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幼兒園歌唱教學模式學習心得

幼兒園歌唱教學模式學習心得

2024-08-01 閱讀 8735

幼兒園歌唱教學模式學習心得

在幼兒園教學中,音樂課作為每周必有的教學活動。由于沒有受過系統的音樂課培訓,在給孩子們上課時,時常會覺得枯燥。在集體教學中我覺得以往自己用的比較多的方式就是:圖譜、動作、表演、故事等等。雖然孩子們很開心,但是自己總覺得不得勁。在學習了徐卓婭的歌唱教學模式后,對于音樂課的教學更進一步了解了。從三部分進行了講解。

一、用美好的聲音歌唱。唱歌不只是會唱,對于有些孩子隨口的唱,老師的教學要求要有所提升,用好聽的聲音,字正腔圓地唱出歌詞。

二、集體環境下的歌唱教學。集體教學的導入方法有很多,從動作、創編、表演、故事、歌詞朗誦等都可以。形式多樣,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時發揮想象力。這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而不能盲目地運用,讓簡單的變成了復雜,違背了教學的方法。三、問題與研究的學習。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老師需要對孩子們進行歌唱的糾正及引導。

通過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也了解到自己以前有很多忽略的東西其實是很重要的。讓歌唱教學活動真正地活起來,老師是要付出努力的,首先要讀懂教材,認真分析教材,了解音樂教材的風格與性質,準確地定位目標,把握歌曲的重點和難點,有必要的時候要把難點、重點前置。除了這些還要加強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只有自己掌握良好音樂知識和技能,才能教會孩子欣賞音樂和學唱音樂。

篇2:學習和諧互助教學模式心得

本周到山東即墨28中學習了“和諧互助”教學模式。核心是發揮學生的主動性,2人一組,學生幫助學生,尤其是中下等學生。學生動起來了,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了。

他們學校的資料是這樣用的:備課前資料看過一遍,備課結合課本和資料。練習課本習題和資料上典型重點題。其它題目作為作業或輔導課完成。結合自己的情況,集體備課前將資料做一遍。(數學《教材全解》也不錯,也可結合《教材全解》)。備課時可結合課本、資料備課。將資料中的典型題目或變形題融入導學稿。其余部分在輔導課學生做,或布置作業。

和諧互助課堂教學時“五步十環節”。1、自主學習。學生按自學要求自主學習,找出疑問。也可以按老師要求師友交流課前預習內容。2、互助釋疑。師友交流自學情況;不會的全班交流,會的師傅講,老師點撥。3、互助鞏固。師友總結知識點重點,老師點撥規范(新知識重點);師友共同鞏固本節內容(互相提問)。4、互助提高。出示精心設計練習題,學生獨立完成;師友交流練習情況,全班交流正確答案,老師點撥。5、共同歸納。師友總結交流。全班交流,老師引導規范,點評并評價(找師友上臺總結)。

聽了幾節課,《軸對稱》不錯。分為以下環節:1、學友給師傅將家作重點題(老師提問師傅說出學友不會的題目)。師友交流預習情況(多是師傅給學友講解)。2、老師找師傅上臺講解概念、預習作業題,抓關鍵詞。師傅提問學友背誦軸對稱感念及關鍵詞。3、做練習。學友搶著站起說答案。“雪佛蘭標志不是軸對稱”難點,老師讓學友給師傅講解。4、成軸對稱。師傅上臺講解,并舉課本上的例子。師傅提問,學友回答成軸對稱概念。軸對稱與成軸對稱關系。學友給師傅講解。練習,白板展示學友答案,師傅檢查學友會不會、對不對,舉一反三提問學友。5、小結。師友分享,學友總結,師傅聽、補充。找一對師友上臺總結。(學友說,師傅補充,點評)。

總體感覺28中是捆綁式評價,調動中下等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動起來了,知識自然學會。

回來之后,我班座位已經調整過,課堂組織“師友互助”學習,評價按照師友捆綁評價。上課感覺中后等學生都動起來了,就是日清這幾天總結沒有捆綁總結。在總結時需要師友捆綁評價。

篇3:226+1有效教學模式實驗心得

“226+1”有效教學模式實驗心得

這學期我參加了學校的“226+1”實驗課題,回顧走過的一段教改之路,談幾點心得:

一、認識上由懵懂到逐漸明朗

學期開始,學校布置這個實驗課題,覺得這個名字很新奇,當鼓勵老師們參加這個課題的時候,覺得這似乎應該是年輕老師的事,就沒放在心上。后來學校要求每個年級一班和三班老師參加,也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雖然新課標理念的風早已吹了好幾年,但如何具體在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實施,一直是在自己的認知領域中摸索前行?!?26+1”的教學模式之前沒聽說過,這樣的課堂更沒見過,自己能不能勝任這個實驗課題,心中沒有一點數,倍感壓力。隨后在校領導的培訓講解下才有點頭緒,原來自己在以前的教學中已經有這種模式的影子,只是沒有明確化、規范化和系統化,了解到這些信息后,緊張的心情才得以平復,壓力才稍有緩解。后不久有幸聽了九小的兩節這種教學模式觀摩課,才有撥開云霧之感,并趕緊著手開展。

二、深入學習理念,掌握教學模式實驗操作

“226”模式是在新課標理念引領下,進行有效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模式框架:雙主體、兩轉變、六要素,外加“一頁紙”反饋,宗旨是以發展學生為最終目的。它是深入踐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是以“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為主要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教學模式,是重視發展學生思維和培養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是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模式。它一改往日僅僅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而是確立雙主體的平等地位,只是在當前的教學目的下教師和學生主體地位要發生轉換,而這種模式中“小組合作”和“展學交流”環節是重點,它體現著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和方法”,是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學有沒有實效不是看老師上課認不認真,教學任務完沒完成,而是看學生學到了什么或學得好不好能力不沒有提高。有了理念上的明確認識,才能有目的地操作實施。

三、學習小組的建立和完善

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要有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以便達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目的。小組學習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互為補充,思維得以碰撞,智慧火花得以閃現,以達到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目的。為此,將本班學生分為九大組,每組六個成員,按性別、學習能力高中低的原則搭配,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強的學生選為組長,主要負責本組布置任務,組織討論、及時做好學分記錄和帶領本組與其它組競爭。一周一小結,兩周一大結,得分高的小組和個人會得到物質獎勵,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剛開始組長在工作中難免有畏難情緒,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跟蹤指導,逐漸適應到熟練操作。

四、“226+1”課堂要重視課前預習

傳統教學忽視課前預習,造成課堂教學眉毛胡子一把抓,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教師和學生負擔過重的現象。而新實驗課題教學模式重視課前預習,否則將無法實施。學生課前對自己會和不會的知識點做到心中有數,課堂上才能直奔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有效性。然而課前預習程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老師應該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一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查閱工具書、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等;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不懂的做上記號、圍繞課后題預習等;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找到學生質疑的共同點,以學定教。這樣學生提前進入學習新知的狀態,預習也有了目的性,那么老師的定教才有明確性,實效性,相應地而也可通過課堂反饋提高今后預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