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施工測量專項方案

施工測量專項方案

2024-08-03 閱讀 2819

測量專項施工方案

一、施工測量控制方法

施工測量控制工作有其特別的系統嚴密性、連續性及準確性。在操作過程中,成立由項目總工程師負責的專業測量組,認真鉆研圖紙,從每個點、每條線開始,扎實控制好局部的標準精度,再進而組織好全局的施測工作,提高施測精度和施測效率。測量放樣前,認真作好內業準備工作,校正儀器設備,擬定施測方案。現場精心操作,對不符合精度的測量成果必須復測,決不馬虎了事。

利用設計勘測部門提供的導線點為控制點,沿道路主線走向布設復合導線。工程開工前,對由監理工程師負責提供的工程范圍區內有關三角網點、水準網點和中級控制樁點等基本數據的測量資料做好交接手續,在收到基本測量資料后應對其提供的控制樁進行復測,并將復測結果向監理工程師進行匯報。當所復測的平面控制樁、高程點滿足規范及施工要求時,以復測后的平面導線控制樁作為總體控制的首級控制,然后根據現場施工條件布設施工測量控制網。控制網點的坐標值必須與所交平面控制導線點的坐標一致,所做的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網點均保證穩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結束。

主要采用的儀器設置及工具為: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水準尺、鋼尺、錘球、花桿等。

1、平面測量控制

(1)復核所移交控制點是否有誤。

(2)利用控制點放出道路中心線上的施工控制點,直線部分50米一點,曲線部分除圓點、圓緩點外每20米一點。

(3)各施工控制點護樁。護樁測定后,用砼固定,以備道路施工、管線施工時使用。曲線施工時按切距法放點。

(4)管線及井位的測定:利用上述平面控制網,確定管線的中心線。對于曲線段以5米為間距,測設中心線控制樁。井位根據相應里程樁,在中心點上打出橫斷面線,在井位兩側定好方向樁。由縱向中心線與橫斷面方向線即可交出井位中心點。有了若干個井位標準點,附近上下游的井位還可用在中線上測距確定井位。

(5)路面控制:一般每10m在鋪筑基層的平面四角釘高程樁,中間拉線控制。高程標志樁設在施工不易破壞的位置即可。

2、高程測量控制

按道路走向布設附合水準線路,按照三等水準測量要求進行施測。施工時設立的臨時水準點,其高程偏差不得超過±10√L(mm)。

測量精度均按照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要求辦理。基準點的放樣需里程樁號與坐標雙控,以坐標為主。

3、放樣測量

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放樣測量,具體實施過程為根據線路要素點的坐標值,計算出所需放樣的樁位坐標,然后在平面控制點上支設全站儀,后視另一控制點,將測站點,后視點,放樣點的坐標數據輸入全站儀,利用全站儀的坐標放樣功能放樣所需樁位。

4、測量管理工作

開工前反復熟悉圖紙,復核施工圖中的里程樁號、曲線要素及相關結構的平面尺寸、高程數據。

施工現場必須堅持數據對算,施測點位必須復測。項目部放樣點位上報監理工程師,經監理測量工程師復核合格可投入使用。平面控制網及高程控制點堅持經常復測,進行坐標及水準點高程平差。

放線:根據初設批復文件中有關路線中心線的規定施放,落實規劃樁位與路線中心線關系及引用的水準點,對設計勘察部門所提供的水準點進行封閉校核,檢查無誤后方可引測。

補測和加固樁志:對建設單位所交付的路線中線位置樁,三角網基點樁,水準基點樁等及測量資料進行檢查、核對,如發現樁志不足,不穩妥,被移動或不符合要求時要自行補測,加固、移設或重新測校。在施工時還需補充所需要的路線中心樁,測定結構物中心線和基礎樁位置,補充施工需要的水準點,測定并檢查施工部分的位置和高程,及其它施工測量。

強化質量意識,精心施工,堅持測量復核制度,是加強測量管理及技術工藝管理,嚴格控制測量施工中的偏差的重要保證。

二、施工測量技術保證措施

1、全站儀工作狀態應滿足豎盤垂直、水平度盤水平;目鏡上下轉動時,視準軸形成的視準面必須是一個豎直平面。

2、水準儀工作狀態應滿足水準管軸平行于視準軸。

3、用鋼尺工作應進行鋼尺鑒定誤差、溫度測定誤差的修正,并消除定線誤差、鋼尺傾斜誤差、拉力不均勻誤差、鋼尺對準誤差、讀數誤差等,采取多次往返測量。

4、所有測量計算值均立表,并有計算人、復核人簽字。

5、使用全站儀應進行加常數、乘常數、溫差修改值的修正。

6、在儀器操作上,測站與后視方向應用控制網點,避免轉站而造成積累誤差。所有儀器操作均要進行換手復測。

7、在定點測量時應避免垂直角大于45度。

8、對易產生位移的控制點,使用前應進行校核。

9、經常對控制點校核,避免因季節變化而引起的誤差。每次下雨后要及時對地面的控制點進行校核。

10、嚴格控制操作規程進行現場的測量定位和放樣。

一、施工測量準備工作及方案

(一)人員配備

由于本工程具有工程項目多施工工藝復雜的特點,我項目部特組建一支測量隊,測量隊分為3組,特設測量隊長1名,組員10人。

(二)測量執行依據

《城市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施工測量技術方案》。

(三)測量儀器及設備配備

本工程施工測量擬配備如下測量設備及配套設施:

1、全站儀及配套配套棱鏡三套。

2、自動安平水準儀6臺及5米雙面區格鋁質水準尺6把。

3、J2經緯儀6臺。

4、電子經緯儀4臺

5、臺式計算機3臺。

6、50米送檢鋼尺6把。

7、CASIOfx-5800P計算器各6臺、fx-4500P計算器各6臺。

8、對講機12臺套。

9、5米卷尺40把。

(四)技術方案

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其施工測量及原型觀測遵循:控制測量、

細部放樣、竣工測量的測量流程進行。

根據設計院提供的測量控制點,按照使用方便、通視條件好和點位固定可靠的原則警備路橋四周布設合適測量閉合導線,控制點可布設成平面和高程共用點。

控制點水平角觀測采用徠卡全站儀觀測一個測回,邊長均往返各一測回、每測回四次讀數,改平用的垂直角觀測一個測回,當采用三角高程時,垂直角對向觀測各一測回,儀器高、標高量至mm。觀測邊長在計算前均進行加、乘常數及傾斜改正,各項觀測值的各項限差均應滿足《規范》要求。

高程控制與平面控制為二合一點,采用索佳自動安平水準儀及5米雙面區格鋁質水準尺進行施測,觀測精度按相關測量《規范》執行。

每次進行測量觀測前,先對儀器的性能進行檢測,使儀器能在良好狀態下有效的工作。

控制點的計算成果作為細部放樣的基準點,應做好資料的提交和點位的保護。

控制加密前,首先按照先復核后利用的原則與監理共同檢測已知控制點精度,并復核其資料和數據的準確性。

施工期間,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必要時可進行二級圖根加密,加密控制點的精度應滿足工程施工對控制測量的要求。

(一)控制測量

我部對設計院提供的控制點(包括平面和高程兩部分)進行復測,并將復測結果提交業主、監理,經確認后,結合本站的地面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加密控制測量、施工測量。

1、控制點復測

根據業主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點、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我部對設計院提供的控制點進行平面及高程復測。

對于平面控制測量,應滿足以下下條件:

(1)外業水平角觀測,Ⅱ級全站儀不少于一測回;

(2)導線方位角閉合差不超過±10′n1/2;

(3)往返測距一測回,同一邊長往返互差不超過±10mm;

(4)導線相對閉合差少于1/3000。

2、高程測量應不低于以下精度指標要求:

(1)外業采用往返觀測;

(2)閉合差少于±20L1/2mm;

觀測數據超限時,重測整個測回;重測又超限時,應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重新觀測。

3、控制點加密測量

(1)為滿足施工測量放線,進行了加密控制測量。加密控制測量在既有的已知控制點下進行加密,作業精度要求不低于《規范》的精度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本工程采用徠卡全站儀作業精度可滿足規范要求。

(2)本高程加密測量是為滿足橋梁和道路施工要求而進行的,應先對高程進行檢測,對其高程值確認后方可進行,可按普通水準作業要求而進行,往返高差閉合差應不超過±20L1/2Km。高程測量采用索佳自動安平水準儀及5米雙面區格鋁質水準尺進行施測,施測方法為:后→前→前→后,其作業精度按相關測量《規范》執行。

所有加密控制點須報業主、監理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

(一)排水工程、道路工程:

1、排水工程測量:由于本工程工設計有多條雨、污水管線,為了區分第條管線位置,所以我項目部采用幾種不同顏色旗幟進行實地現場放樣,經業主、設計院、監理批準后方可進行施工。

(二)臨時設施放樣

本工程的臨時設施包括基坑、施工道路和生活臨時設施等。在施工的過程中,根據設計圖紙和工程的實際需要,進行臨時設施的實地放樣,以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施工放樣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放樣。

(三)竣工測量

工程竣工后,根據合同的規定和設計的要求,進行工程的竣工測量并提交相應的測量資料。

篇2:拆遷安置房工程施工測量方案

高層拆遷安置房工程施工測量方案

一、工程概況

1建筑設計概況

**市人民廣場拆遷安置房工程,占地面積7853平方米。屬高層建筑,A棟地下負二層地上18層,共20層,地面高度53.2米B棟地下負一層,地上18層,地面度53.2米;總建筑面積45048.4平方米,為鋼筋框肢結構。A棟地貌較底,處于原河床內,地貌標高約185.5米,B棟和辦公樓地貌條件較為平坦,處于多年的回填土上,防洪堤處于原河床西岸,設計改道處于東岸,全長81.6米

1結構設計概況

該工程基礎為鋼筋混凝土人工挖孔樁柱基礎、主體A、B為鋼筋剪力墻和短肢剪力墻結構,辦公樓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防洪堤工程處于漁洞鎮魚輕大橋下游河段,東岸防洪堤邊線起點坐標*=49286.569,Y=58333.202,終點坐標*=49368.089,Y=58336.190,一共七段.,總長81.6米。

二、施工測量基本要求

根據業主提供的《測量技術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鋼筋混凝土施工及驗收規范》、《高層建筑設計及施工規程》測繪出版社《控制測量學》、《建筑施工手冊》制定本工程施工測量技術方案。

1、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基本要求

該工程占地面積較大,本工程地理位置優越,建筑規模大,工程施工進度要求高,工程質量要求高,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和《鋼筋混凝土施工規范》、《高層建筑施工規程》等相應規定,結合《工程測量規范》的相應規定制定本工程的工程施工測量基本要求。本工程采用整體控制分級布網的原則布設場區施工控制網、建筑物控制

網作為建筑定位放線的施工控制,以下根據規范規定建筑允許偏差(建筑限差)作為起算數據推算施工控制網的精度指標。

1-1、建筑物定位限差與場區施工平面控制網精度要求根據規范規定,場區施工平面控制網的等級和精度是根據場區面積大小及工程重要性等因素并結合工程測量經驗來確定,結合《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JGJ3-91)相應規定,本工程建筑定位允許偏差取2cm為宜,建筑物定位點位中誤差為10mm,根據工程測量誤差理論與誤差分配要求可以推算出本工程場區控制網的精度為:

測角中誤差≤2″

邊長相對中誤差≤1/30000

控制點點位中誤差≤10mm

1-2、結構構件施工允許偏差與建筑物控制網精度

本工程主要結構形式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支剪力墻結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柱、剪力墻、定位要求最高,其相對建筑軸線的允許偏差為±5mm,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以建筑屋主要軸線作為起算數據推算建筑物控制網的精度為:

控制線中誤差≤1.8mm

測距相對中誤差≤1.8√5/8000×5=1/9938(取用1/10000)

測角中誤差≤1.8√5/(8000×5)×206265″=20.8″(取用20″)

高層建筑施工規程規定建筑物平面控制網主要軸線間距30-50m并組成封閉圖形,其測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測角閉合精度不低于20″,證明本工程的建筑物控制網精度是符合本工程實際和規范規定,是科學合理的。

1-3、標高測設與高程控制網精度

高層建筑設計與施工規程規定層高允許偏差±5mm,全高允許偏差±30mm,以此作為起算數據推算高程測量允許偏差:層高允許偏差±3mm,全高允許偏差±20mm,場區高程控制網精度取用三等水準測量精度。

1-4、豎向投測與軸線豎向投測精度要求

本工程建筑高度52.5m,層間豎向允許偏差≤5mm,全高允許偏差≤H/1000,以此作為起算數據推算本工程軸線豎向投測精度為:層間豎向測量允許偏差≤3mm,全高允許偏差≤H/1000且≤20mm。

2、施工測量放線程序(圖接下頁)

3、施工測量儀器與工具

序號儀器名稱型號精度指標數量用途備注

1水準儀Ds3±3mm

2標高測量良好2

三、工程控制網與高程控制網設計與測量放線

1、控制點和水準點的復核

本工程施工測量以甲方紅線作為起算數據,在場區控制網布設前必須嚴格細致科學的進行校核(最弱邊邊長相對中誤差不小1/30000,測角中誤差≤5〃控制點點位中誤差≤10mm水準測量往返測閉合差限值為±4√NN為水準測量測站數)。高程以業主提供的水準點高程為基準。

2、控制點向場地內引測---支導線

甲方提供的控制點均在施工現場外,因此必須建立場內施工控制網,根據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建筑施工圖、施工測量要求,設計施工現場控制網,根據場地方正規則的地形條件,在保證場地內工程控制點的通視條件下在場地內選點,選點時盡量設在離基坑較遠,土壁穩定的位置,控制點之間距離盡量均衡,并且考慮到后續工作的方便,在現場內布設A棟1-1、1-A、1-27、1-J,B棟2-1、2-29、2-A、2-G,C棟3-1、3-A共8軸支導線點構成本工程的場內支導線。

3、建筑方格網

本工程建筑方格網采用基線法布設,建筑基線布置于場地中央并與建筑主要軸線平行,建筑基線上的控制點不少于3個,采用工程放樣方法根據業主提供的已知控制點初步放樣出主軸線1-1、1-J、1-A,初步測設的主軸線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大于2cm。初步放樣出主軸點后將主軸點與已知控制點聯測,聯測可以采用導線測量、三角測量等方法精確測量出主軸線點的坐標,并進行角度觀測,測量主軸線的直線度,同時采用全站儀精確測量主軸線距離。根據規范規定主軸線測量精度為:

主軸線點點位中誤差≤10mm

測角中誤差≤2.5″

主軸線直線度限差≤180°±5″(中誤差≤180°±2.5″)

測距相對中誤差≤1/30000

[2-2]短軸線測設

在主軸線上采用全站儀精確測出軸線交點,并將軸線全長誤差分配到各短軸線間距上,避免誤差累積。

定出軸線交點后在軸線交點上設置經緯儀,根據主軸線方向

定出短軸線方向,精確測量短軸線距離定出短軸線端點。

短軸線測設精度要求:

短軸線點點位中誤差≤10mm

主軸線與短軸線交角限差≤90°±5″(中誤差≤90°±2.5″)

測距相對中誤差≤1/20000

測量完成后編制施工場區控制網(方格網)成果圖

及軸線點坐標作為建筑物控制網布設的首級控制。

3、建筑物控制網布設

根據已建立的施工場區控制網(方格網)和建筑定位坐標,根據現場地形條件、通視條件靈活采用極坐標、距離交會、方向交會等測設控制線點,布設建筑物方格網或建筑十字軸線。

軸線點放樣方法如下:

極坐標放點:必須具備兩個已知控制點,計算待放點與兩個已知控制點的夾角與距離,采用經緯儀在已知點上設站測設方向,鋼尺在方向線上量距來測設點位。極坐標放點過程中必須準確計算出夾角距離,儀器必須對中調平,測量距離必須在方向線上測量。放出點位后必須檢查,檢查無誤后進行下一步工作。

距離交匯放點:必須具備兩個已知控制點,計算待放點與兩個已知控制點的距離,采用鋼尺量距作圓弧得到交點來放點。距離交會放點不宜用于距離較大的點位。

方向交會:必須具備兩個已知控制點,計算待放點與兩個已知點的角度,利用經緯儀在已知點上設站測設方向,兩方向線的交點即為待放點。方向交會可以不使用鋼尺量距,因此可以用于不便量距的點位放樣。

本工程基礎定位放線采用極坐標測設方法進行施工,根據平面圖紙和規劃測設辦給出的定位坐標點,定位絕對坐標值計算出每個基礎樁心的平面絕對坐標值,基礎樁心測放以建立軸網交點為儀器架設測站點,以計算的坐標值來測放樁心,樁心用木村樁或或磚蹬的方式,樁心標注在其上,樁心測放后,用鋼尺復查樁心距離是否與圖紙尺寸相符合,樁中心誤差控制在15mm以內,檢查無誤后做井圈,井圈標高根據基礎平面圖來確定,井圈做完后,將軸網引測到井圈平面再次復查樁芯的準確程度,檢查無誤后報監理、甲方驗收,再進行下一工序施工。

樓層平面軸網控制,采用坐標平移法進行測放,軸網垂直點采用激光鉛錘儀引上,平面上軸網經緯儀,鋼尺進行軸網控制測設,軸網的控制誤差在3mm。

4、建筑物控制線豎向投測

地下室施工建筑控制線根據基坑上控制線樁投測到施工層,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在±0.000上埋設建筑方格網控制點,在以上各層樓板施工時在相應的位置預留測量洞(200×200),塔樓控制線通過預留洞用2.5Kg吊錘投測到施工樓層,并復核軸線距離和角度,計算邊長相對中誤差(≤1/10000),角度閉合差(≤5″)。每隔2層設一檢查層,利用激光鉛直儀將軸線從底層投測到檢查層,復核距離角度,計算邊長相對中誤差(≤1/10000),角度閉合差(≤5″),復核小于限差后進行下一步測量放線工作。

采用激光鉛直儀(見后表)軸線豎向投測過程中,在底層主軸線控制點處設置激光鉛直儀,必須仔細對中,嚴格調平。接收靶放在激光束對應位置,然后接通電源,使激光器起輝,在接受靶上映出紅色光點,通過調整望遠鏡焦距,使光點直徑達到最小,使光點落到接受靶上十字絲交點,旋轉儀器360°觀察光點是否偏移,如有偏移必須重新調整儀器使光點落到十字絲交點上,在旋轉儀器后光點不偏移則可將其作為樓層定位放線的依據。

5、結構構件放線

在施工層面投測控制線后,可以根據控制線進行放線工作,放出柱、剪力墻等豎向結構的水平尺寸線。

在結構構件尺寸線放樣過程中,必須嚴格、細致、細心進行。

放出尺寸線后必須放出檢查線,(檢查線采用將尺寸線平移300設置)并將尺寸線、檢查線交點處均刷出紅三角。放線過程中各建筑軸線必須直接從控制線分別測設,并且必須將誤差分配消化,避免誤差累積。即測設軸線均從控制線量出軸線距離設置軸線。

在模板支設過程中,必須將控制線傳遞到樓板模板底模上,并放出軸線檢查線,以便檢查模板工程。模板支設完成后將下層控制線傳遞到模板上,放出軸線檢查線,進一步檢查模板工程(梁、柱、板、剪力墻等的尺寸、位置)。

6、建筑標高測設

根據業主提供的已知高程點(I2-633控制點高程),采用水準測量在場地內布設水準環線(水準環線中水準點同場地內支導線點布置圖,),采用四等水準測量,測出各水準點的高程,作為建筑標高測量的已知高程。

高程的豎向傳遞采用水準儀結合鋼尺傳遞,將鋼尺從建筑控制軸線預留洞懸垂到下一層,鋼尺下部掛鉛錘(因層高不大,一般采用2.5Kg鉛錘)保證鋼尺尺身豎直,在下一層設置水準儀,后(H+0.5)標高標志,讀出鋼尺上讀數A,在本層設置水準儀在鋼尺上讀A+C(C為層高)讀數,旋轉儀器在本層建立標高標志,即可將下層建筑標高傳遞到各施工樓層,并做好標高標志,標明建筑標高。

標高測設采用S3級水準儀(每Km往返測高差偶然中誤差不大于±3mm,可以保證標高測量精度)。

土方開挖前,應測出樁基頂標高和原有墊層標高,繪制現場地形圖。土方開挖過程中,必須嚴格注意開挖深度,保證挖到要求的標高。開挖前在場地內布設標高樁,開挖過程中測量人員必須全程監督,在接近要求開挖標高時,在基槽內測設標高木樁,作為人工平整基底標高控制。在基底平整完成后再檢查此標高木樁,檢查無誤后作為墊層砼施工的標高控制。

在模板施工前必須在柱、剪力墻等結構的主筋上測設標高線(H+0.50米),并在塔吊等固定物上做好標高檢查線,此標高線作為模板支設、模板檢查等標高控制線和檢查線。

在砼施工前,必須經過標高測量,在柱、剪力墻等結構主筋上測設標高線(結構主筋應固定良好),作為施工時的標高控制線和檢查線。

在標高測設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每次測量后必須由檢查組人員進行檢查,確保建筑標高無誤。

2)在采用水準儀標高測設,在建筑塔尺下部鉛筆畫線,根據畫線涂紅三角,畫線時必須保證鉛筆尖緊靠塔尺端部邊緣線畫線,嚴禁鉛筆平行塔尺端部邊緣劃線,避免出現操作錯誤。

3)標高測設盡量在早晨進行,并且水準儀前后視距盡量相等。

四、施工期間變形觀測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按設計院要求沿建筑物周圍布設觀測點,房角、縱橫墻連接處、沉降縫兩旁均應設置觀測點。觀測點應牢固穩定,確保點位安全,能夠長期保存,并且能在觀測點上垂直立尺和具有良好的通視條件。本工程觀測點采用在結構施工時預埋鋼筋設置(具體沉降點布置必須經設計院同意),并做好保護標識。

沉降觀測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工作程序進行:采用固定的觀測人員、固定的水準儀和水準尺、使用固定的水準點和固定的觀測線路,按照規定的日期、方法、時間精心觀測;結構施工到±0.000后開始首次觀測,首次觀測采用精密水準儀進行首次高程測定,裙樓結構每施工一層觀測一次,標準層結構每施工二層觀測一次。主體施工完成后每隔三個月觀測一次。每隔三個月對水準網采用II級水準測量檢核一次。觀測應在成像清晰、穩定時進行,儀器前后視距應盡量相等。

根據沉降觀測記錄,計算觀測點的沉降值,繪制荷載―時間―

沉降曲線作為工程交工資料。

五、各種測量標樁形式與埋設

[1]工程控制網控制點

本工程控制網采用導線測量布設工程控制網,并采用一網多用的原則,將工程控制網作為建筑方格網的起始控制,并作為變形觀測的基準網,因此采用較高的要求埋設控制點,并做好明顯標識,做好控制點的保護工作。

[2]變形觀測點

變形觀測點在結構施工時埋入結構內部,頂端外露50mm。

[3]建筑軸線點

建筑軸線點采用直徑50mm以上的木樁,頂面刨平刻十字標示,打入土內并用砼保護。

六、施工測量組織機構(略)

篇3:某群體工程施工測量方案

群體工程施工測量方案

1總則

根據設計對本工程平面坐標和高程的要求和業主提供的高程、軸線控制點,準確地將建筑物的軸線和標高反映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工程測量規范要求,以先整體后局部的原則對整個工程進行整體控制。

2測量施工組織

1)測量人員

本工程的測量工作投入人員如下:測量工程師1人,主要負責技術核定和測量工序的協調;測量員1人,測量工人4人。

2)測量儀器

根據本工程特點和精度要求,距離控制采用全站儀,軸線投設用經緯儀,高程測量用精密水準儀,主軸線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準儀。(主要技術參數見下表)

主要測量器具一覽表

儀器名稱型號數量精度用途

全站儀GTS-60112"±(2mm+2ppm)距離和角度測量

經緯儀J2-222"角度測量

精密水準儀NI005A1±0.5mm/1km沉降觀測

水準儀DSZ22±1.5mm/1km水準測量

激光垂準儀DZJ611/30000垂直度測量

鋼卷尺50M4經計量局檢驗合格垂直水平距離測量

線錘4垂直度測量

對講機5Km2通訊聯絡

注:儀器均在計量局檢驗規定周期內,50m鋼卷尺為計量局檢驗的專用標準鋼卷尺。

3控制點設置和校核

根據業主提供的現場坐標點建立與建筑物軸線方向一致的現場施工坐標網絡。在現場通視條件較好,易于保護的位置引測3~4個控制樁點,并用砼固定。根據業主提供的現場水準點和現場實際情況,采用精密水準儀進行數次往返閉合,設置3個以上施工用水準點。所有樁點每隔30天復核校準一次。水準點埋設方法見下圖。

4建筑物定位放線

根據已設置的規劃部門或業主提供的坐標樁及總平面圖施測,進行建筑物定位,復測無誤后,申請規劃部門驗線。

5施工平面測量

采用垂準測量方法,±0.00以下部分,用GTS-601全站儀,經過測角和量距定出縱橫軸線,半往返數法閉合。±0.00以上部分,采用激光垂準儀投出基準軸線,采用經緯儀、50米鋼尺控制平面角度及距離,保證測量的精度和速度。

6施工垂直及高程測量

標高傳遞采用每層設立高程控制點,自建筑外側整體傳遞,每層引設必須自底層開始,并分層進行復核,防止累計誤差的產生。

垂直控制可采用激光垂準儀適當配合鉛錘法進行垂直傳遞。1#、2#建筑物土建部分四個角點±0.00標高樓面上埋設150*150*10不銹鋼板。待±0.00樓面混凝土施工完畢后,采用GTS-601全站儀往返閉合測設,并經復核無誤后刻劃十字絲,做為以后垂直度傳遞的基準。±0.00以上每層樓板施工時均在同一位置設置150*150上下貫通的予留孔。每層的垂直度基準線均從±0.00予埋鋼板上采用激光垂準儀進行引測,確保層間、全高垂直度偏差在規范規定的范圍之內。

層間高程采用水準儀配合鋼尺自建筑物外側進行引測。引測時其始點必須每次自室外基準高程點向上引測,保證全高的精度。并采用層間高差進行分層復核。

單層鋼結構廠房使用GTS-601全站儀、采用經緯儀、50米鋼尺、線錘進行平面及高程測量控制。

7測量施工注意事項

1)為了做到防患于末然,建立合理的復核制度,每一工序均有專人復核。

2)測量儀器均在計量局規定周期內檢定,并有專人負責。

3)陰雨、曝曬天氣在野外作業時一定打傘,以防損壞儀器。

4)非專業人員不能操作儀器,以防損壞而影響精度。

5)對原始坐標基準點和軸線控制網定期復查。

6)由于工期緊,施工分項多,為保證各班組相互配合,以求緊密搭接,施工測量應與各專業工種密切配合,并制定切實可行的與施工同步的測量措施。

7)所有施工測量記錄和計算成果均應按工程項目分類裝訂,并附有必要的文字說明。

8沉降觀測

根據《城市測量規范》,《水準測量規范》、《工程測量規范》及柱定位平面圖,按設計要求,在1#、2#建筑物相應位置埋設沉降觀測點,在周圍布設四個水準點作為工作基點。當基礎施工完畢,首層結構施工時在本結構施工圖規定的位置或經設計人員認可埋設沉降觀測點,對沉降觀測點要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沖撞引起變形影響數據統計。

沉降觀測點穩固后進行首次觀測。首次觀測測二個測回,精度符合要求后填寫記錄表,主體結構施工時每二層樓觀測一次,主體結構驗收后砌墻內外填充墻時,每三層觀測一次,竣工后,由業主繼續觀測。第一年四次,第二年二次,以后每年一次至到下沉穩定為止。如沉降量大時縮短周期。并及時整理施測數據,編制成果表,作為竣工資料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