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實施方案(3篇)
班班通實施方案篇一
“班班通”工程是指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一項包括課程資源開發、整合、傳輸使用及教育教學等項內容的系統工程,是校園網的組成部分."班班通"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根據全州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國家和省教育廳在我州實施的一系列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工程,在緊緊依靠省教育廳實施的“農牧區鄉(鎮)中心完小局域網工程”和“青海省農村中小學班班通”項目工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加快我州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步伐,更加有效地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和教學質量,從20*起至20*年,我州中小學將全面實施“班班通”工作,逐步為條件成熟的中小學按地區、有計劃、有步驟地分別配備班班通一、二、三、四種模式設備。為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領導機構
為確保“班班通”工程工作的的順利開展,加強項目管理,保障建設資金,以及項目效益的發揮,州教育局成立了海北州中小學“班班通”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調研、規劃、協調和實施。
組長:李順邦州教育局局長
副組長:
孔慶芬州教育局副局長
多杰州教育局副局長
成員:周學智州教育局電教室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州教育局電教室,周學智同志任辦公室主任。
二、建設模式
借鑒國家和省教育廳實施的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的成功經驗,并依據《青海省農村中小學“班班通”工程建設方案》,并根據我州中小學近年來遠教資源的應用情況,計劃按四種模式進行實施。
模式一:教學光盤播放(同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一)
裝備:每班配1臺電視機、1臺DVD,為學校配齊成套教學光盤。
配備對象:初小和教學點。
應用方式:以播放教學光盤為主,教師輔導為輔;以教師講授為主,播放光盤為輔。
配備要求:學校不斷補充、更新教學光盤,學校要大力倡導和開展各種光盤教學活動。
模式二:簡易班班通(以已經配備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二的學校為重點)
裝備:每班配1臺電視機(帶VGA接口)、1臺計算機及操作臺。
配備對象:農牧區完全小學
應用方式:實現模式一的所有應用;以地面衛星接收資源為中心,使每班能夠連通該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能夠滿足基本的多媒體教學;教師備課。
配備要求:學校要及時下載和整理衛星遠程教育教學資源,方便師生使用;學校要有一名經過省或州級培訓的專職電教人員,業務必須要熟悉,能基本維護地面站和各教室多媒體的正常工作,并為教師提供基本的技術培訓和服務;能夠有效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研究和各種多媒體教學活動。
模式三:普及型班班通(以已經配備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學校為重點)
裝備:每班計算機及操作臺、數碼投影儀、熒幕等一套。
配備對象:條件成熟的中學和完小。
應用方式:實現模式二的所用應用;開設和開足信息技術必修課;開展網絡環境(局域網)下的教學;利用網絡環境備課和開展教研及教師培訓;以配備的遠程教育資源庫、衛星地面資源庫為中心,連通各班、各教研組,實現簡易校園網。
配備要求:具有一名以上有一定網絡運行和維護能力的技術骨干;學校教師能夠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基本技能,能夠承擔省、州、縣多媒體教學觀摩課、公開課;學校能夠組織開展有特色的教學研究和授課活動;學校能經常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活動。
模式四:校園網(以已經配備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的學校為重點)
裝備:每班配備計算機及操作太、數碼投影儀、熒幕1套;根據具體情況配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教師備課室、電子閱覽室等設備。
配備對象:縣城中小學和條件成熟的鄉(鎮)中學。
應用方式:實現模式三的所有應用;實現學校管理和辦公自動化;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建立學校網站,實現廣泛、即時的信息交流(國際、國內,學校與家庭,師生、師生與社會等的即時溝通);實現協同工作、協同學習和協同管理;探索符合我國中小學的“網絡學校”的辦學模式。
配備要求:學校領導辦學觀念先進;具有多名有較強網絡運行和維護能力的技術骨干,能夠為教師提供較為系統的教育技術理論和技能培訓;教師普遍具備現代教育技術理念,并能熟練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能夠普遍承擔一般性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學生能夠主動適應網絡時代的學習方式;能夠提供校園網正常運行和擴展、升級的經費保障;學校是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能夠在海北中小學教育教學中起到示范、榜樣和帶動作用。
三、項目事項
1、從20*年起,遵照上述要求,由各中小學提出相應模式的申報,由各縣教育局首先進行審查和匯總申報,由州工程領導小組進行復查、審核和批復,建立健全各級申報、審查程序、工作程序的檔案資料。
2、本工程四種模式在州項目領導小組的主持下統籌規劃實施,由各縣教育局和項目學校具體實施。
3、各縣要成立項目實施領導機構,建立本縣項目實施計劃和方案,由專人負責協調和處理工程工作。
4、各縣要根據嚴格按照申報條件進行申報,根據各中小學實際,實事求是地提出相關模式的實施申報,不得擴大申報模式、瞞報,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的要追究相關責任。
5、各縣組派項目學校技術骨干參加州級培訓。
6、各項目學校要建立健全項目應用方案,并能提出實質性的應用重點。
7、建立健全州、縣、校三級項目實施規章制度。
四、資金保障
方案一:由州教育局設立海北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基金,每年分步驟、有計劃下達各縣項目工程指標及州級項目配套資金;由各縣負責配套資金的落實,按照1:1的資金比例實施項目工程。
方案二:各縣教育局統一支配中小學公用經費中用于信息技術教育的資金,由州項目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和統籌規劃實施項目工程。
以上兩種方案,由州領導小組統一進行設備招標或委托招標購置設備。
五、項目實施計劃
20*年全州計劃實施模式一:所(初小和教學點);模式二:所(完小);模式三:所;模式四:所。
20*年全州計劃實施模式一:所(初小和教學點);模式二:所(完小);模式三:所;模式四:所。
20*年全州計劃實施模式一:所(初小和教學點);模式二:所(完小);模式三:所;模式四:所。
通過三年的實施,全州所中學全部實現校園網,所縣城完小實現校園網;全州所完小實現普及型班班通;全州所農牧區完小實現簡易班班通;全州所教學點和初小實現光盤教學班班通的目標。
項目實施中,必須要緊緊立足和圍繞由國家和省教育廳已經組織實施了的各種遠程教育項目,在充分應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逐步由教師素質高、學校管理有特色、教學質量較高、學校領導班子辦學觀念新、改革意識強的學校開始實施。
通過該工程的實施,逐步形成我州教育信息化的環境,能夠有效地鞏固和提高“兩基”成果,實現我州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使我州廣大中小學教師教學方法、手段、教學信息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發生明顯的變革,使信息技術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使優化教學過程成為現實,能夠深層次上推動海北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班班通實施方案篇二
一、“班班通”的涵義
班班通,是指在網絡信息化環境下,把優質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應用到全市中小學(特別是農遠教工程項目的中小學)的每一間教室,加強日常教學應用,改革和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大面積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內容主要包括:在教室內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聯通到濰坊教育網,建設應用好共享優質多媒體教學資源庫,配備教師人手一機,加強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培訓,等等。
二、指導思想
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戰略,按照統籌規劃、規范引領、典型帶動、均衡發展的原則,以師生應用為本,以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備,優化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強化應用培訓,提升管理水平,構建城鄉優質資源共享的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促進形成日常信息化課堂教學方式,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益,推進城鄉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三、任務目標
1、年內實現100%的高中學校、75%的初中學校和50%的鄉鎮駐地以上小學實現“班班通”。其中教室多媒體教學設施須配備計算機、投影機(包括大銀幕或電子白板)或液晶電視(47英寸以上)。
2、升級改造教育網,實現校校通全光纖接入方式(含所有中小學),擴大教育網骨干和互聯網出口帶寬,全面提升教育網速度,教育網、校園網建設管理達到市規范要求。
3、建立區域性(縣市區和鎮、街道)中小學課程資源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4、開展新一輪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每位教師具備搜索使用網絡資源、制作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進行多媒體教學的能力,多媒體教學課時履蓋率達到85%以上。
5、健全完善縣(市區)、鎮(街道)、學校三級技術保障隊伍,確保“班班通”工程日常運行維護和故障排除工作。
四、組織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制定“班班通”工程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對工程建設進行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激勵機制和進度通報制度,加快推進“班班通”工程發展。市教育局年底對“班班通”工程建設工作進行檢查通報,評選公布一批先進縣市區和鄉鎮。
2、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多種渠道籌措“班班通”建設資金。中小學公用經費中的設備購置項目安排應保證“班班通”工程建設需要。加強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費和網絡運營費使用監管。
3、強化工程質量與效益管理。建立“班班通”工程建設質量評估機制,對工程的設計、施工、培訓、應用等環節實施規范管理,保證工程建設質量與效益。
4、注重先進經驗的推廣。各地要抓好一批“班班通”建設試點學校,總結推廣經驗成果,推動區域性“班班通”工程發展。
班班通實施方案篇三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國辦發〔20*〕48號)》精神,加快我市教育信息化進程,市政府決定在全市中小學實施“班班通”工程,即全市中小學校所有班級全部實現寬帶上網,全部配備以計算機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實現實時的網絡教學和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結合《本溪市“*”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本溪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程目標
通過“班班通”工程的實施,逐步建成功能強大、涵蓋全市所有學校和所有班級的網絡運行平臺及多媒體遠程教學平臺,建成完善便捷好用的分布式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培養造就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較高信息素養的現代化師資隊伍,從而逐步建成我市“全省創一流、全國有特色”的數字化教育環境,推進我市教育改革的發展,加速我市教育現代化進程,提高我市教育教學及管理的質量。
二、實施項目
(一)升級寬帶接入方式。依據學校規模大小和實際需要,全部以50M-100M光纖模式接入互聯網,為學校提供快速、穩定的網絡環境。
(二)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建設學校基礎網絡,主干達到千兆流量,桌面達到百兆流量,網絡信息點覆蓋學校教室、辦公室等所有教學場所。
(三)推進班班多媒體建設。盡快實現中小學校班班都配有以電子白板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盡快實現“班班通”。
(四)建立分布式資源平臺。建設符合國家元數據標準的資源庫平臺,建成覆蓋市、縣(區)、學校的目錄集中管理、資源分布存儲的教學資源服務體系。
(五)建立技術支持服務隊伍。建立并完善市、縣(區)、學校三級技術支持服務隊伍,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完整的技術保障網絡體系。
三、工作安排
(一)20*年,制定“班班通”工程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案;組織籌備和實施工程招標;完成所有學校的光纖寬帶升級;完成技術支持服務隊伍建設;啟動教師教學應用培訓和教學應用研究。
(二)20*年,啟動實施學校的基礎網絡建設和班班多媒體建設;完成市級資源平臺建設;繼續組織開展教師教學應用培訓和教學應用研究。
(三)20*年,完成全市所有學校基礎網絡建設和班班多媒體建設;完成縣(區)、學校兩級分布式資源平臺建設;初步建成數字化校園環境,實現“班班通”工程建設目標;對“班班通”工程建設進行全面總結,對在“班班通”工程建設過程中態度積極、成效顯著的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本溪市“班班通”工程領導小組,組長由副市長黃力強擔任,副組長由市政府副秘書長翁越,市教育局局長官進偉、市教育局黨委書記華玉岐擔任、成員由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彭志剛、市教育局副局長劉運福、市教育局副局長孫瑞賢、市教育局局長助理欒蘭、市電化教育館館長邢福奎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欒蘭(兼),辦公室的具體工作由本溪市電化教育館承擔。各縣(區)要根據市中小學“班班通”工程實施方案,結合當地實際,科學制定本縣(區)中小學“班班通”工程實施方案。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制定配套政策及相應措施,并將工作落實到位。
(二)保障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將“班放通”工程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以本級政府籌措資金為主,對特別困難的地區,市政府適當給予補助。
(三)開展教師培訓。實行“現代教育技術合格證”準入制度,教師要持證上崗,否則不得評為骨干教師、優秀教師,不得晉升高一級職稱。3年內,教育行政干部、全市中小學校校長及教師要完成第一輪培訓任務。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40課時,經考試合格,頒發“現代教育技術”合格證書。
(四)加強督導評估。市教育局要制定《本溪市教育信息化建設評估細則》,從管理、應用、課題、培訓、資源建設等方面核定具體指標、考評標準及管理辦法。市教育局將中小學“班班通”工程建設納入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各縣(區)教育局也要制定考評辦法,管理措施,認真抓好目標任務的落實。
篇2:初級中學班班通校本培訓方案
樅陽縣義津初級中學“班班通”校本培訓方案
今年我校新配置了8套班班通設備,為了提高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和電腦多媒體教室的管理,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學校校本培訓,充分利用教育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及推廣,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教學設備的巨大作用,使絕大部分學科教師能夠利用“班班通”設備和資源開展課堂教學。經學校研究決定組織全校教師開展“班班通”工程的相關業務培訓。結合縣電教館的相關要求及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樅陽縣義津初級中學“班班通”培訓方案》。
一、培訓目標和任務
(一)、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技術管理人員掌握
1、班班通”設備基本使用;
2、“班班通”設備管理與維護;
3、校園局域網建設與管理;
4、校園網絡安全。
(二)、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學科教師掌握
1、“班班通”設備基本使用;
2、“班班通”教學資源獲取;
3、信息化教學設計基礎;
4、“班班通”教學應用。
二、培訓內容
1、“班班通”設備使用的培訓,重點是暢言教學系統備課平臺、教學平臺和電子白板的使用,要強調教師正確進行開關機操作,確保電子白板、投影儀等能充分散熱,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2、“班班通”設備管理與維護的培訓,重點是“班班通”設備硬件管理和常見問題的維護,確保班班通設備的正常運轉。
3、“班班通”教學資源獲取的培訓,重點是培訓老師如何獲取“班班通”教學資源以及利用局域網訪問遠程教育接收資源和教學資源庫。
4、信息化教學設計基礎的培訓,重點是培訓老師了解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時代背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定義、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模塊等。進一步推進我校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深入發展。
5、“班班通”教學應用的培訓,重點是培訓老師結合學科特點如何利用暢言教學系統備課平臺、教學平臺和電子白板進行進行備課和教學,真正做到合理、高效地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盡早使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成為我校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從而給我們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
三、培訓對象:義津初中全體教師。
四、具體安排表
“班班通”校內培訓安排表
培訓內容
培訓時間
培訓地點
培訓對象
主講
《“班班通”設備使用》
20**.10.2812:30-13:30
班班通設備責任人
《“班班通”設備管理與維護》
20**.10.2912:30-13:30
班班通設備責任人
《“班班通”教學資源獲取》
20**.10.3012:00-13:30
全體教師
《信息化教學設計基礎的培訓》
20**.10.3112:00-13:30
全體教師
《“班班通”教學應用》
20**.11.112:00-13:30
全體教師
五、培訓要求
1、按時出席,不遲到,不早退;
2、遵守請假制度,有事履行請假手續;
3、遵守機房一切規章制度。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起一支能夠勝任“班班通”工程設備應用的骨干教師隊伍,以點帶面,逐步帶動學校教師具備利用班班通工程設備開展教學工作的能力及信息素養,從整體上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強化管理,完善教師績效考核制度
加強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延長其使用壽命;把教師利用校園網絡和“班班通”設備教學工作納入學校績效考核;大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義津初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