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第二學期高二數學(理)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第二學期高二數學(理)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2024-08-02 閱讀 3316

**~**年度第二學期高二數學(理)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一、試卷分析

本次考試使用的是自主出的試卷,知識點的分布合理,著重考查最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數學基本思想。對高考熱點問題(復數的計算;導數在函數中的應用)做了重點考查,旨在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解決問題的通法的把握。整張試卷的題量的設計都與高考相似,而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水平較為薄弱,所以題型的設計較高考簡單。

二、答題分析

本次考試前,學生有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復習,但是學生對學習的惰性較大,自主學習的能力弱,加之學生得基礎較差,所以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牢固,考試的成績不夠理想。下面我將對本次考試知識點的作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1、選擇題,共12道小題。第3、4、7、8、12題,主要考查的是導數的相關概念、計算以及在函數中的應用。從導數部分的作答情況看,第3、8、12題這三道題的得分率不高,其中第3題考查的是導數的簡單計算、第8題考查的是學生從原函數的圖象判斷導函數的正負,這兩道題屬于基礎題,卻成為了學生的失分點。這也進一步也暴露出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識圖的能力差。第9、10、11題,主要考查了微積分定理的應用、定積分求面積以及在物理中的應用,其中11題的得分率最低,這也反映學生對于學科交叉的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力差。第1、2題主要考核的是反證法和類比歸類,屬于簡單的題,但是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得分率也不是很理想,這也體現了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辨析、數學基礎方法的理解不夠重視。第5、6題主要考核的是復數的四則運算、求模以及復數不能比較大小。而學生失分較高題是第6題,其中能反映出學生對于復數不能比較大小這種特殊的性質認識不夠。

2、填空題,共4題。第13題考查的是數學歸納法的遞推過程中項數的變化,做對的學生也就寥寥幾個;第14題考查的是復數的除法以及共軛復數,學生失分的只要原因是不夠細心,求出正確的值后,沒有準確的改寫成復數的共軛。第15題主要考核的是導數的幾何意義以及直線方程,也屬于拿分題,但是學生的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差,沒有牢記直線的方程;第16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由導函數的圖象判斷原函數的性質,這部分學生的失分很多,主要原因是對函數以及函數的導函數之間的關系掌握不夠扎實。

3、簡單題,這部分共5道題。第17題考查的是復數的分類和復數的位置,屬于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生能夠拿到分,但是由于學生的計算能力差,仍存在一部分學生在該部分不能拿到滿分;第18題主要考查是的學生對于綜合法和分析法兩種數學方法的應用,與此同時也需要學生回顧之前知識,但是學生的得分卻很少,這也反映了學生對數學基礎方法掌握不夠,運用方法的靈活度不夠;第19題考查導數在函數中應用,求函數極值點、單調性等問題的方法,屬于拿分題,大部分學生能夠準確作答,但是還是存在一部分學生得分不高,主要原因是對于概念的理解不夠準確;第20、21題有一定的難度,沒有一個學生能準確的作答,說明學生對挑戰難題的能力極差。

總體而言,本次考試全年級理科160人,其中最高分122分,111分1人,100-109分有3人,90-99分有7人,80-89分4人,全年級及格的人數為12人。學生的作答情況非常不理想,結合上述的分析,我們覺得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計算能力差、做題不夠細心;

(2)不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不重視數學方法的積累;

(3)知識之間的聯系缺失,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4)平時做練習少,解決問題的通性方法掌握不牢固;

三、采取的措施

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將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這將是后續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通過講練結合,多練加深鞏固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2)在今后的教學中,給學生創造條件,盡可能的讓學生動筆計算,并且鼓勵學生在計算中堅持不懈并且要有耐心,此外,還注重在計算過程中,要如何處理細節性的問題,保證計算無誤等等方法的傳授;

(3)在教學中,盡可能的滲透之前的內容,遇到不清楚的,綜合性較強的內容,鼓勵學生回去翻閱課本,幫學生回顧舊知;在單元授課前后一定要制作思維導圖或框架圖,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捋順知識脈絡,并幫助學生建立好知識自己的相互聯系。

篇2: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卷分析報告

**-**年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卷分析報告

一、試卷結構分析:

本次期末教學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題出題形式依舊沿用高考出題模式,試卷結構如下:

1、現代文閱讀,滿分9分。題目為《顏色的階級性》。

2、古代詩文閱讀,滿分36分。其中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言文閱讀,19分。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六》,是一篇人物傳記,傳主為高定子。

第二部分:古代詩歌閱讀,11分。選自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詩歌《山茶》,詩歌通俗易懂。第三部分:名篇名句默寫,6分。全部選自人教版語文必修五第二單元,分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和莊子的《逍遙游》。

3、選考題之一:文學類文本閱讀,19分。選自《百花園》,田洪波的小說《請叫我麥子》。選考題之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9分。選自韓爽的《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4、語言文字應用,6分。題型為選擇題,內容上主要考查成語的使用和判斷病句。

5、寫作,50分。是一則材料作文,所給材料緊扣社會生活,要求學生針對這一社會現象談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二、作答情況分析:

1、現代文閱讀和語言文字應用題

現代文閱讀完成情況相對不錯,語言文字應用題出錯較多。試題難易適中,基礎與能力兼顧,沒有超出范圍的題。

改進措施:(1)加強基礎積累;(2)督促學生豐富成語積累;(3)加強技巧訓練;(4)加強文言知識積累。

2、文言文閱讀題

選擇題出錯較多,文言句式翻譯題空白試卷較多,翻譯時抓不住得分點,句意翻譯不準確。

試題難易程度適中。

改進措施:(1)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實詞、虛詞;(2)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技巧。

3、古代詩歌閱讀題

學生分點作答的意識不強,作答概括不全面。語文基礎不夠扎實,表現方法與修辭手法混淆。

改進措施:(1)加強語文基礎知識教學;(2)適當加強針對性的專題訓練。

4、名篇名句默寫

第一二小題多數能寫對,尤其第一小題得分率較高,但第三題失分率較高,能寫出來的不多。

改進措施:建議學生多讀多寫,老師應加強名篇的背誦檢查力度。

5、文學類文本閱讀

學生不能明確出題人的意圖,對題目的要求分析不透徹,答題不全面,而且多數同學不做分析。人物形象題,分析人物形象不全面,不注重細節,答題太簡略。

改進措施:必須認真、全面閱讀文本,準確寫出答案,答題環節應全面,內容應詳實。

6、實用類文本閱讀

學生不會分點作答,語言表達不流暢,閱讀理解能力較弱。試題難度適中。

改進措施: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分點作答。

7、寫作

大部分學生能夠緊扣中心,多角度立意。談論了自己的見解,一部分學生的見解比較有個性。

多數同學能夠規范書寫,字數也能到達到要求。

作文材料緊扣社會熱點問題,有現實意義。引領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學生立意容易,觀點容易樹立起來。個別學生的作文觀點不明確,模棱兩可。

改進措施:(1)引領學生多關注國內外熱點問題;(2)指導學生設計作文結構,寫出滿意的考場作文;(3)引領學生多積累寫作素材,寫出更飽滿的文章。

篇3:教師教研材料進行試卷分析

資料試卷講評課是復習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矯正學生在答題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講評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試卷的講評,不論是哪一種科目,都應該告訴同學三個問題,首先是答案是什么,其次是為什么是這個答案,學生為什么會出錯。再次是如何解決錯誤。我們的教學中一般重視的是答案是什么,和為什么是這個答案,但是對學生出錯的原因沒有一個深入的研究,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這就導致了同樣的問題,學生會重復的出錯。那么如何上好試卷分析課呢?下面我針對在試題評講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1、準確統計

一是統計每題得分率(對得分率較低的試題應認真分析錯誤原因)。二是統計每題出現的典型錯誤(若是無解題過程的選擇題,填空題,還要找學生了解錯誤的結果是怎么做出來的)。

事實表明,造成學生考試錯誤的主要原因有:心理,審題,書寫,語言表達,知識積累等因素。因此,根據試卷的內容,特點和考試結果,對試卷進行歸類分析是必要的。

3、制定教案

在前兩點的基礎上制訂教學方案:確定講評要達到的目的;還要確定哪些題略講,哪些題重點評講;用什么方法講,講到什么程度;確定學生出錯關鍵及思維障礙所在,怎樣才能在今后不出或少出錯,措施如何。

4、講評

(1)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講評

講評課教師切忌包辦代替,而要引導學生共同分析試卷,共同總結學習經驗,有的時候,比較典型的題目,可以請解答的比較出色的同學講一講是如何正確思維的,為其他同學進行思維示范,還有的時候,可以就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請出現這種錯誤的同學談談他當時是怎么思考的(請解題有錯誤的同學,老師一定要對其給予充分尊重);了解同學出現錯誤的原因,其他同學聽了有利于糾正自己思維上的誤差,老師聽了有利于增強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針對性。試卷發還學生后應留給一定時間讓學生自查自改,進而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剖析、自我評價、自我改進學習方法、自我明確努力方向。要通過講評課講出積極性、評出積極性。特別不要挖苦諷刺考得不好的學生,不要對這些學生指桑罵槐,而是要幫助他們認真分析原因,幫助他們彌補缺漏、樹立信心,使下次考得更好些。

(2)要重視激勵

當學生接到試卷后(尤其是大型的模擬考試后)心情十分復雜,多數學生都有后悔,懊惱的表現。如果,此時只是一味地責怪學生“這些內容老師平時再三強調過,為什么還錯?”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講評感到厭倦,進而對語文課望而生畏,甚至產生對立情緒。

一堂好的講評課,首先應該是發現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充分肯定成績,鼓勵和表揚學生的進步(落實到具體的學生,具體的題)。要注意因人而異。從解題思路,書寫格式等方面細心尋找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試卷上的“閃光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信心,產生經過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績的愿望。

(3)要借題發揮

在講解時,可以展現對某題的各種解法,著重分析各種解法的思路,讓學生分析比較各種解法的優缺點,從中尋找出最佳的方法和一般的規律。

(4)要追根尋源

“錯在哪兒了?”講評課中要引導學生搞清自己出錯的原因,是基礎不扎實還是審題不不細心?是解題表述不規范還是隱含條件的意義不清?是思想不重視還是心理緊張過度?要找準病根以對癥下藥,以求收到實效。

(5)課后個別輔導。

多數情況下,課堂上師生主要是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共性的問題進行研究,個別學生在解題中的特殊問題,在課堂上往往無法得到關注。這就需要課后老師與學生個別交換意見,進行個別輔導。當然要有效進行這樣的個別輔導,首先取決于老師在批改試卷和對試卷統計分析時是否注意對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個別問題進行了記錄。其次,要求老師能夠與學生真誠平等對話而不是訓斥,才能理解到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再次,在個別輔導時,不僅要幫助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更不要忘了對學生的欣賞,要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解題中的成功之處,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

(6)分析試卷時不要回避老師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次考試,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學習的成績,還能檢測出老師教學的得失(當然學生學習水平和老師教學水平不能完全由某一次考試檢測出來)。老師在分析試卷的時候,除了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也可以給學生分析試卷中那些由于自己教學方面存在問題而導致學生出錯的題目,老師發現自己在教學上還需要做哪些改進。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也有利于形成老師與學生在思想上的共鳴,從而真誠地贏得學生對老師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