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熱電冷聯供工程系統管路沖洗試壓安全技術措施

熱電冷聯供工程系統管路沖洗試壓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7 閱讀 9478

一、工程概況:我單位現施工潘一礦東區熱電冷聯供一、二期工程已接近尾聲,為保證本工程的安全投運,現需要進行對已安裝好的制冷管路進行沖洗、壓力試驗。本次沖洗試壓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地面冷媒管至主井下口的管路。二、降溫硐室內一次冷凍水管路及換熱器的沖洗。三、降溫硐室二次冷凍水管路。為了保證沖洗、壓力試驗的安全進行,特編制本安全技術措施。二、施工組織:項目負責人:徐長建?施工負責人:來京付安全負責人:張永海?技術負責人:楊小樂機電負責人:于任和安裝工:?42人電焊工:?9人電?工:?6人三、施工時間2012年5月?日——2012年?5月日(具體時間由甲方安排)四、施工地點:潘一礦東區地面制冷機房及-848米水平井底降溫硐室。五、施工準備及具備條件1、試驗系統內管道已經依據圖紙(包含設計變更)施工完成,焊接工作、管道支架安裝、儀表一次部件等依據圖紙安裝完成,符合設計要求。2、無損檢測工作已經完成。3、不同壓力等級的系統已經用閘閥或閥門切斷,管道系統中的調節、控制閥已經按照要求打開或者關閉。4、待檢查部位的焊縫、部件尚未防腐或者保溫。5、試驗用壓力表已經校驗合格并在檢驗周期內,并且已經報審通過,其精度等級不低于1.5級,表的量程為最大壓力1.5~2倍,系統中壓力表數量不低于2塊。6、試驗用水源已經確定,并經建設單位、監理等相關部門核查、確認。7、打壓泵已經通過監理、建設單位等相關部門審查通過。8、施工進行前所準備的工具壓力表等要落實到位。六、管路沖洗、試壓步驟及要求:本次制冷管路的沖洗和試壓采取先沖洗后密閉試壓的方式,逐段沖洗管路,沖洗過程中嚴禁沖洗水進入設備,待各段管路沖洗合格后,再進行全系統的密閉打壓試驗。一)、地面冷媒管及主井段的冷媒管的沖洗、試壓:1、首先從冷卻水的上水管向樓頂的膨脹水箱加水,打開膨脹水箱的出水管閘閥使水順利加入到一樓三臺冷凍水泵的進口總管,同時沖洗兩套機組的冷媒水出口管路,注滿水后將水排掉,反復數次,直至管道內流出的是清水為止。其次打開各臺機組的冷媒水進、出口旁通閥,沖洗各臺機組的冷媒水進口管及冷凍泵出口總管。直至將機房內的所有冷媒管沖洗合格。2、機房內的冷媒管沖洗合格后,繼續注水,打開機房內冷媒水的進出口旁通管的閥門沖洗制冷機房到主井下口的進、回水冷媒管。因在主井上口進、回水冷媒管均安裝了閘閥,所以待水灌滿后迅速打開向井下供水的管路上的閘閥,在沖洗干凈機房到主井上口的這段供水管路的同時,排出的水也能沖洗一年多前由安裝處施工安裝的主井筒段的冷媒管。由于井筒段的管線較長,因此沖洗時水要不間斷。直至主井下口流出清水為止。制冷機房及井筒段的回水管路采取同樣的方式沖洗。沖洗這段管路時要提前安排人員清理主井下口的雜物,理通排水溝。使沖洗水能順利的排掉,沖洗施工時主井下口派6人。2人在主井東西兩側的巷道口把警戒,1人負責和地面加水的沖洗人員溝通,及時匯報沖洗的情況,3人負責清理、收集沖洗出來的雜物,用蛇皮袋裝好后放入礦車內升井。3、管路沖洗合格后即可進行打壓試驗:關閉主井上口的進、回水閘閥,將制冷機房以及到主井上口的進回水管道內注滿水,用加壓泵向管道內泵水加壓,因地面的冷凍水泵的揚程為77米,故地面的這些管路的試驗壓力為1.2Mpa即可。保壓時間不低于20分鐘,檢查無泄漏、無壓降即為合格。井筒段的管路待安裝一隊將主井下口的冷媒水進、出口管路上的兩個閘閥安裝完成后方可進行試壓。同樣采用地面注水的方式,管道充滿水后關閉主井上口的閘閥,利用閘閥附近安裝的排氣閥的管口(或在閘閥后開孔)用打壓泵給系統加壓。地面觀察壓升至1.6Mpa(因地面主井口使用的閘閥壓力等級為1.6Mpa)井底閘閥處最大壓力可以達到10.5Mpa,保壓時間不低于20分鐘,檢查無泄漏、無壓降即為合格。壓力表下井口的安裝位置:供水管在閘閥前,回水管在閘閥后,試壓時由專人負責看壓力表并隨時報告壓升情況及數據。二)降溫硐室一次冷媒管及換熱器的沖洗、試壓:1、先將1#換熱器(西邊的那臺)一次側的出水管路上的三通拆下,兩側的管口管用鋼板焊接盲死,并且在盲板靠下的地方各安裝一只閘閥(DN100),用于加水或排出污水及雜質,焊制DN100的悶盤(上部焊制加水用的快速接頭,安裝DN51的高壓球閥)向管內注水,由兩臺換熱器的一次側的DN200的旁通管繞過換熱器本體注入一次側冷媒水管,注滿水后打開另外一個盲板上的DN100的排污閥排出沖洗水,反復沖洗,直至合格。然后關閉高壓旁通管上的閥門,打開進入換熱器的閥門,沖洗兩臺換熱器,直至合格。沖洗完成后割除盲板。在沖洗過程中各個旁通管路上的閥門要全部開啟,管道為沖洗合格時,換熱器內嚴禁進沖洗水。2、硐室內的一次冷媒管的試壓必須等到安裝一隊完成主井下口到降溫硐室這段管路的安裝且沖洗合格后方可進行,從地面注水、排氣直到一次冷媒水充滿整個系統,關閉主井下口的進、回水閘閥,利用排氣閥的管口用加壓泵加壓,試驗壓力達到12Mpa。檢查各道焊縫和法蘭的連接處有無泄漏。保壓20分鐘無壓降即為合格,壓力表的安裝位置在一次側冷媒管的進、出口上,即在進入降溫硐室的入口處,試壓時由專人負責看壓力表并隨時報告壓升情況及數據。三)二次冷媒水管道的沖洗、試壓:1、制作兩個DN400的悶盤將降溫硐室出口的二次冷媒水管進、出口封閉并且在悶盤上焊制安裝DN100閘閥,用于加水或排除雜質及污水。利用井下的供水系統,向管內注水,待管內水滿后依次打開水泵、換熱器等設備的旁通管閥門,最后打開反沖洗過濾器處的排污閥排出雜物,反復數次,直至合格,最后拆除過濾器進行清理。2、硐室內的二次冷媒管路試壓需要分段進行,即二次回水管(進降溫硐室)至水泵處的這段管路,試驗壓力為3.75Mpa。這段管路在過濾器及各臺水泵的進出口各安裝一塊。水泵出口至采區(出降溫硐室)的這段管路,試驗壓力為7.0Mpa。壓力表安裝在兩臺換熱器的二次側出水口管路上。試壓時由專人負責看壓力表并隨時報告壓升情況及數據。七、管路試壓技術措施1、管路壓力必須進行分段試壓。保壓時間不低于20分鐘。2、水壓試驗試驗壓力以高點壓力表讀數為準,并做好詳細記錄。3、對位差較大的管道,水壓試驗應將試驗介質的靜壓計入管道的試驗壓力內,以最高點的壓力為準,但最低點的壓力不得超過管道組成件的承受力。4、管道系統水壓試驗合格后,必須及時泄壓排水。避免因環境溫度過高導致管道系統超壓。5、壓力表安裝就位,臨時打壓裝置就位,跨接管線安裝完成。6、遵守安全規定,試驗區域設置警戒區,無關人員不得入內,并有專人監護。7、系統連接完成后,先打開高點排氣閥,然后打開上水閥向系統內緩慢注水,直至高點排氣點有水溢出為止,靜止一段時間,再次往系統內注水,如此循環直至系統內空氣排盡后,關閉高點排氣閥及上水閥。8、向系統內注水后,首先關閉主井口上部的閘閥,緩慢升壓,升壓到1.2Mpa后保壓20分鐘,檢查無泄漏,地面的冷媒管路試壓合格。打開主井口上方的閘閥注水,使用主井下口安裝的高壓閘閥控制井下的一次冷媒水管路的壓力,地面注水時緩慢進行,利用位差使水的靜壓力緩慢升壓到4.0Mpa,停止注水,關閉主井下口的閘閥,保壓20分鐘,檢查無泄漏,繼續注水緩慢升壓到6.0Mpa,停止注水,關閉主井下口的閘閥,保壓20分鐘,檢查無泄漏,繼續注水緩慢升壓到最大靜壓力約8.7Mpa。檢查無泄漏后方可使用加壓泵對系統進行緩慢加壓至12.0Mpa,達到實驗壓力后穩壓20分鐘,進行檢查,以壓力不下降,管路無變形為合格,方可轉入下一步嚴密性試驗。如發現系統壓力明顯下降、管道變形、滲水等現象,應停止試驗,泄壓進行處理,嚴禁帶壓處理。處理完成后,重新進行試驗。9、系統不是液態介質管線時在進行水壓試驗,在試驗前所有管線支吊架應進行相應加固。10、水壓強度試驗合格后,將系統壓力緩慢降至設計壓力,穩壓進行檢查,穩壓時間以現場檢查情況而定。以壓力不下降、無滲漏為合格。如發現系統壓力明顯下降、滲水等現象,應停止試驗,泄壓進行處理,嚴禁帶壓處理。處理完成后,重新進行試驗。11、壓力試驗完成后,及時排盡系統內積水,拆除打壓泵,管道系統復位。12、排水時,應打開高點排氣閥,防止管道系統內形成負壓。試驗用水應排至指定位置,禁止隨意排放。13、排氣時應依據試驗流程及方案排至安全場所,禁止隨意排放八、管路沖洗、試壓安全技術措施1、進入現場的工作人員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按規定穿戴個人防護用品;2、試壓前施工方案已經批準,并向施工人員進行了全面的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并簽名確認;施工人員必須熟悉現場環境;3、施工人員嚴禁酒后上崗;嚴禁在施工現場打鬧;4、特殊工種作業必須持證上崗;5、管道試壓時,必須拉設警戒線,無關人員不得入內,并設專人監護。并懸掛醒目標識;6、管道試壓期間,攀登腳手架前必須確認此腳手架經檢查合格后方可施工;7、在試壓前及試壓過程中,應詳細檢查被試管道的閘閥、壓力表的加設情況,以及相關設備的完好情況!一切正常方可進行試壓實驗。8、帶壓管道嚴禁強烈敲擊,升壓和降壓應緩慢進行;9、管路水壓試驗時法蘭盤口處嚴禁站人;10、在試驗過程中,如發現有泄漏現象時,不得帶壓緊固螺栓、補焊或修理;11、在壓力試驗過程中,受壓管道如有異常響聲,壓力下降,應立即停止試驗,查明原因;12、試壓期間檢查時,身體不要對準焊縫和異常處;13、高空作業時,試壓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14、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安全規程》相關規定執行。15、本措施必須經礦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審批后貫徹到每位參與施工的人員并簽名。

篇2:制氮機井下注氮管路試壓安全技術措施

制氮機及井下注氮管路試壓安全技術措施

紅沙崗一礦制氮機及井下注氮管路已安裝完成,根據工程安排,需進行打壓試驗,為確保注氮安全,特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一、注氮試壓路線:注氮泵房→副井→730軌道運輸大巷→一采區軌道上山→850車場→1110軌道巷→1111采煤工作面運道

二、注氮試壓時間安排:

三、相關參數:注氮濃度不低于97%,注氮壓力不大于0.8MPa。

四、安全技術措施

1、從地面注氮泵房經副井注氮管路向井下注氮管路進行打壓試驗。

2、為了防止氮氣涌出,注氮試壓期間每班至少派一名救護隊員在注氮管路沿線等處監護警戒,攜帶多功能氣體測量儀隨時進行CH4、CO、O2等氣體濃度檢測。

3、注氮期間通風區每班安排一名管理干部到現場巡查,一旦風流及渦風地點CO濃度超過0.0024%或氧氣濃度小于18.5%時,救護隊員必須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受威脅地點,匯報公司調度進行處理。

4、注氮管路三通閥門關閉,并懸掛“注氮危險、禁止打開”的標識牌,防止人員誤開,以免發生氮氣泄露,造成人員傷害。

6、為保證氮氣不泄露或少泄露,注氮沿線要拉好警戒線,掛好警戒牌,在警戒牌上標注“注氮危險,禁止進入”的標識。

7、注氮打壓試驗工作人員一旦有呼吸急促等缺氧征兆時,要立即外撤到新鮮風流中。

8、地面束管監測系統監控分析氣體成分,監測氧氣濃度,驗證注氮效果。

9、注氮泵處人員安排:注氮司機一名。機電科管工兩名,負責對注氮管路進行巡視,一旦有問題立即處理。

10、注氮泵司機每小時檢查記錄一次注氮泵參數,注氮泵司機實行現場交接班制度,設備運行時不得離崗。

11、受威脅區域:副井→730軌道運輸大巷→一采區軌道上山→850車場→1110軌道巷→1111采煤工作面運道沿線巷道。

12、避災路線:1111采煤工作面→1110皮帶巷→111通風行人上山→730膠帶運輸大巷→730一號聯絡巷→730軌道運輸大巷→副井→地面

13、注氮試壓期間禁止進入渦風區域,人員必須攜帶能檢測O2的CH4便攜式,并懸掛于工作地點上方;或通知監護人員檢查氧氣濃度,只有氧氣濃度在18.5%以上時方可進入。

14、其他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等有關規定和《煤礦用膜分離制氮裝置使用說明書》。

附件:防火注氮系統圖

收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