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角高強度螺栓連接:安全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大六角高強度螺栓連接安全技術交底1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鋼結構安裝工程,大六角高強度螺栓連接的施工技術。2施工準備2.1材料:2.1.1螺栓、螺母、墊圈均應附有質量證明書,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的規定;2.1.2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的規格、尺寸及重量應符合表5-4的規定。2.1.3大六角高強度螺母的規格、尺寸及重量應符合表5-5的規定。2.1.4高強度墊圈的規格、尺寸及重量應符合表5-6的規定。2.1.5不同等級的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的材料性能必須符合表5-7的規定。2.1.6不同規格的高強度螺栓的機械性能、拉力應符合表5-8的規定。2.1.7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的硬度應符合表5-9的規定。2.1.8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的連接副是由一個螺栓、二個墊圈、一個螺母組成,螺栓、螺母和墊圈應按表5-10規定配套使用。2.1.9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驗收入庫后應按規格分類存放。應防雨、防潮,遇有螺紋損傷或螺栓、螺母不配套時不得使用。2.1.10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存放時間過長,或有銹蝕時,應抽樣檢查緊固軸力,待滿足要求后方可使用。螺栓不得粘染泥土、油污,必須清理干凈。2.2主要機具:電動扭矩扳手及控制箱、手動扭矩扳手、扭矩測量扳手、手工扳手、鋼絲刷、沖子、2.3作業條件:2.3.1高強度螺栓連接摩擦面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摩擦系數必須達到設計要求。摩擦面不允許有殘留氧化鐵皮。2.3.2摩擦面的處理與保存時間、保存條件應與摩擦系數試件的保存時間、條件相同。2.3.3施工部位摩擦面應防止被油污和油漆等污染,如有污染必須徹底清理干凈。2.3.4調整扭矩扳手。根據施工技術要求,認真調整扭矩扳手。扭矩扳手的扭矩值應在允許偏差范圍之內。施工用的扭矩扳手,其誤差應控制在±5%以內。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誤差應控制在±3%以內。2.3.4.1當施工采用電動扳手時,在調好檔位后應用扭矩測量扳手反復校正電動扳手的扭矩力與設計要求是否一致。扭矩值過高,會使高強度螺栓過擰,造成螺栓超負載運行,隨著時間過長,會使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產生裂紋等隱患。當扭矩值過低時,會使高強度螺栓達不到預定緊固值,從而造成鋼結構連接面摩擦系數下降,承載能力下降。2.3.4.2當施工采用手動扳手時,應每天用扭矩測量扳手檢測手動扳手的緊固位置是否正常,檢查手動扳手的顯示信號是否靈敏,防止超擰或緊固不到位。2.3.5檢查螺栓孔的孔徑尺寸,孔邊毛刺必須徹底清理。2.3.6將同一批號、規格的螺栓、螺母、墊圈配好套,裝箱待用。2.3.7應對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的操作者進行培訓或技術交底,其內容如下:2.3.7.1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的使用特點和要求。2.3.7.2高強度螺栓的扭矩系數和摩擦系數。2.3.7.3高強度螺栓緊固工藝要點和緊固原則。2.3.7.4高強度螺栓的儲運、保管和現場施工要求。2.3.7.5高強度螺栓扭矩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6高強度螺栓電動扳手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3.7.7高強度螺栓緊固后的自檢自查要求和檢查方法、內容。3操作工藝3.1工藝流程:作業準備→接頭組裝→安裝臨時螺栓→安裝高強螺栓→高強螺栓緊固→檢查驗收3.2作業準備:3.2.1備好扳手、臨時螺栓、過沖、鋼絲刷等工具,主要應對施工扭矩的校正,就是對所用的扭矩扳手,在班前必須校正,扭矩校正后才準使用。扭矩校正應指定專人負責。3.2.2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長度選擇,考慮到鋼構件加工時采用鋼材一般均為正公差,有時材料代用又多是以大代小,以厚代薄居多,所以連接總厚度增加3~4mm的現象很多,因此,應選擇好高強度螺栓長度,一般以緊固后長出2~3扣為宜,然后根據要求配好套備用。3.3接頭組裝:3.3.1對摩擦面進行清理,對板不平直的,應在平直達到要求以后才能組裝。摩擦面不能有油漆、污泥,孔的周圍不應有毛刺,應對待裝摩擦面用鋼絲刷清理,其刷子方向應與摩擦受力方向垂直。3.3.2遇到安裝孔有問題時,不得用氧-乙炔擴孔,應用擴孔鉆床擴孔,擴孔后應重新清理孔周圍毛刺。3.3.3高強度螺栓連接面板間應緊密貼實,對因板厚公差、制造偏差或安裝偏差等產生的接觸面間隙,應按表5-11的規定處理。3.4安裝臨時螺栓:3.4.1鋼構件組裝時應先安裝臨時螺栓,臨時安裝螺栓不能用高強度螺栓代替,臨時安裝螺栓的數量一般應占連接板組孔群中的1/3,不能少于2個。3.4.2少量孔位不正,位移量又較少時,可以用沖釘打入定位,然后再上安裝螺栓。3.4.3板上孔位不正,位移較大時應用絞刀擴孔。3.4.4個別孔位位移較大時,應補焊后重新打孔。3.4.5不得用沖子邊校正孔位邊穿入高強度螺栓。3.4.6安裝螺栓達到30%時,可以將安裝螺栓擰緊定位。3.5安裝高強度螺栓:3.5.1高強度螺栓應自由穿入孔內,嚴禁用錘子將高強度螺栓強行打入孔內。3.5.2高強度螺栓的穿入方向應該一致,局部受結構阻礙時可以除外。3.5.3不得在下雨天安裝高強度螺栓。3.5.4高強度螺栓墊圈位置應該一致,安裝時應注意墊圈正、反面方向。3.5.5高強度螺栓在檢孔內不得受剪,應及時擰緊。3.6高強度螺栓的緊固:3.6.1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全部安裝就位后,可以開始緊固。緊固方法一般分兩步進行,即初擰和終擰。應將全部高強度螺栓進行初擰,初擰扭矩應為標準軸力的60%~80%,具體還要根據鋼板厚度、螺栓間距等情況適當掌握。若鋼板厚度較大,螺栓布置間距較大時,初擰軸力應大一些為好。3.6.2初擰緊固順序,根據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緊固順序規定,一般應從接頭剛度大的地方向不受拘束的自由端順序進行;或者從栓群中心向四周擴散方向進行。這是因為連接鋼板翹曲不牢時,如從兩端向中間緊固,有可能使拼接板中間鼓起而不能密貼,從而失去了部分摩擦傳力作用。3.6.3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初擰應做好標記,防止漏擰。一般初擰后標記用一種顏色,終擰結束后用一種顏色,加以區別。圖5-1,是高強度螺栓初拌和終擰的標記。3.6.4為了防止高強度螺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使扭矩系數發生變化,故一般初擰、終擰應該在同一天內完成。3.6.5凡是結構原因,使個別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穿入方向不能一致,當擰緊螺栓時,只準在螺母上施加扭矩,不準在螺桿上施加扭矩,防止扭矩系數發生變化。3.7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檢查驗收3.7.1施工操作中的工藝檢查。在施工過程中檢查施工工藝是否按施工工藝要求進行,具體工藝檢查內容有以下幾項:3.7.1.1是否用臨時螺栓安裝,臨時螺栓數量是否達到1/3以上。3.7.1.2高強螺栓的進入是否自由進入,嚴禁用錘強行打入。3.7.1.3高強度螺栓緊固順序正確與否,緊固方法是否正確。3.7.1.4抽檢測定扭矩扳手的扭矩值,是否在設計允許范圍之內。3.7.1.5檢查連接面鋼板的清理情況,保證摩擦面的質量可靠。3.7.2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的質量檢查。3.7.2.1用0.3kg小錘敲擊法,對高強螺栓進行普查,防止漏擰。3.7.2.2進行扭矩檢查,抽查每個節點螺栓數的10%。但不少于一個。檢查時先在螺栓端面和螺母上畫一直線,然后將螺母擰松約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扭緊,使兩線重合,測得此時的扭矩應在0.9Tch~1.1Tch可為合格。Tch按下式計算:Tch=K×P×d式中Tch——檢查扭矩(N·m);K——扭矩系數;P——強度螺栓設計預拉力;d——高強度螺栓公稱直徑。如發現有不符合規定的,應再擴大檢查10%,如仍有不合格者,則整個節點的高強度螺栓應重新擰緊。扭矩檢查應在螺栓終擰1h以后,24h之前完成。3.7.2.3用塞尺檢查連接板之間間隙,當間隙超過1mm的,必須要重新處理。3.7.2.4檢查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穿入方向是否一致,檢查墊圈方向是否正確。4質量標準4.1保證項目:4.1.1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連接副的規格和技術條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大六角螺母、墊圈技術條件》的規定。檢驗方法:逐批檢查質量證明書和出廠檢驗報告。檢驗內容有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螺母、墊圈的材料性能等級必須符合GB3633一83規定。4.1.2高強度螺栓連接面的抗滑移系數。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檢查構件加工單位的抗滑移系數試驗報告,檢查施工現場抗滑移系數的復驗報告。施工現場的試件應與鋼構件摩擦面同時生產,同環境條件下保存,以保證試驗數據的可靠。摩擦系數試件一般做三組,取其平均值。4.1.3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連接副應進行扭矩系數復驗,其結果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大六角螺母、墊圈技術條件》的規定。檢驗方法:檢查扭矩系數復驗報告,復驗用螺栓應在施工現場待安裝的螺栓批中隨機抽取,每批應抽取8套連接副進行復驗。4.1.4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連接摩擦面的表面應平整,不得有飛邊、毛刺,焊接飛濺物、焊疤、氧化鐵皮、污垢和不需要有的涂料等。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1.5緊固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所采用的扭矩扳手應定期標定,螺栓初擰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5—95)的規定后,方可進行終擰。檢驗方法,檢查扭矩扳手標定記錄和螺栓施工記錄。4.1.6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應自由穿入螺栓孔,不得強行敲打。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2基本項目:4.2.1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連接接頭的外觀質量:合格螺栓穿入方向基本一致,外露長度不應少于2扣。優良螺栓穿入方向一致,外露長度不應少于2扣,露長均勻。檢查數量:按節點數抽查5%,但不少于10個節點。檢驗方法:觀察檢查。4.2.2扭矩法施工的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終擰質量:合格:螺栓的終擰扭矩經檢查初擰或更換螺栓后,符合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5—95)的規定。優良:螺栓的終擰扭矩經檢查一次即符合國家現行標準(GB50205—95)的規定。檢查數量:按節點數抽查10%,但不應少于10個節點;每個被抽查節點按螺栓數抽查10%,但不應少于2個。當發現終擰扭矩不符合上述現行國家標準時,應擴大抽查該節點螺栓數的20%,當仍有不合格時,應將該節點內螺栓全數檢查;當仍有不合格時,應擴大抽查節點數的20%;當仍有不合格時、應對全部節點進行檢查。5成品保護5.1已經終擰的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應作好標記。5.2已經終拌的節點和摩擦面應保持清潔整齊,防止油、塵土污染。5.3已經終拌的節點應避免過大的局部撞擊和氧-乙炔烘烤。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6.1高強度螺栓的安裝施工應避免在雨雪天氣進行,以免影響施工質量。6.2大六角頭高強度螺栓連接到應該當天使用當天從庫房中領出,最好用多少領多少,當天未用完的高強度螺栓不能堆放在露天,應該如數退回庫房,以備第二天繼續使用。6.3高強度螺栓在安裝過程中如需要擴孔時,一定要注意防止金屬碎屑夾在摩擦面之間,一定要清理干凈后才能安裝。7質量記錄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7.1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的出廠合格證。7.2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的復驗證明。7.3高強度螺栓的初擰、終擰扭矩值。7.4施工用扭矩扳手的檢查記錄。7.5施工質量檢查驗收記錄。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2:帶肋鋼筋徑向擠壓連接工程技術交底范例
工程名稱:帶肋鋼筋徑向擠壓連接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1、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構筑物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直徑20~40mm的帶肋Ⅱ~Ⅲ級鋼筋徑向擠壓連接施工。
2、施工準備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鋼筋的級別、直徑(l8~40mm)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標準,應有出廠質量證明及復試報告。進口鋼筋需對擠壓連接進行型式檢驗,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鋼套筒的材質為低碳素鎮靜鋼,其機械性能應滿足要求。Ⅱ級鋼筋用套筒屈服強度σs≥205N/mm2;抗拉強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Ⅲ級鋼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直徑差大于5mm,用變截面鋼套筒。套筒規格型號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應有出廠合格證,分批驗收。
2.1.3主要機具有:超高壓泵站、油管、壓鉗、鋼筋擠壓壓模、吊掛小車、平衡器、角向砂輪、劃標志工具及檢查壓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帶肋鋼筋擠壓連接是將兩根需連接的鋼筋插入鋼套筒,利用壓鉗沿徑向壓縮鋼套筒,使之產生塑性變形,靠變形后的鋼套筒與被連接的鋼筋緊密結合整體的連接方法。
2.2作業條件:
2.2.2參加擠壓接頭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2.2.2清除鋼套筒及鋼筋擠壓部位的銹污、砂漿等雜物。
2.2.3鋼筋與鋼套筒試套,如鋼筋有馬蹄、飛邊、彎折或縱肋尺寸超大者,應先矯正或用手砂輪修磨,禁止用電氣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鋼筋端頭應有定位標志和檢查標志,以確保鋼筋伸入套筒的長度。定位標志距鋼筋端部的距離為鋼套筒長度的1/2。
2.2.5檢查擠壓設備是否正常,并試壓,符合要求后方準作業。
3、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
鋼套筒、鋼筋擠壓部位檢查、清理、矯正→鋼筋端頭壓接標志→鋼筋插入鋼套筒→擠壓→檢查驗收
3.2鋼筋應按標記要求插入鋼套筒內,確保接頭長度,以防壓空。被連接鋼筋的軸心與鋼套筒軸心應保持同一軸線,防止偏心和彎折。
3.3在壓接接頭處掛好平衡器與壓鉗,接好進、回油油管,起動超高壓泵,調節好壓接力所需的油壓力,然后將下壓模卡板打開,取出下模,把擠壓機機架的開口插入被擠壓的帶肋鋼筋的連接套中,插回下模,鎖死卡板,壓鉗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對準鋼套筒所需壓接的標記處,控制擠壓機換向閥進行擠壓。壓接結束后將緊鎖的卡板打開,取出下模,退出擠壓機,則完成擠壓施工。
3.4擠壓時,壓鉗的壓接應對準套筒壓痕標志,并垂直于被壓鋼筋的橫肋。擠壓應從套筒中央逐道向端部壓接,如φ32鋼筋每端壓6道壓痕,最后檢查壓痕。最小直徑及壓痕總寬度需符合規定,見圖4-35。
3.5為了減少高空作業并加快施工進度,可先在地面壓接半個壓接接頭,在施工作業區把鋼套筒另一端插入預留鋼筋,按工藝要求擠壓另一端。
4、質量標準
4.1保證項目:
4.1.1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方法:檢查出廠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單。
4.1.2鋼套筒的材質、機械性能必須符合鋼套筒標準的規定,表面不得有裂縫、折疊等缺陷。
檢查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明書。
4.1.3擠壓接頭的強度檢驗必須合格。500個同一規格、同一壓接工藝完成的鋼筋接頭為一批,且同批接頭分布不多于三個樓層,不足500個仍為一批,隨機抽取3個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且每層不少于1個,抗拉強度均不得低于被壓接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的1.05倍,若其中有一個試件不符
合要求時,應再抽取雙倍(6個)試件進行復試,復試結果仍有一個試件不合格,則該批接頭為不合格品。
檢查方法:檢查試驗報告單。
4.2基本項目:
4.2.1接頭的外觀質量應在逐個自檢基礎上按層抽10%接頭。壓痕不得有凹陷、劈裂,接頭處彎折不得大于4°,鋼筋插入鋼套筒長度必須符合規定。若不符合規定,應切除該接頭重新壓接。
檢查方法:觀察或用尺檢查。
4.2.2鋼筋接頭壓痕深度不夠時應補壓。超壓者應切除重新擠壓。鋼套筒壓痕的最小直徑和總寬度、應符合鋼套筒供應廠家提供的技術要求。
檢查方法:觀察及用尺檢查。
5、成品保護
5.1在地面預制好的接頭要用墊木墊好,分規格碼放整齊。
5.2套筒內不得有砂漿等雜物。
5.3在高空擠壓接頭時,要搭好臨時架子,不得蹬踩接頭。
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要認真檢查鋼套筒的質量,材質不符合要求,無出廠質量證明書,以及外觀質量不合格的鋼套筒,不得使用。
6.2要注意鋼筋插入鋼套筒的長度,認真檢查鋼筋的標記線,從防壓空。
6.3擠壓時嚴格控制其壓力,認真檢查壓痕深度,深度不夠的要補壓,超深的要切除接頭重新連接。
7、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
7.2鋼筋機械性能試驗報告。
7.3鋼套筒合格證。
7.4接頭強度試驗報告單。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3:直螺紋連接施工:技術安全交底
一、施工機具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機、限位擋鐵、螺紋環規、力矩扳手及普通扳手等。二、施工準備1、參加滾壓直螺紋接頭施工的人員必須進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2、鋼筋應先調直再加工,切口端面要與鋼筋軸線垂直,端頭彎曲、馬蹄形嚴重的要切去,但不得用氣割下料。三、施工工藝1、工藝流程:1)預接:鋼筋端面平頭→剝肋滾壓螺紋→絲頭質量檢驗→利用套簡連接→接頭檢驗;2)現場連接:鋼筋就位→擰下套筒保護帽→接頭擰緊→作標記→質量檢驗。2、鋼筋絲頭加工:1)按鋼筋規格所需的調整試棒并調整好滾絲頭內孔最小尺寸。2)按鋼筋規格更換漲刀環,并按規定的絲頭加工尺寸調整好直徑尺寸。3)調整剝肋擋塊及滾壓行程開關位置,保證剝肋及滾壓螺紋的長度符合絲頭加工尺寸的規定。3、鋼筋絲頭加工完成、檢驗合格后,要用專用的鋼筋絲頭保護帽或連接套筒對鋼筋絲頭進行保護,以防螺紋在鋼筋搬動或運輸過程中被損壞或污染。4、使用扳手或管鉗對鋼筋接頭擰緊時,只要達到力矩扳手調定的力矩值即可。5、鋼筋端部平頭最好使用臺式砂輪片切割機進行切割。6、連接鋼筋注意事項:1)鋼筋絲頭經檢驗合格后應保持千凈無損傷。2)所連鋼筋規格必須與連接套規格一致。3)連接水平鋼筋時,必須從一頭往另一頭依次連接,不得從兩頭往中間或中間往兩端連接。4)連接鋼筋時,一定要先將待連接鋼筋絲頭擰入同規格的連接套之后,再用力矩扳手擰緊鋼筋接頭;連接成型后用紅油漆作出標記,以防遺漏。5)力矩扳手不使用時,將其力矩值調為零,以保證其精度。7、檢查鋼筋連接質量:1)檢查接頭外觀質量應無完整絲扣外露,鋼筋與連接套之間無間隙。如發現有一個完整絲扣外露,應重新擰緊,然后用檢查用的扭矩扳手對接頭質量進行抽檢。2)用質檢力矩扳手檢查接頭擰緊程度。交底人:被交底人:****項目部****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