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困與惑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困與惑

2024-07-31 閱讀 9299

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困與惑

元門鄉中心學校符大忠

近段時間學習國培,收獲不少,感受頗深。

我覺得《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深入應用》這個教學教學視頻更為接近我們鄉鎮小學教學的實際。對于鄉鎮小學來說,如何更好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或者說是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付諸教學是一個日趨完善、并一定要付諸實施于實際教學的一種良好的教學手段,它能更好地讓教師在更短的時間里有效的解決很多實際的教學問題,既縮短教學時間,又提高教學效率。

多年來我都任教我校六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本學年度因為學校缺乏語文教師,學校領導決定有我來擔任小學五年級語文的教學任務。多年來我熟悉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對小學數學課件的制作也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也知道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對課堂教學的利與弊。總的來說,肯定是利大于弊。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教學手段,而且要考慮教學手段的多樣性,不能過于單一,免得過于泛濫,使得現代科學技術教學這一教學的輔助方法變味成為應付學校領導或縣級教育部門領導檢查的工具。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深入應用》這個教學教學視頻讓廣大參與學習的教師可以一同分享和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深入應用的具體思路和方法,并結合語文說明文閱讀教學進行了具體闡述。通過這樣的對具體學科、具體案例的教學分析,建構起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深入應用信息技術的思路,進而介紹一種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方法。我任教的小學語文第三年單元正好是一組有關說明文的課程,這一段視屏的學習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有關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實際教學的具體思路和方法,為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與手段建構起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深入應用信息技術的思路。有點可惜的是在學習國培之前我已經差不多將這一組的課文教學完了,無法用上輔導老師介紹的信息技術的具體方法,或者說是用上了但沒有像輔導老師介紹的那樣;可喜的是,通過具體的實際教學,讓我自己知道應該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與方法進行教學才是最為可行、并可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對比之下,我才真正理解信息技術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何等重要!

如果說,讓自己找一點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對小學課堂實際教學無效或是效果不佳的地方,我實在找不到。原因不多,簡單的可以歸納為三點:

一、鄉鎮小學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設備缺乏是根源所在

我校自建校以來到目前為止只有一個多媒體教室,而且是近四年才建成使用的,基本上每一個星期都要求教師上一節公開課,而且都要求用上多媒體教學手段,并積極地進行集體備課、任教教師說課、評課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但因為場地有限,許多已經備好的想要在多媒體上的課都因為其他教師已經用了而擱淺。

二、學校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輔導老師

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時,特別是在制作教學課件時,遇到的很多課件制作問題要咨詢其他任教教師,但局限于其他任教教師功課忙的問題,使得教學課件的制作過于“粗糙”,心想的做不到,正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此種因素,教學課件制作簡單、多余、不夠精煉等諸多問題顯露無遺,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

三、鄉鎮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有限

我校教師近三分之二基本上是六、七零后的中老教師,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轉為代課教師的占了絕大多數,任教期間一直身處鄉下小學或教學點,根本無法接觸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設備;七零后部分教師局限于對學校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設備的接觸以及缺少外出進修學習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機會,總體來說信息技術水平不高。

真心希望教育能實實在在地向農村、鄉鎮小學傾斜,使得身處鄉村的教師也一樣能沐浴祖國教育優異教學資源的陽光!

篇2:通過信息技術課教學提高學生能力幾點嘗試

通過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提高學生能力的幾點嘗試

【摘要】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中學的教育教學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空間,本文通過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及體會,通過中學信息技術課上提高創設情境,多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類比遷移,多作比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獨立思考能力,觀察對象,多用比喻,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設置任務,多動手操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演示,多做示范,培養學生實踐仿效能力和觀察事物的能力的做法,不僅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能力;嘗試

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到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中學的教育教學創造出一個全新的教育空間,給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擔負著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現就本人多年來的實踐,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是如何通過中學信息技術課提高學生能力的:

一、創設情境,多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良好的情境,是學生產生興趣,產生聯想的物質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學,能起到舉一反三,融匯貫通的作用。我在教《文字的剪貼和復制》這一課時,放了一段錄像,錄像的內容是賀知章和杜甫這兩位唐代著名詩人,一次在一起飲酒做詩,賀知章想把古詩《詠柳》抄寫一份送給杜甫。杜甫為了表達謝意,決定把《絕句》回贈給賀知章。但是由于杜甫不勝酒量,喝醉了酒,忘記了古詩的正確順序。他們很煩惱,你有什么好方法可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段錄像雖然不很精彩,但學生興趣很濃,隨后我設置了幾個問題:1.圖中有哪些人物?2.他們在做什么事情?3.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4.你能幫助他們嗎?5.文字的剪切和復制一樣嗎?有什么區別?學生通過比較、討論,學生認為抄寫《詠柳》對應復制和粘貼,排列《絕句》對應剪切和粘貼,從而學生很快就解決了問題,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類比遷移,多作比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培養學生自我發現和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通過類比讓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背景,對新知識進行認識和編碼,從而建構自己的理解,把原來比較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活潑,這樣學生也就比較容易掌握新知識。例如我在講授《計算機硬件結構和工作原理》時,把它與工廠生產進行類比,調度室相當于控制器,生產車間相當于運算器,倉庫相當于存儲器,原材料購進相當于輸入設備,成品運出相當于輸出設備,調度室對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進行規劃,安排生產,儲存,運輸;相當于控制器對輸入輸出設備進行控制,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和數據到運算器中進行運算,再把運算結果存回存儲器,需要時從存儲器中取出運算結果送往輸出設備。

篇3: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所帶來的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正給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否成功實施整合,已成為現代教學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化繁為簡,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容量大,大量節約板書時間,教學效率高,教學效益好;教學條理清晰,邏輯性強,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傳統觀念,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革新課堂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整合有效教學

作為成人,我們常常懷念童年時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生活。而現在的兒童再不會有這種懷舊之情,因為沉重的學習負擔已使他們童年的歡樂化為烏有。目前的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失去了兒童應有的夢想和激情,失去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失去了兒童應有的童真。他們變得現實、麻木、呆板;變得消極、沉重、少年老成,學習成了孩子們最痛苦的事情。基于此,我們選擇“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有效學習研究”作為研究課題,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效的學習工具,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興起所帶來的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和應用,正給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否成功實施整合,已成為現代教學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煥發勃勃生機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

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無疑給課堂注入了新的生機,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功能創設情景,渲染氣氛,通過情景再現,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新事物、新問題,激發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充分調動學生渴望新知的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把原來枯燥嚴謹的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1.將問題情境“故事化”增強趣味性

學生都愛聽故事,特別是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教師要將問題情境故事化,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我在教學《日月潭》第二自然段時,這一段介紹了日月潭名字的由來,我就給孩子們播放了了日月潭名字由來的神話故事,繪聲繪色的講解,豐富多彩的圖片,使學生身臨其境,豐富感人的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