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施工技術管理細則
工程項目施工技術管理細則
1施工技術責任制度
為把公司的技術管理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在項目部建立強有力的技術管理指揮系統,明確各級技術人員的職責,加強技術管理,特制定施工技術責任制度。
項目經理部建立三級技術責任制,實行技術工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
項目經理部設項目總工程師
專業分公司(施工工地)設專責工程師
班(組)設技術員
各級技術負責人要認真學習、貫徹國家和上級頒發的技術政策、法令和技術管理規章制度,熟悉和執行有關技術標準、規程、規范,組織廣大技術人員做好技術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
各級技術負責人的技術職責:
總工程師的技術職責
在項目經理的領導下,對項目部技術工作負全部責任。
負責解決施工中的技術問題,主持技術會議,審定重要的技術結論,簽署技術文件。
領導和組織《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
審查年、月施工計劃,審查施工技術供應計劃。
對施工質量在技術全面負責。
參加主持重大質量事故的分析,找出發生事故的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對安全工作要在技術上負責,審批重大的安全技術措施。
負責技術革新工作,審定技術上的重大合理化建議。
參加審定項目部的培訓計劃。
專業分公司(施工工地)專責工程師的技術職責
全面負責分公司的技術工作,決定工程范圍內重要技術問題。
組織分公司專業施工圖紙會審工作,組織編制并審查施工組織專業設計、重要施工技術措施,組織技術交底工作。
做好分公司全面質量管理工作,主持分公司級的質量檢查驗收,參加重要工序驗收。
做好分公司安全生產的技術工作,組織編制并審定安全技術措施。
參加主持質量事故調查分析,參加安全事故調查分析,制定防止事故的技術措施。
參加月、周施工計劃的編制、審定工作。
組織編制并審定施工技術總結,組織建立施工技術檔案。
班(組)負責技術員的技術職責
全面負責本班組的技術工作。
組織施工圖紙及技術資料的學習,參加施工圖紙會審,編制施工技術措施,主持技術交底。
編制施工組織專業設計,編制施工預算。
處理設計變崗和材料代用問題。
深入現場指揮施工,及時發現和解決施工技術問題。
編制班組安全技術措施,參加事故調查分析,提出防止事故的技術措施,協助填寫技術報告。
主持本班質量管理和質量檢查驗收工作,整理匯總施工技術記錄,提出竣工移交技術資料。
協助班長編制月、周施工計劃。
2施工組織設計編審制度
施工組織設計是組織工程施工總的指導性文件,是提高工程質量、提高施工技術水平的重要手段。工程開工前,依據有關合同等文件,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組織相關技術管理人員,結合具體的人、機、材、資金以及現場的具體情況,編制出符合工程實際的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編制的主要依據:
工程初步設計;
《火力發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導則》;
合同和相關的技術文件和標準;
《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制度》;
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
施工組織設計應包括的主要內容:
自然狀況,需說明地理位置、水文氣象、工程地質等,設計概況及設計特點;
主要工程項目和施工綜合進度安排;
施工總平面布置圖和力能供應系統布置圖;
施工組織機械設置及勞動力計劃;
主要施工方案選擇和重要技術措施編制;
施工技術及物資供應計劃;
主要施工圖交付進度;
主要設備交付進度;
施工機具配備計劃;
主要材料供應計劃;
生產和生活臨建安排;
保證施工安全、保證工程質量的措施;
降低成本,推廣技術革新項目等技術措施。
施工組織設計審批、管理:
編制后的施工組織設計,由公司施工技術部組織審核,公司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項目部工程科負責發放、保存施工組織設計。工程竣工后,由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組織編寫施工總結。
3專業施工組織設計編審制度
每個專業施工前,依據《施工組織設計》及有關文件,由項目經理部專業分公司專責工程師組織分公司專業技術人員編制施工組織專業設計,對施工組織設計中有關具體內容具體化。在編制專業施工組織設計時應根據工程特點明確各個分項施工技術措施的編制目錄。
專業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依據及內容符合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導則。
編制后的專業施工組織設計,由項目經理部工程科組織審核,項目部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專業施工組織設計由項目經理部工程科發放、保存。
4施工圖紙管理及會簽制度
施工圖紙是施工和驗收的主要依據。為使施工人員充分領會設計意圖、熟悉設計內容,在施工過程中使用到正確有效的施工圖紙,確保工程質量,避免返工浪費,特制定施工圖紙管理制度和施工圖紙會審制度。
4.1施工圖紙管理制度
工程科資料室負責施工圖紙的接收與登記,填寫《圖紙接收登記表》;
資料員填寫《圖紙發放審批單》,工程科科長批準發放范圍;
資料員對施工圖紙蓋"受控"標識,按《圖紙發放審批單》辦理發放手續,并填寫《圖紙發放記錄單》;
收到新版施工圖紙后,資料室負責重新辦理發放手續,并收回舊版圖紙按作廢圖紙封存,或蓋"僅供參考"標識供施工人員參考使用。
資料室負責施工圖紙的借閱,并填寫《圖紙借閱登記表》。
4.2施工圖紙會審制度
內部會審:
項目開工前,工程科組織各專業進行施工圖紙會審,必要時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有關部門技術人員參加,以確保圖紙的適宜性和操作性。會審發現的問題填寫《圖紙會審記錄》,由工程科負責聯系設計單位處理。
綜合會審:
一般由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主持,各相關專業技術負責人參加,會審中發現的問題應在會議上協商決定,由設計單位統一提出設計變更通知單。
會審記錄及設計變更通知單,由工程科存檔并下發。
圖紙會審的重點:
施工圖紙與設備、特殊材料的技術要求是否一致。
設計與施工主要技術措施是否相適應。
圖紙表達深度能否滿足施工需要。
各專業之間設計是否協調;如設備外型尺寸與基礎尺寸、建筑物預留孔及預埋件與安裝圖紙要求、設備與系統連接部位、管線之間相互關系等。
施工圖之間和總分圖之間、總分尺寸之間有無矛盾。
能否滿足生產運行安全經濟的要求和檢修作業的合理需要。
工程科負責《圖紙會審記錄》的存檔與發放。
5施工技術措施的編審制度
各專業分公司工程技術人員依據專業施工組織設計等文件要求,負責編寫所承擔工程項目的《分項工程施工技術措施》,施工班組施工人員必須按施工技術措施要求進行施工。
施工技術措施編制原則和要求
以分項工程為單位進行編制,也可根據工程量、工期及施工的具體情況,適當確定編制范圍,編制的格式按《施工過程控制程序》中規定的施工技術措施有關要求執行。
施工技術措施要求微機打字,圖表清晰明確,不允許有涂抹修改痕跡。打印紙張采用A4紙,裝訂時為正文左側垂直裝訂。
施工技術措施包括的主要內容:
工程內容及工程量;
施工技術措施的編制依據和相關文件;
該項作業進度、勞動力安排;
作業準備工作及條件:
技術交底要具備;
作業機械、工具、儀器、儀表要求;
作業材料,半成品質量要求。
施工方法步驟及作業程序;
作業的質量要求:
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
關鍵檢查項目,隱蔽工程及停工待檢點的確定;
作業質量要點,質量保證及
措施;
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及文明施工要求;
施工技術措施交底記錄。
施工技術措施審批:
施工技術措施由施工工地專責工程師審核,項目經理部工程科、質量保證科、安全監察科參與審核相關內容。由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批準后實施。
施工技術措施發放、保存:
經批準后的施工技術措施,由編制技術員負責向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參加該項目的施工工人員接收交底簽字。
有施工人員接受交底簽字的施工技術措施,由工程科資料室負責編號、復印、發放。發放范圍:專業分公司、工程科、質量保證科、安全監察科、項目總工。
發放到各單位(部門)的施工技術措施,各單位負責保存。工程科資料室負責保存一份。保存期3年。
6施工技術交底制度
為使施工人員了解工程規模、建設意義、工程特點,明確施工任務、特殊的操作方法、質量標準、安全措施的節約措施等,做到心中有底。
6.1技術交底責任
技術交底工作由各專業分公司、施工班組技術員或專責工程師組織。重大和關鍵工程項目必要時可請項目部總工程師參加,由班(組)技術員交底。項目經理部工程科專責工程師、各分公司專責工程師負責督促檢查技術交底工作進行情況。
施工人員應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變更施工辦法。有必要更改時應取得交底人同意。項目經理部工程科發現施工人員不按交底要求施工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時應即勸止;勸止無效時有權停止其施工,同時上報項目經理處理,并對違反技術交底制度施工者進行處理。
發生質量、設備或人身安全事故時,事故原因如屬于交底錯誤由交底人員負責;屬于違反交底要求者事故由施工負責人或施工人員負責;屬于違反施工人員應知應會要求者由施工人員本人負責。
6.2技術交底要求
施工技術交底是施工工序中首要環節,必須堅持執行。未經技術交底不得施工。
技術交底要具備科學性、針對性。
技術交底要具備可操作性:具體性,全面性,實用性。
施工技術措施實施前,由施工技術措施編制人或專業分公司專責工程師組織參加施工的所有人員進行技術交底。重要工程項目進行交底時,可請有關部門及上級技術負責人參加,交底執行簽字制度。
6.3技術交底內容
在工程開工前,依據設計文件、設備說明書、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技術措施等資料制定技術交底提綱,進行交底。內容一般包括:
工程內容和施工范圍;
工程特點和設計意圖;
總平面布置、力能供應;
綜合進度和配合要求;
主要質量標準和保證質量的主要措施;
施工順序和主要施工方案;
保證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
主要物資供應要求;
采用的重大技術革新項目及科研項目;
增產節約的計劃指標和主要措施;
其它施工注意事項。
按照已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措施交底,內容一般包括:
工程范圍和施工進度要求;
主要操作方法和安全質量措施;
主要設計變更的設備、材料代用情況;
重要施工圖紙的解釋。
質量評級辦法和標準;
增產節約指標和措施;
應做好的技術記錄內容及分工:
其它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
班(組)技術交底
按施工項目并依據工程任務單及以上交底的有關要求擬訂提綱,進行交底。內容一般包括:
工地交底中有關要求;
操作方法和保證質量安全的措施;
技術檢驗和檢查驗收要求;
施工圖紙的解釋;
設計變更、設備材料代用情況;
經批準的施工方案措施;
工藝質量標準和評定辦法;
增產節約內容的要求;
技術記錄內容和要求:
其它施工注意事項。
進行各級技術交底時都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討論,弄清交底內容。要發揚民主,使到會人員充分發表意見,然后加以歸納集中,對交底內容作必要的補充修改,使其更加完善。涉及已經批準的方案計劃的變動,應按有關制度報請上級批準。
7技術檢驗制度
技術檢驗是用科學的方法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的重要環節。必須以高度的負責精神和科學的態度,認真做好技術檢驗工作。
技術檢驗的主要內容是對工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安裝設備、電工儀表、施工用精密量具儀器等進行檢查試驗監督,防止錯用、亂用和隨意降低標準。檢驗項目和標準應按照《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有關專業標準和技術規定、制造廠家技術條件及說明書的要求執行。
技術檢驗實施規定
質量保證科是檢查督促技術檢驗制度貫徹執行的主管部門,應及時處理檢驗中發現的問題,重大問題應請項目總工程師處理。
項目部按照工程需要建立和健全試驗機構,充實和培訓試驗人員。現場試驗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及時準確地鑒定有關工程的原材料半成品等的質量,為施工提供科學的依據。發現問題應立即向質量保證科或有關單位報告,及時研究處理。
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應按規定隨貨提供出廠合格證件。證件由供應科向廠家或物資調出單位索取(可以是抄件)。出廠證件和現場檢驗報告都應交質量保證科審核。
原材料遇到下列情況之一時,使用前應由供應科委托試驗單位進行檢驗:
出廠證件無法取得;
證件中試驗數據不全、無法判斷其性質時;
原證件規定的質量保證期限已經超過時;
對原件內容或可靠性有懷疑時;
為防止差錯而進行必要的復查或抽查。
施工用精密儀器、檢測試驗設備、精密工器具,均應有出廠合格證件。使用部門應制訂操作規程,指定專人使用保管,并定期進行校驗。
安裝設備應按規定隨設備提供出廠合格證明書和零部件清單。如無上述資料時,應由供應科索取。
設備開箱檢驗由供應科主持,施工人員、施工技術人員和設備管理人員參加,必要時通知質量保證科、監理和保衛部門參加。檢驗內容是:核對設備的型號規格數量和專用工具、備品備件數是否符合供貨要求,圖紙資料是否齊全,外觀察看有無損壞等。檢驗后做出記錄,對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國外進口設備的檢驗按定貨合同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自行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機電設備和原材料由加工單位按照委托單位的要求和有關質量標準做出廠檢驗,簽發合格證,在交貨時一并提交。不合格不準出廠。工地自行加工的零件按工程質量管理制度的規定進行檢查驗收。
對外委托加工的成品的驗收檢驗由委托單位負責。試驗部門提交委托部門轉交質量保證科匯集整理,列入工程移交資料。
8技術培訓及考核制度
為了提高公司隊伍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職工的整體素質,必須經常性地進行技術培訓工作。
技術培訓要求:
技術培訓工作應當堅持思想教育與技術、業務培訓相結合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
每個施工人員要積極學政治、學技術、苦練基本功,達到本崗位應知應會的規定要求,并不斷提高。
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
公司副經理主管培訓工作,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培訓的日常工作。
每個專業分公司由一名領導人負責培訓工作,并設置專職或兼職培訓工作人員處理分公司培訓日常工作。
班組的培訓工作由班長負責。
人力資源部的職責:
指定培訓工作全面規劃,編制培訓計劃,總結經驗,指導并督促工地做好培訓工作;
組織在職人員(包括行政領導人、技術人員和專業人員)學習規程、制度和技術業務;組織工人進行崗位練兵,舉行定期技術考核;
舉辦業余的專業訓練班的技術講座;
公司有關部門安排外單位和本單位派出人員的學習;
定期召開部部門、班組培訓工作會議,組織經驗交流,提高培訓工作的水平;
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職工業余教育工作。
專業分公司(施工工地)培訓工作人員的職責:
編制分公司培訓計劃,編寫培訓工作總結;經常收集反映班組意見,掌握培訓動態;
指導班組開展技術培訓工作,定期交流經驗;
組織分公司內部的規程學習和考試;
組織分
公司主要工種和特殊工種的技術考核;
組織舉辦分公司的專業培訓和技術講座。
班長對培訓工作的職責:
結合實際,開展好技術業務學習活動;
組織實現本班培訓計劃,安排好小組和個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組織簽訂新學員學習合同,檢查合同執行情況,主持新工人獨立操作之前的技術水平鑒定。
技術培訓工作的管理:
職工培訓計劃應當從職工隊伍的實際水平出發,按照公司任務的需要制定,可分為:
新工人進廠的培訓;
大、中專業生的實習培訓;
特種工種的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崗位培訓、再學習的培訓;
干部、技術人員、工人的崗位練兵、短期學習班、定期輪訓班;
班組長和專業人員的培訓。
人力資源部在每年年末提出下一年的職工培訓計劃,報上級審查備案,組織實施并下達專業分公司執行。
技術業務培訓除采用一般常用的講課、自學、答疑、考試、操作練習等方法外,還可以廣泛發動群眾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如技術問答、考問講解、操作表演、基本功比賽、互教互學等,以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新工人和專業特殊工種,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后才準上崗操作。干部、技術人員,業務人員、工人都要定期進行技術業務考核,作為業務晉級的安排工作的依據。
信息技術部門應當加強科技情報工作,收集有關先進技術的圖書資料,不斷充實職工技術培訓的內容。各職能部門應當注意專業先進經驗和學習資料,供專業人員學習。
篇2:車輛技術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營運車輛技術質量,防止事故發生,根據公司安全管理規定,特制定此制度:
一、車輛檔案管理
1、新車行駛證、營運證、附加費證、購車發票、附加費收據復印件及車輛照片等有關行車資料交給公司,建立車輛基本情況檔案;
2、車輛駕駛員要在每月25日前將車輛的月行程里程、保養維修、肇事情況上報公司安技部登記,由安技部負責人核實后填寫車輛技術登記;
3、車輛重要部件或證件如有改動,應將改動情況報公司登記備案;
二、車輛檢查
1、司機平時出車前后要做好檢查,嚴禁帶病營運,一經發現,視情況輕重罰100至500元;
2、公司每季將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車輛進行檢查,車輛技術狀況必須達到以下標準:
(1)車輛號牌齊全、清晰,安裝位置正確,無遮擋物;
(2)燈光、喇叭、雨刮器、觀后鏡等裝置齊全有效;
(3)發動機汽缸工作正常,無異響、漏油、漏水等現象;
(4)轉向裝置操作靈活,無過緊或過松現象,高速行駛時車輛不會出現跑偏或擺頭現象;
(5)制動系統良好,符合國家制動規范要求,前后四輪的定位準確;
(6)車輛各種線路完好,接放安全牢固;
(7)輪胎保持良好,輪胎胎冠上的花紋深度不得少于3.2mm;
(8)其他部件符合安全行車標準。
3、公司營運部管理人員上路檢查車輛行駛情況時,在出示檢查證后,司機必須停車配合,如發現車輛狀況不佳的或違反公司安全管理規定的,管理人員有對車輛進行停駛、回場檢查的權力。
三、車輛保養和審驗
1、關于車輛二級維護、季檢、年審。
(1)車輛每季進行一次二級維護,維修廠必須具有深圳市交通局核準的修配廠;
(2)車輛進行二級維護后,司機要將二級維護單交到公司備案,再到市交通局客運管理分局簽章;
(3)嚴禁車輛不進廠檢測而取得二級維護單等弄虛作假現象,一經發現查實,除了重新進行二級維護外,公司將對司機進行500元至1000元的罰款;
(4)車輛每年進行綜合檢測年審一次。
2、按規定參加交警、運管部門組織的檢測、年檢、年審。
3、車輛每行駛5萬公里必須進行中修;
4、車輛每行駛10萬公里必須進行大修;
四、車輛報廢規定
1、報廢條件:
凡車輛技術經濟情況達到下列條件之一者,應予以報廢。
(1)車輛超期使用,主要總成部件磨損腐蝕或嚴重損壞,性能工況嚴重下降,無修復價值;
(2)因交通事故造成主要總成或大部分零件嚴重損壞,已無修復價值;
(3)累計行駛里程達到50萬公里以上或經過三次大修以上,且零部件損壞嚴重的老舊車;
(4)車輛經過長期使用,耗油量超過國家定型車出廠標準規定值15%的。
(5)經修理和調整后仍達不到國家對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要求的;
(6)經修理和調整或采用排氣污染控制技術后,排放污染物仍超過國家規定的汽車排放標準的。
2、報廢程序
(1)司機申請報廢,經公司核準報市車管所批準,從批準之日起列入報廢車,停止營運。
(2)車輛申請報廢,經公司核準,三個工作日內把報廢車輛的有關證件交還給公司。
(3)報廢車輛由公司辦公室備案。
篇3:技術管理部門工作職責
一、貫徹執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和上級頒發的有關技術質量法規、標準、制度、和技術定額。
二、組織編制企業技術發展規劃、修舊挖潛、革新、改造的技術組織實施。
三、制定與貫徹企業技術管理的規章、制度、技術、管理的考核指標。
四、建立健全技術管理的各級崗位責任制,明確技術管理人員的職權,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五、正確使用更新改造資金和大修基金。
六、推廣現代化管理方法,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
七、組織職工安全、法制教育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職工素質。
八、開展崗位增長率練兵等專業技術競賽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