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魅力無窮謝謝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小結:魅力無窮的“謝謝”
“謝謝”,兩個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字,卻能讓世界變得如此美妙無比,讓生活變得如此快樂無窮。前不久,看了一篇名叫《別忘了謝謝》的文章,講了很多有關謝謝的感動故事,其中一位總統問一個活了104歲的老太太長壽的秘訣,老太太回答說,要學會感謝,從她懂事起,她每天說的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謝謝”。她感謝丈夫,感謝兒女,感謝身邊的每一個人,感謝大自然給予她的種種關懷和體貼,感謝每一個祥和、溫暖、快樂的日子。別人每對她說一句親切的話語,每為她做一件平凡的小事,每送給她一張問候的笑臉,她都忘不了說聲“謝謝”。大家對她每天無數次的“謝謝”不但不厭煩,反而更加體貼關愛她,總覺得自己若不付出更多的愛,就對不起她那一聲聲“謝謝”,許多年過去了,是“謝謝”二字使老太太快樂長久,幸福長久,生命長久……
有人總結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個字即:謝謝、你好、對不起、沒關系、再見、我錯了、請、我們。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謝謝”二字,即要讓孩子有感激之情,感恩思想,不能使孩子對別人的幫助及恩惠視而不見,要懂得尊重感謝別人,。英文中也有一個詞使用率最高,那就是“thankyou”。有時,一千句,一萬句的感激之情,都凝聚在”謝謝“這兩個字上,有時,詞山句海的感恩之心,都沒有“謝謝”這兩個字表達地更完美、更充分、更淋漓盡致。
試想,如果生活在一個隨處能聽到“謝謝”,每人都能隨口講“謝謝”這樣一個環境里,那該是多么幸福美妙的事情。今年,全國都在倡導和諧,創設和諧社會,而“謝謝”這兩個字就是一切和諧的開始。
現在的孩子,都是眾星捧月,得到的太多,擁有的太多,又覺得理所應當,缺少的就是感恩和感謝。再反思自己,由于工作煩瑣,心靈也會逐漸冷漠,對孩子的幫助有時也會熟視無睹。當孩子為我開門時,當孩子親我時,當孩子關心我時,我卻忘了跟他們說聲“謝謝”,想來真是慚愧。我是49位孩子所崇拜和喜歡的偶像,是他們學習的榜樣,我的言行、舉止隨時都影響著他們,所謂言傳身教。
于是,我決定,從我做起,學說“謝謝”,讓我們班的每個孩子都來說“謝謝”,努力在大四班營造一個到處有感謝的環境。
首先,我組織了談話活動“謝謝”。我站在孩子面前,慎重地跟他們每個說謝謝,并和他們握手。“薛敬文,謝謝你每天給我開門。”“邱子恒,那天,老師的嗓子啞了,當我要說話時,你連忙捂住我的嘴巴,謝謝你對我的關心。”“州州,老師感冒了,你一定要把帶來的兩包藥分一包給我吃,謝謝你對我的愛。”“謝謝所有的孩子,在我嗓子啞了的一周里,你們那么聽話,那么懂事,對我又是那么的關心和照顧,謝謝你們。”……然后,我又讓孩子們來學說謝謝。“妮妮不聲不想地揀起地上的紙削,讓教室變得干凈整潔,我們一起謝謝昵昵。”“天天給大家下載了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謝謝天天。”“毛毛每天給大家分碗,我們謝謝毛毛。”最后,我請孩子們說一說,你們想謝謝誰,為什么要謝他。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著,議論著,整個活動,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感動和喜悅,心里充滿著甜蜜和溫馨。最后我們約定,以后每次下課時,他們會對我說:“謝謝老師教我們本領。”我會對他們說:“謝謝孩子們認真聽我講課。”
第二個活動,“謝謝”簽名活動。我發給孩子每人一張彩色紙,作為簽名卡,讓他們拿著簽名卡去和身邊幫助過他們的人說謝謝,并請對方簽名,最后比一比誰的簽名卡上的簽名最多。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出發了。“楊老師,謝謝你教我們唱好聽的歌。”“楊老師,謝謝你每天中午給我們講故事。”“叔叔,謝謝你們每天為我們燒好吃的飯菜。”“郁老師,謝謝你每天給我們盛飯、洗碗。”“媽媽,謝謝你給我穿衣服。”……
隨著簽名卡上的名字越寫越多,孩子們的感恩之心也在不斷發芽、生長。我想,用不了多久,“謝謝”就會成為我和孩子們的口頭禪,越說越順,越說越多,越說越喜歡說。“謝謝”有多少,愛就有多少;愛有多少,“謝謝”就有多少!愿我們的周圍再多一些感恩,再多一些愛!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
件
篇2:三年級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小結
三年級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小結
10月29日下午在海秀中心小學舉行了三年級英語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授課教師為海南子校的王惠芬老師和海秀中心小學的王敏老師,共有60幾人參與了聽課活動。授課教師年輕而有活力,教學流程很清晰,從情境中引出單詞到句型,回歸課文,最后進行語言的運用。兩個課堂的結構大致相同,但細節有很多的不同,以致效果的不同。勾起了大家的思考,次活動收效甚好!感謝大家!
從這個活動中,小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學中參考:1、用好復習這5分鐘時間,復習的內容最好既能調動氣氛,又能為新課內容有所鋪墊,達到前呼后應的效果。2、讓新單詞在情境中自然引出,在游戲中激發孩子大膽開口讀單詞的欲望。3、學習課文的目的: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認讀能力,同時為下個語言運用這個環節做好鋪墊,模仿語音語調,能扮演角色朗讀課文。4、語言能力的訓練,必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情境中理解、感悟、運用語言。5、孩子要輸出所學知識,首先要有扎實的輸入,而且難度要一點點深入,教師的語言要簡潔、要求要明確,孩子要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學習。6、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學的最終目的:教是為了不教。7、注意提升自身教學魅力,讓孩子愛上你,是成功的基礎。
教育不是灌輸,學生應是火種,教師只需點燃火把。教育意味著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篇3:教育小結:小班兒歌教學方略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小結:小班兒歌教學方略
小班幼兒年齡小,接受能力不太好,那么老師如何才能把一個兒歌教好,又如何才能讓他們學好呢?對此,我經過研究實驗發現,孩子們在學習兒歌時,有其自身的學習特點與規律,針對這些特點與規律,我作了一些總結:
一、插入音樂學兒歌
我發現合乎心律的音樂,會引起幼兒的心理快感,激起幼兒的情感共鳴。
因此,為兒歌選擇合適的音樂,會使兒歌本身的音樂性更強、意境更美、情感更濃,而且更加便于幼兒理解、接受、記憶。
二、前置情境學兒歌
小班幼兒處于直覺行動性思維階段,他們的學習必須是在具體的感性的活動中,通過多種感官進行。采用設置情境的形式來學習兒歌,可以使幼兒容易了解作品內容,體驗角色的情感特征。
三、創編動作學兒歌
有的兒歌很適宜創編動作。動手、動腳、動嘴、動眼、動耳、動腦可以使幼兒更有興趣、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同時為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如兒歌《等爸爸》:“小月牙,天邊掛,我在門口等爸爸。我的好爸爸,工作辛苦啦,我要請他快坐下,喝上一杯茶。”孩子們用小手比劃著,指著天上的月亮、雙手放在大腿上做等爸爸的樣子。教師表演,幼兒朗誦;或幼兒表演,教師朗誦;或幼兒之間交換進行,動作與語言相輔相成。
四、游戲互補學兒歌
有些兒歌可以與游戲結合起來學習。如兒歌《頂鍋蓋》:“頂鍋蓋,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噗,一口風,噗,兩口風,噗,三口風。”在教學中我們邊朗誦兒歌,邊做這樣的游戲:一個幼兒伸出手掌作鍋蓋,另一個(幾個)幼兒伸出手指頂住鍋蓋,兒歌說完了,“鍋蓋”就去抓“手指”,抓住了交換角色玩游戲,幼兒邊游戲邊學習兒歌,興趣盎然。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