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反思:以愛為本
以愛為本,為了每位學生的成長
――關于班主任工作幾點反思
在學校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聽到這樣的名詞,學霸,學渣,后進生,差生,學困生,扶優補差生等,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似乎都對此習以為常。可是在從教10年的職業生涯中,我逐漸發現這些所謂的標簽對于教育的負面影響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候教師不經意的語言,卻在為學生的學科發展貼負面標簽,這既不利于學生學科成績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師自身專業的成長。因為學生們往往非常在乎老師的評價,在意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有鑒于此,作為一名高中一線教師和一名高中班主任,我發現我們必須正確地看待學生,理性地評價學生,用積極有效的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
一是學會換位思考。卡耐基在其《溝通的藝術》一書中說,“在與人相處時,一定要切記:與我們交往的不是純粹按道理或邏輯生活的人,而是充滿了感情的,帶有偏見、傲慢和虛榮的人。”目前,師生之間正缺乏這種充滿感情的“溝通”。舉例來說,學生上課愛遲到。上課鈴響了,老師們準備開講了,可是,學生還是一個接一個地進來,老是打斷老師們的思路。好幾位科任老師向我反映這個情況,我在班會課上也強調過好幾次,可是效果都欠佳。最后我不得不想了個辦法,以后每堂課的前幾分鐘先叫兩三個學生上臺教單詞音標,讓他們也嘗一嘗思路被別人打斷的滋味。之后,這種不良的現象在班上基本絕跡。有很多道理,光靠老師在講臺上“訓斥”是沒用的,學生不自己去經歷、去感受,根本無法理解老師的心情。卡耐基說:“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它常常傷害一個人寶貴的自尊,傷害他的自卑感,并激起他的反抗。”學生要尊重老師,同時,老師也要給予學生以肯定。當學生在某些方面做錯了的時候,老師一味地斥責,甚至氣急敗壞而“粗口”,這只會在學生面前暴露“粗野”的形象,讓學生失望,而作用似乎也起不了多少。因為老師面對的是高中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比如,老師們往往一味地強調學生不能逃課,卻忽視了學生為什么要逃課以及逃課之后都去干什么了。要弄清這個問題,自然需要和學生溝通。設身處地地從學生所處的角度、位置、環境去看待、理解和處理事情,領悟學生的所思所感所為,給與學生同等的關注。
二是學會欣賞和信任學生。老師首先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是以人為本管理的前提。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是對人的激勵,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在學生教育管理實踐中,班主任要重視和放手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充分調動班干部和學生的積極性,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權益,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現在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基礎素質又較差,就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而要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個性,以親和的態度去主動了解他們,熱情關心他們,進而積極引導他們,從內心上真正放手于學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積極性和主體性,才能觸及學生更深層的心理層面,滿足學生的特長需要、表現欲望和成功渴望,增加學生主動成才的意識。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越強,教師進行以人為本管理的基礎就越厚,學生的接受性也會越強。
要看到學生身上的積極的因素,用淘金者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把學生當做一塊含有雜質的金子,把學生的缺點看成是成長過程中的缺點,從而真心地去欣賞學生。
總有一些老師埋怨學生越來越懶,越來越厭學、越來越不好管。但是,如果老師僅停留在這個評價上,是比較消極的。一個真正懂得素質教育的班主任,對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應該比對消極因素更敏感。一個好的班主任,應該把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看做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加以充分運用,對于學生身上的缺點,教師應該看做是對其教育能力的一種挑戰,而不是看做是一種麻煩,教師應該積極尋找適應學生的工作方法,而不是簡單的讓學生適應教師。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現,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與鼓勵和熱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愛心的投入。記得上大學時,我的一位教育學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者,愛勝過一切”。巧合的是,這句話我一直銘記于心,后來我才逐漸發現愛心對于班主任來說的重要性。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愛學生心中才有太陽,才有崇高的靈魂,才有蓬勃的朝氣,才有閃光的智慧。班主任有愛心,班級才會有生命和活力,才會成為人才的搖籃和精神的家園。熱愛學生,就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當然,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因材施教,但這并不表示不平等。所謂的“平等”,實際上是指情感上的平等。面對千差萬別的學生,應該看到每個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全面地、辨證地認識學生。多與學生交心談心,使之覺得老師在乎他、關心他和信任他,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自我管理。
四是因勢利導、以情動人。班主任的德育教育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情感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感情不斷地交流,呼應,共鳴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通過近幾年班主任工作的實踐使我體會到,如果班主任真正做到了無條件的關心學生,對學生傾注真情,學生必定會有感知,而學生一旦體會了班主任對他們的愛心、誠心,他們對班主任的理解,信任之情便會油然而生,那么班主任的工作也就能夠較好的開展,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了。用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感受進步,走出自卑的陰影,去玩味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愉悅和幸福。
比如對于每位班主任都頭疼的違紀或犯錯誤的學生,在實踐中我發現班主任的寬容教育比懲罰更有效。“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不犯錯誤不在人的能力范圍之內,學生犯錯誤更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呢?我認為,教師的寬容會使學生感受到一份關愛與撫慰,所起到的效果遠遠甚于懲罰。為什么這樣說呢?一來學生犯錯誤有其自身原因;二來對其犯的錯誤也要分析程度是輕是重;第三懲罰往往會傷及學生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也可能會對學生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因此,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我首先做的是幫助他樹立改正錯誤的自信心,尤其是對一些自尊心較強的學生,我更是注意運用寬容教育來幫助他改正錯誤,接著我會從他自身的閃光點來說服教育他,因勢利導,揚長避短,使學生徹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錯誤,不斷取得進步。
教師是孩子成長的導師,是夢想的牧羊人。最為一名教師,最為一名班主任,我們的教育要善于點亮孩子希望的火種,培植起孩子堅定的信心與執著追求的勇氣。我們的教育要給孩子一個遼闊的世界,讓每一個孩子充滿向往與好奇。我們的教育要給孩子無私的高尚的愛,讓孩子們在愛中奮勇前行!
篇2:小學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問題反思
小學班主任對班級管理問題的反思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學生仍不能做好,則是一個失敗的班主任。一直遵循著這句話來引導著自己當班主任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記得剛開始接觸我們班,大家普遍基礎差,紀律散漫,一大堆的壞習慣,我當時在心里面想,怎么會有這樣的班級,怎么會有這樣的學生,我要怎么去管理,我能管理好這個班嗎?一大堆的問號堆積在心里。這與我剛開始的想法有太大的誤差,讓我一時接受不了,在還沒當班主任的時候多么的渴望當班主任,可當我真的當上班主任了以后那種“愛生”我真的能做到嗎?對我來說真的很難,不知從何下手,遇到我們班那些調皮搗蛋,讓我想了很多。一份責任心催促著我一定要對他們負責,一定要對他們傾盡所有的能力來把他們引導好,為了更好的帶領我們的團隊共進退,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第一,尊重學生。著名哲學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我記得我的班規上有一條,不掃地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罰跳青蛙10下。剛說下去不久,就有人不掃地了,既然說了,就要做到,按計劃進行,利用第二天的早讀就想著把這件事處理完,讓大家長記性。當我問:昨天誰沒掃地的站起來。刷刷的站起來了四個,按規定進行,他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跳青蛙,當時全班同學都在那里哈哈大笑,我沒忍住,也笑了起來,這時候,有個學生掉了眼淚,我也沒上去問。回到辦公室想起學生掉眼淚心理面很不舒服,想了一節課,我決定去跟那位學生道歉。我叫她出來,我滿懷歉意,說:老師不該在后面笑,我真誠的跟你道歉,我罰你們并不是我對你們有什么意見,我只是想讓你們記住下次不要忘記掃地而已。生:老師,我明白了,我哭是因為我不好意思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跳青蛙,下次我一定會記住的。從這以后,這學生沒忘記過掃地。原來是我在后面笑,她覺得老師在后面幸災樂禍,不尊重她了。其實從這我也知道,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或許在尊重他們的前提下把事情在處理的委婉一點或許事情就不會這樣,不只是老師希望得到學生的尊重,學生也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認可。
第二,建立和諧的班級。一個班和諧很重要,首先我們要讓班里的同學團結起來,建立起大家的集體榮譽感,我充分利用每一次的集體活動,如我們學校舉行的男子籃球比賽和女子排球比賽,組織我們班沒有參加比賽的學生去給他們當拉拉隊,雖然結果不盡人意,但是看到大家互相安慰的情景,很是感動。大合唱比賽,大家利用課余時間主動練歌,我看到的不僅僅是結果,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練的過程當中,大家相處,互相了解,能自己配合形成和諧的班風。
第三,協調與任課老師的關系。光靠班主任一個人很難把班級管理好,必須要與任課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征求任課教師的意見,讓任課教師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共同管理好班級。如果任課老師和學生之間出現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處理好,不能讓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出現什么隔閡。
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自己經過長期的探索,需要自己去體會,得出經驗,總結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一種鎖碎,一種默默的付出,是不能用理性的句子去加以描述的,當然,我在班級教學與管理中還是有一些的不足,在今后,我會同我的孩子們繼續努力,會做到更好。
小學,的,班級管理,班主任
篇3:小學班主任工作反思靜下來沉下去
學期過半,孩子們又開始了躁動不安:不能靜靜地坐下來認真聽講者大有人在,個別性子更急的孩子甚至會和別人發生沖突。作為班主任,我知道這些現象是每學期過半時都會出現的規律性東西,他們需要些一些打擊以收斂情緒、端正態度。
孩子們身上所反映出的問題是共性的,在大人身上同樣存在,尤其是感性的我更是如此。每每嘔心瀝血、心無旁騖一段時間之后,總會進入一個低迷期:易怒、倦怠、煩躁等情緒總是趕也趕不走,一點小事都會搞得自己發狂。家務不想做,工作沒思路,書不愿捧起,孩子懶得管,朋友不想聯系,具體想干什么,其實自己也不清楚。面對失控的情緒,最倒霉的往往是家人,哪怕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導致戰爭的發生。平時用來幫助學生調整情緒的方法完全失效了,感覺自己完全成了一艘看不到燈塔的小船,在大海里顛簸。
這種狀態之糟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可怕的是從上周開始我就進入了這種狀態而無法自拔。明明知道3號妞就要二模,作為母親我需要為她加油打氣,更需要營造一個溫馨平靜的家庭氛圍以促進她好好復習,可是我全做不到!就連出去看電影、逛街的興趣都為零!這種狀況讓我本就如麻的心因為著急調整而不得變得更加暴躁了,為了不讓孩子感受出我的消極,這幾天她在家時我常常裝病躲在自己房間煩惱著。1號的下午,孩子上課去了,我一下得到了解放,使勁地對著空房間發了一通脾氣,之后百無聊賴地打開了手機“逛網絡”。《跨界歌王》的比賽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明星們精彩的表演讓我暫時忘掉了煩惱。突然,黃子佼的一則爆料深深打動了我:任嘉倫為了節目效果每天竟要排練到凌晨四點多!在深深感嘆不易的同時我愧疚不已,別說跨界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尚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又如何去要求別人什么呢。瞬間,心平靜了下來,我終于走出了一周來被困的沼澤地。
打開電腦,清理手頭工作,著手制定下一周的工作計劃。
晚上,靜靜地坐于書桌前記錄下自己內心的歷程,同時沉入到了飄著墨香的書海。這一刻,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