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安全人機工程學綜合測試試題一(含答案)

安全人機工程學綜合測試試題一(含答案)

2024-07-13 閱讀 3178

一、名詞解釋

1.作業空間

2.視野

3.局部照明

4.反應時

5.感覺閾值

二、填空題(3分×5=15分)

?1.影響人機系統的因素有、、。

2.人體測量的基準面有水平面、和眼耳平面。

3.熱環境的基本評價參量有、、、。

4.人體測量的數據常以百分位數來表示人體尺寸等級,最常用的是以第、第?、第?三種百分位數來表示。

5.人體的疲勞分為疲勞和?疲勞。

三、選擇題(3分×8=24分)

1.以下()不是操縱器按操控功能分類的結果

A.開關式操縱器

B.轉換式操縱器

C.調節式操縱器

D.時間操縱器

2.必須適應或允許身體某些部分通過的空間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觸及危險部位的安全距離等),應以第()百分位的值作為適用的人體尺寸;

A.50

B.80

C.90

D.45

3.在人的三種視野中,()范圍最大。

A.靜視野

B.動視野

C.注視野

D.視平面

4.人眼視覺的暫停時間平均需要()s。

A.1.7

B.0.17

C.5

D.17

5.只有頻率在()范圍內的聲音人耳才能感覺到,即才能引起聽覺。

A.20~20000Hz

B.10~20000Hz

C.40~200000Hz

D.30~200000Hz

6.下列()不屬于疲勞測定方法。

A.閃光融合值測定

B.空氣含氧量測定

C.能量代謝率測定

D.心率測定

7.以下()不是作業環境中的一般照明形式

A.天然采光

B.人工照明

C.混合采光

D.機械照明

8.模擬顯示大都是靠指針指示。指針設計的人機學問題,主要從下列幾方面考慮,但其中()不屬于重點考慮范圍。

A.形狀

B.寬度

C.長度

D.材質

四、簡答題

1.防止和減輕眩光對作業的不利影響,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工作空間設計的一般原則

3.儀表刻度盤尺寸選取的原則

4.請簡述噪聲控制方法

5.人和機器的基本界限分別是什么

五、論述題

1.論述提高機器可靠性的目的以及提高機器可靠性的方法。

2.論述從保證安全生產的角度出發,如何減輕疲勞、防止過勞。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作業活動空間:人體在作業時或進行其他活動時(如進出工作崗位、在工作崗位進行短暫的放松與休息等),人體自由活動所需要的范圍。

2.視野:指人眼能觀察到的范圍,一般以角度表示。視野按眼球的工作狀態可分為:靜視野、注視野和動視野三類。

3.局部照明(10callighting):為滿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圍,如工作臺面)的特殊需要而設置的照明。

4.反應時:指從刺激呈現,到人開始作出外部反應的時間間隔,也稱為反應潛伏期。

5.外界刺激都要達到一定的強度才能被人感受到,這一強度下的刺激量值稱為該種感覺的感覺閾值。

二、填空題

1、人、物、環境

2、冠狀面、矢狀面

3、空氣溫度、相對濕度、濕球溫度、黑球溫度(即平均熱輻射溫度)和空氣流速

4、5%、50%、95%

5、局部肌肉、全身性(中樞性)

三、選擇題

1、D

2、D

3、B

4、B

5、A

6、B

7、D

8、D

四、簡答題

1.

(1)限制光源亮度。當光源亮度大于16×104坎德拉/米2時,無論亮度對比如何,都會產生嚴重眩光現象。對眩光光源應考慮用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減少其亮度或遮住直射光線;

(2)合理分布光源。應盡可能將眩光光源布置在視線外微弱刺激區,采用適當的懸掛高度和必要的保護角;

(3)光線轉為反射。光線經燈罩或天花板及墻壁漫射到工作場所;

(4)對于反射眩光,則通過變換光源的位置或工作面位置,使反射光不處于視線內。此外還可以通過選擇材質或涂色來降低反射系數,避免反射眩光;

(5)適當提高環境亮度以減少亮度對比。

2.

(1)操作高度應適合于操作者的身體尺寸及工作類型,座位、工作面(工作臺)應保證適宜的身體姿勢,即身體軀干自然直立,身體重量能得到適當支撐,兩肘置于身體兩側,前臂呈水平狀。

(2)座位調節到適合于人的解剖、生理特點。

(3)為身體的活動,特別是頭、手臂、手、腿、腳的活動提供足夠的空間。

(4)操縱裝置設置在肌體功能易達或可及的空間范圍內,顯示裝置按功能重要性和使用頻度依次布置在最佳或有效視區內。

(5)把手和手柄適合于手功能的解剖學特性。

3.

儀表刻度盤尺寸選取的原則是:在基本保證能清晰分辨刻度的條件下,應選取較小的直徑。人們常認為刻度盤尺寸大一點,容易看清楚,比較好。刻度盤尺寸太小,分辨刻度困難,固然不行;但已經能分辨刻度了還繼續加大刻度盤尺寸,就使認讀時視線掃描路徑增加,不但使認讀時間加長,也使誤讀率上升。另外,刻度盤大了也不利于設計的緊湊和精致。

4.

噪聲形成干擾的環節是:聲源一傳播_接收者。因此噪聲控制離不開從這三個環節著手,即①降低聲源的聲音強度;②在傳播途徑中加以阻隔或吸收使之衰減;③對可能受噪聲傷害的人實施個體防護。其中第③個環節,只應用在勞動生產的現場,常是前兩個環節不能充分有效時,“追不得已”而為之的。

(1)降低聲源的聲音強度。改進機器設備的設計以降低運行噪聲,如重視減振、

潤滑、選用摩擦與撞擊聲小的零部件材料,選用低噪聲工藝流程等。

(2)控制噪聲傳播途徑這是三個環節中約束相對少、較易于施行因而采用較普遍的方法。

(3)對工作人員實施個體防護給工作人員佩帶耳塞、耳罩、頭盔等。

5.

人的基本界限包括:準確度的界限、體力的界限、知覺能力的界限、動作速度的界限。

機器的基本界限包括:機器性能維持能力的界限、機器正常動作的界限、機器判斷能力的界限、成本費用的界限。

五、論述題

1.

(1)目的:

提高機器設備可靠性的目的有二:一是延長機器設備的使用壽命,另一是保證人機系統的安全性。

可靠性高的產品,使用效率就高,使用壽命就長,甚至一個產品能頂幾個用。在現代設計中,一個元件不可靠,影響的不是元件本身,而是一臺設備、一條生產線以至整個生產系統。

機器設備可靠性高,就會使人操作起來感到安全,減少失誤,避免傷亡事故的發生和經濟損失,相應地人機系統的可靠性就會提高。

提高機器設備可靠性的方法從兩方面考慮:減少機器本身故障,延長使用壽命;提高使用安全性。

(2)減少機器故障的方法:

(a)利用可靠性高的元件。機器設備的可靠性取決于組成件或零件的可靠性。因此必須加強原材料、部件及儀表等的質量控制,提高零部件的加工工藝水平和裝配質量。

(b)利用備用系統。在一定質量條件下增加備用量,尤其是廠礦的關鍵性設備,如電源、通風機、水泵等都應有備用的。再如礦井的主扇、連接電機及電源都應有備用品,以使井下通風不致因偶然事件而中斷。

(c)采用平行的并聯配置系統,當其中一個部件出現故障,機器設備仍能正常工作。如果兩個單元并聯系統中的一個單元發生故障,則系統的可靠性就降低到只有一個單元的水平。所以為保持高可靠性,必須及時察覺故障,并能迅速更換和調整。

(d)對處于惡劣環境下的運行設備應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如通過溫度、濕度和風速的控制來改善設備周圍的條件;對有些機器設備以致零部件要采用防振、防浸蝕、防輻射等相應措施。

(e)降低系統的復雜程度,因為增加機器設備的復雜程度就意味著其可靠性降低,同時機器設備的復雜操作也容易引起人為失誤,增高故障率。

(f)加強預防性維修。預防性檢查和維修是排除事故隱患,消除機器設備潛在危險,提高機器設備可靠性的重要手段。通過檢修查明,有的部件仍可繼續使用;有的部件已達到使用壽命的耗損階段,必須進行更換,否則會因為存在隱患而導致更嚴重的事故發生。

2.

(1)提高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

提高作業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是減輕疲勞、提高作業安全可靠性的根本措施。提高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是減少作業人員、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人員疲勞、提高生產安全水平的有力措施。

(2)加強科學管理改進工作制度

(a)工作日制度

許多發達國家實行每周工作32~36h,5個工作日的制度。某些有毒、有害物的加工生產,環境條件惡劣,必須佩戴特殊防護用品工作的車間、班組,也可以適當縮短工作時間。

(b)勞動強度與作業率

勞動強度越大,勞動時間越長,人的疲勞就越重。這就有必要對不同勞動強度的作業時間,給予科學的評價和規定,使疲勞得到寬裕時間進行消除,以便再次作業。

(3)工作時間及休息時間

作業人員從生理和心理上是不可能連續工作的,過一定時間,效率就將下降,差錯就會增多,這時仍不及時休息,還會引起產品質量下降,甚至出現安全事故。因此應給作業人員一定的寬裕時間,工作時間內的作業率不宜太高。一直不休息,作業人員也會自動調節,做些次要工作,緩解作業的緊張。這樣做不如有意識地組織休息時間,選擇休息方式更為積極有效。積極休息和消極休息相結合

(4)休息方式

(5)輪班工作制度

(6)業余活動和休息的安排等

篇2:安全人機工程學綜合測試試題三(含答案)

一、填空題(30分)

1.人機工程學的英文名稱是:。

2.作業場所的光照形式有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兩種。而天然采光有可以有:、和三種;人工采光有:、和三種。

3.人的感覺通道種類不同,感受刺激的反應速度也不相同,最快的感覺通道是最慢的是。

4.人體測量的基準面有、和;基準軸有:、和。

5.在室內空間設計中,點光源至少安放在水平視線度以上,度以上更好。24%的人對于安裝在水平視線以上度的水銀燈已經感到舒適,90%的人對于安裝在水平視線以上度的水銀燈感到舒適

6.在人體測量數據統計中的第5百分位指的是位置的統計數字。

7.人的行為習性有:、、、、和識途性。

8.圖形建立的一般規則是:、、、、和封閉因素。

二、簡答題

1.人機工程學主要研究的是人、機、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簡述這三者的含義。

2.在設計室內空間的燈具安裝位置時,有空腔和空腔率的概念。請簡述空腔的種類及各類所包含的范圍。

3.簡述舒適性的類型,并解釋。

4.使圖形穩定、清楚的條件有哪些

5.什么是曠奧度

三、論述題

1.知覺的基本特性有哪些并舉圖例說明。

2.論述格式塔心理學的兩個基本觀點,并加以說明。

3.作業場所布置總則是什么分條論述。

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Ergonomics。

2、側面采光、上部采光、綜合采光、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3、聽覺/觸覺、痛覺

4、矢狀面、水平面、冠狀面、垂直軸、縱軸、橫軸

5、25、45、21、33

6、5%

7、左側通行、抄近路、左轉彎、從眾習性、聚集效應

8、接近因素、漸變因素、方向因素、類似因素、對稱因素

二簡答題

1.

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機——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機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設施、設備等;環境——是指人、機所處的周圍環境,如作業場所和空間、物理化學環境和社會環境等;人—機—環境系統——是指由共處于同一時間和空間的人與其所使用的機以及它們所處的周圍環境所構成的系統。

2.

空腔類型:頂棚空腔、房間空腔、地板空腔。

頂棚空腔:天花板到燈具下母線之間的空間范圍;

房間空腔:燈具下母線到操作面之間的空間范圍;

地板空腔:操作面到地板之間的空間范圍。

3.

類型:行為舒適性、知覺舒適性。

4.

(1)面積小的部分比大的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2)同周圍環境的亮度差別大的部分比差別小的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3)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4)含有暖色色相的部分比冷色色相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5)向垂直、水平方向擴展的部分比向斜向擴展的容易形成圖形;

(6)對稱的部分比帶有非對稱的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7)具有幅寬相等的部分比幅寬不等的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8)與下邊相聯系的部分比上邊垂落下來的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9)與活動著的部分比靜止的部分容易形成圖形。

5.

空間的曠奧度:空間的開放性與封閉性。

曠:開放性。

奧:封閉性。

三論述題

1.整體性、選擇性、理解性、恒常性、錯覺

2.

(1)一個完全獨立的新整體,其特征和性質都無法從原構成中找到。

(2)在大小、方向、位置等構成改變的情況下,也仍然存在或不變。

3.

(1)重要性原則

(2)使用頻率原則

(3)功能原則

(4)使用順序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