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全民創業活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市全民創業動員大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創業理念,掀起全民創業高潮,推進全鎮經濟快速發展,結合本鎮實際,制定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理論和“****”重要思想,深入貫徹市委五屆三次全會精神,堅持“工貿立鎮”發展戰備,以增加財政收入、農民收入和增強全鎮經濟實力為核心,解放思想、創新觀念、挖掘潛能、凝聚合力,掀起全民創業高潮,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二、任務目標:
總體目標:到*年末,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5%;財政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招商引資完成額增長10%。
三、總體思路:
面向五個方面,做好五項工作。一是面向全鎮各部門、各單位,做好為全民創業創造空間和服務工作;二是面向全鎮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做好積極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大膽離崗經商辦企業,帶領廣大群眾共同創業等工作;三是面向城鎮居民和下崗職工,做好從事商業經營,發展第三產業等工作;四是面向個體私營企業,做好二次創業,擴大經營和發展規模工作;五是面向廣大農民群眾,為創辦各類經濟實體和培育、發展高效種植業大戶、精品養殖大戶、專職經紀人、農產品加工業戶提供優質服務。
四、組織領導:
鎮委、鎮政府成立“全民創業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經貿辦。鎮級領導負責分管和單位和村“全民創業活動”的組織、指導和檢查工作。各單位、村根據鎮委、鎮政府的部署,按照此方案,結合本單位、本村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
五、重點工作:
以全民創業為主線,重點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1、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民創業濃厚氛圍。充分應用各種宣傳工具和手段,在全鎮營造濃厚的全民創業氛圍。
(1)對街主路懸掛過街橫幅標語20幅。
(2)利用鎮電視臺,開辦專欄,宣傳創業知識、創業典型,及鼓勵全民創業的扶持政策等。
(3)召開全鎮全民創業動員大會,貫徹落實市動員大會精神,部署全民創業活動內容。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鎮域工業發展。
(1)發揮朝鮮族民族鄉鎮優勢,抓住韓日經濟轉移的有利時機,通過招商引資,創辦以南韓獨資企業為主的工業園區。將202線繞越線頭八石橋至利民橋以北近1平方公里區域和站前北路兩側站前廣場至二中北端近5萬平方米區域開辟為工業園區。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好的服務,吸引南韓客商來鎮投資辦企業。今年力爭在南韓獨資項目百合紙業基礎上再吸引2―3戶南韓企業,形成工業園區雛形。
(2)對山鐮鐮刀有限責任公司、海山紙業、有軍玻璃制品有限責任公司、鍋爐廠、地熱管廠等民營企業,加大扶持力度,搞好服務、促其盡快達產、達效。
(3)積極采取措施,尋求新的投資商和合作伙伴,啟動原服裝廠,毛皮廠等停產二輕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進行二次創業。
3、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增強商貿流通輻射能力。
加大對商貿設施和市場建設的投入,全年將積極開發建設四個市場。
(1)在三株百貨大樓后面,建一座以經營百貨、五金、家電為主的綜合性商場,預計投資500萬元以上。
(2)于站前南路東側建一座大型的水果蔬菜批發市場,設計攤位200個,預計投資300萬元。
(3)在利民路北端,建設一處多功能商業街。(類似于梅河口春天商業街形式的商貿設施)預計投資1500萬元以上,使之成為全鎮高檔購物消費中心。
(4)擬于站前南路西側建一處集客貨運輸、物流配送、停車維修于一體的大型客貨運服務中心,預計投資500萬元。
三個市場一個中心建成后,與原來的商貿設施相連接,形成一個以主街為軸心,2平方公里范圍的商貿園區。從而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力的梅河口西部購物消費中心。
4、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城鄉道路網建設。
進一步加強環境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擬投資200萬元完成東山線2.3公里(其中東放北路0.7公里)的水泥路建設。最終形成完整的鎮區道路“兩縱三橫”總體框架。同時,全力完成村級水泥路建設任務,徹底改變全鎮城鄉的道路狀況。
5、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村產業化進程。
下大力氣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三農裂變”。
一是積極鼓勵種養殖業實施規模經營。發展2萬畝綠優米種植基地,規模種植大戶20戶;發展肉牛養殖業,肉牛
年出欄達到5000頭,養殖大戶30戶。
二是積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培植龍頭企業。積極與通鋼聯系,引進大豆深加工項目,帶動豆制品加工業發展。至年末,形成大豆深加工和果仁加工兩大龍頭企業。
三是鞏固發展勞務經濟。繼續加大境外勞務輸出業務,力爭年輸出人數突破300人。同時吸引農民進鎮務工經商,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全年進鎮務工經商人數達到1000人次以上。
六、保證措施:
1、成立領導組織。鎮里成立以市委常委、鎮委書記**為組長,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鎮直各站所負責人、駐鎮單位領導為成員的全民創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經貿辦,切實加強對全民創業活動的領導。
2、制定切實有效的扶持政策。鎮委、鎮政府結合市里有關政策,重新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鼓勵全民創業的有關政策。對來鎮投資辦廠,務工經商的客商和經營者最大限度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真正讓利于創業者、讓利于企業、讓利于民。
3、落實責任、層層包保。實行鎮領導包保分管部門責任制和包保重點工作責任制和站辦所、行政村負責人包保本單位全民創業責任制。制定嚴格考核,獎懲制度,與工資獎金掛鉤,年終按考核結果兌現獎懲。
4、加強監查指導。由鎮全民創業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具體負責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和驗收工作,定期調度活動進展情況。
七、時間安排:
這次全民創業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1、集中宣傳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階段(11月25日――12月15日)。由鎮黨政辦牽頭,組織全鎮各部門,開展大張旗鼓的宣傳,懸掛過街橫幅,由鎮長在鎮電視臺做電視講話。同時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組織民營企業家、種養殖業大戶、農村致富能人舉行創業活動座談會。
2、制定實施辦法階段(12月1日――12月15日)
制定本鎮《全民創業活動實施方案》,制定《全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招商引資指南》,制定各部門全民創業活動實施辦法。
3、深入實施階段。12月16日開始,全鎮各部門、各單位圍繞既定方案,任務和目標,扎實有效地開展全民創業活動。
篇2:鎮全民創業方案
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開展全民創業活動的實施意見》的要求,為搶抓災后重建、擴大內需、成都試驗區建設“三個機遇”,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全民創業進程,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加快致富、促進和諧,開創我鎮科學發展新局面,并根據縣委、縣人大的要求,特制定蘇家鎮20**年全民創業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指導和省市縣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緊緊圍繞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從樹立創業意識、培訓創業能力改善創業環境入手,逐步形成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標
(一)干部創事業。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完善機關管理制度、目標考核制度、年終績效考核辦法和獎懲制度,推行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創新崗位交流機制,形成干部立足本職創事業的良好氛圍。
(二)百姓創家業。新發展農村專合組織3個,帶動農戶數50戶,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以上。
(三)能人創企業。新增工商登記企業3戶。
(四)老板創大業。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戶。
(五)回鄉創新業。新發展新回鄉創業4戶,開展技能培訓120人,新增就業100人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創業氛圍
及時總結全民創業的經驗和做法,推介全民創業典型。通過各類活動、板報、宣傳欄、標語等形式,加大宣傳先進典型的力度,激勵和鼓舞全鎮人民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動全民創業工作扎實開展。通過培養和樹立典型,營造崇尚創業、競相創業的氛圍。
(二)解放思想,進一步拓展創業渠道
一是鼓勵干部創事業。按照機關效能建設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各類工作制度,健全責任和激勵機制,激勵干部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為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老板創大業、回鄉創新業提供優質服務。
二是引導引導創辦新企業。建立和完善創業數據庫,集中力量大力支持有創業意愿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人員確定項目、興辦企業。積極引導群眾、在外經商、回鄉務工人員,圍繞發展農家觀光休閑業、精品園種植業、現代養殖業、農產品包裝業、市場營銷業、小食品加工業、農產品精加工業、小型商貿業、社區服務業等創辦經濟實體。
三是注重引進新項目。重點加強對在外經商、務工人員的聯系、推介,實行重點跟蹤,吸引他們回鄉創業。
四是鼓勵壯大企業。一方面要支持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積極引導和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個體工商戶向個人獨資企業、合資企業東或有限公司轉型;另一方面,支持企業擴大規模,對重點企業實行重點跟蹤、重點扶持,注重培育稅收貢獻大、經營規模大、競爭實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現有私營企業積極擴大規模,幫助有發展前景、有擴張能力、帶動就業能力強的企業新項目,實現規模和總量的擴張,不斷做大做強。
五是促進返鄉民工就業。認真研究國家、省、市、縣各項優惠政策,制定具體措施,鼓勵各企業招用本地返鄉民工。
六是繼續加大創業培訓。充分發揮鎮勞動保障所的作用,制定培訓計劃,重點幫助創業者掌握創業知識和有關政策法規,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創業項目,并實行全程跟蹤服務,確保和提高創業成功率。
七是建立創業孵化基地。結合產業布局,建立創業孵化基地,在蘇家鎮農貿市場一條街建立創業示范街道,計劃年內引導30戶商家入駐創業示范街;在虹橋社區建立創業園,計劃流轉土地500畝,以“蘇家欣農蔬菜種植農民合作社”為載體,以“三泰農業”為龍頭,引導和鼓勵農業項目業主入駐創業園,建立以蔬菜種植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創業園地;在香林村建立創業示范村,計劃流轉土地1500畝,擬引進10家以上的農業企業,建立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已與6家企業簽訂投資協議,將陸續入駐園區進行創業。我鎮將切實為創業者提供培訓指導和政策扶持,增強創業者的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創業穩定率。
八是建立健全創業服務平臺。通過上門服務、集中服務、電話服務等形式,為創業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開業指導和咨詢服務,為創業者開辟“一條龍”創業服務,建立創業信息、政策發布平臺,搭建創業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
(三)做好摸底調查,幫扶創業。在已經建立的“三帳一表”的基礎上,實行動態管理,對全鎮勞動力按其狀況進一步綜合分析和整理分類,并在此基礎上確認“有創業愿望、有創業準備、有創業實體”的三類群體,采集其創業意向、創業需求、經營現狀等信息。針對三類群體實施不同的創業幫扶計劃。另外,還要全面調查全鎮本地人創辦企業的經營狀況,有針對性地幫扶其做強做大。
(四)突出重點,完善創業平臺。要以建設創業園區、創業街、創業村(社區)為重點,不斷加強創業平臺建設,挖掘發展潛力,擴大發展規模,提高發展能力,積極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創業平臺,提供發展空間,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宣傳和招商力度,鼓勵創業者入駐創業示范園區,擴大園區規模,提升園區建設檔次;進一步研究細化優惠政策,為新增經商戶提供500元創業獎勵基金,鼓勵和吸引更多創業人員到創業街經商,促進創業街繁榮興旺;進一步加大創業村(社)的引導和指導,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地理環境、優勢項目搭建發展平臺,在特色項目上做文章,促進創業村(社)創業新突破。
(五)加強服務,提高創業水平。針對創業激情高的人員,給予政策上的培訓引導;針對缺乏自主創業知識的人員,采取“引教入村”的方式,與各類職業技術學校聯合,為有創業夢想的勞動力舉辦職業技能培訓;針對缺乏經營管理經驗和市場信息的人員,聘請專家傳授先進經營關念和經營技巧,幫助創業人員分析、總結創業的經驗教訓;針對運營中的創業人員,隨時進行跟蹤指導,幫助他們不斷完善經營管理,提高發展質量。
(六)加強宣傳,塑造創業典型。抓好典型引導,通過召開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各村(社區)對扶持本地人創業成績突出的,對合法經營,有示范帶動效應地本地創業人員,給予表彰。
(七)加強領導,優化創業服務
一是認真組織,加強領導。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切實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二是求實創新,高效服務。對重點發展對象,要加大扶持力度,把責任落實到人,做到鎮、村(社區)兩級有專人進行跟蹤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支持和服務。
三是強化督查,嚴格考評。把全民創業工作納入鎮村兩級目標考核的內容,落實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堅持每月督促檢查,及時了解全民創業的發展動態,分析、研究、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黨委、政府將對在全民創業活動中取得顯著成績的部門、個人和“創業之星”進行表彰獎勵。
總之,我鎮堅決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積極開展全民創業活動,認真做好基層基礎工作,狠抓全民創業工作的落實,切實加強對全民創業工作的領導,全力做好全民創業工作。
篇3:全縣推動全民創業工作方案
為貫徹縣委、縣政府《關于推動縣全民創業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加快富民強縣步伐,結合商務工作職能,現就推動全縣全民創業工作制訂如下工作方案:
一、推動全民創業的指導思想
推動全縣全民創業以*****為指導,按照縣委、縣政府全民創業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搞活流通,樹立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思路,引導、支持和鼓勵各類創業主體進入商務行業,為全縣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二、推動全縣全民創業的具體措施
1.放寬自營出口企業的準入條件。企業申請自營出口權需報商務廳審批,商務部備案,逐級申報,手續繁多,資料要求高。今后,凡申請自營出口權的企業,商務部門將主動作為,上門服務,簡化手續,在資金、設備、外貿人才等條件方面降低準入門檻,改事后監督為主動服務,免除申報自營出口權所需的各種費用。
2.放寬商務特種行業準入門檻。凡涉及報廢汽車回收、拍賣、成品油、酒類批發、典當、直銷、二手車交易等特種行業的設立,可收可不收的費用一律不收,必須收費的按照下線收取。主動、積極同上級爭取商務特種行業在我縣設立的規劃。商務特種行業企業的設立按最低標準進入。
3.人性執法,寬嚴相濟。在商務執法工程中,對輕微違法,以說服教育為主,不予處罰;對嚴重違規違法行為在政策范圍內盡量考慮當事人的實際承受能力,體現人性執法的執法原則。
4.主動為自然人和企業服務。凡自然人或企業需要提供政策咨詢的,耐心解答,有求必應。主動為外貿出口企業提供貼息貸款、出口商品保險、外匯結算等方面的服務。主動協調銀行、外匯管理局、出口保險、上級商務主管部門、商檢、商品檢疫檢驗局等部門的關系,做好外派勞務方面的監督管理工作,為出國打工人員提供政策支持,維護外派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及時處理外派勞務糾紛。
三、加強對全民創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我局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強對推動全民創業工作的領導,商務局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搞好有關協調服務工作,根據授權做好有關解釋工作,掌握全面情況,及時爭取政策,協調相關部門關系,主動辦理有關手續,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