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陪伴觀后感
《朗讀者》陪伴觀后感
長大成人滋味
最黑的黑是背叛
最痛的痛是原諒
最愛的愛是陪伴
----陪伴
《朗讀者》陪伴觀后感篇1
這一期的《朗讀者》請來的嘉賓們帶給我最多的感受就是感動。
長大成人后知曉人情世故的我們仿佛已經很少被感動,即使被感動也會讓它戛然而止,因為怕受傷。長大后,我們的感情越來越稀薄,也越來越珍貴,不肯也不敢輕易付出,也不再期待收獲。也往往少了對某些事某些人的執著。缺失了感動與執著的長大,是否真的快樂。
喜歡董卿在節目里念的一首孤城的詩:“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边@句詩讓我想起安妮寶貝在《薔薇島嶼》里的一段話:最好的愛情是兩個人彼此做個伴。不要束縛,不要纏繞,不要占有,不要渴望從對方身上挖掘到意義,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應該是,我們兩個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這個落寞的人間。
我想這就是兩個人陪伴最好的姿態吧!
《朗讀者》陪伴觀后感篇2
陪伴,是一種溫暖,因為它意味著有人把世界最珍貴的時間給了你;
陪伴,更是一種力量,因為失去了陪伴,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這是我觀看2月25日央視播出的《朗讀者》后,寫下的感觸良多的一段話。
而這一期的《朗讀者》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數鄭淵潔父子了。
鄭淵潔被稱為“中國最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童話大王”。而他所取得的成就,與他的父親鄭洪升是密不可分。
鄭淵潔上小學時,有一次因改變了老師出的作文題,寫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被老師羞辱,他則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從而被學校開除。父親看了他寫的“檢查”后,則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系,我在家教你”。父親則開始了對鄭淵潔的“家教”模式。
還有一次,父親半夜偷偷給兒子鋼筆灌完鋼筆水,被兒子發現。父子倆聊了許久。最后父親問,“你一個人能把《童話大王》寫多少年?”鄭淵潔回答,“只要你和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它寫下去。”而父親則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父親的陪伴和對兒子的鼓勵,由此可見一斑。而父愛之深沉,也令人為之動容。
這不禁讓我感同身受。
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年12月14日的下午5點多,我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列車,離開了生活了21年的家鄉和父母。殊不知,這一次分別讓我整整兩年再也沒見過我的父母。
因為,這是開往福建的軍列。我要去部隊服役了。
我是家里的獨生子,從小被父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我從小也沒出過遠門,求學之路:小學在村里,初中在鎮上,高中在縣里,大學在市里,我像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我到部隊后往家里打的第一個電話,就情不自禁地哭了。這并不是因為受不了訓練的苦與累,而是十分想家、想父母。
就這樣,時間一晃而過,來到了*年11月。當時的我糾結于留隊還是退伍。打電話給家里,父親說,“敏敏,我知道你不是怕苦,如果想家,就回來吧!”
就這樣,*年12月,我毅然選擇退伍,回到了一所農村小學當老師。
現在,我已參加工作6年。我也非常滿足于這樣“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下班,我都會回家。我知道,不管多晚,總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在等我;我也知道,不管多晚,總有人在等我回家,那就是我至親的人。
有人說,再多轟轟烈烈的誓言,也比不上平平淡淡的陪伴。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朗讀者》陪伴觀后感篇3
自從看完《朗讀者》第一期,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檔節目,并對下一期充滿了期待。昨天晚上散步歸來,早早坐在電視機,靜候央視一套即將播出的《朗讀者》第二期。二十點零五分,伴隨著青年鋼琴家吳牧野的琴聲,主持人董卿一襲白裙,款款走來,以顧城的詩句開場:“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倆站著不說話”,引出了昨天《朗讀者》的主題“陪伴”,而嘉賓們選擇的朗讀內容背后都有精彩的人生故事。
1.“我的爸爸雖然是一只羊,但他是一個男子漢,他知道怎么愛我。我要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爸爸?!编崪Y潔《父與子》
“童話大王”鄭淵潔邀請86歲的父親鄭洪升一同上臺,朗讀自己寫的《父與子》。
這是鄭淵潔寫給兒子鄭亞旗的,鄭淵潔屬羊,鄭亞旗屬豬:
“我是羊,我生了一頭小豬,我感到幸福和愜意。如果在這個世界上,羊只能生羊,馬只能生馬,那該成什么樣子了?我愛我的小豬兒子。如果他是雞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樣愛他,一樣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為我是他爸爸?!?/p>
《父與子》一文也同樣適用于鄭淵潔和父親鄭洪升。鄭淵潔回憶,他把老師的作文題目改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因為調皮被學校開除,而鄭洪升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孩子,沒關系,我在家教你?!?/p>
在虎媽狼爸的傳統中,鄭洪升卻甘愿當一只羊。也正是父親的影響,使得鄭淵潔熱愛讀書,成為獨樹一幟的童話大王。
2.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溫柔的,不遲疑地說:“不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兒!”冰心《不為什么》。
“同桌媽媽”陶艷波用16年的光陰陪伴失去聽力的兒子楊乃斌一起上課,陶媽媽記錄下每個知識點,回家一遍遍講解。后來,楊乃斌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學畢業后有了一份滿意的工作。他在現場朗讀冰心的《不為什么》。
3.艾滋病的孩子更需要人們的關愛與陪伴,著名演員蔣雯麗朗讀林清玄的《百合花開》,直抵觀眾心靈最柔軟的那根弦。
4.林兆銘工作在野生動物救護中心,5年的時間只有他一人堅持在這里陪伴這些動物。這些受傷的動物有一些能康復,回歸大自然,有一些則因傷勢過重很快離世,在陪伴中林兆銘每天都在感受著喜悅與失去的悲傷。他朗讀美國作家梭羅的自然主義名著《瓦爾登湖》選段,獻給他的動物朋友們。
這段出自《瓦爾登湖》的其中一章《冬天的禽獸》,用的是徐遲翻譯的版本。
5.只要我的愛人,是珊瑚似的夕陽,傍著我蒼白的臉,顯出鮮艷的輝煌。裴多菲《我愿是激流》
配音演員喬榛從1985年開始7次面對生死,妻子唐國妹一路陪伴,并給予他康復的力量。喬榛與妻子共同朗讀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我愿是激流》。他們倆聲情并茂的朗讀,脈脈含情的眼神,詮釋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篇2:小學教師朗讀比賽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示范朗讀是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朗讀能力高低直接影響著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為了鍛煉我校教師的朗讀基本功,提高教師普通話朗讀水平,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使教師們能夠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借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我校特舉行“朗讀課文展我風采”教師朗讀課文比賽。
二、活動安排:
1、時間:20**年5月20日
2、地點:永勝路小學校
3、參賽人員:所有教師
4、比賽內容:在選定的課文中選擇。
5、評委名單:付敏、李欣、李智慧
三、比賽方法:
1、抽取參賽文章。(在提供的朗讀課文中)
2、比賽順序由教師抽簽決定。
3、比賽分語文組:郝玉榮、趙艾梅、李娜、李姝程;數學組:趙艷波、于亞輝、具春紅、劉渭
4、評分方法:本次比賽采用現場打分,滿分為了100分,取平均分。
5、設獎情況:語文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數學組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
四、比賽要求
1、評委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2、參賽人員要認真對待,精心準備,按時參加比賽。
3、參賽人員要遵守比賽紀律,尊重評委意見。
五、評分標準:
語言(40分):
1、教師普通話標準,口齒清晰,表達準確(不重讀,不錯讀,不添字,不減字)。―(20分)
2、聲音效果好,悅耳動聽,富有節奏感。―(10分)
3、語速適合文章體裁的需要,因不熟練,每停頓一次扣1分。―(10分)感情:(40分)
1、感情豐富,聲情并茂,能再現課文情境,感情真摯,正確體現課文的思想感情。―(30分)
2、表達自然得體,。―(10分)
儀態:(10分)
教師精神飽滿,能夠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表情、態度自然。
效果:(10分)
整體效果好,有感染力,增強語言表達效果。
篇3:培養語文朗讀能力有效策略
淺談培養語文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五華縣南山小學謝蘭香
【摘要】朗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關鍵詞:朗讀教學基本功朗讀技巧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币虼?,朗讀應該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旋律。
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朗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加強朗讀教學,切實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親其師則信其道。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2.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喚起他們朗讀的欲望。3.采取激勵機制,抓住學生在朗讀時表現出來的成功之處進行表揚,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強烈的朗讀愿望。4.經常進行朗讀比賽。
二、打好朗讀的基本功
要使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首先要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弊x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發揮示范作用,重視范讀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動人的情景:教師一段聲情并茂的范讀之后,學生紛紛舉起小手,搶著被老師叫起來朗讀。相反,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一種尷尬的場面: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朗讀的技巧后,要求學生站起來讀,學生卻無動于衷,盡管老師再三鼓勵、動員,舉手的人還是屈指可數。任何一項新本領的習得無不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是創造的基礎。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它離不開模仿??梢?,在指導朗讀時,我們務必借助范讀、跟讀、聽讀等形式發揮朗讀的示范作用,讓學生充分地模仿著范讀者練讀。
同樣是范讀,錄音、多媒體的范讀也是不能跟教師的范讀相提并論的。教師是學生效仿的對象,每一個學生天生都具有向師性。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悟其情,直接領略教師范讀時的語調、神情、情感,進而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基調。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也曾說過:“朗讀是語文教師(也是其它學科的老師)的一項基本功?!痹僬f,只有會朗讀的教師才能聽出學生朗讀中的不足。因此,教師一定要練好朗讀的基本功,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
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一般適合于情境教學的文章。使學生仿佛進入了當時的情景,這時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比較得心應手了。二是講中范讀,適合于范讀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一開始學生把握不準,教師的范讀自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學生讀得更精彩,更具韻味,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三是講后范讀。講后范讀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這適合于那些寫景狀物的優美文章,如《桂林山水》,范讀時可讓學生把眼睛閉起來,靜靜地感受,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優美的山水畫,既可加深學生理解課文,又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更能達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