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課程標準》之英語課堂教學技巧
學習《新課程標準》之英語課堂教學技巧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英語教師必須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兒童學習英語的特點充分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技巧來組織和改進課堂教學。
一、兒童學習英語的特點和天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與生俱來對世界就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觀察的角度。他們活潑好動;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對一切充滿幻想;他們富有創造力……這些獨特的本性在他們的本族語習得與學習中經常被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運用,并成為他們掌握本族語的保障之一。在外語教學中,只有當我們充分地了解兒童學習外語的特點和天性,我們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教學。實踐證明:兒童學習外語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2)著重于意義領先
(3)能創造性地使用語言。
(4)在做事情中學會語言。
(5)容易習得語言。
以上這些特點,對我們的教學大有幫助,我們可以運用各種符合兒童學習外語特點的教學技巧來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多創設有意義的真實環境,并把它們靈活應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小學英語常用教學技巧及應用
小學英語教學技巧種類繁多,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常用的技巧主要有這些:講故事、游戲、表演技巧等。盡管每種技巧的作用、特點、使用范圍和選用原則不同,但它們都與兒童學習外語的特點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技巧來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講故事技巧
故事是伴隨著兒童成長的,它對于發展兒童的語言(母語和外語),培養兒童的想像力有著很大的作用。在我國,將故事運用于小學課堂教學,對于把它作為一種外語教學手段的潛能還未能進行充分的挖掘。故事可以給小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一個自然的、有意義的語言情景,這符合學生語言學習意義第一和在情景中語言學習效率高的原則。由于用于語言教學的故事中的詞組和句子的重復率高,并且小學生喜歡一遍一遍地聽故事,所以即使小學生在語言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也能大量地吸取成塊的語言(chunk),并用于語言交際。故事總是非常有趣的,小學生喜歡聽有趣的故事而且在此過程中建立起了對外語學習良好的情感態度并自然地習得了語言。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想像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盡管故事有許多好處,但是,在英語課堂當中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如:課本提供的故事不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都采用對話形式。現成的故事在書店里、在互聯網上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小學英語教學中講故事的技巧
①將要講的故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的類似經歷聯系起來。
②使用圖片、動作或多媒體來創設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故事。
篇2: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常用幾種導入法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常用的幾種導入法
教學中,我常常根據所教內容結合小學生的情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導入:
1.歌曲導入
如在學習農場動物單元時,我會播放《oldMacdonaldhasafarm》,并和學生一邊唱一邊模仿動物。同學們情緒高漲,一下就進入了當節課的話題討論。
2.情景圖導入
我在教學中注意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標題和主情景圖,因為圖片通常很生動,也為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打下基礎。
3.游戲導入
如“開火車”讀單詞,“搖頭晃腦"說單詞等游戲,復習舊知引入新知,活躍課堂氛圍。
4.聊天導入
講時間的表達方法時,我問學生:“世界上富人和窮人誰都可以擁有,沒有形狀沒有顏色看不見的,怎么都抓不住的的是什么呢?”提問不同學生,逐漸得出時間這個答案。通過這個對話方式讓學生們懂得時間的寶貴。
5.短劇表演導入
根據課文不同需求,讓學生自己編排一個與內容相關的短劇來表演。其他同學進行觀看的同時初步了解。
6.動作猜詞導入
通過“我來演大家猜”的活動,由表演動作的同學來負責做出詞匯的相關動作,可以使得課堂開始的更有趣味性。
同時,我也經常采用簡單的英語采訪,多媒體課件播放視頻等,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們都會很感興趣,而且很期待上英語課,使英語課成為學生喜歡的科目之一。
篇3: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保證有豐富語言輸入量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保證有豐富的語言輸入量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又要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所以,我認為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于把英語課堂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也就是學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英語課堂。而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受時空的限制,為教學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保證了豐富的語言輸入量。根據這一特點,本節課我主動的人為設置、通過多媒體課件,增大課堂容量,為教學提供大量生動、形象的素材。這樣不僅有效地擴大了學生視野和與語言操練的面,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接受和存儲效率,從而增強了教學效果。
小學英語,英語課堂,信息技術,多媒體,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