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師漢語拼音教學研討會心得
新老師漢語拼音教學研討會心得
作為一個新老師,一來我就做班主任,忙得很,一直操心的是班主任工作,在語文教學上沒有空下太多的精力去研究,我認為要先把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好上課才有效果。有時想上網查詢一些教學的東西,能上網的時候又沒空,有空的時候又不能上網。昨天魏老師叫我一起去參加一個漢語拼音教學研討會,我覺得這是個學習的好機會。
我調好課,今天帶學生出來做早操,大概八點五分左右,就跟魏老師她們搭車去開發區中心小學了。
講課的梁老師一發聲,我以為是多媒體里面的聲音,一開場就讓我們覺得激情四射,像是電視里面的兒童節目主持人。上課的小朋友都是一年級的,他們在課堂上也非常配合。今天教的是j,q,_整個環節是復習已學知識圖引j,q,_認讀新知識(放手學生自己找方法)再讀(小老師帶讀,齊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等)書寫(形象記憶)進拼音格規范寫組音節(二拼,三拼)拋骰子點讀學寫(先端正姿勢,再寫)呈現學生書寫成果。
首先,我覺得梁老師的課非常有激情,在堂課上比較多地鼓勵學生,她的教學語言非常好,比如有個小朋友讀了之后大家都笑了,她說你們都笑了,他讀得可好了。這樣就化解了這個小朋友尷尬的場面和維護了他的自尊。她還做了格子四組比賽,看哪組先到峰頂,在這里主要突出的是她沒有一味地追求哪組先到塔頂,而是鼓勵后進的,給后進的機會,差距太大學生容易失去信心。
在教學方法上,梁老師采用了多媒體、小黑板和道具骰子為輔助,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游戲活動法、趣味故事法和小組比賽法。[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在教學中聯系生活,不斷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培養學生的口語說話能力。
梁老師對學生要求其實挺嚴格,一年級的小朋友剛換牙,說話有點漏風的感覺,讀拼音有時不太標準,但是梁老師不讓他們勉強過關,而是嚴格地糾正讀好。有個老師提問,面對不同基礎的孩子的問題,她認為梁老師的教法是從零開始的,有些孩子已經在幼兒園學會了,他會不會覺得無趣了呢?但是梁老師說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比如基礎好的,就讓他讀得更準,讓他當小老師帶讀。接著我們引出了一個關于教學目標雙重性的問題,針對孩子基礎的差異性設立基本性和拓展性的教學目標。
在上面點評的老師當中,我覺得教一年級的許老師的說話才是最實際的,畢竟她是教一年級的。她說,課堂的實際操作問題,就是我們要花很多的時間去管好紀律,往往課堂不能按計劃完成。其實梁老師講的這一個課時的確是用了一個鐘的時間了,還是完全配合的課堂。她的這個公開課確實是表演性比較強的,研磨試講了五遍。所以在時間安排上要注意一點了。不過她的教學過程還是挺好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篇2:巧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學習漢語拼音能力
巧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漢語拼音的能力
對于那些剛離開幼兒園,背上書包踏進小學門坎的孩子們來說,迎接他們的不是比幼兒園更加快樂,更無憂無慮的生活,而是一個有著規范、進行學習的場所。他們學習語文的第一關就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進行閱讀的一個重要工具,他的地位勿容置移。
摘要: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重視和研究拼音教學,對有效發揮漢語拼音的多功能作用,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漢語拼音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漢語拼音的能力,運用創新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智慧。
關鍵詞:多媒體拼音教學學習興趣全體參與突破難點
漢語拼音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加之拼音本身枯燥乏味,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必然效果不佳,通過實踐探索,漢語拼音教學活動中,較好的使多媒體技術與漢語拼音的各要素優化組合,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形象性,全方位地刺激學生感官,對優化拼音課堂教學,提高拼音教學質量是大有益處的,可以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效果。
那么怎樣讓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學好拼音,并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呢?為此,我著實花了一番心思,在眾多的方法手段中,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幫了我的大忙,在此,就簡單談談自己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拼音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質,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能激起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接受教學,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雙方樂于參與的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
二、有利于掃除教學中的障礙
在拼音教學中,一些字母字形上的相似及一些拼寫規則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利用生動活潑的多媒體課件則有利于化難為易,便于學生掌握。比如在教學j、q、x與ü相拼時要去掉兩點的規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課件:戴著小墨鏡的小熊和三個帶著“j、q、x”頭飾的小動物交朋友,它們握手的時候,小熊覺得戴著小墨鏡很沒禮貌,所以它把小墨鏡摘了,從而引出ü和“j、q、x”交朋友時,也要把“小墨鏡”摘掉。讓書本上靜止的圖畫動起來,更加生動形象,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牢固的掌握規則。在進行“b、d、p、q”辨析中,我又是這樣設計的:兩只猴子,一只拿一根小棒,另一只拿一個豎著的半圓,他們先拼出b,再問學生還可以拼出什么呢?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之后,得出換個方向可以拼出d、p、q,以游戲加動畫的形式,使學生能較好的辨析,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精神。
三、有利于調劑課堂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一味的讀和寫易使活潑好動的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收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以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出示一些練習題,如:判斷題(1)j-ü-jü(2)n-ü-nu。先讓學生討論對錯,如果是錯的應該怎樣改正。在討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精神,“jü”頭上兩點應該去掉,課件中就會出現一塊橡皮擦掉“ü”頭上的兩點;“nu”頭上要加上兩點,就會出現一支鉛筆加上兩點。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再配已恰當的表揚和獎勵,不但鞏固了新授的知識,更扭轉了課堂中的學習扭轉,使之產生一個小高潮。
把先進的電教手段滲透進拼音教學中,使學生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拼音;使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極大的熱情與興趣;使學生學的更加快樂、更加自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美國著名視聽教育家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顯示,視聽工具、實物形象比語言、視覺符號更易于提供具體和易于理解的經驗。烏申斯基也說“一般來講,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鑒于此,筆者根據所在學校有校園多媒體網絡的有利條件,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點進行拼音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3:漢語拼音教學中與多媒體音像整合趣味性
漢語拼音教學中如何與多媒體音像整合的趣味性
廣西梧州市藤縣天平鎮新興小學覃惠玲
[摘要]:在拼音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時刻保持拼音教學的新鮮感。多媒體音像作為現代技術手段,具有靈活、便捷,化靜為動等多種功能,把多媒體音像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清晰、準確的認識,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加了趣味性。
[關鍵詞]:多媒體音像整合漢語拼音教學化靜為動趣味性
[正文]: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基礎,也是學習語言的重要工具,它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但拼音字母本是抽象枯燥的表音符號,對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消化的難題。是小學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小學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內容之一。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受到具體形象的事物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采用新穎的方法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多媒體技術環境下的音像拼音教學一改傳統的單一式的教學,將圖片、聲音、動畫、影像、字母、文字等集于一體,力圖形象、生動、活潑地再現學習內容,更多地調動學生多方位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記憶,提高學生學習的情趣,同時滲透人文主義情懷,為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最優化的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看故事,學拼音,記拼音,寫拼音這一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勵學生學習拼音的熱情,引領學生快樂地學拼音、用拼音,享受拼音世界的精彩。
夸美紐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對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積極學習策略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拼音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時刻保持拼音教學的新鮮感。多媒體音像作為現代技術手段,具有靈活、便捷,化靜為動等多種功能,把多媒體音像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中,能多方面,多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清晰,準確的認識,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增加了趣味性。在拼音教學中,動畫故事和字母情景圖融合在一起制作成的生動有趣的課件,能激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使之迫不及待地要結識這些拼音朋友,再配合利用書上的插圖和其他多媒體課件,調動多方位的感官,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聽,對拼音字母有直觀形象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興趣,成功地幫助學生識記和正確發音。那么,拼音教學中如何與多媒體音像整合呢?
一、巧用多媒體音像激發學習情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把“樂學”視為最高境界,剛入學的孩子學習拼音有難度,但不能讓學生有畏難情緒。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的興趣從一開始就被激發,注意力從一開始就被吸引。小學漢語拼音教材的設計豐富多彩,教材中的插圖具體直觀,接近生活,富有童趣,多媒體音像整合到漢語拼音教學后,可通過音像把靜態的插圖,加工處理成動態的圖,創設情境,利用插圖導入。如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