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創建平安校園實施方案
灶四中學創建“平安校園”實施方案
為深入開展“平安校園”建設工作,有力維護教書育人環境的平安穩定,預防各類突發事件的發生,積極、穩妥、快速、高效地做好我校各項安全事件的處置工作,維護正常的教學、科研、學習、生活秩序,為教育的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x理論和“_______”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貫徹黨的**大精神,以學校為主體,以服務師生為宗旨,緊密結合教育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實際,堅持學校工作“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做到教育與管理、治理與創建相結合,推動學校安全工作制度化建設,切實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和生活秩序,保障師生生命財產安全,營造安全、穩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環境。
二、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主要內容
結合實際,建立健全本單位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工作系統,制定和完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工作預案,主要包括:防止發生群死群傷等重大事故;防火、防毒、防爆;以及防范和處置衛生防疫和食品衛生安全、網絡與信息安全、危房整改、師生心理問題、實驗室藥品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要制定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預案,明確人員、組織、職責、工作要求、聯系和配合方式等,做到領導、制度、人員、資金、措施五到位。特別是要針對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制定防火預案。
三、組織領導
成立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黨支部書記、校長)
副組長:z(副校長)
組員:z(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
z(校長辦公室主任、團委書記)
z(教導處主任)
z(總務處主任)
z(總務處副主任)
z(出納會計)
學校領導把安全穩定工作放到安全防范上,切實做好預防工作。要深入一線,經常開展安全大檢查,特別是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危房整改檢查,實地督促、指導其盡快解決,消除各種隱患,預防惡性中毒、火災事故發生;加強對學校公共場所的治安管理,嚴格執行值班巡邏和門衛制度。做好重點部位的安全保衛工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一旦發生政治性、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要立即啟動工作預案,學校黨政領導及有關負責部門負責人要認真履行職責,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從容應對,妥善處理。
四、職責分工
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學校的主要領導都要負起維護安全穩定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分管領導要全力抓,做到早發現、早化解,將不安定隱患和影響穩定的事件就地解決。落實學校內有關部門在處置突發事件過程中的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能,確定各自職責,并落實責任。具體分工如下:安全教育-黃發欽,小店-胡敬星,消防、門窗校園電器設備、校舍教育設施-池賢鐘,校園環境、住校生安全-陸永堅、黃發欽。
五、處置原則
處置突發事件,要堅持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堅決貫徹“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以保護師生員工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科研、工作、生活秩序為最高原則;
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的原則,力爭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內部、解決在萌芽狀態;
堅持思想教育和依法辦事、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立足于思想教育,協商調解,綜合采取思想政治工作、經濟、行政手段和法律措施等多種方式,及時妥善處置;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為主的原則,及時發布準確信息,滿足師生的知情權,正確引導輿論,排除流言蜚語,消除恐慌情緒,確保師生思想穩定;
保持冷靜,在堅持慎用警力、警械和強制措施的前提下,果斷妥善處置,謹防激化矛盾,決不能被敵對勢力插手和利用;
根據“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結,可順不可激”的基本要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教育疏導、分化瓦解為主,及時果斷處置,最大限度地縮小社會政治影響。
六、處置措施
(一)對于群體性事件。一旦發現有群體性事件的苗頭時,學校要立即組織有關責任部門,區別不同情況,采取說服教育、思想引導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把矛盾化解在校園內;嚴密掌握控制現場動態,注意做好調查取證工作;疏散圍觀群眾,防止別有用心的人趁機煽動鬧事;組織有關責任部門、宣傳、政教、保衛等部門出動人員動員聚集群體派代表到指定地點反映問題,了解發生群體性事件的原因、訴求;注意從中了解群體性聚集內幕和骨干人員情況,耐心細致地進行說服教育,動員他們積極配合做好勸散工作;建立公開透明地信息渠道,研究、制定宣傳口徑,運用廣播、通告等形式,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嚴肅指出聚集鬧事、擾亂社會治安秩序是嚴重的違法行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教育聚集人員通過合法途徑、正當渠道反映情況,解決問題;根據需要,安排主管部門及學校黨政領導和責任部門領導出面接待聚集人員,做好教育勸阻工作;在教育疏導、反復勸散無效或發生聚集鬧事等情況時,要及時報告政府和公安部門,迅速采取必要措施平定事態,堅決果斷處置,防止向社會蔓延。
(二)對于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當發生集體食物中毒、傳染病、地方病、寄生蟲病及不明原因疾病流行事件時,學校要立即向政府、衛生局、教育局報告;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嚴格實行病人隔離治療措施和傳染病管理措施,防止病情失控擴散;組織救治危重病例,盡量避免和減少死亡病例發生;對受到污染的食品、水源、場所等采取嚴格的控制措施;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驗,迅速查明疫情的致病源,明確疫點、疫區范圍,確定病人和帶菌(毒)傳染源的數量和分布情況;組織實施消毒、殺蟲、滅鼠等措施;組織開展預防性疫(菌)苗接種或預防性服藥等行動;落實衛生防疫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發生食品、飲水、空氣、物品、場所污染、中毒事件或疑似污染、中毒事件后,并立即向政府、衛生局、教育局報告;組織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對可疑病人進行觀察,避免事態擴大或減少死亡病例發生;對可疑的食品、飲水及其有關原料、工具、設備和場所以及可能受污染的區域采取保留、控制措施;協助衛生防疫部門開展現場衛生學、流行病學調查和實驗室檢測,按衛生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迅速查明事件原因,并按規定報告有關部門;落實衛生防疫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三)對于學生人生傷害事件。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時,學校負責人要迅速趕赴現場,立即采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并應當及時告知其監護人;對事故的處置,要根據事故的類型、責任的性質,按上級有關規定和程序處理。學校負有責任的應及時籌措、兌現賠償資金,維護受傷害學生的合法權益。學校要組織好《古田縣各級各類學校預防與處置突發事件程序》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認真履行職責,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消除不安全隱患,最大限度減少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四)當發生學生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苗頭時,要及時將他們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治療;對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經專業機構治療過后返校繼續學習的學生,要特別加強心理跟蹤服務工作,派專人與他們保持聯系,及時發現和解決有關情況和問題,防止自殺、致傷或致死他人的嚴重事件的發生;凡經學校指定的專業醫院確診為精神病、癲癇病患者的學生,應予退學,由其監護人負責領回;對由嚴重心理障礙、言行異常但未達到退學條件的學生,要特別加強監護和引導,必要時要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學生休學治療。
(五)當校外人員滋擾沖擊校園秩序時。應先關閉校門,學校保衛部門組織人員控制鬧事者,若鬧事者反抗,必要時可采取非致命性手段制止,并迅速報告當地公安機關(或將鬧事者扭送到當地公安機關)。鬧事者給學校造成重大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失的,應報告上級及有關部門。
(六)當火災發生時。學校行政及生管、值日教師組織學生安全疏散、防止人員傷亡;同時保衛部門和保安部門趕往現場組織力量、指揮滅火,若火勢較大應迅速報告119,門衛控制好校門和交通要道,保證消防車順利通過。滅火后進行損失評估,并將火災發生情況及損失情況上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查清火災原因并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七、善后工作
(一)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結束后,學校對突發事件參與者要實行跟蹤教育,對為首的骨干分子要密切掌握動態,確保一旦再次發生問題,能夠快速反應,及時有效處置。同時,要將處置結果及時上報上級部門。
(二)根據現場調查掌握的證據,對組織策劃者和為首骨干分子依法進行處理。
(三)對因忽視安全,管理不善,工作不負責任,違章指揮,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給學生造成嚴重的人身、財物損害的,視具體情況對有關負責人員分別給予責令檢查、賠償損失、行政處分。構成玩忽職守或者其他罪的,移送公安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學校要對處置工作進行認真總結,針對處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進一步修訂完善突發事件處置工作預案,加強演練,不斷提高對突發事件的處置水平。
(五)嚴格按照中央、省和市黨委的統一部署,把握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的主動權,避免負面信息的傳播和擴散。
八、情況報告
學校實行24小時值班和信息報告制度,發生突發事件,要立即向上級黨委、政府和教育局報告,時間不得超24小時。突發事件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事件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事件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件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事件報告單位。學校的有關領導和部門,應隨時掌握校園動態,對非正常的、重大的或政治性事件,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發生突發事件瞞報、少報、漏報或報告不及時,導致處置工作被動或造成嚴重后果的有關部門和人員,要按照責任追究制的有關規定追究有關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發生重大突發事件,學校領導要積極配合、協助做好事故調查工作,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礙、干涉事故調查。
學校將根據本實施方案,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分別制定具體工作預案,并在實踐中不斷修訂、補充和完善,努力確保我校各項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篇2:創建平安校園突發事件疏散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為創建平安校園,確保師生安全,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防范安全事故發生,切實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所造成是危害,尤其是當各種安全緊急情況出現時能得到妥善有效的處理,特制訂本安全應急預案,以備不虞。
二、演練目的:
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和學校安全工作計劃,本著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以人為本”的思想,以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別是群死群傷惡性事故的發生為目標,進一步強化監督管理,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通過預防突發事件應急疏散演練,讓學生學到有關的安全防護知識,做到有事不慌、積極應對、自我保護的目的,確保學校一方平安。
三、本方案適應范圍:
(一)由于建筑質量造成教學樓出現坍塌時;
(二)教學樓內發生火災時;
(三)地震、空襲、爆炸等災害發生時;
(四)其他不可預知預測的危及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等。
四、疏散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當發生緊急情況時,首先要以維護學生和教職工的生命安全為本,盡快安全有序地做好人員的疏散工作。
(二)快速反應,減少損失的原則。當發生火災、地震等災害時,要迅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安全自救,盡可能減輕傷亡和減少國家財產損失;同時應及時向公安、消防以及當地政府、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有關情況;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生產自救。
五、預防突發事件緊急疏散工作的組織領導和責任:
(一)學校成立由校長為組長,行政領導和相關人員參與的預防突發事件緊急疏散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落實應對緊急情況下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并根據情況分析制定適合本校情況的工作方案;同時負責安排、審查疏散的演練工作方案,協調學校各科室之間出現的問題;負責對緊急情況發生時的救助、聯系、協調等工作。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各教研組長
(二)以預防突發事件緊急疏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為核心,成立相關的組織工作機構,分別負責制定和完善安全保衛、宣傳教育、組織管理、對外聯絡、緊急救治等工作機制,確保各工作機構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正常運轉。
1.安全保衛組。
人員:*
由總務處負責落實、協調,組織相關人員參與。負責在緊急情況下的安全通道的維護,進入校園人員的監督,食品、水、電、通信以及物資的供應等,并協助救援人員進行救助,維護現場秩序。
2.宣傳教育組。
人員:*各班主任
由大隊部負責落實,組織年級段長、班主任參與。負責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指導學生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自救,在緊急情況下協同學校做好學生的疏散和安置工作。
3.組織管理組。
人員:*、任課教師
由教務處協調,體育組負責落實,全體教師參與。任課教師負責及時組織學生按照疏散路線有序撤離危險區域,體育組做好安全區域內(集結場地)的人員管理、調動工作,并協助班主任統計人數,及時向領導小組成員匯報。
4.對外聯絡組。
人員:*
由校長室牽頭,教導處協調,做好與當地政府、上級主管部門、相關協作單位、教職工及學生家長等方面的聯系與溝通,及時匯報學校突發事件處理的進程等。
5.醫療救助組。
人員:*、校醫
由校長室、工會協調,醫務室負責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成立醫療救助小組,及時救助受傷人員;同時做好急重患者的搶救工作、向當地醫療機構求助,做好重傷員的治療;負責對災后地區的疫情監控和消毒工作,防止傳染病發生。
六、緊急情況下疏散工作的實施預案:
(一)疏散的原則
進行疏散撤離時,要根據災害的具體情況本著“安全快速、就近撤離”的原則馬上撤離危險區域,到指定安全區域集結。在撤離過程中不可東張西望,不能再收拾物品。要做到:①遇事不慌,頭腦冷清。②判明情況,思考對策。③積極自救,互幫互助。④聽從指揮,有序疏散。
(二)疏散的路線與要求
當災害發生時以學生所在教室學生當時位置確定疏散路線。
根據班級位置和學生人數的實際情況確定疏散路線,制作疏散線路圖。
1.當時在教室上課的教師迅速組織學生排成兩路隊,帶領學生按出操次序下樓疏散。
2.兩位班主任老師立即趕到班級樓道口等待本班學生,正班主任在前,副班主任在后帶領本班學生迅速撤離到操場(若只有一位班主任老師則在后,前面由路隊長帶領),按升旗儀隊伍位置安排呈做操隊型集結隊伍。
3.上體育課的班級立即在操場集合,由上課的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到安全地帶集結。
4.在功能教師上課的班級,由上課老師組織從最近的路線撤離。
5.帶領本班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后,男教師則應立即根據指揮命令,參加救護組工作或組織滅火工作。
(三)集結的位置與要求
學生撤離教學樓后應迅速到操場指定位置集結(集結地點按照升旗儀式比賽所站的位置排列隊伍)。集結后班干部要認真核對人數,檢查傷病情況,并及時將準確情況向現場指揮人員匯報。
(四)緊急疏散的啟動
1.為了提高疏散的熟練性,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學校安排演練時可啟動緊急疏散程序。
2.當災害發生或即將發生時由學校發出警報,啟動緊急疏散程序。
(五)重點部位相關責任人
重點位置
東邊樓梯
西邊樓梯
一層
*
二層
*
三層
*
四層
*
(六)疏散時相關人員的責任
1.當突發事件發生時,由學校大隊部通過廣播、電鈴、警鈴、哨音或其他方式發出警報,全體教職工應立即停止一切工作,到指定位置組織學生進行疏散。任課教師作為安全疏散的第一責任人,要及時停止授課并組織學生進行撤離,當學生全部離開教室后任課教師與學生同步撤離,并及時觀察、處理突發事件。
2.總務處要及時開啟安全通道的大門,保證通道暢通;并及時關閉電源等設備,組織人員進行搶險自救準備。
3.校長室、大隊部協助醫務室緊急成立救助站,設立明顯標志,做好救護準備;并協助教導處做好人員的疏散指揮與集結調動等工作。
4.校長室、教導處要配合學校做好受傷人員的家屬接待與善后處理工作,并與相關部門開展聯絡工作。學校校長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學校情況。
5.體育組教師到各出口處指揮學生快速撤離,維護疏散秩序,控制、分流人員,確保學生不因擁擠造成傷害。
七、紀律要求:
在預防突發事件應急疏散演練過程中按分工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責任制,凡在執行本方案過程中,因瀆職、不服從指揮、不及時處理,從而造成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篇3:平安校園創建方案
校園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沃土,是孩子們知書明禮的平臺。為了創造一個快樂、舒心,讓家長放心的教育教學環境,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我校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前后形勢,全校師生齊抓共管,爭創“平安校園”。
一、強化學校安全管理與整治,防患于未然。
1、深入學習上級主管部門下發的各種安全會議通知,切實提高教師的安全防范意識。
2、組成安全領導小組,由校長牽頭,全體教師配合,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學校的各種設施,防患于未然。
3、定期對學生進行防火、防水、防盜等安全知識教育。
4、開校初組織學生學習沙井中心小學安全工作制度,讓學生平時的行為有彰可循。
5、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安全教育光盤,通過他人的事例教育學生。
二、規范學生行為,引導學生發展。
1、不爬墻,不爬樹,不爬陽臺上的欄桿。
2、不玩火,不玩電,不玩火藥,爆竹。
3、不帶木棍、小刀、匕首、氣槍等利器進校園。
4、未經老師或家長批準,不下河游泳,不下水捕魚。
5、不在公路上騎單車,不騎單車帶人。
6、不在上學路上和放學路上玩耍,逗留。
7、不在井唇、變壓臺旁、高壓電線等危險地方玩耍。
8、學習期間,不玩電子游戲。
9、不搞不正當活動,不抽煙,不喝酒,不看黃色書刊。
三、影響與說服相結合,加強周邊環境治理。
營造一個適于孩子成長的周邊環境,對一所學校來說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由于我校地處沙井鎮中心地段,加強周邊環境的安全治理就尤為重要,對比我校,把握現在,著眼未來,影響與說服相結合,治理周邊環境。
1、加強門口管理,防止不法分子對學生的傷害。
2、多方協商、改善學校周邊門點的基礎設施,進行安全營業。
3、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檢查學校周圍門點的“三無”食品,杜絕中毒和疾病的傳染。
4、以身作則,經常組織教師排除周邊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只要我們心系學生,只要我們重視安全教育,警鐘長鳴,孩子就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