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建筑行業安全事故管理措施
建筑行業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繁重的體力勞動,以及各種隨時出現的不利因素等,都直接危及施工現場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高處墜落事故是建筑業事故傷害類型的“四大傷害”中的第一傷害,一直困擾著建筑業的安全生產。在石油建設加工程中,高處墜落事故同樣時有發生,為了遏制此類事故,筆者認為,應從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兩方面制訂預防高空墜落事故的措施。
高處墜落事故
1、安全管理機構應健全
目前的石油建設施工企業,一般都有安全管理組織機構,但較普遍地存在兩方面現象:一是層次不全,人數不足,專職人員較少;二是只有形式,沒有落實。
為此,建議對不同施工資質等級的企業和不同規模的工地,明確相應的安全管理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員的人數及專(兼)職人員比例,以確保安全管理機構的健全和力量的充實。在安全管理班子內必須落實專職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人員,使其做到分工明確,管理專門化。
2、安全管理機構的運行
(1)明確總分包對安全生產的職責
目前有相當數量的企業還沒有真正認清總包是安全第一責任人的含義。而且由于總包單位對分包單位存在以包代管的現象,即與分包隊伍簽訂一份安全生產協議書,一旦分包隊伍發生事故,就以此推脫責任。
因此,應明確總分包對安全生產應負的責任及總分包的關系,并制定具體的職責事項及檢查標準,使安全職責有可操作性,使檢查有量化指標。
總包的安全職責:
對分包隊伍的資質的實質性審查及對分包工人的技術與安全常識考核。在選擇分包隊伍時應嚴格把關,在進場施工后應隨時審查,避免“層層轉包”及“掛靠”現象的出現。同時應做好對工人的技術、安全考核工作。
①切實控制人員素質達到上崗要求;
②負責組織新老工人學習現場安全生產管理制度;
③負責編制分包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
④負責對上級部門提出的防范措施進行實施。
(2)加強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
由于工地生產任務緊,工地條件限制,在工地上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教育會有一些實際困難。建議各施工單位在開辦各種技術培訓班時,設立一個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班,并把防高處墜落作為一個必須的內容,對組織領導干部、工程技術人員、專兼職安全員、從事后險性較大的工種工人進行相對集中的技術、安全教育。
(3)貫徹執行規章制度
有關資料表明,目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方面主要是貫徹執行不力。在防治高處墜落事故方面,需要加強的主要是:
①對用于高處作業的設施、材料的進場驗收,周轉使用的復驗;
②對一些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環節,設專人隨時檢查驗收;
③加強防墜落設施使用過程中的檢查。應規定檢查內容、檢查次數,做到人員落實、責任明確。杜絕由于這些設施的變化而形成事故隱患。
3、關于加強“安全監理”的建議
目前,工程建設監理均以質量監理為主,也有個別的同時對進度與投資進行監理,對于安全監理都是附帶的。實際工程監理中沒有對安全監理給予足夠的重視。
如果能把安全監理與質量監理完全平等對待,在監理中配備相應的人員,形成完善的安全監理制度,建立系統的資料檔案等,形成一個閉環管理,就可以促使工地將安全工作做得更細致,更深入、更經常,為安全生產提供有力的保障。
篇2: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事故隱患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事故隱患的整改與監控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等有關規章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事故隱患是指生產區域、工作場所中,存在可能導致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設備、裝置、設施、生產系統等方面的缺陷和問題。
第三條?事故隱患整改實行企業負責制。企業(含股份公司地區分公司,下同)是識別、評估和整改事故隱患的責任主體,對發現的各類事故隱患都必須組織整改。
第四條?事故隱患整改應遵循“誰管理、誰負責,誰設計、誰負責,誰施工、誰負責,誰驗收、誰負責”的原則。
第五條?本辦法適用于集團公司各企事業單位。
第二章?組織管理與職責
第六條?企業要建立事故隱患立項、銷項整改制度,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實行分級動態管理。
第七條?事故隱患在未整改或銷項前,必須采取措施加以監控。所有事故隱患實行所在崗位、基層單位、所屬二級單位三級監控;一般事故隱患和較大事故隱患由企業或企業所屬二級單位督察管理,重大事故隱患實行企業督察管理,特大事故隱患由企業報集團公司備案,由集團公司督察管理。隱患分級標準見附件。
第八條?企業安全生產委員會負責事故隱患評估,審定事故隱患整改計劃,并督促立項整改。
第九條?部門工作職責:
(一)生產主管部門要及時掌握事故隱患情況。負責制定事故隱患整改前的監控措施,確定監控管理方式,以及相關的生產協調工作,負責制定事故隱患整改方案。
(二)設備管理部門負責建立設備事故隱患整改前的監控措施,確定監控管理方式,制定設備事故隱患整改方案。
(三)規劃計劃主管部門負責事故隱患整改投資項目的立項并及時納入投資計劃。
(四)基建主管部門負責事故隱患整改施工質量管理,組織項目竣工驗收工作。
(五)安全主管部門負責組織事故隱患的調查和評估,編制事故隱患整改計劃,建立各類事故隱患動態臺帳,督查事故隱患整改。
(六)其它部門應按安全生產職責要求,負責分管工作范圍內事故隱患整改的相關工作。
第三章?隱患發現與報告
第十條?員工有發現事故隱患的義務。崗位員工應嚴格執行巡檢制度,及時發現事故隱患;企業所屬單位應定期開展安全生產狀況評估、評價,查找事故隱患;企業應組織安全生產檢查活動和事故隱患調查工作,掌握事故隱患情況。
第十一條?基層單位對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組織整改,對當時不能整改的事故隱患,基層單位應立即向上級單位報告,同時告之崗位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
對威脅人員生命安全和生產安全、隨時可能發生事故的重大事故隱患,應立即停產、停業整改。
第十二條?企業所屬單位接到事故隱患報告后,應制定、落實監控措施。監控措施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保證存在事故隱患的設備設施安全運轉的條件;
(二)對生產裝置、設施監測檢查的要求;
(三)潛在的危害及影響,以及防范控制措施;
(四)是否制定了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演練;
(五)明確監控程序、責任分工和落實監控人員。
第十三條?企業或所屬單位對上報的事故隱患,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形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一)設備設施的缺陷及嚴重程度;
(二)事故隱患狀態及可能變化情況;
(三)事故隱患影響范圍內人員暴露的頻率和密度;
(四)事故隱患影響范圍內可能造成的損失;
(五)事故隱患監控措施的可行性。
第四章?隱患評估與整改
第十四條?根據調查報告,對需要立項投資整改的事故隱患應組織評估。企業應成立重大事故隱患評估領導小組。評估領導小組由主管領導牽頭,安全部門組織,生產、設備、計劃、財務資產、事故隱患所在單位及有關專家等參加。
第十五條?對事故隱患的評估,應形成書面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主要內容應包括:
(一)事故隱患類別;
(二)事故隱患等級;
(三)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四)隱患整改的目標或效果要求;
(五)事故隱患整改建議;
(六)整改資金估算及來源。
第十六條?根據事故隱患評估結果,確定事故隱患分級整改管理權限,由企業或所屬單位研究制定整改投資方案。
第十七條?根據事故隱患評估結果,較大事故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方案由企業或所屬二級單位組織實施,企業備案;特大事故隱患整改方案由企業組織實施,報集團公司備案,集團公司有關部門督察。
第十八條?對確因危害程度高、整改資金較大,或涉及兩個及以上企業或地區分公司的重特大事故隱患,可向集團公司或股份公司主管部門報告。由集團公司相關部門組織評估,進行協調,研究落實投資渠道。
第十九條?事故隱患整改完成后,應及時報告企業相關主管部門,申請審查驗收。
第二十條?事故隱患整改實行防范措施、責任、人員、資金和時間“五落實”。
第二十一條?集團公司、企業安全部門按備案級別實行分級督察。督察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事故隱患監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情況;
(二)事故隱患整改方案的落實情況;
(三)事故隱患整改項目的形象進度;
(四)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和演練情況。
第五章?獎勵與處罰
第二十二條?對于及時發現事故隱患,或在隱患監控、整改工作中成績突出,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的人員,應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三條?對存在的事故隱患,企業有關部門應下發《事故隱患整改通知書》,責成事故隱患單位限時組織評估和處置,并督促組織整改。
第二十四條?企業應嚴格按照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要求,實行事故隱患整改項目管理。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投產使用后,出現危及人員生命安全或生產運行的事故隱患,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第二十五條?對存在的事故隱患隱瞞不報、未采取防范措施或監控、整改不認真的,導致事故發生或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追究有關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的責任。
第二十六條?對存在重大事故隱患沒有整改或整改資金不落實的企業,不批準立項新項目(工程)。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各企業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原《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事故隱患治理監控管理規定》(質安字[20**]10號)同時廢止。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由集團公司質量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
附件:
安全事故隱患分級參考標準
1.特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或者中毒(重傷)5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一次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1000萬元及以上和社會影響惡劣、性質嚴重的事故隱患。
2.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者中毒(重傷)10人及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500萬元及以上、1000萬元以下和較大社會影響的事故。
3.較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2人,或者中毒(重傷)3人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人民幣100萬元及以上、500萬元以下的事故隱患。
4.其它為一般事故隱患。
(事故隱患分級暫無國家標準,以上標準參照了原勞動部規定,國家或主管部門有明確規定后,按新規定或標準執行)
篇3:石油氣灌裝站事故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檢修,提高設備使用效率,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2適用范圍:適用于液化石油氣灌裝站主機、輔機、電器設備等的事故管理。
3職責:
3.1各輪班(組)負責調查一、二級事故的原因分析及事故填報工作,本著“三不放過”原則教育員工,采取有利措施進行整改,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按規定對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上報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
3.2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負責三、四級設備事故的原因調查、分析、整改工作,并按規定對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進行考核落實。
4事故級別的劃分:按事故的經濟損失價值分為:
4.1一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1-49元之間。
4.2二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50-100元之間。
4.3三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101-500元之間。
4.4四級事故:事故經濟損失在501元以上的。
5管理內容與要求
5.1事故的報告、分析
5.1.1各工序(班組)發生的設備事故必須在事故發生24小時內如實填寫事故報告單,報告單一式三份,按規定程序上報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審核后,返還責任部門二份。
5.1.2事故發生部門在報告單上應提出具體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到人,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5.2事故的分析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推托扯皮。如涉及到事故原因無法確定時,應保護好現場,由液化石油氣灌裝站第一負責人組織進行分析確定,對最后確定的原因,責任部門必須執行裁決。
5.3事故的處理
5.3.1事故處理按事故級別按下列標準進行:
1、一級事故: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20元/人,責任人罰款30元/人;
2、二級事故: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40元/人,責任人罰款60元/人;
3、三級事故: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100元/人,責任人罰款150元/人;
4、四級事故:生產主管罰款100元/人,責任部門負責人罰款180元/人,責任人罰款250元/人。
5.3.2事故處罰在當月工資中兌現。
5.3.3責任事故造成人員受傷,責任人承擔受害人的醫療費及誤工(人員工資)費用,在個人工資中分月扣回。
5.3.4責任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交由刑事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