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組織評價方案
安武六中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組織、評價方案
一、組織方法
1、班主任負責學習小組的組織、組長的選用、組員序號的排列。負責統計每天、每周的評價結果
2、各小組根據小組情況,制定周發展目標和學習計劃。
3、各小組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組長督促組員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確保組員不掉隊、本組無差生。相互監督導學案獨立完成情況,及時向課代表舉報抄襲導學案的現象。
4、每節課前,各小組輪流互查導學案完成情況、學具準備情況、知識復習鞏固情況,做好檢評記錄,及時向值日班長匯報。
5、課上合作學習時,組長主持,討論分析問題,組長匯總組內同學的觀點、學習成果,并決定小組發言人,積極展示集體學習成果,提出小組的疑難問題。
6、教師評價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情況,評價小組發言、匯報、展示以及測試情況,評價小組學習紀律,量化賦分。
7、教師課上評價要公平、公正、公開。提問時,讓各組機會均等、難度相當,提問學生水平相當,盡可能平衡提問幾率。
8、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合作學習時間,并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可自主學會的內容不必合作),杜絕教師主講,倡導教師主導。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評價細則
1、教師評價內容與方法。
(1)教師評價學生的作業質量,優秀作業、良好作業、合格作業、較差作業分別賦5、3、2、1分。不交作業者減5分。
(2)教師評價學生完成導學案、保存導學案的情況,導學案完成情況與作業等級賦分相同,每丟失一個導學案減10分。
(3)教師評價課上小組合作學習氛圍,對好的組酌情加1~3分,評價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對好的組酌情加1~3分,評價代表小組發言情況,好的組酌情加1~3分,評價小組學生紀律情況,差的酌情減1~3分。
(4)教師評價學生各類測試情況,測試成績分A、B、C、D四個等級,分別賦分5、3、2、1分。
2、組間互查內容與方法。
組長課前檢查相鄰組的課前準備,重點檢查導學案的準備、完成情況、學具準備情況、知識復習鞏固情況,準備不充分或未完成者,每人次減1分。
3、組長評價內容與方法。
(1)組內設組員情況記錄本用于記錄小組和各組員加減分情況。
(2)評價組內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自主學習情況,課前準備情況,桌上物品擺放情況,小組合作學習參與情況,課堂及自習紀律、勞動衛生。以上各項完成不好、不積極參與、違紀或勞動不積極、衛生較差者,酌情減1-3分,一周一總,作為評選優秀組員的依據。
三、獎勵辦法
每周匯總各項檢查結果,各班每周評出兩個合作學習優秀小組,五名課堂積極參與之星,學校給予表彰,同學個人的量化成績與期末評優選先掛鉤,并計入個人成長檔案。對后進小組,各班給予相應鞭策,促其進步。
篇2:高效課堂建設中小組合作學習與評價激勵機制
高效課堂建設中的小組合作學習與評價激勵機制
(一)學習小組建設
1、小組組建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①六人一組,分上、中、下(AA、BB、cc)三層,科學劃分,學習成績均衡,便于各小組公平競爭,使每個小組成為班級學習的縮影。
②合理搭配,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和情趣特長的學生成為小組成員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
③每個小組都有自己設計的小組名稱,小組活動口號,組徽、組牌、組旗。
2、學習小組長
學習小組長的作用至關重要,是老師的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組之魂。學習小組長的學習能力就是一個班級的學習能力;學習小組長的學習水平就是一個班級的學習水平,更是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
(1)挑選標準:態度積極,率先垂范;學習習慣好,學習能力強;樂于助人、有責任感;組織管理能力強,集體榮譽感強。
(2)組長職責:學習小組長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組織同學,打造積極向上的小組學習團隊,勇敢地擔當起學習小組的學習領袖角色,具體職責有:
①組織好本組每節課的課堂自學、討論、展示和評價,及時檢查小組成員課堂學習情況和每天學習內容的落實情況。
②組織本組成員利用好自主自習,根據A、B、C分層完成訓練學案并及時收齊上交。
⑨管理本組成員遵守班規的各項要求。
④落實針對每個小組成員的評價制度,每周總結、公布,督促小組成員不斷反思,不斷進步。
3、組員分工
每個學習小組內應有明確的分工,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承擔一定的角色,負起一定的責任。每個小組配有常務組長、常務副組長、學科組長,常務組長抓學習,常務副組長抓紀律。組內每科選一名學科組長,讓學科成績優秀的同學擔任,具體負責本學科的各項學習工作,盡量做到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有事可干,最大限度的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4、學習小組調整
①學習小組的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可適時進行個別調整,避免學生在合作能力上形成思維定勢,避免各小組之間發展的不平衡。
②學習小組長實行動態管理,一個階段后成績不理想的小組長可做調整。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操作程序
高效課堂規定,課堂上老師講課不準超過20分鐘,課堂上學生自學、討論、展示、練習的時間不少于20分鐘,但必須保證課堂最后5分鐘要讓學生對當堂課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落實、深化、提高。但是,從來沒有一種模式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教師與教師不同,學科與學科不同,每一節課與每一節課不同,就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模式也不能機械照搬,因此,高效課堂只提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惟模式而模式,不惟模式惟高效。我們的基本操作程序為:明確學習目標一自主學習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點評拓展一反芻總結一檢查測評。
高效課堂總體要求為:每堂課都要設計好三維學習目標;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任務明確,要求具體,時間分配合理,控制得當,收放自如;課堂“三量”(信息量、訓練量、思維量)要高;課堂由知識立意轉向能力立意,由教書到教人。
下面具體解釋一下小組合作學習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基本操作程序及具體要求:
1、學習目標要求: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是高效課堂的“方向盤”。
①要按新課程三維目標準確設定學習目標,體現出知識與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
②教師板書學習目標,并對目標進行具體解析,要有啟發性,能引起學生注意。
③整節課都圍繞目標達成展開,既要重視既定目標的達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標的生成和挖掘。
2、自主學習:獨立學習是高效課堂有效討論的前提。
①教師要明確自主學習的時間及要求,任務布置要具體。
②學生自學期間教師要在各小組間巡視,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引導,為點評做準備。
3、合作探究:每時每刻都主動參與、全身心投入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①老師明確討論的內容及要求,學科小組長起立安排本組任務,具體布景每層學生的學習目標并組織組內ABC分層討論、分層達標。
②小組長控制討論節奏,小組討論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在3個不同的層次中一對一地討論,第二步集體討論解決相關的問題。
③討論要全員參與,防止假討論或不討論。
④教師要充分發揮作用,要即時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適時點撥、引導,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為進一步開展全班交流做準備。
4、展示交流:展示的準備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給學生提供最大的學習動力。
①各小組自己主動展示,脫稿展示,積極、有序。一般由各小組C層、B層展示,由A層負責點評和拓展。
②展示要注重四點:重點、難點、易錯點、聯想點。
⑧展示平臺及方式:以前后黑板和每班的兩塊小黑板為展示平臺,固定地方,還可使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方式可口頭、可書面,要求必須簡潔、條理、重點突出、見解深刻。
④非展示同學要學會傾聽,學會整理,進行思考,準備點評和質疑。
5、點評拓展:點評的準備和對知識方法的歸類拓展是高效學習的有效途徑。
①由學生對展示內容進行點評、拓展,點評時要關注達標和結論生成過程,每個點評學生要做到聲音洪亮、體態優美,落落大方,點評結束要問一句“同學們還有什么補充?”
②老師、學生要在點評過程中進行即時性評價,對生成性問題和重點疑難進行引申、拓展、追問,對知識進行深化、提升。
③即時評價時,一評知識,二評情感態度,三評過程方法、肢體語言、語言表達。
6、反芻總結:總結、梳理、鞏固、深化、當堂達標。
①小組總結知識結構,總結解題方法和技巧,構建知識體系,教師作補充點評。
②對學習目標達成情況進行檢測,檢測情況可以是教師口頭檢查,可以是學生之間一對~檢查,也可以是書面檢測,靈活處理,熏在實效。
7、課堂評價:無時無刻不在的評價就是無時無刻不在的管理,評價是引領。
①課堂只要有要求,就一定要有評價。
②每節課學科班長負責總結評價,表揚本節諜的優勝小組和表現突出的同學。
③評價的三個指標:
參與率:每一個成員必須積極參與。
精彩度:觀摩方自動為展示方鼓掌喝彩為依據。
含金量:展示方展示內容的正確度、創新度、思雛度。
(三)高效課堂背景下的班級管理與學生評價激勵機制
1、指導思想
創新學生管理模式,把研究權和評價權都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育創新的主體,促進學生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讓學生快樂成長,全面協調發展。
2、班級自主管理的三駕馬車
(1)班級行政管理小組
①組建行政管理團隊:常務班長、值周班長、值日班長(值周班長和兩天的值日班長研究班級工作;值日班長總結當天班級情況)。
②實行班務承包制
篇3: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激勵評價方案
資料評價作為整個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小組合作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有什么樣的評價理念,就有什么樣的學習過程。數學課中觀察、分析、發現、探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因此,搞好小組學習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實施激勵評價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價目的:激發學習熱情,鼓勵學生提高,促進學生成才。
二、評價內容:
1、看目標的達成。這是評定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好壞的重要指標,一個小組能及時、保質保量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說明小組合作是高效率的。
2、看是否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學習就是一個提高過程,如果沒有提高則是無效的學習。在一個小組內,成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同學提高的較慢,而有的提高很快。在小組間,不同的小組的整體提高水平也是一個評價標準,有的小組整體提高快,效果就明顯,有的卻整體提高不大,則效果不大。
3、看其合作程度。有的小組雖然組合在一起,卻各自單干,沒有體現合作精神,雖然他們目標達成了,卻失去了合作的意義。
4、看其團結程度。一個小組的團結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為了完成任務而齊心協力,團結一心,才真正體現合作的魅力。如果本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牢騷滿腹、相互抱怨,即使完成目標也是勉強的。
5、看是否有創新。創新是集體的智慧,集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大家把自己的智慧匯集在一起,會創造新的奇跡。如果大家敷衍了事,肯定沒有起色,即使完成任務,也是平平淡淡。
三、評價原則:多元化,公平、公正、激勵。
四、評價對象:小組、單個學生、班級。
五、評價方法:
1、比賽法。組間的比賽,以勝敗看其他合作效果。
2、觀察法。一個小組是否團結,從學生的行動中就可以看出。如有的小組個別學生拒絕合作,甚至影響整個小組的成績,這個小組的合作學習則是不成功的。
六、評價方式:學生自評、組內互評、組際互評、教師點評。
1、教師對小組進行評價:
每節課學習任務完成后,由任課教師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量化打分,對每組學生的預習、展示、合作、交流、探究、任務完成情況、分工、紀律進行考核。
2、學生個體評價:
自評、組評、師評分別由學生自己、組長、科任教師完成,一周進行一次評分。評價的內容填“優”、“良”、“中”、“再努力”,相應的分值為4、3、2、1。
總之,適當的評價方案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