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中位數和眾數》數學教學反思

《中位數和眾數》數學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2205

《中位數和眾數》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雖然本課知識點是小學階段第一次出現,但課本中對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闡述很清楚。為了避免學生由于預習而造成思維定勢,把課本中的概念進行生搬硬套而得出答案,于是我把課本內容進行了創造性使用。從故事的導入及工資表的內容和呈現方式經過精心設計,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探究中發現問題,通過判斷分析,使問題得以解決,繼而把過程內化為經驗,自然而然升華為概念。整堂課學生在探究中得出結論,又在鞏固中驗證結論,并發現新問題。學生學得輕松,印象深刻。

本節課教學中,師生在共同研討、交流、互動中三維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并且體會到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三者的不同特征及其實際意義。

回顧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有沖突才有探究,有認知才會建構。

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設計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在認知結構上產生沖突,使之成為學生重新建構認知的良好契機。在學生主動探索、思考、發現過程中,體會到中位數的產生過程及實際背景。這樣,學生不但完成了對新知的整合與建構,而且把探索求知、發現新知的權利真正交給了學生。

(二)有合作才有交流,有補充才愈完善。

在本節課中,無論從概念的得出、問題的解決、還是決策的制定,合作與交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組內討論、同桌交流體現了各層次學生對知識的不同理解;在交流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與智慧都被整個群體共享,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我認為本堂課有以下亮點:

1、創造性使用教材。

2、所呈現的問題緊扣知識點。

3、把課堂還給學生。

4、作業設計有代表性,把問題引向深處。

5、板書體現了本課的重難點和問題的關鍵。

6、真正做到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缺憾之處:

本節課仍然存在著遺憾和不足:例如中位數和眾數到底表示一組數據的什么水平,學生還是有些糊涂,認識比較淺顯,如果能再充分地利用幾組數據,引導學生發現一組數據中中位數和眾數各表示什么水平,那樣學生對中位數和眾數的認識會更全面,更具體。因此如何使學生明白中位數和眾數的意義,還值得我進一步去研究。

要是課堂時間再把握緊奏些,最后多留點時間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于生活運用,這樣不僅加深理解,還把知識用活,進一步達到課堂的升華。

總之,整節課學生經歷著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發現,在發現中爭論,在爭論中提升的過程。我們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師生在共同的研討、交流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篇2:初中數學教學多邊形內角和優秀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篇3:小學教師數學教學隨筆:生活中小數教學反思

小數和單復名數的互化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學生掌握并熟練應用有一定的困難。概念主要是名數、單名數、復名數三個,包括單名數改單名數、單名數改復名數、復名數改單名數這些共3類。

學習這個知識點之前,要對于小數點位置移動的方法、常用的計量單位的名稱、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一定要熟練掌握,不相鄰的單位之間的進率也要會推導,學生明確了這些,知識點迎刃而解,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強化了知識掌握的靈活性。本節課是關于學生的生活上的小數,教學的內容是兩部分,低級單位轉化為高級,高級單位轉化為低級單位。但是兩部分總的就是來教學單位之間的轉化,及單復名數之間的轉化,本節課內容不是很難,但是學生轉化起來很困難,錯誤率很高。其實有兩種改寫方法:一種是根據小數的實際意義改寫;一種直接利用計量單位間的關系,用乘或除以進率的方法。其實這兩種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方法正確,都是可以的。針對以上預期的難點,我和學生一起總結了如下改寫的三部曲:1、判斷。先判斷是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還是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從而決定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2、想。要想清楚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10,100,還是1000。3、移。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判斷確定小數點應該向左還是向右移,移動幾位。

教完這一課,通過課堂作業和抽測反饋,發現部分學生把單位改寫的結果搞錯了。我利用了近兩節課的時間進行了一對一的專項輔導:了解他們的錯因,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方法。經過輔導發現他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單位間的進率模糊不清;二、分不清到底屬于哪種轉化:是高級單位轉化成低級單位,還是低級單位轉化成高級單位;三、不能正確的移動小數點。其中第一類錯誤居多,后兩類錯誤經過單獨輔導大部分學生已經沒有困難。與以往的錯誤相比,這次的錯因并不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而是他們不會用方法,比如:分不清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針對這一情況,每出現一次錯誤我都要反復地問著同樣的問題:哪個是高級單位的名數,哪個是低級單位的名數?大部分學生經過不斷的提醒,都能順利的找到方法,可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單位間的進率又會出錯,致使錯誤不斷。應該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