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創設寬松環境建立師生感情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總結:創設寬松環境,建立師生感情
自由、寬松的環境,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必要條件。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個班級積極向上的動力,就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是孩子們喜歡上幼兒園的心理吸引力。因此,要管理好一個班級,教師必須要和幼兒建立友好的感情,使孩子感到老師是可依戀的、可信賴的。在他碰到困難或不愉快的事情時,能一想到或一看到老師就產生安全感、溫馨感。善于和孩子建立感情,這是教師(尤其是我們幼兒教師)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為他們創設自由、寬松的環境,更易使孩子和老師之間建立友好的感情。我們是這樣做的。
1、像媽媽一樣愛孩子。
每天清晨,孩子們一到幼兒園,我們就微笑著一一和他們問早問好,微笑著從家長手中接過孩子,就像媽媽一樣,給孩子以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這種愛我們主要從關心幼兒的身體和心理兩方面著手。例如關心孩子身體方面,我們每天都會仔細觀察幼兒的來園情緒和精神狀態,經常詢問幼兒是否吃早餐了?餓了?渴了?冷了?疼了?病了?……一旦發現問題,我們立即給予解決。當孩子看到老師及時給他解決了身體上的痛苦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對老師產生感情。
又如在關心孩子的心理方面,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每個孩子總是和顏悅色、親切關注,不管是游戲活動、學習活動、還是生活活動中,我們始終支持、鼓勵、引導他們,傾注著老師全部的愛,因為這樣更能激起孩子與老師情感上的交流與依戀,使孩子更加喜歡你這樣的老師。如在一次戶外活動過獨木橋(走平衡木)時,班中個別孩子比較膽怯,畏縮著不敢嘗試,這時我們就親切地鼓勵他:“*X,你是個勇敢的孩子,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老師、阿姨還時不時地在邊上扶他一把,讓他對自己有信心,使他感到有一種安全感。另外,對于犯了錯誤的孩子,我們不是厲聲訓斥,而是耐心誘導,使孩子們始終生活在溫馨的氣氛之中。這樣,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對你產生感情。
2、帶著一顆童心和孩子交朋友。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始終保持一顆童心,處處為孩子著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周圍的一切,并和他們一同游戲、一同學習、一同生活。記得學期初,我們組織孩子進行了一次種植活動:種植大蒜寶寶。活動前,我們發動孩子、家長共同準備好大蒜頭、一次性杯子;活動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挖土、種植、澆水。以后的日子里,我們每天都在關注著自己種植的大蒜寶寶的變化,我們會同為第一顆蒜寶寶發芽而驚喜,同為它的破土而出歡呼雀躍。有時看到我們自然角里飼養的小金魚不幸死了,我和孩子會同為它的離去而感到傷心難過,甚至落淚。我們快樂著孩子的快樂,悲傷著孩子的悲傷。在孩子面前,我們就是他們的好朋友,好玩伴。如娃娃家游戲中,我一會兒是他們的“媽媽”,一會兒又是他們的“客人”、“孩子”;“理發店”游戲中,我有時是“理發師”,有時又成了“理發店”的顧客;“醫院”游戲中,我樂意于擔任“醫生”或是“病人”……我們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快樂地游戲著、學習著、生活著,使孩子們感到我們就是他們的知心朋友,哪里有老師,哪里就有歡樂,就有生氣。因為我們深深知道,只有帶著一顆童心和孩子交往,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每個孩子的喜怒哀樂,這也是建立師生感情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3、做多才多藝的老師。
孩子們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要使幼兒園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心靈手巧、多才多藝,要有創造的才能,讓孩子感到我們的老師有出不完的新點子、翻不完的新花樣――這也是使孩子喜歡老師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此,我們時常變換著新鮮事兒。比如,有孩子帶來了大氣球,我們就在戶外游戲時教孩子們打排球(托大氣球);孩子們喜歡玩吹泡泡游戲,我們就用洗潔精、吸管等自制吹泡跑材料。散步時,我們帶孩子去莘園看盛開的荷花、飄香的桂花、池塘里的小金魚、果樹上結滿的石榴、枇杷等;在大沙坑玩沙時,我們一起壘炮臺、挖戰壕等等。總之,我們要做多才多藝的教師,使孩子感到老師是給他們“制造歡樂”的人,他們就會越來越喜歡你,也越來越愛幼兒園,一天也不愿請假。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怎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怎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在學習語文中有著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課文語言、內容的功能,又有發展語言、發展思維、激發朗讀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充分表明了朗讀的重要性。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里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于低年級學生特別要注意:
(1)、停頓。
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
(2)、重音。
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我認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于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于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象,借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并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這就需要教師借助一些方法幫助學生,一是借助動作,二是聯系生活實際,三是借助圖片。
當然,在教學實際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朗讀,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實在實處,落實在每一節課,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當地運用各種朗讀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師生對讀,問答讀是一種效益較高的朗讀方式,教師可與全班學生對讀或問答讀,也可以和一個學生、幾個學生對讀、問答讀。問答讀,由教師提問,學生用朗讀方式回答教師的問題,既練習了朗讀,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層次,結構。師生對讀,可由教師讀文中的解釋語,學生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段,由教師讀總起句,總括句,學生讀分述,具體描寫部分,在這種朗讀方式中,教師的讀,起到提示,創設情境的作用,體現了對學生的啟發、指導。
分角色讀,是指導有感情朗讀的常用的方式。特別是在寫人、敘事為主的課文中。分角色朗讀,既可在指導的初始階段,體會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語氣語調,又可展示和檢查學生朗讀的效果。分角色朗讀,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同學或男女同學集體朗讀某個角色的語氣,教師也可參與充當某個角色,并可互換角色,反復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
總而言之,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無論指導正確地讀還是流利地讀,都需要反復練習,因此課堂上要多讀,才會使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從語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篇3:讓教學插上感情翅膀
情感教學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激發、調動和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促進教學活動及激活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調節和充分利用感情,努力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應如何運用學生的情感提高課堂效率呢?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就像一臺機器不斷地提供能源和動力,在它的指引下,我們充滿好奇和勇氣,大膽地探索,發現了新的問題,如此反復,不但學習到了知識,更得到了心理上的極大滿足。
2.加深了解,在日常交際中培養情感。老師與學生不僅是師生關系,也可以做好朋友,人對陌生的事物都會有潛意識的排斥心理。如果老師對學生非常眼里,那學生對老師恐怕也只有畏懼的心理了。而如果老師能深入學生中,彼此加深了解,不僅能讓老師在教學中更加得心應手,對于老師的教學和指導更加樂于接受,學習效率也自然會得到提高。
3.尊重學生。注重課堂的語言、眼神交流。老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當學生回答問題準確,及時給予肯定,這機能滿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激勵學生。當學生課堂表現較差時,老師不要急于懲罰或批評學生,而要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加以肯定,并指出不足,鼓勵其加以改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功能就是記載與溝通。老師要重視師生的感情,是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孩子向世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