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策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內容摘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從哪方面入手更加行之有效呢?小學階段學生最突出的心理特點是興趣第一,我們作為管理者,只要引領廣大教師在遵循這一教育規律同時,努力尋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學生自主學習自然會落到實處。
關鍵詞:自主興趣策略有效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的自主學習又處于核心地位。因為沒有自主,合作就失去了根基,探究也沒有了活力。所以,轉變學習方式,關鍵要在“自主”上下功夫。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迸ε囵B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減輕學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把金鑰匙。
在課程改革工作,我和老師們積極參加十五區“自主學習”群體課題的研究,以課題推進課程改革,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課題引領的進程中,我們立足在語數課堂,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突破口,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落腳點,積極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達到強化教師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發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每個學生獲得充分發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回首走過的課改之路,反思課題研究歷程,通過對課題全過程進行梳理和認真分析,總結并提煉出以下十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十種策略闡述
策略一:通過自主質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疑問和驚奇也最容易誘發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創設“激疑”情境,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好問的心理特點,圍繞知識的關鍵點,巧妙地創設情境,設置疑問,讓學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誘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使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興趣在探索中不斷被激發。
語文新課的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課導入時,有意識地設疑、激疑或設計一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可以撥動學生好奇的心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們總結以下設疑導學的方法:⑴根據課題質疑導學。⑵根據課文首尾質疑導學。⑶抓住重點句質疑導學。⑷提出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導學。⑸根據課外延伸質疑導學等。
數學教學中,⑴出示相關物體設疑導學。一位教師在教學“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節課之前,教師把一把只有兩條腿的破凳子拿進教室,并故意放在顯眼之處。學生納悶不已,不知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樣不用老師多說,學生對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完后,教師再讓學生顯顯身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把破凳子修理好,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的成功感。⑵聯系生活實際,設疑導學。如一位老師在教授比例的應用時,給出自己房間和擺放家具的長、寬和比例尺,請學生當設計師,為老師設計房間。⑶競猜引入激趣。如在教學《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時,**老師在大長方體中放入一個小正方體,小正方體中裝入一個要研究的不規則物體土豆,將其放入講臺之下,讓學生猜老師帶來的是哪種物體,它的周長、體積怎樣求?當學生看到土豆時先是一愣,仿佛在說:這怎么求呢?學生產生好奇,進而激活學生的思維,開動腦筋提出多種求體積的不同方法:有的說利用土豆占水的空間大小求土豆的體積,有的說用橡皮尼包住土豆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就可以求出土豆的體積,還有的說把土豆切成正方體的小塊就能求出土豆的體積……⑶教師出色“表演”激疑導學。如教學“年、月、日”一節,探討閏年、平年的判斷方法時,教師先讓學生從年歷上連續說出幾個不同的年份,老師立刻說出是平年還是閏年。有許多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種渴求知識的欲望流露在每個學生的臉上。這時,教師把判斷平年還是閏年的方法講給學生聽,學生聽得聚精會神,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新知識。
篇2:運用電教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
運用電教手段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摘要】電化教育是現代化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它以形、聲、光、色等表現手段,形象、直觀、生動地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愉悅、自由的氣氛中接受知識,使他們愛學、樂學,達到學會的目的。在小學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字】電教手段;培養;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同時也為我們教師帶來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加速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近年來,隨著我校電腦教學的普及和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日益完善,多媒體課件被逐步應用于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使學校課程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傳統的課堂教學多依賴于教師的講授,側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多媒體教學的加入則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達到最佳結合,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信息的方式,主要是以圖象符號為主,不僅化抽象的語言為形象生動的畫面,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而且在單位時間內傳遞的信息量,也比語言文字大得多。在小學教學中,注意恰當運用電化教育手段,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間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的規律性,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思維實現著從現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轉化,使人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對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空間概念不易形成。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合理地運用用電教手段直觀性的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樹立空間概念。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解答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使學生一目了然,這其間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高爾基說過:“想象可以補充事實的鏈條中不足的和沒有發現的環節?!苯滩闹杏行┪恼卵噪m盡而意未完,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補充出來。總之,電教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生動,聲、光、色、形兼備,靜動結合等諸多優點,確有利于優化教學效果,使學生思維整體結構獲得優化,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起來。
篇3: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山西大同同煤一中衛曄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學生的作業形式,從作業設計原則和作業類型兩個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嘗試。希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學習英語的快樂,并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
關鍵詞:新型快樂趣味性自主合作創新
英語課外作業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課外學習英語的重要手段。但中學英語教學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量大而且形式單一:抄寫單詞5遍、10遍,背誦和抄寫對話或課文……長期以來沉重的作業量、枯燥乏味的作業內容、機械重復的勞動,這些不但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收效甚微,很難達到激趣、鞏固的目的,而且更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壓抑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淡化了學生的主體色彩。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傳統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解放出來,從新型的作業中真正體驗快樂呢?我在教學實踐中作了如下嘗試:
一、作業設計原則
1、興趣性原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指的就是“興趣”。而興趣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英語作業首先切忌枯燥,要以無窮的樂趣吸引住學生。一旦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以積極的心態自覺自愿地去認真完成,反之則是敷衍了事。
2、多樣性原則
山珍海味也會有吃厭的一天,何況是學生每天要面對的作業。孩子是天生的喜新厭舊者,他們反感長期做同一類型的作業,只有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作業才會激發他們內心的“戰斗欲望”,鼓舞他們不斷的攻克自己學習生涯中的一個又一個“堡壘”。
3、實踐性原則
知識的學習在于能力的轉化并運用于實踐。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書面的成績,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英語教學需要培養的就是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同樣,新型的英語作業要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書本拓展到生活,讓學生切實體驗到英語學習的實際意義,解決生活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自豪感和勝利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層次性原則
鑒于個人學習能力的差異,學生會在英語學習中反映出一定的差距。在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同樣在作業的布置中也要體現這一重要原則,做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難易程度不一的作業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保證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了。
5、合作性原則
傳統的作業都是學生單獨完成,并且教師也十分在乎學生是否獨立完成作業。但作業的形式豐富了,教師也要注重作業設計中的合作性,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根據情況可小組合作完成,或師生、家長與學生配合完成。讓學生在合作中培養團結協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