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大學生聽講座有感

大學生聽講座有感

2024-08-01 閱讀 8262

大學生聽講座有感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老師的精彩講座,不但讓我了解他創業的艱辛,還讓我明白了做人、做事。一直對大學生活有美好憧憬的我真正地邁入大學生活卻感到一絲迷茫。大學的空余時間比高中多了很多,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就多了很多,怎樣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呢?讓大學生活過得有意義呢?以后的路又是怎樣呢?是選擇深造,還是就業呢?迷茫的我仍舊以高中的生活方式在大學里生活,直到今天,自己仿佛清醒了,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作為一名大學生,首先得為自己確立目標,有了目標才有努力的方向,就不會迷茫了。老師就是因為確立了目標,才走出了迷茫,努力向自己的目標奮斗,才有今日的成就。他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他認為這是老天對他的考驗。在考驗中,他選擇了換方法,而不換目標,堅定信念,才走向了成功。大多數人喜歡換目標,而不換方法,就會逐漸降低標準,成功的機率就越來越小了。學會不換目標,換方法,用一顆持之以恒的心來對待目標,成功就在不遠處。

成功源于立刻、馬上行動。光有了目標,而不行動,又怎么會成功。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想與做之間的距離,我們光是有目標,只是想而不做,那又能怎么樣,只是空口白話而已。因此我們有了目標就要馬上朝它行動,才能成功。老師的成功創業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有目標就立刻行動,成功源于立刻、馬上行動。

在成功這條路上有許多困難,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膽量、冒險精神,它們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樓的根基,。我們要每天不斷想自己的目標,讓它時刻清晰呈現在我們的腦海,推動我們不斷努力奮斗,這樣夢想才能成真。正所謂“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這很難成功”,總是成功路上困難重重,我們也要堅定信念,堅持、堅持、堅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棄!

李波和邱奎林兩位學長這兩個鮮活的例子,說明勇氣、膽量、冒險精神可以開啟成功的大門。創業路上的艱辛,他們都不畏懼,拿著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憑著堅定的信念不斷前進。別人學習時他們也在學,別人休息時他們卻還在工作,工作學習兩不誤。正是這種吃苦精神造就了成功,而遇到他們人生的貴人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人之路”,貴人指導也十分重要。想要成功除了自身因素外,還得學會利用外部條件,懂得利用資源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

學習上,我們也要有堅持、堅持、堅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毅力。認識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的,外部環境對一個人很重要。因此想要擁有驕人的成績,首先得努力為自己尋找學習對象,擁有一個好的學習圈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好的學習對象可以為你營造好的學習氛圍,讓你想不學都不行,不給你懶散的機會。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在這里我們要學會主動出擊,為自己尋找好的學習圈子,不要像高中那樣指望老師會嚴格要求你,為你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尋找學習對象。在大學這些都得靠自己,得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出擊;學會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學會獨立自主,不要再想依賴別人了。或許在這轉變的路上會遇到挫折,但它們只是老天對你的考驗,只要你堅信自己能改變,努力改變,你就能夠成功!

今天的一席話,讓我勝讀十年書;讓原本迷茫的我清醒了。立刻規劃自己的人生,是刻不容緩的事,不要再抱有時間還早,自己還年輕的想法了。要明白“成功源于立刻、馬上行動”。規劃好自己的大學,自己的人生。人生就像是五塊錢,它們分別是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晚年,而我們已經用掉了其中的兩塊,可這兩塊錢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剩下的三塊錢,我們再也不能浪費了。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不能虛度人生呀!

大學不是忙碌高中后的休息階段,而是我們人生的真正開始階段,我們要讓它有其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學好專業知識技能,拿到學位證、畢業證,只是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做的最低標準。我們還要鍛煉、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現在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會想的人,更需要會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我們就得內外兼修。內修知識,外修能力,以全面發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報社會。

我們趕緊馬上行動吧!內外兼修,充實而美好地度過大學生活吧!!

篇2:聽管建剛執教《月光啟蒙》及講座有感

5月16日,在宿遷市實驗小學,聽取了管建剛老師執教的《月光啟蒙》,課后又聽了他的講座《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很早就讀過他的一些文章,了解到他起初在作文教學方面取得的成就,后又轉向閱讀教學,提出了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策略,感覺到一位特級教師總是在不段地鉆研自己的課程,提出一些嶄新的觀點,分享自己研究成果,于是,發自內心地欽佩他。

今天,又聽了他的課和講座,尤其是他談到自己曾經患病、養病、從商后又回歸課堂、十年磨劍被評為特級教師的人生經歷,更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聽過很多人執教《月光啟蒙》,還清晰地記得特級教師陳萍執教這一課的一些片段,她將文中的歌謠譜成曲給孩子們吟唱,她那感情充沛的范讀,繪聲繪色的講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級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以為。管建剛老師踐行著自己指向寫作的教學理念。他打著節拍與孩子們一起說唱歌謠,讓學生明白這些童謠歌謠,以及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故事,都與《月光啟蒙》有關,這就是圍繞中心選材。接下來,又讓學生發現寫故事,僅僅提到名字,沒有講故事,讓學生明白這是詳略得當的寫法。然后,管老師將自己修改的文章發給學生,讓他們與原文比較,發現將寫月光的語段刪掉了,進而體會描寫月光不僅渲染了美好的意境,而且這美好的月色里有濃濃的母愛、柔和的母愛。

我當時很不能理解,管老師為什么沒有關注文章第四段,那里有“芳香的音韻”“不長莊稼卻長歌謠”等需要品味的詞句。后來才明白,這樣的句子是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學生能讀懂的,老師自然不必教,老師要教的是學生還不能讀懂的那部分。

聽了管老師的講座,我更加折服。特級教師的作文教學,僅是編寫班級作文周報,就堅持了15年。這是真功夫,也是真研究。管老師談到,學生讀了不少東西為什么寫不出好文章來?那是因為他們在閱讀中只是指向情感和情節,只關注寫什么,不指向寫作,不關注怎樣寫,所以讀了很多,寫作水平沒有提升。他從自己的寫作經歷中悟出了指導寫作的真諦。他總結出學生寫作中的一百多種語病,他在班級中編寫作文周報,開展作文積分活動、搶分活動、稿費活動、稿費換書活動等等,讓學生體驗到發表的快樂、作文成功的快樂。

讀了不少特級教師的文章,也聽了不少特級教師的課。我認為,特級教師的共同特點是把課堂上得有情有趣,有聲有色,能讓學生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嘗試,特級教師總能找到辦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激發好奇心,享受成功的快樂。他們把心思全部傾注在讓課堂怎樣吸引學生,讓教學怎樣變得輕松,讓課程如何粘住學生上。

感嘆特級教師的聰明才智,

篇3:聽教育講座有感老師高興上課學生快樂學習

昨天,農大附小一位省級名師來學校做課。他是一名英語老師,課后他做了半個小時的報告。在這個半小時里,全校老師都被這位老師的上課激情感染了,老師們被他逗的笑得前仰后合的。這位英語老師一張口說話就神采飛揚的,一雙手隨著講課的內容不停地左右擺動,眼神和表情一直處于亢奮的狀態。看著他豐富的肢體語言和眉飛色舞的語言神態。我們都不由自主的完全沉浸在教和學濃郁的氛圍中。

這位老師上課的最大特點是真實的展現自己,以高興熱情的姿態來征服學生。以豐富的肢體語言來感染學生,教師自己先沉醉在知識領域里,而后再和學生高興地互動。如果哪位學生學習中情緒不高漲,這位老師先想方設法抓住教育契機讓學生高興起來,怎樣恰當利用教育契機采取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呢?道理只有兩條:一是豐富的知識,蘇格拉底說:“在所有的事業,凡是受到尊敬和贊美的人,都是那些知識最廣博的人。”二是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受歡迎的老師,要以熱情、真誠、善良、寬容的品性真誠的去感染學生。

教師的課堂情緒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性,教師的工作本身帶有娛樂性,而且有較強的示范表演性。因此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以積極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生,不管昨天發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難堪,有多無奈,有多苦澀,都過去了不會再來,也無從更改。我們就從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遠遠的帶走吧。而今天、明天我們要收拾心情,重新上路。以快樂的教態去影響學生快樂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