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信息網絡突發事件預案
沙南中學信息網絡突發事件預案
為妥善應對和處置校園計算機網絡突發事件,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教育部《關于開展高校上網場所清理整頓工作,進一步加強校園網管理的緊急通知》、《關于開展全省校園網絡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市公安局、教育局等有關法律法規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指導思想
以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為中心,按照“預防為主,積極處置”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學校校園網絡管理機制,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二、組織領導
成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成員:zz
三、應急措施
1.由學校信息中心牽頭,全校各部門負責實施。
2.各部門要加強對本部門教職工和學生進行及時、全面地教育和引導,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3.各部門網站配備信息審核員和安全管理人員,嚴格執行學校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制度,規范教師辦公室、計算機機房等上網場所的管理。
4.各部門建立健全重要數據及時備份和災難性數據恢復機制。
5.采取多層次的有害信息、惡意攻擊防范與處理措施。各部門信息員、名師工作室管理人員為第一層防線,發現有害信息保留原始數據后及時刪除;校園網網絡中心為第二層防線,負責對所有信息進行監視及信息審核,發現有害信息在及時處理的同時向校黨支部匯報,校計算機網絡安全保護工作職能部門還應向公安網監部門報告。
6.周六、周日學校安排值班人員。節假日、舉行重大活動和發生重大事件時,學校安排專人24小時對整個校園網的運行進行監控并及時刪除各類有害信息。
7.切實做好計算機網絡設備的防雷、防盜和防信號非法接入。若有以上情況發生,在向黨支部及時報告的同時,校計算機網絡安全保護工作職能部門還應向公安網監部門報告。
8、網站、網頁出現非法言論事件緊急處置措施
(1)網站、網頁由z、zz輪流值班負責隨時密切監視信息內容。
(2)發現在網上出現非法信息時,值班人員立即向學校信息安全負責人通報情況;情況緊急的,應先及時采取刪除等處理措施,再按程序報告。
(3)信息安全相關負責人應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到現場,作好必要記錄,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關記錄及日志或審計記錄,強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將網站網頁重新投入使用。
(4)追查非法信息來源,并將有關情況向學校領導匯報,必要時上報主管部門。
9、黑客攻擊事件緊急處置措施
(1)當有關值班人員發現網頁內容被篡改,或通過入侵檢測系統發現有黑客正在進行攻擊時,立即向信息安全負責人通報情況。
(2)信息安全相關負責人應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到現場,并首先將被攻擊的服務器等設備從網絡中隔離出來,保護現場,并將有關情況向學校領導匯報。
(3)對現場進行分析,并寫出分析報告存檔,必要時上報主管部門。
(4)恢復與重建被攻擊或破壞系統
10、病毒事件緊急處置措施
(1)當發現有計算機被感染上病毒后,應立即向信息安全負責人報告,將該機從網絡上隔離開來。
(2)信息安全相關負責人員在接到通報后立即趕到現場。
(3)對該設備的硬盤進行數據備份。
(4)啟用反病毒軟件對該機進行殺毒處理,同時通過病毒檢測軟件對其他機器進行病毒掃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現行反病毒軟件無法清除該病毒,立即向學校領導報告,并迅速聯系有關產品商研究解決。
11、數據庫安全緊急處置措施
(1)主要數據庫系統每星期備份二次。
(2)一旦數據庫崩潰,管理員應立即恢復備份,并向學校領導報告。
篇2:信息中心網絡系統管理員職責
1.信息化工程的實施與管理
根據公司戰略和信息化戰略要求,制定或修訂公司網絡、信息安全規章制度并組織實施。
2.信息化培訓工作
根據員工水平,組織實施員工網絡與安全培訓計劃。。
3.系統維護
負責網絡運行及維護;負責公司防火火墻、計算機及操作系統、網絡安全系統、打印機、電話交換機、監控系統、考勤系統的維護管理工作;保障信息化系統的不間斷正常運行。
4、軟件開發
負責ERP系統及其它應用系統的二次開發。
5.電腦管理、維護及外設耗材管理
采購并管理與維護公司電腦、交換機、服務器、網絡系統、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等耗材。
6.其他工作
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篇3:學院網絡信息安全應急預案
為了切實做好學校校園網絡突發事件的防范和應急處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網絡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減輕或消除突發事件的危害和影響,確保我校校園網絡與信息安全,妥善處理危害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突發事件,最大限度地遏制突發事件的影響和有害信息的擴散。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本預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本預案所稱突發性事件,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為活動引發的危害學校校園網網絡設施及信息安全等有關的災害。
第二條本預案的指導思想是湖北師范學院有關計算機網絡及信息安全基本要求。
第三條本預案適用于湖北師范學院內所有個人和辦公用計算機以及各研究所、實驗室(中心)、教學機房、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計算機和網絡硬件、軟件,以及學校門戶網站和下屬各部門網站內容發生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處置。
第四條應急處置工作原則: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各司其職、整體作戰、發揮優勢、保障安全。
第二章組織指揮和職責任務
第五條學校成立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主要職責與任務是統一領導全校信息網絡的災害應急工作,在校領導組織指揮下,全面負責學校信息網絡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協調解決災害處置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等。
第六條現代信息技術中心(以下簡稱“信息中心”)負責日常信息網絡安全事件的具體處理,其中信息中心是信息網絡安全事件處置控制中心,負責服務器端和網絡層面的安全事件處置,并為各部門、院(系)做好部門辦公用機和個人用機的安全處置提供技術指導。
第三章處置措施和處置程序
第七條處置措施
處置的基本措施分災害發生前與災害發生后兩種情況。
(一)災害發生前,信息中心按照崗位職責的要求,技術中心人員各司其責切實加強日常信息網絡安全工作的檢查、維護,定時升級系統補丁和殺毒軟件,檢查防火墻、ids(入侵檢測系統)的運行情況,及時消除隱患;
學校各單位切實落實部門網站管理工作職責、安全責任制,特別是對于開辦網上論壇、留言板、聊天室、社區等交互式欄目網站的部門要落實關于信息發布審核、信息巡查和版主負責制度的情況,要設有防范措施和專人管理;
加強信息網絡安全常識普及,使教職工掌握信息網絡安全常識,并具備一定防范處理突發事件的基本知識。
建立健全災情速報制度,保障突發性災害緊急信息報送渠道暢通。屬于重大災害的,在向工作領導小組報告的同時,還應向黃石市公安局網絡監察部門報告。
(二)災害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應急處置程序,判定災害級別,并立即將災情向工作小組報告,在處置過程中,應及時報告處置工作進展情況,直至處置工作結束。
第八條處置程序
(一)發現情況
現代信息技術中心要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做好校園網信息系統安全的日常巡查及其日志保存工作,以保障最先發現災害并及時處置此突發性事件。
(二)預案啟動
一旦災害發生,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入應急預案的處置程序。
(三)應急處置方法
在災害發生時,首先應區分災害發生是否為自然災害與人為破壞兩種情況,根據這兩種情況把應急處置方法分為兩個流程。
流程一:當發生的災害為自然災害時,應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數據的安全,然后是設備安全。具體方法包括:硬盤的拔出與保存,設備的斷電與拆卸、搬遷等。
流程二:當人為或病毒破壞的災害發生時,具體按以下順序進行:判斷破壞的來源與性質,斷開影響安全與穩定的信息網絡設備,斷開與破壞來源的網絡物理連接,跟蹤并鎖定破壞來源的ip或其它網絡用戶信息,修復被破壞的信息,恢復信息系統。按照災害發生的性質分別采用以下方案:
1、病毒傳播:針對這種現象,要及時斷開傳播源,判斷病毒的性質、采用的端口,然后關閉相應的端口,在網上公布病毒攻擊信息以及防御方法。
2、入侵:對于網絡入侵,首先要判斷入侵的來源,區分外網與內網。入侵來自外網的,定位入侵的ip地址,及時關閉入侵的端口,限制入侵地ip地址的訪問,在無法制止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斷開網絡連接的方法。入侵來自內網的,查清入侵來源,如ip地址、上網帳號等信息,同時斷開對應的交換機端口。然后針對入侵方法建設或更新入侵檢測設備。
3、信息被篡改:這種情況,要求一經發現馬上斷開相應的信息上網鏈接,并盡快恢復。
4、網絡故障:一旦發現,可根據相應工作流程盡快排除。
5、其它沒有列出的不確定因素造成的災害,可根據總的安全原則,結合具體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不能處理的可以請示相關的專業人員。
(四)情況報告
災害發生時,一方面按照應急處置方法進行處置,同時需要判定災害的級別,首先向學校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匯報。在重大災害發生時,可以同時向市公安局網絡監察部門匯報。中、小型級別的災害,可以只向學校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匯報,并及時報告處置工作進展情況,直至處置工作結束。情況報告內容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災害的級別,災害造成的后果,應急處置的過程、結果,災害結束的時間,以后如何防范類似災害發生的建議與方案等。
(五)發布預警
災害發生時,可根據災害的危害程度適當地發布預警,特別是一些在其它地方已經出現,或在安全相關網站發布了預警而學校信息網絡還沒有出現相應的災害,除了在技術上進行防范以外,還應當向網絡信息用戶發布預警,直至災害警報解除。
(六)預案終止
經專家組鑒定,災害險情或災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學校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小組宣布險情或災情應急期結束,并予以公告,同時預案終止。
第四章保障措施
災害應急防治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跟蹤式的、深層次的和各階段相互聯系的工作,是有組織的科學與社會行為,必須做好應急保障工作。
第九條人員保障
重視人員的建設與保障,確保在災害發生前的人員值班,災害處置過程和災后重建中的人員在崗與戰斗力。
第十條技術保障
重視網絡信息技術的建設和升級換代,在災害發生前確保網絡信息系統的強勁與安全,災害處置過程中和災后重建中的相關技術支撐。
第十一條物資保障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應急搶險救災隊伍技術裝備的及時更新,以確保災害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十二條訓練和演練
加強全校網絡信息用戶的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這些用戶的防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搶險救災演練,確保發災后應急救助手段及時到位和有效。
第五章附則
第十三條本預案由現代信息技術中心負責解釋。
第十四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