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組下學期期中考試成績分析
講話稿本次期中考試全縣統一考試時間、統一考試內容,難度系數0.7,但從考試結果來看,和以往一樣,不是很理想。根據學校要求,對本次考試成績進行初步分析,如有不到之處,敬請見諒。
一、考試基本情況:
本屆七年級有效參考人數38人,一班18人,二班20人。參與考核的學科為語、數、英、政史、生地七大學科,卷面原始分之和為610分。
若按學校要求,本次考試優分1人,優分率2.6%;合格人數23人,合格率41%;低分人數15人,低分率39%。由此可見,和低分率打交道將是我們長久的戰爭。
二、班級情況:
通過三次考試,我們能夠很明顯地看出,二班后進生情況遠比一班嚴重,以本次考試為例,一班不合格人數為5人,二班不合格人數為10人,究其原因,分班時不均衡是一方面,后期的班級管理也有一方面,比如很多老師反映,二班的課不好上,學生調皮搗蛋較多,這需要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同心協力去解決這個問題,可列為下半學期一個主要的任務。
三、學科情況:
歷次考試都存在不平衡的問題,有些學科成績好些,有些學科成績差些,原因也較為簡單,個別學科由于內容較少和容易,所以考試結果較好,成績和老師的努力不大,如政治、歷史、生物;但是也有些學科受學科特點及學生基礎影響,學生提升力度不大,甚至還有些倒退,比如數學、英語、地理;還有個別學科由于老師上課較多,管理較嚴格,所以有小幅度提升,如語文學科。
四、學生情況
進入七年級以來,通過大半年的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三層學習群體,其中成績特別優異的只有一人:陸秀俊;成績較好的有5人:他們是苗苗、王錫儀、彭洋、陳新、尹飛;成績中等的有9人,他們是吉明穎、陳瑩、韓樂、董剛、董震、李文軒、樊玉龍、李大衛、陳偉港;成績一般的有9人,他們是劉衛寧、朱冠華、李家樂、張萌、楊世譽、吉明杰、曹蘇楠、董自君、陳菲;成績較差的有14人,他們是孟凡璽、董有才、唐太偉、劉云龍、歐利鋒、孫克強、張洋、李羽、劉飛、王雨晴、歐勐、劉廣玲、徐余濤、彭華康。
五、原因分析
1.學生原因:
基礎較差,歷史遺留,不做贅敘。
2.老師原因:
①態度不夠認真,表現為上課隨意,學案鞏固案制作應付,格式不符合規范,內容未經適當選擇,學生作業檢查不及時,或者根本就不檢查,甚至自習看班時,玩弄電腦,心不在焉。
②管理不夠嚴格,具體體現為班級紀律渙散,上課時學生隨意轉動,吃東西,做小動作,甚至下位,睡覺等。究其原因,剛接班時,沒有立下規矩,導致現在學生不服從管理。
③后進生關注力度不夠,由于知道后進生不會,所以上課也就不提問,課后作業也就不細查,更有甚者,對他們不管不問,導致后進生厭學不學,師生互相當做對方不存在。
④沒有分層概念,在教學中還是一刀切,沒有因材施教的意識,有些老師只管講,完成教學任務,不問效果,不知及時檢查,從而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六、建議
1.教師要樹立責任意識,齊心協力、齊抓共管:今后教學中有沒有提高成績的具體辦法?大家共同找一找:我們到底差在什么地方?是我們的水平不行還是方法不對?我們應該如何改進教學策略?我們在教學中只有關注更多的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課堂,多提問、多輔導、勤檢查、嚴要求,讓學生自己知道學,教師壓著學。學生比著學。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不能放手不管,聽之任之,我們嚴一嚴,管一管,壓一壓,學生就跟著學,成績就會提高一點點。
2.增強基本功,提高課堂效率
老師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狠抓“雙基”落實,面向大多數學生,督促指導鼓勵學生,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做到復習一點,鞏固一點,檢測一點,扎扎實實利用好45分鐘。
對于學案和練習,要精心選題,嚴格要求,認真抓好檢查落實。教師布置的習題一定要精選,適當分層,注重當堂訓練,當堂落實,要有布置、有批改、有檢查、有評價。習題課不要上成對答案,也不要不管學生做沒做,一講到底。
3.分層輔導,認真抓好目標落實,給學生鼓勁加油。
學科教師按照分組學生,認真抓好落實,好學生培養要壓擔子,多輔導,拓寬學習渠道,對于弱勢學科的,教師要多提問、多關心、多指導。
嚴中有愛,每個教師都是班主任,我們每個人都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我們要管好學生,教好學生,引導學生成人成才。
以上分析僅根據本次期中考試成績以個人水平客觀分析,肯定與各位老師們的分析有一定距離,僅供參考,不到與唐突之處還請各位見諒。
篇2:做好期中考試卷分析
期中考試結束對老師來說,考完試后,試卷講評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千萬別以為,講評只是給個答案。一節試卷講評課的重要性,絕不亞于一節新課的。因為它既是教師教學的總結,也是學生學習的總結!具體如何做呢?
一、課前準備與要求
試卷講評要避免兩種做法:一是從頭到尾逐題講解,沒有重點;二是對、抄答案,就題論題,淺嘗輒止。要做到有的放矢,把試卷講深講透,首先必須廣泛收集試卷信息,仔細分析答題情況。因此,講評課前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
1、試卷數據統計
為了做到對成績、對學生、對試卷心中有數,除了要統計整套試卷的平均分,班級的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秀率、低分率之外,還要統計每題得失分率以及涉及到的每一知識板塊。
2、分析比較
老師根據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揣摩學生的答題思路,歸納造成學生答題錯誤的主要原因(或審題意識,或知識積累,或語言表達,等等)學生在各個板塊復習中的總體優勢和劣勢。比較可以是同類班級的橫向比較,也可以是本次考試與近幾次考試情況的縱向比較;可以將同一試卷中不同題型、不同板塊的得分情況作比較分析;還可以從優等生與后進生進行比較,找出優等生之所以優秀,后進生之所以落后的原因。
3、確定重點
數據統計及分析比較的根本目的,是對得分率低的試題認真查找失分原因,并確定講評的知識重點和板塊重點,做到有的放矢。
重點知識的講評,一般要達到以下目的:
(1)認知試卷。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試卷的整體結構、基礎題型以及測試要達到的目標和已經達成的目標有一個總體上的認識和把握。
(2)糾正錯誤。糾正學生答題中各種錯誤的同時,對錯誤率高達50%以上的試題要重錘敲打,重點講透,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
(3)提要鉤玄。老師對每一道題涉及的知識考點應有一個基本方法的歸納。如對大、小閱讀題(自然科學類文章、文言文、文學作品)文本的整體把握,不同的文本類型應有不同的基本方法的指導;對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等不同類型或不同文體的作文命題,也應有不同的基本審題方法或構思方法的指引。
二、講評遵循的原則
1、及時性:趁熱打鐵
我們常常抱怨學生喜歡把眼睛盯在分數上,不重反思,太過功利。其實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是試卷講評和結果反饋相對滯后。學生做完一份語文模擬試卷需要兩個半小時,經歷從識記、理解到鑒賞、評價、表達的復雜的思維過程,因此,他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效如何非常重視,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教學中,由于我們備課任務繁重、批改試卷難度大,往往把試卷發放和講評工作擱置太久;此時,學生做題目時產生的思維火花已經消失,能夠刺激他們思維的只剩下分數。因此,及時將考試結果和答案反饋給學生,是取得良好講評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2、針對性:選題典型
一份試卷中總有一些錯誤率高、迷惑性大的試題,還有一些能體現某階段教學重點的試題。老師應選擇這些試題作為講評的重點,而不應面面俱到。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教師對某道題或某個板塊試題的常見干擾陷阱設置講清、講明,以增強學生敏銳的識別意識;對某道或某個板塊能體現本階段教學內容的試題,應講好其基本解題思路、答題策略,最好采用專題式講評模式。
3、拓展性:融會貫通
試卷講評從一定程度上講是一個重新整理知識的過程。講評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借題發揮,類比延伸,調動已有的知識積累,理清相關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形成一個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知識網絡。講成語運用,講語病辨析,講語言連貫等,應將相關考點的思維方法適當歸類,力爭講活一題學生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4、互動性:再現情境
試卷雖然相同,但學生分數高低不一,答題思路方法也各有差異,知識缺陷和錯誤情況也不盡相同。講評試卷時可安排幾道題由學生講述答題思路,還原考試情境,甚至讓他們提問、質疑,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使講評更貼近學生心理。通過學生自己的講解,教師會發現學生得了分的題目未必是因為知識學得扎實,有時屬于歪打正著。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講評課取得最佳效果。
5、激勵性:增強信心
充分發揮試卷講評課的激勵性功能是講評課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學生語文學習的心理動機常常表現為希望得到好的分數,取得好成績后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但是,每次分數下來,總是幾人歡樂幾人愁。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情緒高漲,喜悅;成績差的則情緒低落,甚至自卑、自棄。因此,每次考試成績下來,總是會強調,學習沒有常勝將軍,一馬當先不必沾沾自喜,馬失前蹄不必妄自菲薄,學習關鍵在于細、實、慢、活,堅持不懈。特別是對于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僅沒有過多的指責,而且在講評時,特別關注幫助他們恢復信心,使其保持和強化學好語文的心理動機。
三、講評課后要“診療”
1“診療”之一:糾正錯題
要求學生根據答案,針對答錯的題目寫出對題目的正確理解,解答過程等。自習課多去教室和學生進行溝通。
2“診療”之二:考試小結
要求學生做好每次考試小結。小結的內容包括本次考試的準備情況、答題情況、得分情況、出錯原因,認清自己是識記不牢還是理解不到位,是表達不規范還是題干隱含意義挖掘不清,是教材知識遷移不夠還是閱讀思維方法欠缺,是思想上不夠重視還是心理上過度緊張導致的臨場發揮不佳,所得分是實力分還是運氣分等。
3“診療”之三:鞏固練習
要求學生針對答題時出現的錯誤,查找相關資料,自主選擇相關試題進行鞏固練習,以檢測自己是否真的明白了,掌握了。若又出錯,仍要繼續查找原因。我們應讓學生永遠記住:語文能力的形成,是一個不斷同錯誤進行斗爭并戰勝錯誤的螺旋式上升的漸進過程。
試卷講評課決不簡單,我們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講評中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查漏補缺,完善知識構架。
篇3:七年級語文上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二、班級分析:
本次考試中,我所帶的兩個班基本情況如下:人均分:七(11)班:86.6,七(12)班:85.2,及格率:七(11)班:98.3%,七(12)班:91.4%。優秀率:七(11)班:13.8%,七(12)班:15.5%。兩個班的閱讀三的得分率都在50%以內,要深刻反思。七(11)班的整體水平好于七(12)班,但尖子生太少且不尖,七(12)班的后進生太多,尾巴太長,有些同學的分數低得離譜,比如說易力才考了18分,全年級最低,工作難度很大。
三、存在的問題:
1、有些學生的卷面不夠美觀,影響了評卷時的印象分。
2、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扎實。拼讀能力欠缺,錯別字較多,如:“燥”與“躁”不分等。默寫題本應是送分題,但是學生由于多字、漏字、錯字現象招致失分。
3、不會學以致用。閱讀題做的練習量不夠,學生拿到題束手無策。稍微靈活一點的題目,他們就只能望題興嘆了。(閱讀)
4、作文有偏題現象,不會審題,事情寫得不具體,缺乏真情實感,泛泛而談之作很多。
四、改進措施:
1、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做到溫故而知新,而且要及時復習。
2、認真鉆研教材,把握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做到預設和生成的和諧統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我要引導學生多抒懷,多感受,多朗讀,多練習,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例如在學習重點段落時,可以拓展課外知識,或補充,或練筆,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提升閱讀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在講解習題時,有意識地要求學生看完題目后,用自己的話講明題意。經常這樣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標題干,保留做題痕跡)
4、加強對后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給后進學生優先權,優先提問,優先指導,優先批改作業。做到課堂提問多給機會,課后作業當面指導,練習之后幫助分析錯誤與問題,定期給予輔導。(定及格邊緣生)
5.幫助學生積累知識。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要讓學生有較豐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重視課外閱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寫讀書筆記,感受)
6、勤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計劃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學習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能力。我在批改作文時對學生嚴格要求,重點部分若是寫得不具體,就應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言行舉止寫詳細。開頭與結尾要注意技法。(讀寫結合,激發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