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美術交流會》聽課體會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中小學美術交流會》聽課體會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很受觸動,作課老師在課堂上的表現,讓我感受到教師駛馭課堂的能力是隨教學時間的積累而提高的,下面談談我的些許感受。
一、教師的教學風格能感動人。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的成老師和*的張老師,他們在教學的語言表述上很具親和力,能時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不能不說他們在平時教學中那種潛心的經驗積累。
二、教師的專業(yè)基本功能征服人。教師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展示也成了本次優(yōu)質課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河南鄭州的張燕老師,在執(zhí)教《彩墨游戲二》一課時,師生合作展示“撒鹽”法,廣西河池的黃芳敏老師在執(zhí)教《有趣的石頭畫》時,變換石頭方向設計圖案的手法,讓所有聽課師生感受到了美術語言難以抗拒的獨特魅力。
三、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能啟迪人。每節(jié)優(yōu)質課從基層選拔到中南六省的活動中參賽,都有它的獨到之處,即都有其閃光的地方,凸顯智慧的地方,給人啟迪的地方。這些亮點讓我們看到了深鉆教材、析透教材的收益。
這次教學比武觀摩活動,使我對美術課評價的觀點更加鮮明,一節(jié)課是否優(yōu)質,主要還應該從學生方面來考慮:比如學生是不是學得有興趣,是不是學會了一些知識,是不是掌握了一些技能,是不是從中悟出了一些學習的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不是受到了一些的影響。
在分析教師們教學方法的同時,我更感受到了他們極強的敬業(yè)精神,沒有付出哪來成果?一堂課能既要使學生學得有趣,又要讓學生學有多得,教師不僅要有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作認真充分的準備,還要有極強的終身學習的意識,苦練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我們都應該象這些老師一樣,課上課下多關注學生,才能無愧于那幫可愛的孩子們。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聽課有感()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聽課心得體會
小小課堂,包羅萬象。一節(jié)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是展現教師綜合素質的平臺。其間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折射出執(zhí)教者的基本素質和執(zhí)教水平。學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獲很多,具體感受如下:
1,扎實的教學功底
我感受最深的是選手們基本功都很扎實,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都很強,理論水平較高。每一位教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了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
2,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
每一節(jié)課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每堂課都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學生在較為親切自然的情境學習,興趣很濃。如第一節(jié)《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教師用課件自我介紹年齡32,身高1.75米,體重64.5公斤,體現了小數和整數的區(qū)別及小數產生的意義;情境都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利娟老師《最大公因數》課前給學生下發(fā)不同的號碼,在教學中教師說數讓拿到號碼是這個數的因數的起立,在無意中牽引到本節(jié)的內容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既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教學內容提供了數據素材。
3、關注學生的情感,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每一位老師都能讓學生獨立的去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稍復雜的問題,都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老師都能耐心的去啟發(fā)引導,突出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理念。但個人總體覺得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師說的嫌多,引導得也太多。
4,例題設計精巧
感受最深的一堂課是金利老師《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在講授完本節(jié)的重點:分數的基本性質后,教師設計的判斷題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并讓學生說說錯在哪些地方,并解決了問題,使性質中的同樣的數、同時以及0除外顯得琳琳直至。整個練習過程設計,由易難,螺旋上升,學生熱情不減。
5,注重了知識的遷移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金利執(zhí)教的《分數的基本性質》就體現這一點。由于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存在聯(lián)系,所以她的教學設計就采取了并列結合的學習方式,步步深進(原創(chuàng)),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探求新知。
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的體會到新課程下的數學課堂更應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充滿生機和活力,涌動生活的靈性,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激活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fā)現。參加這次活動雖然說不能立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但至少在觀念上我感覺對自己是一次沖擊,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可以在將來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
篇3:微課與反轉課堂聽課體會
最近聽了徐長青和袁志勇老師對微課與反轉課堂的講解及展示,我對微課與反轉課堂有了新的認識。
一節(jié)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huán)節(jié)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只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教師,借鑒意義和交流價值更大。這可能就是創(chuàng)建微課的老師們的初衷吧。翻轉課堂是一種基于微課的教學模式:教師們?yōu)槊刻斓恼n準備7到12分鐘的在線視頻,學生需先在家看完這些視頻教學;然后回到課堂上,學生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完成作業(yè)和開展討論。
從翻轉課堂的起源不難看出,這種教學模式是針對需要補課的學困生的。盡管現在已經推廣到面向全體學生了,但是針對我國的學情和師情,我認為更適合針對一部分學生進行。而這部分學生可以是優(yōu)等生也可以是學困生,而我更傾向于學困生。一方面因為翻轉課堂的發(fā)源地美國的學生有“個性化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我們的學生缺少這種意識和習慣,這使得這種學習方式很難在高中這個學習意識習慣已經養(yǎng)成的階段大面積實施。另一方面,盡管我們希望課堂教學能夠使每一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但實際教學中我們一般會選擇面向中等學生的教學策略。優(yōu)等生因為有其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在少量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給自己“加碼”。而學困生則需要更多的基礎性的輔導,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很少能夠有耐心(或許是沒有時間)給其反復講解基礎性內容,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可以反復觀看的學習資源供其使用,再加上教師的適當督促和引導,相信其會逐步提高的。
綜上所述,要扎實抓微課,走出實在步伐,我們需要注意:
1.推出精品“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