
基于游戲的自主學習,是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游戲方式開展的自主學習模式。由于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對游戲有著特別的愛好,在游戲環境中,他們能快樂地進行學習而不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同時,它還能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更有利于情景創設和大量知識的獲取,為小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環境提供了理想的條件。但由于小學生自主選擇能力和判斷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使學生們都融合進角色之中,在快樂的游戲中掌握知識,訓練技能,了解方法,培養情感。
2、網絡環境下創建基于任務的自主學習
針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不能“全權”下放,"袖手旁觀",照搬成人的學習模式,而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我們的具體做法是,給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和應達到的學習目標,并指導學生利用上網查詢、人機交互等方式,讓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完成任務。網絡環境中有著海量的信息,教師與學生擁有信息的機會是均等的,更多的時候,學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要多。教師逐步失去了以往占有教學信息資源的優勢,不可能再依賴現成的教參把有限的知識和所謂的標準答案傳授給學生。教師的任務將轉變為如何引導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篩選、獲取有用的信息,培養學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進行有效地分析、判斷、整理、歸納、評估、加工、傳遞和創新的信息加工處理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將所學習的知識分解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搜索引擎或相關的網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務。輸入關鍵詞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到的相關網頁資料可能會多達數百上千條,這是教參望塵莫及的。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學,能沖破課本的束縛,在學生面前展開廣闊的學習空間,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通過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研究,我發現學生的學習與傳統的學習方式不同,他們不是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利用網絡平臺和數字化資源,并通過對資源的收集、探究、發現、創造、展示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增強了學生完成任務的信心,有利于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能全面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篇2:運用電教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
運用電教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摘要】電化教育是現代化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它以形、聲、光、色等表現手段,形象、直觀、生動地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愉悅、自由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使他們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在小學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字】電教手段;培養;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同時也為我們教師帶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加速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近年來,隨著我校電腦教學的普及和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日益完善,多媒體課件被逐步應用于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使學校課程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傳統的課堂教學多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側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多媒體教學的加入則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達到最佳結合,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以圖象符號為主,不僅化抽象的語言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而且在單位時間內傳遞的信息量,也比語言文字大得多。在小學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對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易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用電教手段直觀性的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高爾基說過:“想象可以補充事實的鏈條中不足的和沒有發現的環節。”教材中有些文章言雖盡而意未完,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補充出來。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使學生思維整體結構獲得優化,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起來。
篇3: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山西大同同煤一中衛曄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學生的作業形式,從作業設計原則和作業類型兩個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嘗試。希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并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關鍵詞:新型快樂趣味性自主合作創新
英語課外作業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但中學英語教學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量大而且形式單一:抄寫單詞5遍、10遍,背誦和抄寫對話或課文……長期以來沉重的作業量、枯燥乏味的作業內容、機械重復的勞動,這些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收效甚微,很難達到激趣、鞏固的目的,而且更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淡化了學生的主體色彩。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傳統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快樂呢?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嘗試:
一、作業設計原則
1、興趣性原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指的就是“興趣”。而興趣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英語作業首先切忌枯燥,要以無窮的樂趣吸引住學生。一旦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以積極的心態自覺自愿地去認真完成,反之則是敷衍了事。
2、多樣性原則
山珍海味也會有吃厭的一天,何況是學生每天要面對的作業。孩子是天生的喜新厭舊者,他們反感長期做同一類型的作業,只有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作業才會激發他們內心的“戰斗欲望”,鼓舞他們不斷的攻克自己學習生涯中的一個又一個“堡壘”。
3、實踐性原則
知識的學習在于能力的轉化并運用于實踐。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書面的成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英語教學需要培養的就是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樣,新型的英語作業要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書本拓展到生活,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勝利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層次性原則
鑒于個人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會在英語學習中反映出一定的差距。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同樣在作業的布置中也要體現這一重要原則,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難易程度不一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保證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
5、合作性原則
傳統的作業都是學生單獨完成,并且教師也十分在乎學生是否獨立完成作業。但作業的形式豐富了,教師也要注重作業設計中的合作性,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根據情況可小組合作完成,或師生、家長與學生配合完成。讓學生在合作中培養團結協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