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老師讀后感想
《班主任兵法》老師讀后感想
最近一次去新華書店,無意中看到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一書,凝視著封面,那純凈的綠色草坪上射進一束束燦爛的陽光,遠處有一棵棵參天的大樹挺拔偉岸。“十年樹木,大樹擎天。百年樹人,桃李萬千!”我喜歡這樣寓意深刻回味無窮的封面設計,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了,拿回家細細品讀,萬瑋老師兵法的絕妙,招數的神奇,令我思緒翩躚;題目的精妙,語句的簡練,文筆的流暢,更令我贊嘆不已。對班級管理中棘手問題的科學獨到的處理都和封面的綠草地一樣散發著清新而引人思索。
這真是一本好書!。在本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教學事例被萬老師用非常生動詼諧的語言細細陳述,娓娓道來,讓我在每讀一個故事時仿佛身臨其境,在每讀完一個故事后都會很有感觸,有時是會心一笑,有時是開懷大笑,有時又感到對萬老師的種種招數由衷地佩服。萬瑋老師在應對這些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睿智,冷靜,果斷,幽默真值得我好好學習!回想自己走過的八年班主任歷程,有過彷徨,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許多值得自己去學習、去反思的地方,這一點在我讀完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以后感觸更深,在《班主任兵法》中提到,“教育反思”在教師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要養成隨時記錄工作得失的習慣;課下注意分析得失的原因;然后提煉出精華的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揚或改進;到了學期末再總結一下本學期的反思內容,可以寫下有價值的經驗材料,指導今后的工作。比如現在我們現在每個學期都要寫教學反思,我覺得這個做法如果真正地落到實處,那么,能夠幫助更好的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我們要善于總結、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得失,努力提升自己管理班級的水平,使班級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學化。
《班主任兵法》是一位優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記,充滿了愛心、耐心,閃爍著教育智慧的光芒。一本好書,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真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
東亭實驗小學楊春燕
篇2:老師《孫子兵法》讀后心得
老師《孫子兵法》讀后心得
林金龍
曾經,有人告訴我,一本書的好壞不是由別人評論出來的,而是由自己看出來的。而我卻覺得書的好壞是“感受”出來的!
《孫子兵法》寫于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全書共分十三篇,分別是: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事、九變、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主要論述的是軍事學的主要問題。但是我覺得他的思想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鑒。
自古以來哪一位志士,不期望自己有深謀遠慮的本領;哪一位仁人,不盼望自己在復雜的角逐中扶搖直上;哪一位經濟工作者不渴求自己得心應手,一本萬利。孫子的思想,特別是其中的許多戰略戰術,許多計謀良策,不但對軍事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各個方面都有相當有效的啟發性和借鑒作用。看完后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何不把孫子的思想引導在教學中呢?所以我又把《孫子兵法》讀了幾遍,也有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孫武對戰爭的基本思想把握教學。
(一)不擇手段探知敵情
進行戰爭,事先摸清敵人的情況,這是自有戰爭以來任何軍事家首先必須周密,細致地考慮的問題。即使是兩個人的搏斗,也要事先看對方的架式,才好動手。孫武在《謀攻篇》指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未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就是說干一件事情特別是大事情要盡可能的了解相關的情況。
教學就如戰場,要使這節課上好,也就是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的你,就必須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現狀,知識結構,對于什么事物感興趣等。這樣知己知彼才能讓這節課上的生動活潑,而且效率高。如果僅僅是明于知彼而暗于知己,或者明于知己,而暗于知彼,都是沒有把握戰勝敵人的。如果在教學中這樣,學生的思想很活躍,學生的想法和所提出的問題卻讓教師感到無法解答或講解,就會讓學生感到失望。
能用什么手段讓你知己知彼?在戰爭中軍事家為了知己知彼,間諜是他們常用的手段。在教育,教學中,可以主動找學生談心,派學生做“間諜”等來了解學生。了解自己,可以通過同事的觀察以及學生所期望的教師等來了解。
(二)有備無患常備不懈
戰備是孫武對戰爭的另一種基本觀點,總的來說,他是建立在“無恃而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這個最根本的考慮之上。就是說,把希望寄托在敵人不會來的想法是靠不住的,最有效的是自己對待的辦法;把希望寄托在敵人不會進攻的想法也是靠不住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自己具備有敵人不敢進攻的準備。
常言道“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也就是說: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周密的考慮。在教學中也是一樣的,在教學之前教師應準備好滿滿的一桶水去教學生,而不是用半桶去灌溉他們,這樣可以防止學生提出一些疑難問題。而且如果學生沒有想到這一點來,教師也可用其它方法來講解問題。這樣準備滿肚知識,就能讓孩子得到高質量的知識和能力。就不會扼殺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必須做好“有備無患,常備不懈。”
二、孫武的戰略戰術思想指點教學
(一)先發制人
先發制人的問題,《孫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叫做“以逸待勞”。如何才能做到在戰場上以我的安逸來對待敵人的疲勞呢?這就必須掌握主動權,集中力量,一切搶先一步。
先發制人的精髓在于掌握主動和集中力量。其實這在教與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知識面前,不能讓知識圍繞學生,應讓學生主動的迎接知識,集中精神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在問題出現之前用創新的思想去解決準備發生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事倍功半。
(二)速戰速決
孫武在《作戰篇》提出:“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東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這是說:“發動戰爭,動員十萬大軍,財力、物力耗費大,可想而知。因此,必須采取速戰速決的方針,戰爭如果持久,就會挫傷軍隊銳氣,要是進攻城池,就損失更大,軍力就更會衰竭;而且大軍長久滯留國外,不能解決戰局,經濟就無法維持。
這種現狀在教學中表現的尤其突出,學生的注意力是非常短暫的,要讓學生能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就必須在這短暫的時間內速戰速決,不然,時間久了,學生的精神就會衰竭,而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用各種手段在有效的時間里,高效率的完成教學內容、重點以及難點,讓學生在這短暫的時間里得到最好的發展。
(三)靈活機動
《孫子兵法》中關于靈活機動的論述,如《形篇》中“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余。”這是說,采取防御,是因為自己力量不足,或是時間或是地點都不利,沒有戰勝敵人可能,這樣呢就防御;根據條件可以戰勝敵人,這樣呢就進攻。總之自己力量不夠就守,力量充足就攻。
篇3:《班主任兵法》老師讀后感想
《班主任兵法》老師讀后感想
最近一次去新華書店,無意中看到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一書,凝視著封面,那純凈的綠色草坪上射進一束束燦爛的陽光,遠處有一棵棵參天的大樹挺拔偉岸。“十年樹木,大樹擎天。百年樹人,桃李萬千!”我喜歡這樣寓意深刻回味無窮的封面設計,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了,拿回家細細品讀,萬瑋老師兵法的絕妙,招數的神奇,令我思緒翩躚;題目的精妙,語句的簡練,文筆的流暢,更令我贊嘆不已。對班級管理中棘手問題的科學獨到的處理都和封面的綠草地一樣散發著清新而引人思索。
這真是一本好書!。在本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教學事例被萬老師用非常生動詼諧的語言細細陳述,娓娓道來,讓我在每讀一個故事時仿佛身臨其境,在每讀完一個故事后都會很有感觸,有時是會心一笑,有時是開懷大笑,有時又感到對萬老師的種種招數由衷地佩服。萬瑋老師在應對這些事情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睿智,冷靜,果斷,幽默真值得我好好學習!回想自己走過的八年班主任歷程,有過彷徨,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許多值得自己去學習、去反思的地方,這一點在我讀完了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以后感觸更深,在《班主任兵法》中提到,“教育反思”在教師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要養成隨時記錄工作得失的習慣;課下注意分析得失的原因;然后提煉出精華的部分,在今后的工作中發揚或改進;到了學期末再總結一下本學期的反思內容,可以寫下有價值的經驗材料,指導今后的工作。比如現在我們現在每個學期都要寫教學反思,我覺得這個做法如果真正地落到實處,那么,能夠幫助更好的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我們要善于總結、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得失,努力提升自己管理班級的水平,使班級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學化。
《班主任兵法》是一位優秀班主任的教育手記,充滿了愛心、耐心,閃爍著教育智慧的光芒。一本好書,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它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真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
東亭實驗小學楊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