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為小貓找一個溫暖家
今天辦公室閑聊的話題,格外新鮮。劉老師的辦公桌上來了五位小兄弟,他們是這樣的可愛,同事們一同喊他們的名字:小貓崽。大家又驚又喜,都停下手中的活,一同圍著它們看,不停地逗小貓崽發出“喵喵”聲。但劉老師表情跟我們截然不同,她半天冒出一句話:“你們誰個要啊?我也找不到收留他們的主人?”劉老師的眼神,始終關注著我們每個人表情。
她講出了小貓崽的身世:中午,她回老家,在老家的葡萄架下,發現一只大花貓,無論她怎樣用力跺腳,花貓還是趴在那里一動不動,她試圖用竹竿一碰,才發現大花貓已經“硬”好久了。短暫的幾分鐘,她就把大花貓“處理”掉了。就在她即將推車走的那一霎那,她隱隱約約聽到,農家小院里,不時發出“喵喵”地叫聲。頓時,她心里有些害怕,迷信思想來了:婆婆剛過世,是從她的房間傳出來的聲音?想到這里,她已經把車推出了院門,準備離開。拔下鑰匙的瞬間,還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她決定探個究竟,她快速地打開每一個房間,在婆婆的那間房里,果真有這樣的聲音,聲音非常地微弱:五只小貓崽還沒有睜眼睛,躺在床上的棉花被上。她聯想到了剛剛“過世”的貓媽媽,瞬間感覺小貓崽沒了媽媽的照顧,可憐。她轉念一想:將小貓崽放在籃子里,四處找鄰居收留。轉悠了一個中午,家家戶戶都被她溜達了一圈,得到了這樣一個結果:他們一致同意,將小貓崽扔在小河里,隨老貓去吧!她又一次來到小河邊:就在她順手捧小貓入河的瞬間,小貓崽睜眼看了她一眼,“喵喵”叫了一聲,從他們地叫聲中,頓時使劉老師的腦海里,閃過這樣一幅畫面:“救救我們吧!我們真的很可憐!”她下定決心:把它們帶回家自己喂養,等他們長大了,再給他們找收養的主人。故事我們聽完了,我們的心情是一樣的:對五只貓崽同情,但是我們都不樂意收養。都一一說出了拒絕了劉老師的理由。
望著劉老師提著籃子,離開的瞬間:我感受到了太多的無奈與等待。我頭腦中浮想聯翩:我們班級報的特困生不也是這樣“生活”著嗎?在校門口,耐心等待班主任,從口袋中取出藍色的本子,粗超的手上滑下了歲月的艱辛,他就是低保孩子的奶奶,臟兮兮的本子上黑色的數字,就是他們一年的收入,也是他們家庭中的經濟來源。在班級等待區內,老遠就能看到蹣跚地從腳蹬三輪車上下來,爬過柵欄,一瘸一拐地來到班主任身邊的殘疾家長,他們幾乎沒有了勞動力,緊緊握住班主任的手,不住地感謝。班主任接過來的是殘疾證。年紀特別大的老太太,在我們班等待區,不停地抽噎,我仔細詢問,才得知:她今年都快70了,還帶著一年級的小孫子,滿臉洗淚地告訴我,孩子的父親坐牢無期,實在是看不到生活的盡頭了?這樣的故事,在特困生申報期間,也就是本周,跟現場直播一樣,有頭有序。這樣的家庭,孩子過的是什么生活?他們的心靈得到了多少溫暖?他們的精神寄托在哪里?他們得到的愛表現在哪里?他們每天受的生活之苦在何處?誰能給他們一個完整的答案。
每天中午在學校外面胡食堂用餐的孩子,他們吃完飯就在校園外面四處亂竄,在地上滾打皮鬧,灰塵就是他們最好的“化妝品”。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沒有親人關愛的孩子,如同“小貓崽”一樣:可憐、無助、傷心、難過。當雨天來臨時,一個個孩子都在小傘花下,跟老師說“再見”時,總會有幾個孩子,在雨天穿梭,雨水淋濕了他們的衣服,他們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等待,孩子的童真,從眼神中告訴我:老師,我也需要愛,我也想有一個溫暖的家。
伸出我們的手,拉著孩子前進,默默地在心里祈禱:“小貓崽”無論你們的生活困境如何,每天都要有一個新的開始,好好活著,活出自己的精彩。
篇2:小學語文老師板書作用隨筆讓學生感受教師板書美
現在有一種傾向,好像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完美性及可觀賞性,通常要各種電教手段一起上,似乎沒必要再在黑板上板書。我以為,黑板不僅僅是為幫助學生記憶服務的,它更應該為幫助學生思考服務。教師適時地把有關內容板書出來,不僅有助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電教手段所不能達到的。美觀的板書能讓學生得到情感的陶冶、審美的享受。教師的板書要文字精練,搶眼美觀。教師可以用色彩鮮明的文字、簡筆畫、圖表等形式清晰地勾勒要表達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不同的色彩及格式反應是不同的。美觀的板書可以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強化課堂效果,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書寫產生影響。學生跟一個教師學習時間長了,他的學生寫的字很像自己的老師的字。這說明了學生都有“向師性”。另外,良好的板書還可以激發學生審美情趣和創造意識。例如,筆者在上課時,一般把重點內容用紅色粉筆圈上,用黃色粉筆圈上學生易錯的地方,用藍色的粉筆寫出知識拓展及延伸的地方。這樣的板書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傳達著知識和美感。
篇3:小學老師教研隨筆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語文教學教了十幾年了,中學小學的都教過了,這個教法那個理念的也用到實踐教學中了,偶爾也了解一下數學的課程,甚至也輔導過女兒的數學作業,但是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聽過數學課,總感覺自己教的語文,可能聽不懂,甚至去聽過幾次課,數學老師還說你語文老師來湊什么熱鬧啊,因此真正的完整的聽數學課還真不多,甚至為零。這兩天正趕上區小學數學優質課大賽,就在辦公室樓上報告廳,再者3節課都借用我班的學生,自己的語文課也占用了,索性就聽了兩天數學課,聽了5,6年級的六節課,說實話聽第一節課,我滿場地觀看詢問,確認聽課的30多人,還真只有我一個在教的語文老師。聽了兩天的數學課,猛然間有了一種醒悟。作為語文教師最大的收獲就是:語文老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汪路霞老師的,《負數的認識》一課和鄭國廷老師的《數和形》一課,這里兩節課,結合生活實際,興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側重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研討交流合作學習能力,拓展延伸到課外數學知識。課堂充滿了詢問的積極話語,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功底,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能將自己的數學想法和思考清楚的表達出來,而且清晰明確。我想,這不正是我們語文能力在數學課上的精彩展示嗎?
理想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在課上的40分鐘里,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他們就會產生高漲的學習情緒,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學習過程中就會主動參與、懂得傾聽、樂于交往、積極探索、勇于發表不同見解、思維活躍,要想達到這樣的氛圍,最重要的是老師的引導。兩位數學老師都先以游戲或者數學故事開課,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將注意力和興趣緊緊吸引到自己的課程設計上。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例如汪老師執教的《負數的認識》,從“說反反反”的游戲入手,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心情,聽課的老師也被有趣的游戲所吸引,從反反反的游戲中自然引導到正和負概念理解,結合溫度計的生活用具和天氣預報的溫度讀法,讓學生理解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再通過讀法和寫法的學習,得出什么是負數和負數的表示方法的知識,最后結合生活實際練習,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本課所學知識。鄭老師的《數和形》開課就在熟悉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音樂聲中,開啟了數學課的旅程,很自然地帶領學生進入課題的探索;在結合數的計算,形的輔助,放手讓學生研討交流展示,課題里始終流淌著思考,詢問,探討的河流,問題和活動的開展使經驗總結自主而扎實;并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數學和語文課一樣,都要激發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但是要想做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鍵的因素是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這兩天聽的這六節數學課都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評價、學會了補充、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雖然有的學生顯得很膽怯甚至話不圓滿,但至少引導孩子們主動而且自覺的去做了,而不是被動地去聽老師或者別人告訴。特別是幾位老師準確的語言,準確的教學指令,還有自然親切的教態……還有等待的眼神,鼓勵的手勢等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獲得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兩節數學課,學生的主體性顯露無疑,老師只是起著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把問題拋給學生發現、探究、解決,這不僅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者對人性的關注。他們把人放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他們。雖然我很多時候都說數學好教,今天才知道那是數學教師智慧和方法的汗水凝結的教學升華,“數學清清楚楚出一條線,語文糊糊嘟嘟一大片”的老觀念也徹底煙消云散了,語文要簡單導,語文要興趣引,方法要掌握好,習慣要早養成,就像今天聽的數學課一樣,語文課一樣精彩,這也是我在今后的語文課上最應關注的。也是我今天聽數學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教師不妨也聽聽數學課,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