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赴高級中學智慧課堂學習體會

赴高級中學智慧課堂學習體會

2024-08-01 閱讀 5748

赴高級中學“智慧課堂”學習體會

10月24日,zz一行四人,赴z高級中學參加為期半天的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是z中學為進一步加強與兄弟學校的合作與交流、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而與z教育局教研室共同舉行的以“智慧課堂”為主題、以“同課異構”為主要形式、彰顯“大成教育”理念的對外公開教學研究活動。本次活動z中學邀請了省內外部分優秀教師展示獻技,并聘請了專家進行了精彩點評。

就語文學科而言,學校開設了四節課,分別是兩節高一年級的《聽聽那冷雨》和兩節高三年級的《詩歌鑒賞--思想情感》,意圖通過相同課題不同設計的“同課異構”的形式顯示授課者的不同智慧,在比較中各顯特色,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我聽了兩節高三年級的《詩歌鑒賞--思想情感》。第一節是由z市教科研賽課一等獎獲得者z老師所上,第二節是由z省z中學、蘇派語文青年會課省一等獎獲得者z老師所上。兩者的共同點是都采用了“詩歌舉例--方法概括--習題演練”的流程,教師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教學過程都很注重對課堂的引領和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培養,通過問題的設計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參與認真有序,討論積極主動,展示深度高效。從教學效果看,學生參與度廣,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效果非常好。不同點是:王老師的課的詩歌思想情感方法概括除了從作者、標題、注釋、意象、關鍵字句等常規角度考慮外,還從詩歌題材詠物詩、敘事詩、抒情詩等角度進行方法概括,顯得比較全面。潘老師的課比較緊湊、課件精美、上課富有激情,向我們展示了教師深度的專業素養和對課堂嫻熟的掌控能力。

課后由z中學校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z對語文課進行了點評。張校長的講話包括三個部分:一、談對“智慧課堂”的理解,對授課老師的評價;二、談天一中學的學校建設;三、談學校的教師隊伍的成長。張校長指出教師的成長要經過“合格教師--成績好的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智慧型教師”的過程,學校在語文建設方面實行“三年一貫制”,教研組根據教師特長,把教師分成不同小組,分配相應的教學內容作業布置等學科資料的編寫任務,做到高中三年教學內容層進性和系統性,把時間均分為三部分,分別用于語基、閱讀和寫作,學校每周都有專門的閱讀課,指導學生閱讀相應書籍,每學期都有確定的作文寫作的類型和內容的訓練?!叭暌回炛啤钡南到y性可以給我們的教學一定的啟發。

篇2:教師文章我眼中智慧課堂

我想談談我眼中的智慧課堂:

一、別人的成功,為我指引前進的方向。

《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這本書讓我們驚嘆于韓興娥老師“兩周教完一本教材”“課內海量閱讀”,最終使學生既享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同時學習成績又非常好。她的這一大膽創新,引起了老師們的興趣,都想復制、粘貼過來,為我所用。但當我從讀第一遍書的興奮沉淀下來之后,我開始靜下心來讀第二遍,我看到更多的則是課堂外韓興娥老師付出的艱辛。發現了這點之后,我縮了縮脖子:這功夫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韓興娥老師除了帶給我們一個新的教學模式之外,她身上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務實精神。

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模式讓我耳目一新。原來,老師在課堂上是可以“偷懶”的,是可以試著做做“啞巴”的。“懶”老師反倒能教出“勤”學生來。我對這種教學方法充滿了興趣,躍躍欲試,想要對自己的課堂來一個創新。

如果說對《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洋思中學的學習只能算是理論的話,那么我最近參與的實踐則給了我前進的巨大動力。首先是聽課評課活動。作為老師,就應該開門迎客,多聽聽其他老師對自己課堂的評價,就能讓自己從固有的模式中解脫出來,發現自己課堂上潛藏的問題。也因此,我知道了自己最大的問題在于課堂上說的過多,讓學生動的太少,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接著是每周二的大組教研。把所有語文老師集中在一起進行交流,就更體現了一種“大語文”精神,能使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層次去審視我們的課堂,我們的教育。最后想說的就是我最近聽王老師課的感受。從她在辦公室的每一次深入備課,到她課堂上的授課,都體現了她極強的敬業精神?!安粋浜谜n絕不上課。”這是王老師經常說的話。因此,她備課是非常認真、細致的,細到一個標點符號的運用。而課堂上的她則常常會上課上到熱得脫衣服。她要求自己首先要全身心投入,然后帶動學生進入狀態。我聽她的課是一種享受,享受老師和學生探究知識的樂趣,享受充滿智慧的課堂。她在扎扎實實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的同時,還不斷學習、嘗試新的做法,為自己的課堂注入新的血液。她正是我身邊務實加創新的一個典范。

洋洋灑灑說了這么多,只是覺得一個這么好的學習氛圍,一個這么強大的學習團隊,而我如果還固步不前,東張西望的話,那也就太頑固不化了。于是,我告訴自己:要行動起來,打造智慧課堂!

二、自己的嘗試,收獲了點點喜悅。

(一)扎實備課,為營造智慧課堂打下基礎。

宋校長談最近聽課,提到了“收”和“放”的問題。為什么有的教師“只收不放”,有的教師則“放了收不回來”?我認為只有一個原因:沒有做到深入備課。備課要備的第一項就是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在把這個教學目標牢記于心的同時,還要時刻注意所有的教學活動不能脫離這個教學目標,牢牢把握住了這一點,就不會“放了收不回來”。另外,備課還要備學生,把握好了文本,同時又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就不怕“放”。因此,我首先行動的第一點就是務實,扎扎實實備好每一堂課。記得肖校長在有一次評課中這樣說道:“你看到有些人現在在教學方面用的勁兒比較巧,但他前期一定是先扎扎實實把功夫做足了,到后來才能巧?!贝_實是這樣。我深入備過課,充分考慮過之后去上課,我最大的感覺是我自信了許多,精神狀態飽滿了許多,心里有個小念頭在洋洋得意:不怕你們扯到哪兒,我心里有數。這和一般走場的備課完全是不一樣的。我的這種狀態首先就像一根無形的線一樣在牽著學生走。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智慧課堂上必須要體現的。

對我來說,這是最難的。因為一個人最難改變的是習慣。我已經習慣了自己拉著學生走,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腦兒都倒給他們。常常一堂課下來口干舌燥,一周課下來喉嚨嘶啞,還自己美其名曰“敬業”。最近學了洋思,聽了王老師的課,發現自己原來干了一件這么“傻”的事,天天數叨學生:“你們要學習別人好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可自己呢,慚愧!于是,我開始去王老師那里取經,王老師用一句話告訴我要領:“課堂上關鍵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說!”我開始嘗試。上課前,我先考慮問題的設計,用什么樣的問題既能起到對文本的把握,又能讓學生知道往哪個方面答,同時還特別有興趣,這是一個關鍵。之后,要改變高年級學生會了也不想答的狀態。我采用了不舉手直接搶答的方式。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調動了起來,覺得特別有意思,開始爭著說。一節課下來,就要總結一下都有誰這節課沒有主動發言。那些同學站起來后就覺得不好意思,下節課就暗暗鼓勁想要回答問題。還有在提高小組合作效率上,我也做了一個嘗試。以前總是小組討論后,讓組長或者選一個代表來答。往往站起來的是學習好的,回答問題特別積極的那些孩子,而那些基礎差的,不愛發言的根本就沒有參與到活動中去。于是,我要求每組選最不愛回答問題的同學來答,并且小組之間開展搶答,搶到機會的并且回答好的,整個小組加星。再來看吧,小組內就忙活了起來,趕快匯總本組意見,教會那個發言的同學,鼓勵他快站起來說。同學們高效的動了起來,我在省勁兒,也被這種學習氛圍弄得心花怒放。學生愿意動起來,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才是智慧課堂最需要的。

(三)提升教師的精氣神兒,為智慧課堂增光添彩。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的課堂總被聽課的教師客氣的評為“穩”。其實,我知道,那不叫“穩”,叫“沒勁兒”,缺乏激情。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自制力差,怎樣才能把他深深地吸引到課堂中來呢?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師的精氣神兒。教師要用自己的情緒帶動學生,自己先進入到課本的角色、情境中去,不能為了講課而講課,而要帶著一種和學生共同探究、體會的感覺來進行課堂教學。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的精氣神兒要跟上,不能抒情課文老師慢悠悠,戰爭的炮火打響了,老師還是不緊不慢,學生很快會厭倦老師的這種狀態,很難深入體會課文所傳遞的感情。另外小學生喜歡老師大大的鼓勵,這會讓他很有成就感,很有學習的勁頭兒。針對這方面,我開始在課文朗讀、講解上注意自己的語調、情緒的變化,在評價學生的語言上,開始豐富、多樣、及時化。再來瞧,課堂上不注意聽講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我從理論到實踐,最深的體會就是智慧課堂必須是務實加創新的課堂。不務實的創新,好比空中樓閣,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而不創新的務實則會裹足不前,天天進行沒有意義的復制。這兩種情況都不能稱為智慧課堂。

打造智慧課堂除了履行老師的職責,讓學生受益之外,對老師而言,則是讓自己快樂地工作著。肖校長說:“我們上班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要長。如果上班做的是一種沒有趣味的工作,那是很難受的?!彼沃魅螐陌拇罄麃啂淼哪莻€體育老師選擇教師行業的一個理由就是:喜歡。我也喜歡并從事著這份工作,我要想辦法讓這份工作充滿智慧,帶給我快樂,想要的就是這么多。

篇3:觀看創建有文化含量智慧課堂講座有感

觀看“創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課堂”講座有感

郭澤平

**年7月15日下午3:00-5:00,我觀看了著名教育學家程紅兵博士關于“創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課堂”的講座,感觸很深,程紅兵博士把課堂教學分為三個層次:規范課堂,高效課堂,智慧課堂。關于規范課堂,要求其目標適當、內容恰當、方法得當,學生完成行為所必需的條件具體化,能借助什么完成什么;內容要具有科學的嚴密性;教學內容中什么是學生已經懂的(只需檢查一下),什么是學生不懂但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進行概括與提煉),什么是學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弄懂的(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與交流),什么是必須老師講的(老師講授與闡明),什么是老師講了也不懂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懂的(老師進行活動設計與示范)。還進行了歸納:規范課堂是老師想得清楚,說的明白;學生聽的清楚,想得明白。關于高效課堂,要求其目標精確、內容精當、方法精準,程博士認為教學三要素---教師、學生和教材,存在三種組合方式:①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②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③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老師努力牽引著學生沿著既定的軌跡行進,即便中途出現意外,也都要回到主道上來,老師主宰著課堂,有效率,但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上,那就會陷入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漩渦中,學生處于被動;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教師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這樣的教學是生動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反饋,教與學和諧生動,師與生教學相長;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學生攜帶問題尋訪教師,質疑問難,不是學生因外力作用而學習,為完成任務而學習,而是被知識的力量、學習的快樂所吸引,這是教學的理想狀態。關于智慧課堂,程博士從思維層次,開放程度和文化意味三方面進行闡述什么是智慧課堂,智慧課堂要求思維自由,開放程度大,有一定價值思想的課堂,程博士把中國課堂與外國課堂進行了比較,他認為中國課堂中學生缺少發展科學辯論能力的機會,中國學生整體欠缺有效的思維能力訓練。同時對一堂有智慧的課進行了恰當的評價:一堂好課的組成要素是教學技巧和課堂管理方法,但僅僅掌握一些教學技巧和課堂管理方法是絕對上不出一堂有智慧的課,智慧的課堂需要教師對教育、對課堂有深刻的理解,濃厚的學科需要積淀,深刻的課堂理解需要批判思維。

程紅兵博士在講座中,結合課堂教學,列出了大量的案例,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充分的闡述。我觀看后很受啟發,收益很多,結合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可以說是完善中的規范課堂,爭取更多的高效課堂,努力中的智慧課堂(這是更高層次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