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初中煮教材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實施方案

初中煮教材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實施方案

2024-08-02 閱讀 5681

根據市教育局教研室關于開展教師教學比賽的指示精神,為激發老師教學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好本學期春季教學的高效期,提高老師的教學業績,進一步加快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樹立良好的教風,學校決定開展教師“煮教材”活動。通過活動,掀起一個人人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研究課改的高潮。為此,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成立“煮教材”領導小組:

組長:王

副組長:王亮朱良

成員:張玲

二、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1、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召開全體老師會,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參與“煮教材”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通過集體研究,利用集體智慧,對教材研究與把握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3、明確責任與任務分工,強化責任意識,加強行動落實,保證每一位教師都能有提高。

三、加強學習,提高“煮教材”的水平

1、怎樣開展“說教材”活動

①“說教材”不同于過去的“通教材”,“通教材”僅僅是把教材的知識點從頭到尾“通”一遍,把不明白的問題和重點、難點搞清楚,一般是教哪冊“通”哪冊,并沒有注意教材的整體性。而“說教材”要求教師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個年級的,都要了解整個學段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編寫意圖,要從教材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和價值體系三個層面來把握教材。

②以“畫教材知識結構圖、說教材、同課異構、寫課例分析”為切入點,提高全體任課教師對課程標準的深入理解,對初中學段教材的整體把握,對所教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和靈活運用,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建構“平實”、“真實”、“豐實”、“扎實”的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③“煮教材”要以畫知識樹為抓手,以解讀課標、教材、教法三方面內容為主。目的是對“教材”真正吃透,如果對教材未鉆研透徹,教學方法無論如何改革,也只能是“舍本逐末”。

2、寫“教材分析”和“說教材”包括哪些內容

首先,教師要把握整個學段的教材。每個學段的教師,不管是教哪個年級的,都要把本學科的整個學段的教材拿到手,對照新課標認真的研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畫出知識樹,并寫出教材分析。

①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質的要求和量的要求),應如何落實這些要求;

②本套教材的編寫意圖(如何體現課程標準)和體例是什么;

③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識,是以什么樣的邏輯線索把這些知識結構起來的(要畫出知識樹或知識結構圖并加以介紹);

④本套教材哪些知識可以前后整合起來;

⑤本套教材所蘊含的能力體系和價值體系是什么(三個體系可用一棵知識樹表示,也可畫三棵樹:知識樹、能力樹、價值樹,提倡老師們創新);

⑥.初中和高中要分別說明考試大綱的要求;

⑦如果讓我從初始年級教到畢業班,我打算如何處理這套教材。

這項工作可能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復討論,“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體系并熟能成誦。

其次,要把握一冊教材。一個真正有經驗的教師首先要通讀整冊課本,對照新課標,了解編者的意圖和知識的前后聯系,畫出整冊書的知識結構圖,寫出教材分析。按照前邊的路子仍然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研討,共同設計出本冊課本的知識結構圖張貼于教室墻壁。在新學期的開始不要急于講第一課,而是給學生講整冊課本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計劃。

第三、要把握一個單元的教材。教師在備課時不要只備一節教材或一篇課文,而要備一個單元。新的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題的形式來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明確一個單元的主題,清楚編者圍繞這一主題是如何選材和編排的。要提倡教師單元備課,集體備課,把一個單元的課時和活動整體安排。推薦老師們要“煮”教材,煮熟煮透。

四、行動研究,保證效果

1、“煮教材”活動以教研組集體研究為主要形式,結合備課組內的“煮教材”活動,力求實效。

2、“煮教材”活動以“同課異構”為主要內容。通過同課異構活動探討高效的課堂模式、教學方法、教材處理思路。

3、通過寫課例分析進一步“煮教材”。課例分析應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教學效果的反思。然后是幾個附錄:上課時的教案、反思后修改的教案、知識樹等。寫課例分析不同于一般的上完課大家議論一番,而是要根據專家的點評和同伴的議論,認真地進行反思并寫成文章,這是一種更為深入系統的工作。每個學期還要把課例分析匯編成冊,或電子版,或印刷版,便于老師們參考。

五、保彰措施

1、時間保彰:每周六的教研活動時間,都要舉行“煮教材”活動。開學初說冊教材及第一周教學內容,以后每周六研究下周教學內容。

2、以教研組為單位“煮教材”,要與評價考核結合起來。寫完教材分析后,以教研組為單位人人登臺演講,把自己畫的知識樹(或知識結構圖)投到銀幕上(或畫到黑板上),講解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設想。各教研組每次活動要評出1-2名“說教材”最佳教師。

3、學校通過每月一次舉行全校性“說教材”比賽。請各教研組“說教材”最佳教師參與。目的:各學科之間互相借鑒,同時評出學校“說教材”先進個人。

4、制度保彰:各教研組對每次“說教材”活動做好記錄,作為教師工作量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對各教研組評出的“說教材”最佳教師、及學校評出的“說教材”最佳個人,給予表彰。

篇2:赴北郊中學信息化教學改革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赴北郊中學信息化教學改革展示活動學習有感

-----挖掘數據內涵,探究智慧教學

20**年11月4日,北郊高中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展示活動,我們一行五人,在校領導周書記的帶領下,前往北郊高中進行觀摩學習。

北郊中學也是市數字化首批試點學校。在當前教學發展的多元化態勢下,如何有效實現技術與教學融合,如何切實踐行“增效減負”,教師該如何為班級中幾十個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問題。

北郊高中通過構建以“課程資源”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項目,利用數字化平臺開展“數據的獲取與分析”,創建錯題本來增強學生的自我認識等做法,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聽取了領導的介紹之后,我們走進課堂,親身感受數字化教學的魅力。許兵老師和孫文淼老師聽了一節數學課。他們認為:開課老師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前就已完成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對各種錯因加以比對,挑選了部分典型錯誤在課堂進行展示。并以此由點及面,分析出學生今后做題的正確思路,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我聽的一節英語課上,師生利用計算機平臺,實現了充分的交流互動。開課教師在教學目標中這樣寫到:“Thestudentswill...online,...bylisteningandreading....exchangeideaswitheachother.”我想這些也是我們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目標所在吧!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什么樣的課堂適合這樣的教學模式,正如專家所說“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是兇器”;教師到底以怎樣的角色參與到其中;如何處理好課堂信息化與學生自主思考的關系,如何最大化學生的思維過程;如果同時開展傳統課堂和信息化課堂,到底哪個效果會更優?也許需要一個比對的檢驗過程。

每一次走出去學習,總是收獲頗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既學習別人的先進理念和豐富經驗,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縝密思考和踏實演練,相信,也希望我們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