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中國大歷史》讀書筆記

《中國大歷史》讀書筆記

2024-07-31 閱讀 7743

《中國大歷史》讀書筆記

斷斷續續地看完了《中國大歷史》初時也常在一個段落上徘徊許久不知其意然而慢慢讀下來黃的理論架構每每出現并濃重闡述之隱失的閱讀張力也一再地受到激醒便明曉原來如此這般。閱讀此本的經歷與錢穆全然不同黃的技術分析與理論建構如手術刀般對歷史剝離解析除卻歷史因襲的再現給予我的更是常從縱向敘事里逃脫的橫向比較乃至一塊塊具體制度的勃興衰亡史;錢穆的白話則指點江山除枝去蔓寥寥數筆點到為止。

從黃的著作中取了若干段落也希簡要地概括出黃在敘事中國大歷史時的一個脈絡。

“井田制度”是“間架性設計”的代表。間架性設計是來自標準化的要求這種方式影響此后30*年的中國政治。它意味著國家和社會結構是可以認為地創造出的同時也導致上層設計的形式遠比下層運作的實質更為重要的統治習慣。(分封)

……周朝的開國與推廣農業互為表里顯然是得到這種土壤特性的裨益。于是在公元前10*年中國社會即已在文化上表現出均勻一致。它的基層細胞的組織與小塊耕地的操作結下不解緣也表現出家族的團結。(周朝)

……中國政治體系的早熟在當日不失為一種成就可是中國人也必須為此付出代價。從外表形式看來在基督之前有了這些設施國家的機構便形成流線型可是其下端粗率而無從成長發展以日后的標準看來尤其如此。

(兵馬俑)它也表明中國22*年的歷史確有垂直的莖干存在很多帶有中國性格的特征在當日即已出現。這種系統在上端必有設想而成的成分在內而介于合理化及非理性之間。(秦朝)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從公元前迄20世紀始終直接向各個農戶抽稅的國家。這稅收的基礎極為廣泛而又非常脆弱為西方經驗所無?!葻o從以累進稅率抽稅通常的情形便是稅收短絀再則又要對貧弱無靠的人民周濟也連帶受牽累。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因素是中國自秦漢以來的統一可謂政治上之初期早熟很多地方上的習慣在其他國家可能造成法制之基礎者在中國則缺乏發育成長的機會。(漢代)

(石窟)它之五花八門也確曾使中國歷代帝王在長時間內感到棘手。他們都希望利用佛教對全民的吸引力作為自己行政之工具又怕它針對于來生再世的重點如果經過一度提倡足為社會的紀律而成為儒教者的一種牽制。

拓拔民族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貢獻為重新創造一個均勻的農村組織非如此則大帝國的基礎無法立足。……及至6世紀初期重造大帝國的低層機構業已在位大量的農業資源和人力業已組織就緒可供建造大帝國之用線。所缺乏的是上端有紀律的官僚組織亦即是同樣均勻的結構不為既有的權益所腐化。(南北朝)

……儒家傳統之政府不僅為一種組織事實上也是一種紀律所以它不以綿密緊湊的方式構成。在唐朝講均田制之能推行一部分歸功于它有化幾個世紀的震蕩而為寧靜之功效。……唐朝的官僚機構缺乏與之平行的私人組織;它的執行全靠官僚之以名譽自重。經常下端的問題頗為重要可是總是散亂其上端的行政工具則又經常形式化而敷衍塞責。要使這個體系生效只能從上向下加壓力?!袊谋瘎∧耸瞧湓诘胤浇M織及技術上的設備尚未具有規模之際先已有大帝國之統一因之上下之間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間階層全靠專制君主以他們人身上的機斷彌補。(唐朝)

趙宋的試驗要能在這關頭實現而有成果財政上各種端倪必須全部用商業習慣管制……大多數民間事業從旁在側的襄助也須公司化采取法人的地位才能對公眾負責。統而言之一切要能在數目上管理。……當王安石對神宗趙?說“不加稅而國用足”他無疑的已知道可以借用借款的辦法刺激經濟之成長。當生產增加貨物流通時即使用統一稅率也能在高額的流通狀態里收到增稅之成果。這種擴張性的眼界與傳統的看法不同當時人的眼光將一切視為不能改變的定數。因此王安石與現代讀者近而反與他同時人物遠?!袊谓y一的程度遠超過國內的經濟組織繼續發展的結果只有使兩者都受挫折。(北宋)

歷史家無從否定理學家增強了以后中國儒生的正直觀念和堅決的態度?!袢湛磥硭麄兊牧鋈允沁^于單純他們仍無法脫離一種被安排的環境即一種大而無當的官僚組織治理一個大而無當的農民集團。(儒學復興

篇2: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基本應用程序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在歷史課程教學中的基本應用程序

1、導入、板書、示標。(3分鐘以內)

【目的】

讓學生總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目標要求。

【步驟】

(1)導入新課并板書課題;

(2)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注意事項】

(1)指定目標要準確,例如,這節課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認識什么,會運用什么知識解決那些問題等。

(2)交代目標時,語速要慢,讓學生理解并能記住學習要求。

2、學生自學前的指導。(1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知道在多長時間內,自學什么,怎么自學,必須達到什么要求,屆時怎樣檢測自學效果等。

【步驟】

(1)布置自學任務;

(2)指導自學的方法;

(3)明確自學的要求

【注意事項】

(1)明確自學內容。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有的教材內容單一,安排一次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視情況分幾次中學。每一次自學前都要交代清楚從哪里學到哪里。

(2)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例如看書,是獨立圍繞思考題看書找答案;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邊解決疑難。

(3)明確的提出自學要求。即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3、先學。(10分鐘左右)

【目的】

(1)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自己卻閱讀、思考,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對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品嘗獲得知道的愉悅,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2)通過口答、筆答、板演等形式,檢查敘述自學的效果,充分暴露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歸類整理,確定教的內容、方式。

【步驟】

(1)學生自學

(2)完成檢測性練習

【注意事項】

(1)學生自學時,教師督察一定要認真,千萬不能走過場。有的學生可能沒有自學習慣,或不善于自學,或自覺性不高,但教師不能放任。對自學認真的學生要給予表揚。這樣,被表揚的會更認真,其他同學也會變的認真起來,自學的質量和效率就能不斷提高。

(2)學生自學時,教師應到學生中去,做過細的調查,調查的重點是中差生,了解他們自學中的困難,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抓到手,并整理歸類,個別問題隨時個別解決,典型問題在后教中再重點講評。

4、后教。(10分鐘左右)

【目的】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歸難、補充、更正,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進一步條理化,為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步驟】

(1)交流,中上生評判、更正。

(2)教師點撥、補充、更正、歸納。

【注意事項】

(1)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組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

(2)教師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并適當的滲透思想教育。

5、堂完成課堂作業。(6分鐘以上)

篇3:尋歷史足跡,揚中華文化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尋歷史足跡,揚中華文化

二、活動目的:

桂林山水文化歷史悠久,具有深邃的文化內涵。在綿延的歷史中,桂林山水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融入了中國古代文人、士人、畫家、隱士等人的思想觀念。各種民間神話傳說、宗教文化思想、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桂林山水文化,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瑰寶!而桂林市博物館就是桂林歷史文化名城形成和發展的一個縮影。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博物館,是反映該國、該地區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時,它也是十分豐富而生動的校外“輔導課堂”。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博物館折射著前人的腳步,預示著未來的遠景,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就象一部部百科全書,向人們展示著自身的風采。為了進一步了解了桂林的歷史,品味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蘊,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我們的歷史知識,開拓同學們的視野;也為了更好的保護桂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升我支部成員的思想覺悟和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更為了讓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認清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的不足,在無形中使同學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毅力,并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而刻苦學習和努力奮斗,我團支部決定組織本支部全體成員去參觀桂林市博物館,并在那里開展以“尋歷史足跡,揚中華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活動。

三、活動意義:

桂林市博物館是桂林歷史文化名城形成和發展的一個縮影。這個縮影折射出了桂林的昨天,它的明天還需要我們年輕的一代去譜寫。桂林這座悠悠歷史文化名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留下了桂林的昨天,歷史還將展示桂林美好的明天。參觀博物館是一次很好的與歷史文物接觸和了解的機會,使我們能更方便的學習歷史,學習更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可以增長很多知識,并在增長知識的過程中成長。

從更深一層來說,這次活動還有以下深刻意義:

(一)了解人類文明歷程

對于我們來說古老的人類祖先只是意識上的一些人,他們早已經消逝,而我們可以通過參觀桂林博物館中的考古研究人員發現的歷史文物來加深對先人的了解,了解他們怎樣生產勞動進化,這對我們來說有重大意義。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歷史文物,由此想象原始人類在燃燒的篝火旁進食的場景,了解到他們能夠生火、捕捉獵物,過著群居的生活。我們還見到一些陶器的殘碎片和骨器,說明那時的文明已經起步,人類開始征服自然,用智慧滿足生活的需要。我們可以參觀少數民族的服飾、生產用具,從那里可以看出各個民族在生產活動、民俗風氣的差異,但是不管是精美繁雜的苗、瑤服飾,還是簡樸大方的黑、白壯服,可以看出他們熱愛生活的共同之處。參觀桂林博物館,有利于我們更進一步了解人類文明的歷程,感悟了我國各個民族的智慧與美麗!

(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桂林山水文化歷史悠久,具有深邃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瑰寶!通過本次活動,有利于進一步了解了桂林的歷史,品味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蘊,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我們的歷史知識,開拓同學們的視野;也有利于更好的保護桂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提升我支部成員的思想覺悟和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讓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認清自己的位置,發現自己的不足,在無形中使同學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信心和毅力,并為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而刻苦學習和努力奮斗!

(三)增強支部凝聚力

在活動前期,為保證活動有序開展,我們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需要收集桂林博物館的相關資料,需要了解天氣和交通信息,需要派代表去踩點等等,班干根據同學們的不同特點對同學們進行合理分工。同學們在完成交給的各項任務*同協作,互相幫助。提高了同學們的協作能力,增強了支部凝聚力。

(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

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同學們在遇到疑問的時候,需要虛心地向博物館中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詢問和學習,并大膽地和他們交流與溝通,而且工作人員總是能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以讓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很多寶貴的學習經驗。在交流過程中,同學們也融入到這種幽默風趣的語言氛圍中,跟著工作人員的思維走,學習他們與人溝通的技巧,并且大膽提問、積極溝通。這就大大提高了我支部成員的溝通交流能力。

四、活動時間:*年12月16日12:30―16:00

活動地點:桂林博物館

五、人數:26人

活動參與人員:*級商務英語第二團支部全體成員

六、活動流程:

(一)活動前期準備工作:

1.針對此次活動召開班干部會議,班干商量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和具體活動流程。

2.召開班會,征求支部同學的意見和建議。

3.對同學們進行合理分工,第一組負責收集桂林博物館的相關資料,第二組了解天氣和交通信息,第三組派代表去踩點。

(二)活動中的具體流程:

1.12月16日12:30支部全體成員在校門口集合,然后搭車到桂林博物館。

2.在工作人員的帶領和解說下,依次參觀《桂林歷史文物》、《廣西少數民族民俗》、《國際友人禮品》、《明清梅瓶》這四個陳列館。

3.同學們討論剛才的參觀過程中有哪些收獲并分享心得。

4.團支書對本次活動作簡單總結。

5.合影留念。

6.搭車返校。

(二)活動后期相關工作:

1.宣組委負責照片整理和海報制作。

2.團支書負責寫活動總結.

七、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細節:

1.同學們需要帶上學生證,并自備零錢搭公車。

2.出發和返回的路上都要注意安全。

3.在博物館中要聽從工作人員的安排,不能大聲喧嘩,參觀時要遵守規則,不能隨意觸碰和破壞館中歷史文物。

八、經費預算:

項目

單價

數量

總計

車費

4元/人

26人

104.00元

海報

2.0元/張

1張

2.00元

總計

10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