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學生學分認定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國民素質,使學生在學業、綜合實踐活動、體育和藝術、心理素質等方面獲得豐富的學習經歷,全面而有個性化的發展,向高等院校選送高質量的人才,奠定每個學生終生發展良好的基礎,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培養目標和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基本原則
1、學校以學分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以學分來計算學生的學習量,學分分為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兩部分,獲得課程規定的學分是學生畢業的必要條件。
2、將終結性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認定學生的學分。強化過程性評價,淡化分數與評比,充分發揮學分的激勵、診斷和發展功能。
3、對學分進行程序化和量化的認定和管理。體現認定和管理的科學性、原則性、靈活性、公平性、公開性和操作性。
學分認定和管理的實施辦法
1、學年學分制管理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普通高中學制為三年,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并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情況。”普通高中實行的是學年學分制,學年學分制是通過學分的認定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成果進行管理,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參加所選模塊的學習,修夠一定的學分,并要求每學年要在所有領域里獲得一定學分。它有修業年限、最低畢業學分及必須參加修習的課程和活動的規定,學生只有符合這些規定方能準予畢業。
2、普通高中畢業的學分要求
(1)學生每學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要必須獲得一定學分。
(2)必修學分修習的規定:學生在高中三年必須獲得所有學習領域的全部必修模塊的116必修學分(包括綜合實踐活動的23學分)。
(3)在選修II中至少獲得6學分。
(4)總學分達到144學分。
完成高中階段學習的基本學分,是對高中學生的學分最低要求,是所有高中學生“共同基礎”學習的反映。
浮云中學是省一級學校,也是浮云城區的一所窗口學校。她一項重要任務是向高等院校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因此,學生不僅要完成144學分的學習任務,還要在此基礎上盡可能修到180學分以上,以達到高考的較高要求。
3、構成學分認定的充要條件:
(1)必修模塊:
①紙筆測驗成績,占60%
?、谡n堂學習過程評價,占40%
(2)選修模塊(包含選修I和選修II):
?、偌埞P測驗成績,占60%
?、谡n堂學習過程評價,占40%
(3)綜合實踐活動
①原始材料(記錄)和結果展示評價,占60%
?、凇秾W生學習過程評價表(自評)》,占20%
③《指導教師評價表》,20%
說明:
(1)以上各項為獨立評價單元,每項都要合格,不作相加。
(2)評價以等級制進行,分為優異、優、良好、一般、合格、不合格等6個等級。其換算分值為:優異:100%、優:90%、良好:80%、一般:70%、合格:60%、不合格為40-50%
(3)學科模塊成績構成:學分+等級。學科模塊等級為:A、B、C、D、E、F六等。學科模塊等級記錄的是學科筆紙測驗的分數。A:90%(含90%)以上;B:89-80%(含80%);C:79-70%(含70%);D:69-60%(含60%);E:59-40%(含40%);F:40%以下。
5、學分認定的程序
(1)獲得紙筆測驗成績。原則上,每學完1個模塊,學校組織統一考試,考卷統一使用百分制,學生參加考試即可獲得紙筆測驗成績。學生如果對第一次考試成績結果不滿意,可向學分認定委員會申請重考1次,重考成績即為學科模塊考試的最終成績。重考安排在考試周后的第二個星期的周末。考慮到操作的需要,學科模塊學分認定以一個學期為單位,可安排在學期考試結束有進行。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每學期進行一次。展示由學分認定委員會組織學分認定委員會成員和指導教師進行評價,將所得成績公示,即為該領域的學科(模塊)成績。
(3)獲得紙筆測驗成績后,科任教師將《課堂學習過程評價表》收集、整理和進行總評,上交給校學分認定委員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表(自評)》和《指導教師評價表》由指導教師收集、整理、進行總評,上交給校學分認定委員會。
(4)校學分認定委員會根據以上學生的個人資料,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認定學分、補考、重修等決定。認定后將結果輸入學校學分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管理,并將結果給予公示。
(5)在公示期間,如無異議,學分委員會確認認定結果,并將結果記錄在學生個人檔案中。如有異議,由學生本人向學校學分認定仲裁小組提出重新認定申請,并由學生本人向仲裁小組提供學分重新認定的材料,交由學分認定仲裁小組進行學分重新認定,學分認定仲裁小組的認定為最終認定結果。由學分仲裁小組通知學生本人。
學校對學生個人檔案實行信息化管理,由教學處負責。
6、補考、重修和重選
以下情況之一出現,學生必須參加補考方能獲得學分:
(1)參加學習的學時不足模塊學時要求的5/6者。
(2)紙筆測驗成績為F級者。
(3)構成學分認定的評價中有一項不合格者。
學生如遇到上述情況,也可選擇重修或重選。
以下情況之一出現,學生必須重修或重選。
(1)參加學習的學時不足模塊學時要求的3/4者。
(2)構成學分認定的評價中有二項不合格者。
(3)紙筆測驗成績為F級+構成學分認定的評價中有一項不合格(或參加學習的學時不足模塊學時要求的5/6)。
(4)參加補考不及格者。
學生如遇到上述情況,也可選擇重選。
重選模塊必須在同一領域內進行。
在高中三年學習期間,學校允許學生有一次重修機會、一次重選機會和一次重考機會、一次補考機會。
畢業、肄業
1、學生在高中三年修滿課程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和成長記錄(個人檔案)合格者,學校準予畢業,并發給《浮云中學高中畢業證書》。
2、學生在高中三年未能修滿課程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所得學分在116-144之間,成長記錄(個人檔案)合格者,或在高中三年修滿課程規定的最低畢業學分,成長記錄(個人檔案)不合格者,學校發給肄業證書。
3、未能修滿學分的肄業生,可在離校兩年內可申請重修或補修未能取得學分的課程,合格后可換發畢業證書。成長記錄不合格的肄業生,可在兩年后由用人單位提供評價文件,合格者可換發畢業證書。
篇2:商務學院實踐學分認定辦法
國際商務學院實踐學分認定辦法
(試行)
為突出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實踐學分比重,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參與實踐活動,提高專業技能。根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設立實踐學分,特制定學生實踐學分認定辦法。
一、實踐學分的組成
實踐學分原則上由社會調查和專業調查(4學分)、實踐周活動(6學分)、素質、技能與創新學分(8學分)等四個部分組成,共計18學分(指由實踐教學管理中心負責認定的實踐學分)。其中素質、技能與創新學分需由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和學校要求,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或技能訓練獲得相應學分。
二、實踐學分的認定
(一)社會調查與專業調查學分認定
社會調查和專業調查的時間安排在第一學期和第三學期寒假期間。學生在寒假期間需完成社會調查和專業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在開學后兩周內,由教師對學生社會調查和專業調查的調查報告進行評審,并為成績合格的學生申報學分,由實踐教學管理中心審核認定。
(二)實踐周活動學分認定
學生在第二、第四、第六學期參加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由各分院組織的實踐周活動,在實踐周結束兩周內由各分院為參與實踐周活動的學生申報學分,由實踐教學管理中心審核認定。
(三)素質、技能與創新學分認定
1、素質學分
素質學分是指在第一課堂以外實施的一系列對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有幫助的各項活動,即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參加校內外各種專業競賽、文體活動(比賽)等,表現優秀學生獲得的學分,按如下標準認定:
(1)社會服務
學生參加由學?;蚍衷航M織安排的志愿者活動、演出服務、項目服務、社區服務等,參加1次記0.5學分。
(2)閱讀專業書籍
根據我院專業特點及市場對人才需求調研,為了擴充學生專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鼓勵學生擴大專業書籍閱讀量。凡推薦書目內書籍的,每讀完1部書籍并附上讀書筆記等佐證材料可獲得1學分,最多不超過2學分。
附件1:《專業書籍推薦書目》
(3)校內、外專業競賽;文體活動(比賽)
項目 學分數
個人參賽
獲國際或國家級專業競賽1、2、3等獎 6
獲省級競賽1、2、3等獎 4
獲市級競賽1、2、3等獎 3
院級競賽1、2、3等獎 2
集體參賽
獲國家競賽集體項目獎項 4
獲省級、市級競賽集體項目獎項 2
各類文體活動(比賽)
國際或國家級各類文體活動(比賽) 1、2、3等獎 4
省級各類文體(活動)比賽 1、2、3等獎 3
獲市級各類文體(活動)比賽 1、2、3等獎 2
校級各類文體(活動)比賽 1、2、3等獎 1
注:同一項目參加比賽按取得最高等級計算。
2、技能學分
(1)校內項目設計作品展覽
學生在學校組織的實踐周期間完成的作品,諸如:網站設計、旅游線路展演、項目策劃方案、外文劇目展演等在校內展覽,被評選為優秀作品的學生給予0.5學分(評選比例為10%)。由分院為學生申報、實踐教學管理中心審核認定。
(2)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組織的技能考核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者,根據適用范圍,難易度等因素給予學分,具體如下:即初級2學分,中級及以上為4學分,對于獲得同一類的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按照最高分值計算,不能累計。在獲得本專業所規定的職業資格證書及能力證書之外,鼓勵學生再獲取其他專業對應的證書,此項累計不能超過4學分。原則上所獲得的證書應該由國家社會與勞動保障部門或等級別行業協會、政府認定機構頒發。
附件2:《職業資格(能力)證書與專業對照表》
3、創新學分
根據我院非藝術類專業特點,鼓勵學生參與專業工作室、創新項目、研究中心工作。被專業教師選拔參與專業工作室、創新項目和研究中心具體工作的學生,由所在項目組的指導老師和機構領導共同認定后,每學期最多獲得不超過2學分的創新學分。累計超過素質、技能、創新總學分8分的,按照8學分計算。
附件3:《專業工作室、創新項目、研究中心工作實施辦法》
4、學分認定附加條款
在不能按照以上要求獲得全部8個素質、技能與創新學分的情況下,可按照以下規定追加認定不足學分。
(1)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所限定的選修課學分之外,繼續選修課程,可以按照每修完一門認定1學分。
(2)參加比賽集中訓練。學校組建的參賽團隊、專業團體,參加文體、專業競賽訓練不少于10學時的,每學期認定不超過1學分。
三、實踐學分的管理
(一)實踐學分申請除規定認定時間外,其他實踐學分于每學期第14周進行,由學生根據相應證明材料向所在分院提出申請,并填寫《大連藝術學院學生實踐學分認定表》,各部(分院)匯總后交實踐教學管理中心審核、認定。
(二)每學期計算并記載一次,在學生總實踐學分中進行累計,最后報教務處記入學生成績檔案。
(三)學生在校期間必須修滿實踐學分方可畢業。未修滿實踐學分者要進行補休,補休通過才能準予畢業。
(四)若有本辦法之外的其他項目學分認定,將由實踐教學管理中心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認定。
(五)社會調查、素質學分認定工作由分院輔導員辦公室負責上報、匯總各種材料到分院辦公室;專業調查、技能與創新學分認定工作由各教研室負責上報、匯總各種材料到分院辦公室。
篇3:工商學院創新實踐學分認定管理辦法
武漢長江工商學院創新實踐學分認定管理辦法(修訂)
為改革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造性及實踐性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推進我校學生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標志的素質教育,特設立創新實踐學分,對有創新意識并在實踐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進行獎勵。具體內容如下:
一、創新實踐學分的涵義及內容
創新實踐學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間,參加第一課堂外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社會實踐活動、學科競賽、文學藝術創作、職業技能考試與認證等活動,取得具有一定創新實踐意義的優秀成果,經學校評定獲得的學分。創新實踐學分分為三類:實踐學分、技能學分和科研學分。
實踐學分是指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取得優秀成績和受到校級及其以上表彰而獲得的相應學分。
技能學分是指參加學科競賽、職業技能考試、文藝表演和體育競賽等,獲校級及其以上獎勵所獲得的相應學分以及獲得各類中級及其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所獲得的相應學分。
科研學分是指參加科技活動獲獎、主持或參與科學研究項目、公開發表學術論著、研究成果獲獎、獲國家專利等所獲得的相應學分。
二、創新實踐學分的認定范圍
創新實踐學分的認定范圍和評定標準參見附件一《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本科學生創新實踐學分評定標準表》。
三、創新實踐學分的申請、認定程序
創新實踐學分認定一般在每年10月受理上一學年創新實踐學分的申報,成果上報截止時間為當年9月30日。對畢業班學生的申請在畢業當年的5月單獨受理一次,成果上報截止時間為當年的4月30日。
由學院將畢業學生四年來獲得的創新實踐學分匯總后,填寫《武漢長江工商學院創新實踐學分匯總表》報教務部,并錄入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各二級學院要成立“教學委員會分會”,分會主任由學院常務副院長或教學副院長擔任,負責對學生創新實踐學分進行評審認定。
1.申報:由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填寫《武漢長江工商學院創新實踐學分認定記錄表》,并附證明材料原件和復印件,并交所在二級學院。
2.認定:由學院教學委員會分會對照《武漢長江工商學院創新實踐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及相關證明材料,組織認定。
3.復審:教務部對二級學院認定結果進行復審。
4.公示:經教務部確認后,統一向學生進行公示,若有異議,則須復查后予以確認。
5.記載:經確認無誤的學分,由各學院指定專人負責如實登記并錄入教務管理系統,成績按以下標準錄入:
總創新實踐學分數 錄入成績
低于8分 50
8分 80
8至9分(不含) 85
9至10分(不含) 90
10至11分(不含) 95
11分以上(不含) 100
四、其他
1.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我校本科生在畢業前要獲得不低于8個的創新實踐學分,方可畢業。
2.學生獲得創新實踐學分的多少應作為獎學金評定、三好學生評比的重要依據。
3.對弄虛作假者,取消該創新實踐學分,并按學校有關學生違紀的相關規定給予相應處分。
4.對于本辦法未涉及到的項目在進行創新實踐學分認定時,需經教務部與相關學院共同協商后確定。
5.創新實踐學分認定費用按學生人數進行核算,每名學生認定費用實行總量控制。
6.本辦法自20**級本科學生開始試行,由教務部負責解釋。
附件:
1.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本科學生創新實踐學分評定標準表
2.武漢長江工商學院創新實踐學分認定記錄表
3.武漢長江工商學院創新實踐學分匯總表
長江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