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民族中學問題學生管理方案

民族中學問題學生管理方案

2024-08-03 閱讀 6972

德江縣民族中學問題學生管理方案

問題學生轉化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德育工作、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積極貫徹“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教育教學理念,實現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教育強縣”這一宏偉目標,確保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經學校行政會研究決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領導小組

組長:張連

副組長:吳

組員:申修及各班主任。

申修飛具體負責問題學生適合的教育策略研究日常工作的開展推進。

二、任務目標

通過深入了解問題學生的情況,問題學生一般分為:1、品行不端型。2、紀律松散型。3、學習困難型。4、心理障礙型.5、全面落后型。建立個案情況登記表并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多給予問題學生關注,以養成教育為主,逐步培養學生文明禮貌、奉公守法、勤儉節約、尊敬師長、吃苦耐勞等好習慣,使得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具體工作措施

(一)摸底排查(3月份)

為確保問題學生轉化這一工作能夠有針對性并能取得積極有效的成果,在開學初要求各班班主任深入了解學生,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重點了解學生是否是單親或者留守孩),通過找學生談心了解目前的思想動態。然后確立本班問題學生名單并建立好問題學生個案情況分析表。

(二)、問題學生轉化實施階段(20**年3月底――20**年6月)

1、建立好問題學生轉化管理模式。我校建立分管德育宋天芬副校長把關,問題學生轉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申修飛負責協調,各班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負責具體實施。在工作中要求各司其職。各班科任老師主要負責平時在生活上、學習上多給予關注。

2、充分利用校園內各種宣傳媒介。要求各班班主任老師要及時發現問題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在學習園地公示,以便讓該生能有取得更大進步的動力。同時,我校在校內設立了校風校紀宣傳專欄,宣傳欄中設有問題學生轉化先進事跡,每月由問題學生轉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更換一次,及時挖掘問題學生的先進事跡。

3、定期談話。每月至少與所幫扶問題學生談話兩次,及時了解該生思想與學習。確定每月轉化的目標及措施。

4、深入開展家訪活動。學生的教育必須緊緊依靠學校和家庭這兩股力量,只有形成了家校合力,學生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為此我校要求各班班主任每月至少要深入到問題學生家里進行一次家訪活動或電訪活動,以便及時把學生在校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同時也能夠及時了解到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閃光點。使得老師們下一步的工作開展能夠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

5、要求問題學生每月有一份思想小結或思想匯報。針對轉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尋找對策,以便更好的做好下一步的轉化工作。

(三)、總結與表彰(20**年6月)

為進一步提高和鞏固我校問題學生轉化工作和激發問題學生轉化的動力,學期結束時,問題學生轉化工作領導小組將綜合各班科任老師的意見,對在本學期問題學生轉化中進步較大的學生給予表彰。各位幫扶教師針對所幫扶問題學生的實際情況寫出《問題學生轉化案例分析》,總結轉化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四、轉化方法

1、關愛、尊重問題學生,建立感情基礎,是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轉化的前提。

問題學生很多有感情缺失,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得到關愛、得到溫暖。可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得到的往往是冷漠、鄙視、甚至敵視的目光。問題學生認為自己是被人遺忘的角落,從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所以,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轉化的前提是尊重他們和建立感情基礎,這也是許多優秀班主任教育轉化問題學生的經驗之一。由此我想: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切工作的動力,在愛的推動下,老師才會“漠視”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尊重學生的人格,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才會有發現學生閃光點的眼睛。

2、講究溝通方法和藝術,是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轉化的基礎。

俗話說的“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是強調溝通方法與藝術的重要性,尤其是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更要講究溝通的方法與藝術。班主任一定要注重批評方式方法,比如說在對問題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易位式(交換位置)批評、溫情式批評、自責式批評、提問式批評、和勉勵式批評等等批評的方法和藝術,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抓住閃光點,選準突破口,是問題學生教育轉化的制勝法寶。

問題學生也并不是一無是處,如果我們總是看不到他們的長處和優點,那么對他們的教育和轉化工作也就只能令他們煩惱,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善于挖掘和發現問題學生的閃光點,并以此為突破口,取得了較好的教育轉化效果。

4、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是對問題學生有效教育轉化的必經之路。

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僅僅靠說教、溝通、關愛和激勵等等是不夠的,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班主任在轉化問題學生的問題上做到持之以恒。因為問題學生教育轉化最大的難點就是“反復無常”,很多問題生當著班主任的面承諾得很好,表現得很乖巧,但背著班主任又是另外一套。還有的問題學生這段時間表現有好轉,但過一段時間情況又開始惡化。所以,對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需要班主任及科任老師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愛心和耐心,只有導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實現真正的有效轉化。

5、組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問題學生教育轉化不可缺少的手段。

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僅僅靠班主任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有時也是力不從心的,比如說對于心理問題生,班主任就必須要依靠心理輔導老師;對于綜合問題生,更要依靠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等等。所以,班主任應根據問題學生教育和轉化的需要,組合優秀學生、任課教師、心理輔導老師、學生管理部門的德育干部、校領導、家長、居委會的管理人員、甚至與問題學生接觸較多的可以利用的其他人員等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全方位地對問題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在問題學生的周圍形成一個教育、引導、督促其行動的教育轉化網絡,使他們感受到方方面面的關注和期望,從而重新認識與評價自我,轉變思想認識,最終達到教育轉化的目的。

總之,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是當前學校、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的新居民學生,這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涉及到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值得關注和重視,也值得研究和探討,只要廣大德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我們就一定可以探索出問題學生教育轉化的規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做出我們德育工作者應有的貢獻。

篇2:農村問題學生形成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淺談農村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

一提起問題學生,作老師的都很頭痛。正常的學生并不是天生就成為問題的。他們之所以在后天的學習中成為問題,必然有深層的原因。我認為農村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兩個方面。

一、文化震蕩

農村學生,特別是農村的少數民族學生,他們在求學的過程中,所要克服的障礙是相當多的。農村學生要克服從鄉村到城市文化的跨越而產生的文化震蕩,農村少數民族學生則不但要克服鄉村與城市文化變遷的震蕩,而且要克服不同民族文化所帶來的文化震蕩。文化震蕩也稱為文化休克或文化沖突,它指的是一個人進入異文化后,產生的心理反應。文化震蕩不僅出現在移民的身上,而且也出現在學生的身上。也可能出現在成年人的身上。它是農村學生,特別是農村少數民族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

學校布局的調整,它的利弊是共存的。利的一面是一部分農村學生也能接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弊的一面是它不但加重學生家庭的生活負擔,而且由于文化震蕩造成大量的農村適齡兒童失學。為了使這些學生較為有效地完成他們的學業,教師應采取適當的方法去幫助學生克服由于不同文化的沖突而產生的心理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具備著良好的職業道德,采用適當的方法去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問題。抓住學生進步的過程,進行相適的表揚是較好的激勵方法。諸多的案例證明,學生的成長是需要鼓勵。有了老師、同學們的鼓勵,問題學生是會得到進步的。

二、學習困難

學習困難是問題學生形成的又一原因。農村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學習方法的欠佳,而跟不上教學的進度;有的是由于學習的努力不夠;有的是由于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而產生了厭學心理。作為教師,對于問題學生。教師首先要找出問題的原因,然后根據不同的問題采取相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幫助。當他們在學習上有了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相適應的鼓勵。這種激勵,主要采用表揚的方式。教師要在問題學生的學習上,找出他們可圈可點的地方,然后加于放大。

愛是教師幫助問題學生進步的重要手段。它表現為關心學生的學業情況,關心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關心學生的生活等。在具體的操作上,是教師要架構起及時溝通家長的橋梁。實踐證明,單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把教育做好的。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學生的成長涉及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方面面。因此,教師要有家長的有效聯系方式,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在無形中把家長帶到學校的教育活動中來,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一份子。

總之,對于問題學生,教師首先要找出原因,然后根據原因去選擇相宜的方法。這樣,問題學生或許就不再成為問題。

篇3:問題學生教育與轉化

淺談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

臨城中學李智

今天,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班主任經驗學習交流活動,深受啟發,特別是關于“問題學生的教育與轉化”這個問題。下面我談談如何轉化改變他們幾點看法:。

一、問題學生的常見類型1、厭學型:這類問題學生比較常見,比如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不聽講,不愛寫作業,對考試成績無所謂,這一類學生的品德方面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就是討厭學習,甚至害怕學習。2、品德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于品德方面。比如打架罵人,欺負同學,撒謊,小偷小摸等。他們多數學習成績不好,不守紀律。3、心理障礙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心理方面。如自閉、憂郁、退縮、躁動,有攻擊行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多疑,無法與他人溝通等。外向的學生有紀律問題,內向的學生一般不會違反紀律。4、紀律型: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是不守紀律,嚴重小說小動,易和老師發生沖突,對集體影響較大。學習成績問題不大,品德方面也無大問題。5、“好學生”型:在學校一般是公認的好學生,各方面都不錯,問題處于隱蔽狀態,常見問題有:雙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虛榮心,抗挫能力極差等。

(一)對待問題學生,不能只“管”他們,還要研究他們

通常我們遇到問題學生,都會非常生氣,接下來就會用命令的口氣告訴學生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用自己熟悉的一套方法,軟硬兼施,使學生就范,用“管理代替教育”。想起我才工作時,常模仿一些老方法,認為用權力型教育就可以制服學生,最后才發現這樣做的效果甚微,學生只是一時的順從了,其實從他內心來說,他可能并不服氣。學生相對于老師來說,是一名弱者,尤其是小學生,在他們眼里,老師不僅是知識的權威,甚至是武力的權威。才工作時,當我遇問題學生,我從未想過去研究他們,只是單純、固執地認為他這樣做,是故意的,或者認為他管不住自己,就想惹麻煩,于是不問任何原因,就用強制性的辦法讓學生屈服。我相信多數老師和我最初的想法一樣,用中國自古以來“嚴師出高徒”的思想來禁錮自己。最后通過學習和揣摩,我才發現自己錯了按這種思路,教育永遠不會走向科學,只能停留在一般的管理階段,而且會越來越行不通。

以往面對問題學生,我們直接想到的就是該“怎么辦”,卻從未去思考過他為什么會這樣做。大多數老師往往喜歡用同一種方法對待不同類型的問題學生,這樣做并不利于問題學生的糾正。比如我們班有一民工子女,她的智商沒有問題,反應也比很多同齡人快,但是學習成績卻一直往下滑,是什么原因呢?這引起了我和數學老師的注意,通過觀察,才發現該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極差,上課不僅不聽講,還要影響周圍的同學,不抄老師布置的作業,有時就算抄了,回家也不做作業,寫字動作慢。最開始,我采取強制性的手法管理她,也就是用權力教育,我是你的老師,是你的班主任,你就得聽我的,結果呢,每次的教育只能管兩三天,后來又繼續犯錯誤。我想嚴不行,我就愛你吧,我又經常去“表揚”她,對她說,如果這次檢測題能考到高分,老師就會怎么獎勵你,結果,過不了多久,她又會故伎重演。總之讓人很頭疼,尤其是她非常喜歡在上課時影響周圍的同學,常常耽誤上課時間。回家后,我查了查這方面的資料,又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想想,肯定有問題。過了幾天,我又找她談話,發現她根本不怕老師,和老師在一起不拘謹。以下是我和她的談話:你有什么愿望?(能過上好日子)你喜歡讀書嗎?(喜歡)為什么喜歡?你認為讀書能帶給你什么?(能讓我找到好工作)既然喜歡讀書,為什么上課喜歡講話呢?(沉默)我打斷了她的沉默,接著和她談到:你別緊張,這時我不是老師的身份責問你,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想幫助你。(她點點頭)你講話是不想聽課嗎?(不是,就是想講話)控制不了自己嗎?(點頭)那為什么不做作業呢?(我覺得作業太多了,我做不完,每天晚上都要做到十一點過,做著做著,我就睡著了)但是,我聽其他同學說作業只做到九點鐘,就能完成。為什么你不能做到了?(老師,我的寫字速度慢,所以我做得也慢)太好了,她終于認識到自己的一個缺點。接下來,通過后面的幾次談話,我發現這個孩子為什么上課總愛去影響周圍的同學,是因為她在這個集體感覺不到溫暖,由于她經常被老師批評,同學們都有點排斥她,不愛和她玩,她很想和同學們靠近,渴望有朋友。從這個教育案例可以看出,平心靜氣地和學生談談“為什么”,比權力型教育好得多。

(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大多數問題學生問題的形成都和其的家庭教育有密切關系,比如

家長很溺愛孩子,尤其是“隔輩教育”,就是爺爺媽媽帶大的孩子,或者家長過分嚴厲,讓孩子在學校和家里形成了雙重人格,再如家長沒有什么辦法,常常給問題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發現他們最愛說的話,就是我也沒辦法了,請老師幫我多教育一下。由此可見,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都不正確,但我們的家長要么是文化素質不高,要么是忙于生計,無暇顧忌孩子的教育問題。很多老師的做法就是請家長,家長來了后,就和孩子一起被批評,長此以往,不僅沒有取得好的效果,時間久了,反而召致家長和學生的反感。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不如教給我們的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者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能和家長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還能影響這個孩子一生的發展。比如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大多數孩子都是民工子女,他們的家長在攀枝花都忙于生計,文化素質也不高,更加不懂得怎樣去教育孩子,于是,我校花重金請了一位知名的外國教育專家開了一次專題講座。再如,我常常和問題學生家長聯系,告訴他們不能以暴力來征服孩子,有一次,我班一個新轉來的學生,他多次未完成作業,我請他家長來聊聊,問問怎么回事,誰知他母親一到教室,就是給孩子一個耳光,這一舉動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未起到任何效果。通過和一些后進生的家長的交談,我發現很多家長遇到孩子犯了錯誤,不問任何原因,氣急敗壞地對孩子一頓打罵,以為這樣,就是管教孩子。事實上,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事與愿違。所以,這時還不如教予家長一些正確、合理、科學的教育方法。而對我們的問題學生,尤其是學習上的后進生,他們為什么學習跟不上,就是因為他們并不懂得怎樣去學習,老師更應該教授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讓他堅持這些學習方法。

(三)用真心對待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由于常常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打罵,心里或多或少地產生了一些心理問題。如自卑、自閉、抑郁、退縮、焦慮、偏執等。作為班主任,更應該關心問題學生的心理發展,并且真心對待他們,不用另類的眼光去看他們,也不要隨意評價他們。我的班上有這樣一位女孩子,由于她的基礎差,所以學習很吃力,并且有點厭學,她認為她學習不好是因為她腦袋笨,通過仔細觀察,我發現她很喜歡跳舞,并且對舞蹈的模仿性很強,我想這樣的孩子是為什么學不好呢?是因為她對學習沒有興趣。于是,我經常抓住她的閃光點來鼓勵她,比如在一次課堂作文練習中,我發現她雖然字認得不多,卻寫了不少,并且還能仿寫課文里的一些句子,盡管有很多錯別字,句子也不通順,但我毫不吝嗇地給了她一顆星星,并且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了她,我看到她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從那以后,凡是課堂作文,她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寫。我班還有一名男生,他患有帕金森綜合癥,其母親多次和我聯系,讓我了解了這個孩子的病情,但是這個孩子并不希望我知道他得了這種病,他的成績并不差,但他上課總愛和同桌講話,老師一批評他,他就感覺很委屈,眼淚汪汪地盯著老師。最后,通過幾次交談,我發現他的自制力太差,他也很想改正,于是,我和他約定,用眼神來示意他別再講話。我覺得只有誠心誠意去幫助問題學生,他們才會接受你的幫助或者說是教育,一步一步地用愛來催化他們心里的硬塊。

總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真理;有了愛,也不等于有了教育,這也是真理。前者告訴我們,教育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對孩子的愛;后者提醒我們,教育僅僅靠愛是遠遠不夠的,教育不需要智慧,讓我們在問題學生面前,都做一名智慧型老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