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成長筆記書法學習記事第二次
距離上次學習初六到這次是半個月以后,這段時間里我一直是練寫著,心里的想法也漸漸淡化,變得平靜。書法,就是沉淀我的狂躁,讓我變得安靜,修身養性;二則是我陪著我的孩子一起,讓孩子們感受書法的博大精深。
我的《黃庭經》寫的結構正確,可是沒有精氣神,看起來字很散。有一天下午連續寫了好幾張紙,第二天就感到右胳膊疼,這應該是我的坐姿有問題。今天的學習發現我的運指還是不對,前三個手指向前伸,我刻意去做發現很難受,想要寫好必須做到了這點。
我的《張遷碑》筆畫做不到厚重,用筆不能做到中鋒運筆,筆鋒沒有用到筆肚,筆畫線條沉不下去,沒有厚重。前幾天群里發通知,贛榆區要慶祝三八節舉行巾幗作品展,內容包括書法國畫等,我也想寫一幅作品,不管寫的怎樣,關鍵是積極參加!
哎,缺點還是一大堆!愁!女兒的缺點是分析不夠好,《曹全碑》不能再寫,《張遷碑》寫的不像,缺點與我的一樣。她從今晚開始寫《自書告身》,這是她小學生活的最后一個學期,我要抓緊讓她好好練寫,中學后這種機會就是零了。我的小屁孩一年級,我有的是時間,他是左撇子,現在是左右手都會寫字,我要求他左右手都寫,希望六年時間能把他塑造好,寫一首好字。我的夢,一直都在!
加油呀,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主動權在自己手中!
篇2:實驗學校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合作、探究”、“綜合實踐活動”“感悟、體驗”,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各種新的理念、方法成為教師的追求。在追逐的過程中很多人覺得有“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甚至有人感嘆“語文教學像霧、像雨、又像風。”面對種種困惑和疑問,作為一名一線的語文教師,伴隨對新課標的深入解讀。我覺得上簡單的語文課是正確的選擇。
一、簡單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實施教學任務前必須有目標意識,目標就是要求,目標就是方向。因此,教學目標要簡明。在一堂語文課上我究竟要讓學生獲得什么知識、提高什么能力、關注什么情感體驗,教學目標中要明確體現。充分發揮目標在教學中的導向、調控、檢測的功能,讓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二、簡潔明了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要有一條線而不是一大片”。誠然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積累運用千頭萬緒,“工具性”與“人文性”爭論不休。但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就如同張慶老師講的“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落實在教學設計上就是一個實字,讓語文課上講語文的東西,不要出現關于語文和非語文的東西。
三、簡約明晰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改革要求評價的方式多樣,形成性評價和終結評價結合,在語文教學中認識到教學評價不是一個純技術性的問題是對被評價對象的價值或特點做出判斷。應該有一個教學目標相對應的評價。
語文教學方法多樣,形式各異。不管用什么樣的方法,不能脫離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語文應該姓“語”。在簡單中看到復雜,于平淡中體現神奇。
篇3:《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
假期里,我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師》六月刊的《“隨文練筆”研究專輯》,讓我在作文練筆教學這一塊中頓感明朗,讀著讀著,時而倍有同感,時而像被指引導航,時而靈感頓生,讓我對“隨文練筆”教學有了更寬廣的了解,更系統的認識。
“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因為隨文練筆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緊隨閱讀教學,而且形式多樣,豐富學生的習作色彩,學生負擔少,因而在課堂中是頗受師生歡迎的一項習作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隨文練筆設計的隨意性,練筆的時機、方法、難易度把握不當等,往往導致訓練低效甚至無效。如何實施有效的“隨文練筆”策略,是我們當前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在文本教學中找準切入點,是隨文練筆練習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本人就學習前人的經驗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整理及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對于選擇隨文練筆的切入點,我們常常會有“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的困惑,其實在備課的時候,我們能夠潛心會文,何愁天涯無芳草呢?
一、拓展文本空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