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本班區域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存在問題

總結:本班區域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存在問題

2024-08-01 閱讀 9388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總結:淺析本班區域環境的創設與材料的投放存在的問題

這次學習了陳老師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案例研析》,讓我對自己創設的區域產生了很多的思考,一開始甚至將問題歸咎于一些主觀原因(教室環境空間小等),其實自己客觀原因上也欠缺很多,現將我班區域活動的存在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調整策略。

一、存在問題:

1、區域環境設置形式化

我園現是一所硬件設施還比較弱的幼兒園,班容量小,但區域活動也已初步全面開展起來。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因利用不好而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應,在區域設置上基本上是根據自己的想法意愿,結合教室的結構來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活動形式重學習、輕游戲,沒有尊重幼兒的意愿興趣,孩子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區域活動,某些區域的創設只是一種擺設,經常出現沒有人玩的現象。有些區域游戲規則復雜,不適合幼兒的自主學習,使得區域設置變得形式化,往往孩子們只喜歡去的是建構區和手工區。例如,表演區雖然也準備了一些作為表演的道具,但由于幼兒缺乏游戲經驗,教師又沒有適切的指導,剛開始幼兒還有一點新鮮感,他們會去擺弄一翻,過兩天那些地方就再也無人問津了。

2、材料投放復雜混亂化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更聰明、自信、大膽。在具體實踐中,有的活動區域的材料一投放就是一、二個月,甚至一學期不再變化,不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滿足不了幼兒的活動需要。活動材料與活動目的之間缺乏內在聯系,投放的目的性不明確。隨意性很大,想放什么,就放什么,看到別人有什么就放什么,求新求異中卻忽略了游戲的“主人”。在外出參觀后,在小班數學區投放了認識二維序數的“動物公寓”,完全高出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有就是材料單調,沒有新意。另外,在投放材料時沒有層次性,把所有的區域活動的材料全部擺出來,或者投放未歸類,難易層次材料混雜,層次性體現不夠或未逐步體現,失去了原有的設計價值也忽略了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

二、調整策略

1、區域設置適宜性

為了讓區域設置體現它應有的價值,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調整區域的內容和形式,使區域活動真正體現游戲性。首先要做到吸引幼兒的興趣,其次要符合低結構游戲的特點,便于幼兒自主操作和游戲,最后要做好幼兒進區活動記錄表,以便教師在統計中對比發現,哪種區域形式和內容更適合幼兒。區域設置還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從有利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發展來考慮和安排,每一個區域設置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能夠促進幼兒某些方面的發展。區域設置要具有相對穩定性,保證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讓幼兒掌握有規律的活動安排。要避免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區域設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動一時興起而設置區域。區域活動的設置要能成為幼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給幼兒機會來自主地決定和操作,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教師對于區域的劃分以及各區域的標記方式上也要進行選擇和設計,無論是區域還是材料都要有明確的標記。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獨特的標記形式,也可以采用圖形、美術字等來標記,但標記一定要規范、正確,易于幼兒理解。此外,各區域活動的規則也可以通過標記的方式讓幼兒了解。

2、材料投放豐富性

幼兒的興趣來源于對材料的操作,幼兒的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如果材料設置不合適,很可能導致幼兒無從下手。幼兒的發展也存在著差距,各個年齡層次的幼兒其發展狀況不同,發展層次不同,發展速度不同,興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選擇投放材料應以幼兒為主,要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年齡特點根據幼兒的需要來投放材料,教師對投放的區域材料的目的性要有充分認識。在選擇材料時,要以幼兒為中心。因此,第一,要選擇最貼近幼兒生活的開放性材料。因為,一方面,這些材料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非常熟悉,易于幼兒主動地使用,同時也能及時與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或間接經驗相聯系。另一方面,從生活中而來的材料,對幼兒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第二,要選擇最接近自然地開放性材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始材料。幼兒的天性與自然有著不可阻斷的聯系,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與自然親近和溝通。第三要選擇最能挖掘幼兒潛力的開放性材料,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教師無法估計,因此應盡可能地發揮他們這方面的能力。

閱讀區,是設置在幼兒園班級中供幼兒自主閱讀圖書的專門區域,它是一種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閱讀環境。有專家指出,在幼兒園班級中設置適宜發展的圖書角不僅是現代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可或缺的板塊,還是國內外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幼兒的早期閱讀、語言表達、社會認知、人際交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培養其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最為關鍵。那么,如何利用班級現有條件為小班的孩子創設更多的閱讀機會和更好的閱讀條件,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呢?接下來我將從本班實際情況出發提出自己對環境創設以及材料投放的一些調整策略。

一、閱讀區環境創設

1.本班實際:我們選擇了靠近光源、安靜的角落,避免了和喧鬧的音樂區等相鄰。為了保證空間不擁擠,我們對這一區域做了人數的限定,人數的限定是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好的。除此之外,本班空間小,隔斷基本上無法實現,并且在環境上也沒有過多的修飾。

2.情況分析:

(1)語言區的劃分考慮到要選擇安靜靠近光源的角落,但是劃分不明顯。

(2)環境的創設上欠缺裝飾和考慮。

(3)由于空間的限制,在物品的提供上可以多一些安全、柔軟的的物品。

(4)規則意識靠和孩子商量是一種方法,但是還可以貫穿到環境當中。使規則潛移默化。

3.改進策略:

(1)為突出個體自主學習的空間,區域明顯化。

可將這一區域的進行明顯的劃分,選擇藍、紫、綠等冷色調為主進行這一區域的環境設計,這類顏色清新淡雅,易使人心緒寧靜。

(2)在物品提供上,應是安全、柔軟的。

可以提供一些軟墊、靠墊,供小班幼兒坐和靠,掛上可愛的布制圖書袋、簡易書架,用于擺放書籍。

(3)創設有序、方便的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空間布置上,教師懸掛書袋、擺放書架時,要保證幼兒伸手能取到柜中最上層書。條件允許的話,還可將大書小書分開放,便于幼兒學習區分大小,并養成按序收放的良好習慣。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了區域內寬松、和諧的氛圍,受到豐富的圖書刺激后,就會自然激發起主動閱讀的興趣。

(4)環境創設中隱含規則要求:

在地板上貼小腳印標志,表示入區的人數。

通過提供靠墊,來限制入區活動的人數

圖書角的一側墻上設計了一組圖標,分別表示:脫鞋入區、鞋放在腳印上,從袋中取書,看書時不大聲說話,將書放回原袋,穿鞋出區。這個規則的系列圖主要是在托班初期起到提示作用。

二、投放合適的閱讀材料

投放豐富的閱讀材料是決定幼兒能否主動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閱讀興趣。

1.本班實際:我們的書籍量還是很多的,基本上能保證人手一本,由于書本是紙質的,加上小班幼兒手眼協調差,隨著時間的增長,書本損壞度高,因此在日益減少。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有圖畫且色彩鮮艷的書籍較多。有時為了結合主題內容,我們也會適時增加一些有關主題內容的書籍。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畫的有關主題的作品,我們也會一起制作成書籍投放在區域。

2.情況分析:

(1)小班幼兒,手、腦、眼的協調能力還比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圖書撕破,不當的翻閱很容易使圖書損壞。

(2)班級基本上都是幼兒園提供的書籍,而幼兒熟悉的、有趣的書籍提供的較少,

(3)書籍量雖大,但更換率不勤,大大降低幼兒的閱讀興趣。

(4)自制圖書是比較單一性的畫。

3.改進策略:

(1)投放紙質好、可擺弄的閱讀材料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除了保證圖書的數量充足以外,對書的質量要求較高。由于小班幼兒,手、腦、眼的協調能力還比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圖書撕破,不當的翻閱很容易使圖書損壞。因此,提供的圖書最好為硬殼封面,硬或厚型紙張,裝訂牢固的。此外,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有聲響的圖書,可以擺弄的圖書。

(2)選擇幼兒熟悉的、有趣的、簡單的閱讀內容

熟悉的內容使得幼兒首先在情感上易接受。閱讀區中的書可以是幼兒自己從家中帶來的,體現了幼兒在區角創設中的參與性,也能激發其主動閱讀的愿望。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主,對自己的物品會比較關注。每位幼兒都有自己帶來的書,一方面使他們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讓幼兒在讀書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幼兒自己帶書,不僅保證了圖書的數量和質量,實現了資源共享,而且也讓家長了解幼兒讀物適宜性的要求。

小班的孩子比較適合故事內容簡單的,畫面色彩鮮艷,有簡潔生動插圖,語言簡單、準確,內容短小、有趣,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可以給幼兒一定想象力的空間的圖書。

(3)結合主題教學內容,定期更換圖書

定期更換一些圖書,給予幼兒一些新的刺激,會增進其閱讀興趣。在區角中可以選擇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物(其余的大量圖書暫時收起)。小班幼兒讀圖相對于圖文要快很多,經過反復翻閱之后,他們對熟悉的圖書興趣會逐漸減小,為此,我們將圖書的更換與主題活動的開展密切結合,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果。比如,在班級進行有關“小蝌蚪”的話題時,及時在區角內提供了幾本有關蝌蚪、青蛙的科普書籍和故事書,自然地調動了幼兒閱讀的愿望,豐富了他們對蝌蚪的認識和了解。

(4)各種自制圖書:

合適的書是幼兒自主閱讀,并取得較好效果的關鍵,所以為了使圖書能更好地適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教師可以選用不同質地的材料自制自編圖書。因為在自制圖書的過程中,老師不僅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選擇編制圖書的內容,還能根據材料的不同增加、豐富和調動幼兒的感官,以下是我從網絡上搜到的幾種自制圖書,以供參考:

A.巧用手帕自制圖書:

手帕圖書的優點:第一,柔軟安全,便于消毒。第二,像紙張一樣的輕巧,但比紙張更牢固不怕擠壓,可疊可折耐擺弄。第三,取材方便,可以任意組合。我們可以根據手帕圖案內容進行分類,如:《可愛的小動物》、《小汽車》等。利用印有童話故事的小手帕,編制成一本故事書。

B.可以玩的立體圖書:

利用一些紙盒的立體性,在6面進行圖畫編制。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可以和游戲相結合,邊玩邊看上面的圖片,然后再說說上面的內容,集娛樂和學習為一體。

C.照片書:

照片是每個家庭比較常見的物品,里面有孩子熟悉的親人形象和喜歡的環境,有的是孩子親身經歷。這樣的書是孩子最有感受、最能理解的書。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收集制作一些照片圖書。如:《寶寶的生日》、《我的一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這些圖書比較個性化,而且每個孩子都能準確告訴朋友書中的內容,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

D.廣告紙做圖書:

廣告紙色彩鮮艷,廣告上的形象比較夸張,有很多廣告是孩子經常接觸的、比較熟悉的。所以,這種類型的自制圖書也能成為孩子喜愛的圖書。

E.繪畫、粘貼編小書:

孩子喜歡涂鴉,也喜歡看成人的畫。老師可以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將原來畫面復雜的圖案簡單化,突出主題。同樣,用布貼制作的圖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自己繪制或粘貼的圖書,可能牢固程度不夠好,可以給這些圖書穿上一件透明無色的外套,就是把一張張紙塑封起來。這樣,圖書就堅韌無比,不怕撕、不怕折、不怕水、不怕臟,能很長時間安然無恙。

F.布藝書

隨著外來圖書理念的充實,自編自制布藝圖書正成為老師們新的嘗試。這類圖書內容老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自定,而且不易損壞,非常實用。

G.各種材質制作的圖書

小班的孩子是感知覺發展關鍵期。老師可以提供一些用不同材質(如:用百潔布、瓦楞紙、絨布、皮革等)制作的圖書給幼兒閱讀,讓幼兒在翻閱讀書的過程中獲得一些不同的觸覺感受。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創造一個讓兒童產生哇時刻區域環境

創造一個讓兒童產生哇時刻的區域環境

主持人:張娜蓮時間:**年3月5日地點:第二十七小學

一、《指南》引領下的思考

1、游戲與教學那個更重要?

2、在一日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嗎?

3、你認為幼兒在游戲中各方面能發展嗎?

要相信幼兒完全有能力、有潛力借助材料來自主表達,教師需要以贊賞的眼力去看待幼兒的建構作品,更需要注重孩子在游戲過程中愉快的心情。

二、理解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

●做中學(直接經驗)--直接感知

●玩中學(游戲)--實際操作

●生活中學(生活)--親身體驗

陳鶴琴這樣評價孩子的游戲:1、“兒童視游戲為生活兒童好游戲是天然的傾向”。

2、“好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是自然賦

予的,非人為所能控制的,只有順應孩子的天性的發展,我們要挖掘孩子內在天性。

反之,我們人為地加以控制,窒息,扼殺孩子的天性,孩子自身成長的多種可能性將被限制,孩子發展的潛能在成人人為的控制中失去原有的魅力,有可能有一個天才的萌芽被無情的扼殺。

我們的感悟: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和寬松心理環境充分利用環境讓幼兒自主活動:處處體現游戲精神,家長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

改變:科學的一日活動時間安排

上午:1、集體教學活動(一個)

2、室內游戲需保證一個小時左右

下午:3、集體教學改為游戲

三、觀察自主游戲的依據

1、為什么說這個游戲幼兒玩得有質量?

2、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你看到的發展是這個年齡段所表現的嗎?

4、如果是,它又處于這個年齡段的一個什么發展水平?

角色游戲(娃娃家)為例

評價依據:(1)角色扮演水平

(2)游戲內容的擴展與豐富

(3)材料與玩具的使用

(4)語言與社會能力的發展等方面來衡量

(一)在擔任角色上的發展水平

1、不明確角色

2、能夠明確角色

3、能主動擔任角色

4、能擔任主要角色

(二)游戲內容的擴展與豐富

●幼兒游戲內容包括主題和情節兩個方面

1、游戲主題:是指在游戲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范圍。

2、游戲情節:是指主題的展開以及游戲中的活動過程。

●游戲內容的擴展與豐富的條件

第一:是否有幼兒親身經歷,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

第二:是否有幼兒愿意扮演的角色。

第三:是否有吸引幼兒的游戲材料或游戲情境。

一日生活(課程游戲化)

例如:“故事教學”

目標:通過觀察自主建構獨白語言。

形式:小組討論、故事表演。

課程:游戲化“以游戲為基本手段”

日常生活,主持人,好游戲,兒童,教師

篇3:總結:本班區域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存在問題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總結:淺析本班區域環境的創設與材料的投放存在的問題

這次學習了陳老師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案例研析》,讓我對自己創設的區域產生了很多的思考,一開始甚至將問題歸咎于一些主觀原因(教室環境空間小等),其實自己客觀原因上也欠缺很多,現將我班區域活動的存在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調整策略。

一、存在問題:

1、區域環境設置形式化

我園現是一所硬件設施還比較弱的幼兒園,班容量小,但區域活動也已初步全面開展起來。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往往因利用不好而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應,在區域設置上基本上是根據自己的想法意愿,結合教室的結構來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活動形式重學習、輕游戲,沒有尊重幼兒的意愿興趣,孩子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區域活動,某些區域的創設只是一種擺設,經常出現沒有人玩的現象。有些區域游戲規則復雜,不適合幼兒的自主學習,使得區域設置變得形式化,往往孩子們只喜歡去的是建構區和手工區。例如,表演區雖然也準備了一些作為表演的道具,但由于幼兒缺乏游戲經驗,教師又沒有適切的指導,剛開始幼兒還有一點新鮮感,他們會去擺弄一翻,過兩天那些地方就再也無人問津了。

2、材料投放復雜混亂化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更聰明、自信、大膽。在具體實踐中,有的活動區域的材料一投放就是一、二個月,甚至一學期不再變化,不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滿足不了幼兒的活動需要。活動材料與活動目的之間缺乏內在聯系,投放的目的性不明確。隨意性很大,想放什么,就放什么,看到別人有什么就放什么,求新求異中卻忽略了游戲的“主人”。在外出參觀后,在小班數學區投放了認識二維序數的“動物公寓”,完全高出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有就是材料單調,沒有新意。另外,在投放材料時沒有層次性,把所有的區域活動的材料全部擺出來,或者投放未歸類,難易層次材料混雜,層次性體現不夠或未逐步體現,失去了原有的設計價值也忽略了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

二、調整策略

1、區域設置適宜性

為了讓區域設置體現它應有的價值,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調整區域的內容和形式,使區域活動真正體現游戲性。首先要做到吸引幼兒的興趣,其次要符合低結構游戲的特點,便于幼兒自主操作和游戲,最后要做好幼兒進區活動記錄表,以便教師在統計中對比發現,哪種區域形式和內容更適合幼兒。區域設置還要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從幼兒的需要出發,從有利于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和發展來考慮和安排,每一個區域設置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能夠促進幼兒某些方面的發展。區域設置要具有相對穩定性,保證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讓幼兒掌握有規律的活動安排。要避免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區域設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動一時興起而設置區域。區域活動的設置要能成為幼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給幼兒機會來自主地決定和操作,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教師對于區域的劃分以及各區域的標記方式上也要進行選擇和設計,無論是區域還是材料都要有明確的標記。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獨特的標記形式,也可以采用圖形、美術字等來標記,但標記一定要規范、正確,易于幼兒理解。此外,各區域活動的規則也可以通過標記的方式讓幼兒了解。

2、材料投放豐富性

幼兒的興趣來源于對材料的操作,幼兒的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如果材料設置不合適,很可能導致幼兒無從下手。幼兒的發展也存在著差距,各個年齡層次的幼兒其發展狀況不同,發展層次不同,發展速度不同,興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選擇投放材料應以幼兒為主,要針對本班幼兒的實際年齡特點根據幼兒的需要來投放材料,教師對投放的區域材料的目的性要有充分認識。在選擇材料時,要以幼兒為中心。因此,第一,要選擇最貼近幼兒生活的開放性材料。因為,一方面,這些材料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非常熟悉,易于幼兒主動地使用,同時也能及時與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或間接經驗相聯系。另一方面,從生活中而來的材料,對幼兒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第二,要選擇最接近自然地開放性材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原始材料。幼兒的天性與自然有著不可阻斷的聯系,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與自然親近和溝通。第三要選擇最能挖掘幼兒潛力的開放性材料,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教師無法估計,因此應盡可能地發揮他們這方面的能力。

閱讀區,是設置在幼兒園班級中供幼兒自主閱讀圖書的專門區域,它是一種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閱讀環境。有專家指出,在幼兒園班級中設置適宜發展的圖書角不僅是現代幼兒園教育環境不可或缺的板塊,還是國內外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幼兒的早期閱讀、語言表達、社會認知、人際交往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培養其早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最為關鍵。那么,如何利用班級現有條件為小班的孩子創設更多的閱讀機會和更好的閱讀條件,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呢?接下來我將從本班實際情況出發提出自己對環境創設以及材料投放的一些調整策略。

一、閱讀區環境創設

1.本班實際:我們選擇了靠近光源、安靜的角落,避免了和喧鬧的音樂區等相鄰。為了保證空間不擁擠,我們對這一區域做了人數的限定,人數的限定是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好的。除此之外,本班空間小,隔斷基本上無法實現,并且在環境上也沒有過多的修飾。

2.情況分析:

(1)語言區的劃分考慮到要選擇安靜靠近光源的角落,但是劃分不明顯。

(2)環境的創設上欠缺裝飾和考慮。

(3)由于空間的限制,在物品的提供上可以多一些安全、柔軟的的物品。

(4)規則意識靠和孩子商量是一種方法,但是還可以貫穿到環境當中。使規則潛移默化。

3.改進策略:

(1)為突出個體自主學習的空間,區域明顯化。

可將這一區域的進行明顯的劃分,選擇藍、紫、綠等冷色調為主進行這一區域的環境設計,這類顏色清新淡雅,易使人心緒寧靜。

(2)在物品提供上,應是安全、柔軟的。

可以提供一些軟墊、靠墊,供小班幼兒坐和靠,掛上可愛的布制圖書袋、簡易書架,用于擺放書籍。

(3)創設有序、方便的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空間布置上,教師懸掛書袋、擺放書架時,要保證幼兒伸手能取到柜中最上層書。條件允許的話,還可將大書小書分開放,便于幼兒學習區分大小,并養成按序收放的良好習慣。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了區域內寬松、和諧的氛圍,受到豐富的圖書刺激后,就會自然激發起主動閱讀的興趣。

(4)環境創設中隱含規則要求:

在地板上貼小腳印標志,表示入區的人數。

通過提供靠墊,來限制入區活動的人數

圖書角的一側墻上設計了一組圖標,分別表示:脫鞋入區、鞋放在腳印上,從袋中取書,看書時不大聲說話,將書放回原袋,穿鞋出區。這個規則的系列圖主要是在托班初期起到提示作用。

二、投放合適的閱讀材料

投放豐富的閱讀材料是決定幼兒能否主動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閱讀興趣。

1.本班實際:我們的書籍量還是很多的,基本上能保證人手一本,由于書本是紙質的,加上小班幼兒手眼協調差,隨著時間的增長,書本損壞度高,因此在日益減少。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有圖畫且色彩鮮艷的書籍較多。有時為了結合主題內容,我們也會適時增加一些有關主題內容的書籍。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畫的有關主題的作品,我們也會一起制作成書籍投放在區域。

2.情況分析:

(1)小班幼兒,手、腦、眼的協調能力還比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圖書撕破,不當的翻閱很容易使圖書損壞。

(2)班級基本上都是幼兒園提供的書籍,而幼兒熟悉的、有趣的書籍提供的較少,

(3)書籍量雖大,但更換率不勤,大大降低幼兒的閱讀興趣。

(4)自制圖書是比較單一性的畫。

3.改進策略:

(1)投放紙質好、可擺弄的閱讀材料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除了保證圖書的數量充足以外,對書的質量要求較高。由于小班幼兒,手、腦、眼的協調能力還比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圖書撕破,不當的翻閱很容易使圖書損壞。因此,提供的圖書最好為硬殼封面,硬或厚型紙張,裝訂牢固的。此外,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我們也可以選擇一些有聲響的圖書,可以擺弄的圖書。

(2)選擇幼兒熟悉的、有趣的、簡單的閱讀內容

熟悉的內容使得幼兒首先在情感上易接受。閱讀區中的書可以是幼兒自己從家中帶來的,體現了幼兒在區角創設中的參與性,也能激發其主動閱讀的愿望。小班幼兒以“自我”為主,對自己的物品會比較關注。每位幼兒都有自己帶來的書,一方面使他們產生親切感;另一方面,讓幼兒在讀書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幼兒自己帶書,不僅保證了圖書的數量和質量,實現了資源共享,而且也讓家長了解幼兒讀物適宜性的要求。

小班的孩子比較適合故事內容簡單的,畫面色彩鮮艷,有簡潔生動插圖,語言簡單、準確,內容短小、有趣,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可以給幼兒一定想象力的空間的圖書。

(3)結合主題教學內容,定期更換圖書

定期更換一些圖書,給予幼兒一些新的刺激,會增進其閱讀興趣。在區角中可以選擇一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物(其余的大量圖書暫時收起)。小班幼兒讀圖相對于圖文要快很多,經過反復翻閱之后,他們對熟悉的圖書興趣會逐漸減小,為此,我們將圖書的更換與主題活動的開展密切結合,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果。比如,在班級進行有關“小蝌蚪”的話題時,及時在區角內提供了幾本有關蝌蚪、青蛙的科普書籍和故事書,自然地調動了幼兒閱讀的愿望,豐富了他們對蝌蚪的認識和了解。

(4)各種自制圖書:

合適的書是幼兒自主閱讀,并取得較好效果的關鍵,所以為了使圖書能更好地適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教師可以選用不同質地的材料自制自編圖書。因為在自制圖書的過程中,老師不僅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選擇編制圖書的內容,還能根據材料的不同增加、豐富和調動幼兒的感官,以下是我從網絡上搜到的幾種自制圖書,以供參考:

A.巧用手帕自制圖書:

手帕圖書的優點:第一,柔軟安全,便于消毒。第二,像紙張一樣的輕巧,但比紙張更牢固不怕擠壓,可疊可折耐擺弄。第三,取材方便,可以任意組合。我們可以根據手帕圖案內容進行分類,如:《可愛的小動物》、《小汽車》等。利用印有童話故事的小手帕,編制成一本故事書。

B.可以玩的立體圖書:

利用一些紙盒的立體性,在6面進行圖畫編制。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可以和游戲相結合,邊玩邊看上面的圖片,然后再說說上面的內容,集娛樂和學習為一體。

C.照片書:

照片是每個家庭比較常見的物品,里面有孩子熟悉的親人形象和喜歡的環境,有的是孩子親身經歷。這樣的書是孩子最有感受、最能理解的書。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收集制作一些照片圖書。如:《寶寶的生日》、《我的一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這些圖書比較個性化,而且每個孩子都能準確告訴朋友書中的內容,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

D.廣告紙做圖書:

廣告紙色彩鮮艷,廣告上的形象比較夸張,有很多廣告是孩子經常接觸的、比較熟悉的。所以,這種類型的自制圖書也能成為孩子喜愛的圖書。

E.繪畫、粘貼編小書:

孩子喜歡涂鴉,也喜歡看成人的畫。老師可以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將原來畫面復雜的圖案簡單化,突出主題。同樣,用布貼制作的圖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自己繪制或粘貼的圖書,可能牢固程度不夠好,可以給這些圖書穿上一件透明無色的外套,就是把一張張紙塑封起來。這樣,圖書就堅韌無比,不怕撕、不怕折、不怕水、不怕臟,能很長時間安然無恙。

F.布藝書

隨著外來圖書理念的充實,自編自制布藝圖書正成為老師們新的嘗試。這類圖書內容老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自定,而且不易損壞,非常實用。

G.各種材質制作的圖書

小班的孩子是感知覺發展關鍵期。老師可以提供一些用不同材質(如:用百潔布、瓦楞紙、絨布、皮革等)制作的圖書給幼兒閱讀,讓幼兒在翻閱讀書的過程中獲得一些不同的觸覺感受。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