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社區衛生中心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社區衛生中心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2024-07-11 閱讀 1704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依照《全國醫院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為規范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特制定本院《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1、搶救危重病人應按照病情嚴重程序和復雜情況決定搶救組織工作。

(1)一般搶救由有關科室急診醫師和當班護士負責。

(2)危重病人搶救應由該科室急診主治醫師和急診護士長組織搶救。

(3)遇有大批病人、嚴重多發傷等情況時,由立即報告醫務科,組織??漆t師共同搶救。

2、急診室護士應做好搶救準備工作。遇有危重病人應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護士長,并及時給予必要的處理,如吸氧、吸痰、測體溫、血壓、脈搏、呼吸等。

3、參加搶救的醫護人員要嚴肅、認真、積極主動,聽從指揮,即要明確分工,又要密切協作。

4、搶救工作中遇有診斷、治療、技術操作等方面的困難時,應及時請示上級醫師;上級醫師要隨叫隨到,迅速參加搶救工作。

5、對病情變化、搶救經過、各種用藥要做好記錄,要求及時、準確、清楚、扼要、完整,并要注明執行時間。因搶救病人未及時書寫病歷的,有關醫務人員應當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

6、口頭醫囑要準確、清楚,尤其是藥名、劑量、給藥途徑與時間等,護士要復述一遍,避免有誤,即時記錄于病歷上,并補開醫囑和處方。

7、各種急救藥品的安瓶、輸液空瓶、輸血空袋等,用完后應暫行保管,以便統計與查對,避免醫療差錯。

8、一切急救用品實行"四固定"制度(定數量、定地點、定人管理、定期檢查維修),各類儀器要保證性能良好。急診室搶救物品一律不外借,用后歸放原處,定期做好清潔、消毒、清理補充等工作。

9、病人經搶救病情穩定或需轉入病房或手術室治療者,急診科應派人護送;病情不允許搬動者,需專人看護或經常巡視;對已住院的急診病人應定期追蹤隨訪,以利提高救治水平。

10、各科室建立搶救登記本,記錄搶救病人的病情、搶救經過與經驗教訓以及參加搶救工作人員名單。

11、搶救工作結束,應認真檢查總結。

附件:

危重病人搶救范圍

凡病情緊急危及生命立即進行搶救及監護者,均應列為危重搶救病例,包括:

1、各種原因所致的昏迷;

2、各種原因所致的休克;

3、各種原因所致的呼吸、心跳驟停(包括麻醉意外);

4、嚴重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5、各種原因所致的嚴重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全心衰、急性心肌梗塞、阿斯綜合征、重癥心絞痛等);

6、各種原因所致的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

7、各種原因所致的高血壓危象;

8、各種原因所致的心包堵塞;

9、各種原因所致的重度急、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休克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氣管異物、肺梗塞、羊水栓塞、高血壓氣胸、急性大量胸腔積液、呼吸肌麻痹等);

10、急性大咯血(支氣管擴張癥、二尖瓣狹窄、肺結核等);

11、各種原因所致的喉梗阻(急性喉炎、白喉等);

12、急性肝、腎功能衰竭(重肝、尿毒癥、肝腎綜合癥等);

13、嚴重顱腦損傷,腦疝;

14、海綿竇血栓形成,重型腦出血;

15、大面積燒傷;

16、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各種腹腔臟器穿孔);

17、重度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

18、重癥急性溶血危象(輸血反應、血型不合、蠶豆黃、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

19、急性粒細胞缺乏,急性再障;

20、各種藥物、食物或毒物急性中毒;

21、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滲性昏迷等;

22、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特殊感染病情嚴重者;

23、重癥剝脫性皮炎;

24、自縊、刎殞、電擊傷、溺水、墜樓、嚴重利器傷、扼傷、爆炸傷、車禍傷等;

25、器官移植術后及體外循環術后需搶救者;

26、嚴重多發性或復合性創傷;

27、上頸椎損傷伴高位截癱或四肢癱瘓;

28、急性青光眼。

篇2:某醫院醫療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醫院醫療危重病人搶救制度

一、搶救人員(值班醫師與責任護士)要按崗定位,實行24小時值班制,按時交接班,上崗時做到衣帽整潔、佩帶胸卡。

二、搶救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遵守各種疾病搶救常規進行工作,嚴格執行查對制度。

三、危重病人搶救時,當班醫務人員應全力以赴、爭分奪秒。一般搶救由該科值班醫師及搶救班護士負責,特殊搶救請示醫務科或院領導組織有關科室進行搶救,各級人員做到明確分工,密切合作。

四、醫務人員不得對危重急癥病人以診斷不明、經濟問題或其他任何理由而延誤搶救。

五、醫務人員應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和復雜情況決定搶救組織工作。

六、參加搶救的醫務人員要嚴肅認真、積極主動,聽從指揮,既要明確分工,又要密切協作。

七、搶救工作中遇有診斷、治療、技術操作等方面的困難時,應及時請示上級醫師。上級醫師要隨叫隨到,迅速參加搶救工作。

八、口頭醫囑要準確、清楚,尤其是藥名、劑量、給藥途徑與時間等,護士要復述一遍,避免有誤,并及時記錄于病歷上,醫師要補開醫囑和處方。

九、各種急救藥物的安瓿、輸液空瓶、輸血空袋等用完后應暫行保留,以便統計與查人物避免醫療差錯。

十、搶救的全程情況,必須認真、準確、及時記錄。

十一、在搶救過程中,應根據實際病情及時向患者家屬或單位通報病情,說明病情危重的原因、程度及預后,以利取得患方必要的理解和配合。

十二、如因檢查、入院、轉科等原因需要搬移病人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病情及生命體征的穩定與否,以及病員家屬或單位在了解病情后的理解程度。必要時應對此作書面記錄。危重病人搬運途中應由護士護送,必要時醫師協同護送,并同時攜帶必要的急救器械和藥品。

十三、值班人員在聯系有關科室協同搶救或聯系收住入院時,應不放松對病員的搶救。

十四、對危及生命的嚴重創傷,經緊急處理后,有關值班醫師應盡快安排病員直接送手術室搶救,而不必強調常規的術前準備或入院手續,以免延誤搶救時機。

十五、遇重大搶救突發事件或其他特殊問題,如涉及到法律糾紛的病例,在積極救治的同時,值班醫師、護士應及時向科主任、醫務科(白天)、總值班(夜間)匯報,并解決醫療費用、住院手續等,必要時以書面的形式向醫務科匯報、備案,也可向主管院長請示、匯報。因臨床需要,醫務科或總值班以及相關人員應及時到現場進行協調處理。

十六、經搶救病情穩定后,由醫務人員送至病房或手術室,因病情不宜搬動者,留搶救室觀察。

十七、搶救病員完畢后,由負責醫師及護士(長)做現場評論和初步總結。

十八、急診自動出院的留觀病歷及死亡病歷,由值班護士整理收回后,由科室統一交病案室保存。自動出院病人家屬應在病歷上簽字,值班醫師酌情書寫一份病情介紹同門診病歷一起由家屬帶出院。

篇3:醫院核心制度之重危病人搶救制度

醫院十三項核心制度之重危病人搶救制度

1.重危病人搶救由科主任、主任(副)醫師、科護士長負責組織和指揮,對重大搶救及時提出搶救方案,立即報告醫務科和分管院長。

2.職責

2.1院領導:主持。

2.2醫務科:組織全院性重大搶救工作的指揮協調。

2.3科主任:主持并組織實施危重患者搶救。

2.4總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和護士長:負責組織科室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

3.組織搶救

3.1科內一般搶救:總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和護士長負責組織搶救實施。搶救工作中遇有診斷、治療、技術操作等方面的困難時,應及時請示,迅速予以解決;如需會診者,應本著先科內、后科外的原則,及時組織會診;各類醫務人員接到急會診后應隨請隨到。

3.2多科搶救:對復合傷或夾雜多種疾病的搶救病人,要堅持先危后重、先重后輕的原則,先由威脅生命的主傷或主病科接診搶救。對其他科的疾病,由主治科負責邀請有關科參加搶救,嚴格執行首診負責制。

3.3突發事件搶救:當接診大量突發事件病人,接診護士及時通知醫師,并即刻上報行政部門;負責為每位病人編號、建卡,在第一時間內保證搶救工作實施;醫師在接到呼叫后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趕到現場參與搶救;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例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由行政人員主持現場搶救,并根據規定上報上級領導及主管部門。

4.參加搶救的醫護人員要分工明確,緊密配合,遵循搶救程序,做到忙而不亂。

5.搶救實施

5.1醫囑:醫師因搶救需要下達口頭醫囑時,護士應當復誦一遍,無誤后方可執行。搶救結束后補記醫囑。

5.2告知:有關實施搶救的醫師,要認真及時向家屬介紹病情和搶救情況,并同家屬簽署告知單。

5.3新入院的突發危重病人,應及時電話通知醫務科或行政總值班,并填寫病危通知單一式三份,一份交病人家屬,一份貼在病歷上,另外一份交醫務科,醫務科做好隨訪工作。

5.4對重危病人應就地搶救,醫護人員應根據情況及時給氧、吸痰、測血壓、建立靜脈通道、止血、人工呼吸等應急處理,待病情平穩后方可移動。

6.嚴密觀察病情,記錄及時詳細,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防止差錯事故,口頭醫囑執行時應加以復述確認后執行,并保留藥品外包裝。

7.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根據醫囑設置專人護理,對病情變化、搶救經過、各種用藥要詳細交接班。

8.搶救完畢,在搶救結束后6小時內要做好搶救記錄(包括:病情變化情況、搶救措施及時間、搶救醫囑、參加搶救的醫務人員姓名及專業技術職務等,時間應當具體到分鐘)、登記和消毒處理。當月進行該重危病例討論并做好總結,以便改進工作。

9.搶救物資

9.1各科室病區和門診必須常備各種搶救器材和藥品,要專人負責保管,定位放置,定期檢查,定量儲備,及時更新,確保搶救物品齊備完好。

9.2值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器械、儀器的放置地點、性能和使用方法。

9.3搶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時歸還原處,清理補充,并保持整齊清潔。

9.4各種急救藥物的安瓿、輸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與醫囑查對,無誤后輸入搶救醫囑以便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