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巴金家讀書心得

巴金家讀書心得

2024-08-01 閱讀 8377

  巴金的代表作是《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內容是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來寫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蕩。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對封建勢力進行揭露,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并與這種家庭決裂。《家》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話說: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后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斗,腐朽齷齪,荒淫無恥。

  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衛道者,竭力奉持著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郁致死,瑞玨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并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覺新、覺民、覺慧兄弟三人的不同命運也是作品的一條主線,是始終貫串在《激流》三部曲里的人。

  覺新,作者對他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可以說是整個作品布局的主干。這是一個為舊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雖然有著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玨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傷心地痛哭,忍愛著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角色。原著中作者對他是有一些批判的,大多是通過覺慧,批判他的怯弱、“作揖哲學”和“無抵抗主義”,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讀者只有在把他當作一個犧牲者的心情下才可能產生一點惋惜;這種情緒卻往往又為人物自己的行動所否定了。

  覺民的性格是沉著的,也是比較定型的;作者給他安排了一個比較順利的遭遇,使他勝利地得到愛情,跨過了逃婚的斗爭。他也有改變和發展,但都是順著一條路向前的,他自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五四”的浪潮掀起了青年一代的熱情和理想,也回深了他們對于舊的制度和生活的憎恨。《家》中的重要人物覺慧,便是這種受到新思潮沖擊的新生的民主主義力量的代表。他堅決反對大哥覺新的“作揖哲學”和“無抵抗主義”,他的信念很單純,對舊勢力“不顧忌,不害怕,不妥協”。他的確是“幼稚”的,對周圍的一切還不能作出科學的分析,甚至感到“這舊家庭里面的一切簡直是一個復雜的結”,他這直率的熱烈的心是無法把它解開的。但因為“五四”時代對舊的一切表示懷疑和否定的精神,他知道這個家庭是“無可挽救的了”。他并不想對“家”寄托什么希望,而熱心于交結新朋友、討論社會問題、編輯刊物,創辦閱報社等等社會活動,“夸大地把改良社會、解放人群的責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即使在他與鳴鳳熱戀的時期,他在外面也“確實忘了鳴鳳”,只有回到那和沙漠一樣寂寞的家里時,才“不能不因思念她而苦惱”。最后,覺慧無所顧忌地離開家而遠走了。作者通過覺慧寫出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蕩,寫出了包含在舊家庭內部的新力量的成長,也通過覺慧來對覺新的“作揖主義”和別人的懦弱性格作了批判。

  作品中四位女主人公不同的命運中又有著某種相同——

  瑞玨,舊社會的一個女人,可以說死在封建的禮教下,也可以說是死在她對愛情的追求下。我寧愿認為她是死在對愛情追求下,也不愿認為她是死在封建的禮教下。因為最起碼他追求到了她的愛情,那是有價值的死;但在那個封建思想彌漫的社會下,如果說她死于封建禮教,那并不希奇,封建禮教下死的女人還不夠多么?鳴鳳就是一個例子,所以說她死于封建禮教會讓我覺得她的沒有任何的價值。所以我更愿意說瑞玨是被愛情葬送……

  巴金在回憶自己寫下這些文字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熟悉我所描寫的人物和生活,因為我在那樣的家庭里度過了我最初的十九年的歲月,那些人都是我當時朝夕相見的,也是我所愛過和我所恨過的。然而我并不是寫我自己家庭的歷史,我寫了一般的官僚地主家庭的歷史。我寫梅,寫瑞玨,寫鳴鳳,我心里充滿了同情和悲憤。我慶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進了我的小說,我代那許多做了不必要的犧牲的年輕女人叫出了一聲:冤枉!我真不忍挖開我的回憶的墳墓,那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

  是啊!“青春畢竟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篇2:《whatif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問題》讀書心得

《whatif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讀書心得

如果把牙齒的溫度降到很低,有沒有可能在喝到熱咖啡的時候牙齒就碎了?如果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拿著激光筆同時照向月亮,月亮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嗎?如果地球上的所有人都盡可能擠在同一個地方,一起跳起,然后全部在一剎那間同時落地,會發生什么?如果一個女性用他自己的骨髓干細胞制造出一個精細胞,并使自己受孕,那么她和她女兒會是什么關系?……

如果是你,在面對這一系列稀奇古怪的奇葩問題時,會怎么回答呢?是一笑置之?還是駁然大怒?會嗤之以鼻,還是提起筆寫寫畫畫,打開網絡苦苦搜索?

相信嗎,世界上真的有這么一個人,會認真地思考所有這些在我們看來完全是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問題,他就是前NASA成員蘭道爾門羅。他開設了一個WhatIf網站,專門答復人們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在面對人們(主要是孩子們)各種充滿想象力的瘋狂念頭時,他會用最機智的方式和最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科學的講解,給出最后的答案。于是在他風趣的回復中,你不僅有機會將自己頭腦中曇花一現的奇思妙想付諸于實施,還可以學習到各種有趣的科學知識,比如元素周期表中各個元素的有趣特性、激光筆的照明度、8000米以上是人類的死亡區、人類能夠跳起的最大高度、DNA和遺傳的關系……

書中這些有別于傳統教科書的知識雖然并不系統,但對于充滿想象力的孩子們來說,卻是他們最感興趣的科學解答。盡管作者和出版單位都一再強調不會對問題的結果負責,因為蘭道爾門羅本身就是一個和孩子們一樣充滿想象、熱愛思考、喜歡挑戰的大男孩。他喜歡著火和爆炸,卻不安于枯燥的知識堆砌。他喜歡嘗試和探索,卻不滿足于刻板教條的死記硬背。正因為這樣,他所做出的問題解答是從任何教科書上都無法學到的趣味瘋狂科學。

除此之外,作者還是一位漫畫愛好者,所以他能夠用妙趣橫生的簡筆漫畫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知識。比如在講述人類可以扔出棒球的高度時,他沒有直接給出枯燥的數字,而是畫了一只高為5米的長頸鹿,然后告訴你,平常人至少能把棒球扔到3只長頸鹿這么高,臂力不錯的人大概可以扔到5只長頸鹿這么高……于是,在一幅幅可愛的小漫畫中,人們很輕松地記住了普通人扔出棒球的高度是15米,而臂力不錯的則可以達到25米。

回過頭來反思國內對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提出的荒誕古怪問題時,常常會不假思索地打斷孩子,并且告訴他們這問題有多么愚蠢。他們以為孩子只需要學習教科書中的系統知識,也只有教科書中的知識才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從小也被這樣教育著),一切他們無法回答的問題,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殊不知就在這一次又一次對思想的粗暴干涉與忽略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對知識的渴求已經不知不覺地消失殆盡。

電影《極速蝸牛》里有一句話:“夢想再大也不嫌大,追夢的人再小也不嫌小。”正是因為有了夢想與想象,人類才有機會創造不一樣的未來人生。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是對孩子想象力的扼殺。每一個聽起來幼稚荒唐的想法,都有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偉大發明;每一個看上去古怪瘋狂的念頭,都有可能帶來一次巨大的技術變革。前提是,它們能夠得到認真的思考和對待。別忘了,當第一個想要飛上天空的人一次又一次努力嘗試著自己失敗的飛行時,他也曾經被當成是那個時代的瘋子。

篇3:教師讀書隨筆讀《解密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

高效課堂是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用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夸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