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黨支部議事決策制度和程序
云臺小學黨支部議事決策制度和程序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支部委員會的能力建設,提高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水平,貫徹民主集中制,發(fā)揮好學校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特制定本制度和程序。
一、議事決策原則
1、堅持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統(tǒng)一的原則。黨支部委員在上級黨組織統(tǒng)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防止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和個人分工不負責現(xiàn)象,不斷提高支委班子的整體合力。
2、堅持個別醞釀和會議決定相統(tǒng)一的原則。貫徹“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要緊緊圍繞關系學校發(fā)展的方向、方針,大事、大局的工作和議題,會前充分醞釀、會議充分討論、會后共同貫徹,防止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無督查的現(xiàn)象,不斷提高黨支部集體領導的效率。
二、議事決策制度
1、支部委員會議是黨支部行使議事決策職責、體現(xiàn)集體領導的主要形式。
2、支部委員會議由支部書記召集并主持,全體委員參加。
3、支部委員會議必須有過半數(shù)委員出席才能召開,必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員到會方能研究決定干部任免事項;討論涉及全局的重大議題時可根據(jù)需要邀請非支部委員的學校行政班子成員列席;列席會議人員視需要由會議召集人確定。
4、支部委員會議的議題由書記確定;議題一般分為研究決定、征求意見、情況通報三類。會議日期、地點、議題及分類等一般應提前3天通知與會人員(臨時會議除外);不搞臨時動議。
5、支部委員會議由黨支部承辦并做好記錄;各種意見和主要理由應當詳實記錄,討論干部任免事項,還應當如實記錄推薦、考察、醞釀、討論決定的過程。關于重大議題、重要干部任免等的討論、審議情況,須在會后形成紀要。
三、議事決策范圍
支部委員會議對涉及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大工作任務部署,對涉及全局發(fā)展的重大工作決策、重大事項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預決算,以及上級領導機關規(guī)定,應由支部委員會集體討論的問題等進行討論審議。具體范圍如下:
1、討論和審定在學校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及上級指示的意見。
2、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紀檢監(jiān)察、宣傳思想、統(tǒng)一戰(zhàn)線、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
3、黨支部、學校年度工作要點。
4、重大改革舉措。
5、向上級部門提出重要問題的請示、報告等。
6、教育經(jīng)費預決算、教育資源布局調整、重大建設項目規(guī)劃的審議。
7、干部考核、舉薦與獎懲。
8、黨風廉政建設、行風政風建設、對黨員的獎懲等工作。
9、工會、共青團、關工委等群眾組織工作。
10、學校教職工獎懲等方案。
11、以學校黨支部名義發(fā)表的講話、報告。
12、其它需要集體討論決定的事項。
四、議事決策程序
(一)確定議題
1、支部書記根據(jù)工作需要和委員提議確定支部委員會議的議題。確定議題之前需進行醞釀,判斷是否需要或具備條件就議題進行審議。
2、凡列入支委會會議審議的議題,由支部通知相關人員做好會議審議的必要準備。有關重要議題的討論文件須會前在一定范圍內征求意見。
(二)個別醞釀
支部書記要重視對“個別醞釀”的組織與協(xié)調,充分地聽取意見。重要議題須在會前與班子相關成員溝通醞釀。
(三)會議決策
1、支委會會議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實行表決制。
2、決策過程中,允許個人保留意見;對于少數(shù)同志的意見,也應當認真考慮。
3、會議審議中存在較大分歧的議題,應暫時擱置,待成熟時再提交會議討論。
(四)執(zhí)行決策
1、支委會會議后,涉及干部工作的內容由組織委員負責會議紀要,其他重大事項紀要和會議決定,由宣傳委員負責并簽告知單。
2、支部委員會議后,由黨支部根據(jù)會議決定交相關人員實施。
(五)監(jiān)督反饋
1、對支部委員會會議決定事項的落實情況,由支部委員按照分工負責督促檢查。
2、決策執(zhí)行過程中若需對決策進行重大調整和變更,應由支部委員會議復議后決定。
本《議事決策制度和程序》經(jīng)云臺小學支部委員會20**年3月24日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從發(fā)布之日起實行。
篇2:黨委(總支支部)議事決策末位表態(tài)制度
根據(jù)《中共共產章程程》和**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保證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防止“一言堂”、“一霸手”等現(xiàn)象發(fā)生,進一步健全決策機制,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先告知。凡屬黨委職責范圍內的重要事項,必須召開正式會議集體討論決定,不得以文件圈閱、個別征求意見、現(xiàn)場辦公會等其他形式來代替,不能由個人或者少數(shù)人說了算,更不能隨意簡化和變通決策程序,堅決反對和防止以黨委集體決策名義集體違規(guī)。黨委書記在會前要與有關班子成員對議題進行溝通醞釀,充分交換意見,但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會前醞釀代替黨委會議決定。會議召開的時間、議題,一般應提前通知各黨委委員。除干部任免等保密性強、敏感度高的事項外,議題具體內容和相關材料應當同時送達,確保與會人員有足夠時間了解情況、認真準備。
二、充分討論。凡需要集體研究的重要事項,必須充分發(fā)揚民主,黨委書記不得先定調子、不得事先劃定框架、不得明確立場和傾向。與會人員應就事論事、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對決策事項的科學性、可靠性、操作性進行深入分析,認真研究,并充分發(fā)表個人意見。凡事前未告知的事項一律不上會,任何人不得搞臨時動議。
三、末位表態(tài)。黨委議事決策時,在充分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與會人員要針對議題充分發(fā)表意見,黨委書記應當末位表態(tài),綜合各方面意見提出建議方案,提請會議表決。
四、如實記錄。黨委議事決策時,必須按照相關會議制度規(guī)定做好會議記錄,對決策中參會人員的發(fā)言內容、表決意見等,應當完整如實記錄,特別要詳細記錄提不同意見的班子成員所述觀點、理由和表決意見,要對最終審定決策方式和內容進行詳實記錄。
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和議事決策末位表態(tài)等程序,以及不執(zhí)行集體決策,不按個人分工履職盡責等,造成嚴重后果、重大損失和惡劣影響的,應當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嚴肅追求責任。
本制度自發(fā)布之日起正式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