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這些年你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中有哪些成功經驗?存在什么問題
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談談這些年你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中有哪些成功經驗?存在什么問題?應采取何對策?
發布者:王旭
一、成功經驗
(一)更新了教育觀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強調“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材改革上“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生本教育”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先進理念,主張“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直至不教而教”,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權最大程度地下放給學生。
二、存在什么問題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由于新課程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活動,并沒有多少經驗可以借鑒,以下是我在新課程實施以來的一些感受,有的說法也許不是很恰當,敬請批評和指正。
(一)新課程賦予教師的自由度很大,但也導致我對新課標的準確把握存在一定困難。新課標中對提及的內容在廣度、深度、難度的要求比較籠統、不夠明確,也不很具體,在教學實踐中,講多了講難了趕不上進度,講少了講淺了又達不到課標要求。
(二)新課改中有不少研究性、探討性課題,有些是特別強調實踐調查的,但目前學校仍是封閉性教學,課程牽涉面廣,實踐起來有困難、有阻力,這類課題的落實很不到位。
(五)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很好的學習方式,但操作不好,很容易造成學生兩極分化。一部分優秀的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而另一部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則成了聽眾、觀眾,參與不進來。如何照顧薄弱生,是一個困擾我而又很難解決的難題。
成功,教育,教學,課程
篇2:使微課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如何使微課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王玉功耿利寧夏育才中學
摘要:隨著微課在中國的推行,一線教師在微課的實踐中存在著一些疑惑和不解,我們把存在的問題與反思與大家交流,以利于揚長避短,使微課在實踐中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關鍵詞:微課實踐反思
不管您愿不愿意,中國教育界一下子象發燒一樣,到處都在說微課、微課程、翻轉課堂、可汗學院?你要不懂得微課、微課程就像要被淘汰一樣,這一大規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于**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甚至20**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1]作為一線教育實踐者,我們不僅積極進行實踐與探索,而且在實踐中產生了疑問與不解:微課真的有這樣神奇,真的能帶來教學“革命”嗎?
一、微課的起源
我們首先從微課起源來看,談到微課就不得不談到薩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