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運行控制程序

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運行控制程序

2024-07-25 閱讀 2781

職業健康安全與環境運行控制程序2008年06月30日發布2008年06月30日實施

目錄

1目的(1)

2范圍(1)

3定義(1)

4職責(1)

5程序(2)

5.1安全環境管理要求(2)

5.2安全環境運行管理(3)

5.3檢查考核(6)

5.4安全環境運行控制流程圖(6)

6相關文件(7)

7記錄(7)

附錄(7)

附錄A:項目部建立的安全檔案(9)

附錄B:要求項目施工分包方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9)

附錄C:項目必須審批的安全施工措施項目范圍(10)

附錄D:常見習慣性違章(10)

1目的

為了對公司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風險有關的運行活動進行有效控制,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方針、目標與指標的要求,實現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的不斷改進,特制訂本程序。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公司和項目部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體系運行過程的控制。

3定義

本規定采用公司《管理手冊》中的有關定義。

4職責

4.1工程部

負責公司及項目施工過程中安全環境運行控制管理。

(1)負責監督貫徹執行執行公司安全環境方針、目標;

(2)負責配合總經部做好公司本部的安全環境管理工作;

(3)制定項目安全環境目標,并對項目安全環境目標的實施和完成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

(4)負責確定與重大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因素有關的運行和活動;

(5)負責組織相關運行控制標準及程序的實施;

(6)負責對項目部進行安全環境運行檢查考核;

(7)負責組織土建、安裝過程中重大安全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8)對項目作出最終安全評價和總結。

4.2總經部

(1)負責對與公司總部經營管理相關活動的安全環境運行控制管理;

(2)負責公司辦公大樓消防器材的配置、維護;

(3)負責組織公司本部的消防應急演練。

4.3人力資源部

(1)負責組織公司員工體檢;

(2)負責組織對項目經理及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定期培訓,對安全資格證統一管理,確保人員資格及能力滿足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要求。

4.4體系部

(1)負責制定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針、目標;

(2)負責組織各部門、項目部進行危險源、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并發布重大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3)負責組織制定公司級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案,并監督實施;

(4)負責指導項目部建立完善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

4.5調試部

負責項目調試階段安全環境運行控制的管理。

(1)負責制定調試階段安全環境運行控制目標;

(2)負責組織項目部進行安全性能評價檢查驗收工作;

(3)負責組織調試期間安全事故的調查與處理。

4.6項目部

(1)負責本項目職業健康安全及環境運行控制活動的策劃和管理;

(2)監督檢查分包方安全環境運行控制的實施情況;

(3)負責對項目部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

(4)對監理單位和分包方進行檢查考核;

(5)負責組織一般安全事故的調查與處理,參與和配合重大安全事故的調查;

(6)負責制定本項目的應急準備與響應計劃,并督促檢查工程分包方的應急準備與響應計劃,負責組織項目部的應急演練。

5程序

5.1安全環境管理要求

5.1.1公司安全環境管理要求

(1)按GB/T28001-2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的要求進行。

(2)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DCA)循環工作方法,不斷改進過程控制。

5.1.2項目安全環境管理要求

(1)按GB/T28001-20**《安全管理體系規范》、GB/T2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公司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

(2)安全管理必須滿足《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火力發電廠部分)、《電力建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工作規定》和承包合同的要求。

(3)項目經理是項目的安全第一責任人,各專業施工經理負責對專業安全實施進行控制。

(4)分包方必須具有相應工程施工資質的和安全生產許可資質,對所承擔工程的安全管理直接負責。

5.2安全環境運行管理

5.2.1公司本部安全環境運行管理

(1)工程部為公司安全環境運行歸口管理部門,對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環境運行負責。

(2)體系運行部按照公司管理方針制定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方針、目標,經公司管理者代表批準后發布;組織各部門、項目部進行危險源、環境因素識別與評價。

(3)工程部負責項目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工作,做好勞保用需求計劃、配置等日常管理工作。

(4)工程部負責對項目部安全環境管理和運行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項目安全環境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

(5)總經部負責對公司本部經營活動中所涉及的重大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識別和控制,并對控制結果進行監督檢查。

(6)總經部重點做好職工用餐、通勤班車、辦公區消防、辦公用品等方面的職業

健康安全、環境及節能降耗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7)調試部做好項目調試期間安全環境監督管理工作。

(8)人力資源部建立職工健康檔案,每年定期組織公司員工進行體檢,并負責組織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工作。

(9)在新員工參加入職培訓期間,工程部負責組織對新員工進行公司的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管理制度的培訓工作。

5.2.2項目安全環境運行管理計劃

(1)項目前期準備階段,工程部組織、調試部參與,提出項目危險源辨識、環境因素識別、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策劃。

(2)項目開工前,項目部根據公司項目規劃中的有關安全環境部分對安全環境管理進行策劃,并作為《項目計劃書》中安全環境管理部分一同出版實施。

(3)在項目實施前,項目部按照項目安全環境運行控制總體規劃對重大危險源、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識別評價,并對項目安全環境運行控制進行策劃,編制項目安全環境管理計劃和實施細則。

(4)安全環境運行管理計劃應實行全過程控制,發現安全環境問題及隱患及時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使項目安全環境管理保持受控狀態。

5.2.3項目準備階段安全環境運行管理

在項目施工準備階段,安全環境運行管理可按下表所述進行:

5.2.4項目實施階段安全環境運行管理

在項目施工實施階段,安全環境運行控制管理可按下表所述進行:

5.3檢查考核

(1)工程部按《項目檢查規定》組織對項目部安全環境運行情況進行檢查考核,調試階段需調試部參加。

(2)項目部按《監理單位管理規定》和項目安全考核細則對監理單位和分包方進行檢查考核。

5.4安全環境運行控制流程圖

6相關文件

《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實施規定》

《勞保用品管理規定》

《消防安全措施管理規定》

《施工用電管理規定》

《危險化學品管理規定》

《“三廢”和噪聲管理規定》

《節能降耗管理規定》

《文明施工管理規定》

《現場保衛管理規定》

《應急準備與響應管理程序》

《安全事故管理規定》

《安全報告規定》

《項目檢查規定》

《監理單位管理規定》

7記錄

1)附錄A:項目部建立的安全檔案

2)附錄B要求項目施工分包方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3)附錄C:項目必須審批的安全施工措施

4)附錄D:常見習慣性違章

附錄

附錄A:項目部建立的安全檔案

附錄B:要求項目施工分包方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附錄C:項目必須審批的安全施工措施項目范圍

附錄A:項目部建立的安全檔案

a)有關安全工作的計劃、總結、措施、報告、事故通報、簡報等

b)安全例會記錄表

c)安全健康與環境檢查及整改登記臺帳

d)分包單位資質審查登記臺帳

e)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審查臺帳

f)勞保用品發放記錄表

g)安全事故報告表

h)安全事故調查報告

i)安全教育記錄表

j)違章罰款通知單

k)安全文明施工檢查考核表

附錄B:要求項目施工分包方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

a)安全施工責任制度;

b)安全施工教育培訓制度;

c)安全工作例會制度;

d)安全施工檢查制度;

e)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f)安全用電管理制度

g)安全施工措施與安全施工作業票管理制度;

h)分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i)安全設施管理制度;

j)塵毒、射線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k)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l)機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m)車輛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n)生活衛生監督管理制度;

o)施工作業工作票管理制度;

p)應急預案工作制度;

q)班組安全活動制度;

r)危險源辨識、評價及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s)現場消防管理制度;

t)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u)封閉空間作業管理制度;

v)事故調查、處理、統計、報告制度;

w)安全獎懲制度。

附錄C:項目必須審批的安全施工措施項目范圍

a)重要臨時設施:包括施工供用電、用水、氧氣、乙炔、壓縮空氣及其管線,交通運輸道路,作業棚,加工間,資料檔案庫,油庫,雷管、炸藥、劇毒品庫及其它危險品庫,射源存放庫和鍋爐庫房等。

b)重要施工工序:包括大型起重機械拆裝、移位及負荷試驗,特殊桿塔及大型構件吊裝,桿塔組立,預應力砼張拉,汽機扣大蓋,發電機穿轉子,大型變壓器運輸、吊罩、抽芯檢查、干燥及耐壓試驗,大型電機干燥及耐壓試驗,燃油區進油,鍋爐大件吊裝及高壓管道水壓試驗,高壓線路及廠用設備帶電,主要電氣設備耐壓試驗,臨時供電設備安裝與檢修,汽水管道沖洗及過渡,重要轉動機械試運,主汽管吹洗,鍋爐升壓安全門,油循環,汽輪發電機試運及投氫,高邊坡開挖,大體積砼澆筑,基坑開挖放炮,洞室開挖中遇斷層、破碎帶的處理,大坎,懸崖部分砼澆筑等。

c)特殊作業:包括大型起吊運輸(包括超載、超高、超寬、超長運輸),高空、爆破、爆壓、水上及在金屬容器內作業,高壓帶電線路交叉作業,臨近超高壓線路施工,跨越鐵路、公路、河道作業,進入高壓帶電壓、電廠運行區、電纜溝、氫氣站、乙炔站及帶電線路作業,接觸易燃易爆、劇毒、腐蝕劑、有害氣體或液體及粉塵、射線作業等。

d)季節性施工:包括防雷電,防風,防雨,防洪排澇,防暑降溫,防火,防滑,防煤氣中毒等。

e)多工程立體交叉作業及與運行交叉的作業。

附錄D:常見習慣性違章

(1)進入生產(施工)現場未正確佩戴好安全帽;

(2)生產現場禁火區域吸煙;

(3)無證或酒后違章駕駛機動車輛;

(4)電氣設備檢修,約時停送電;

(5)電氣倒閘操作不填寫操作票;

(6)電氣倒閘操作不執行監護制度;

(7)在電纜溝、隧道、夾層或金屬容器內工作不使用安全電壓行燈照明;

(8)擅自拆除孔洞蓋板、欄桿、隔離層,拆除后不加明顯標志,用后未及時恢復;

(9)戴手套或用抹布對設備轉動部分進行清掃或進行其它工作;

(10)用手觸摸運轉中機械的轉動、傳動、滑動部分及在旋轉中的部位上工作;

(11)搭乘載貨吊籠;

(12)用吊頭、抓頭、吊籠或其它載貨設備輸送人員;

(13)使用資質不合格的施工隊伍;

(14)用非保險材料代替保險絲;

(15)帶電部位裸露,危及人身安全;

(16)高空作業人員不使用工具袋或隨手上下拋擲物品;

(17)高空作業不按規定扎好安全帶;

(18)同車運送氧氣、乙炔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19)使用不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帶、絕緣工器具、起重工器具、電氣工器具;

(20)對安全帽、安全帶、絕緣工器具、起重工器具、電氣工器具未進行定期試驗;

(21)未經電工培訓合格人員從事電氣作業;

(22)倒閘操作不核對設備名稱、編號、位置、狀態;

(23)裝設接地線前不驗電(防誤閉鎖功能齊全可靠不需驗電的除外);

(24)裝設的接地線不符合安規要求;

(25)設備檢修不按規定辦理工作票;

(26)設備檢修不執行監護制度;

(27)設備檢修時工作人員擅自擴大工作范圍;

(28)工作負責人在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未全部實施前允許工作人員作業;

(29)工作負責人不向工作班成員交待工作內容和安全措施即開始工作;

(30)設備檢修完畢,未辦理工作票終結手續就恢復設備運行;

(31)設備檢修完畢,未采取可靠措施就進行試車工作;

(32)在帶電設備附近進行起吊作業,安全距離不夠;

(33)在帶電設備附近進行起吊作業無監護人;

(34)在電纜溝、隧道、夾層或金屬容器內工作無監護人;

(35)不按規定使用相應在的安全工具進行操作;

(36)使用的電動工具金屬外殼不接地或不裝漏電保護器;

(37)盲目決定設備帶病、超出力運行或讓職工冒險作業而沒有相應的技術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38)制定的規程、措施、制度等不健全或與實際不符,使用中導致事故發生或延誤事故處理;

(39)憑借欄桿、腳手架、瓷件、管道、電纜托架起吊物件;

(40)工作或休息時倚靠欄桿或坐立在欄桿、腳手架上;

(41)運行中將設備的防護罩打開;

(42)不按規定進行運行中的更換碳刷工作;

(43)在機械的轉動、傳動部分保護罩上坐、立、行走;

(44)非操作工操作起重設備(指需專人操作的起重設備);

(45)沒有使用或不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如使用砂輪、車床不戴護目眼鏡,使用鉆床、掄大錘時戴手套等;

(46)易燃、易爆區攜帶火種、穿帶鐵釘、鐵掌的鞋等;

(47)火作業不按規定辦理動火工作票;

(48)氫、油管道動火時不按規定接地線;

(49)在氫油區使用鐵制工具又無防止產生火花的措施;

(50)未履行有關手續即對有壓力、帶電、充油的容器及管道施焊;

(51)在金屬容器內同時進行電焊和氣焊、氣割或其它工作;

(52)鍋爐水壓試驗時人員站在焊接堵頭對面或法蘭側面;

(53)鍋爐啟動升壓過程中在承壓部件上繼續作業;(54)現場濾油無人看管;

(55)安排未經培訓并考試合格的人員上崗;

(56)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按規定正確著裝;

(57)未經批準,解除運行設備連鎖、報警、保護裝置;(58)將車輛交給無證人員駕駛,違章操作或違章行駛;(59)隱瞞事故真相,阻撓事故調查。

篇2: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績效測量監測控制程序

1.?目的

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監測和測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對有關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遵循情況進行評價,使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正常運行和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生產、加工、服務過程中作業活動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監測與測量。

3.?定義

3.1環境績效:組織對其環境因素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結果。

3.2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組織對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進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測量的結果。

4.?引用文件

GB/T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JB9001B-2009《質量管理體系要求》

GB/T2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

GB/T19000-2008?《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

5.?職責

5.1質量管理部負責:

a)?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體系運行情況及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指標監測和測量;

b)?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合規性的評價;

c)?內審和管理評審中不符合的跟蹤監測。

d)?用于職業健康安全檢驗和測量裝置的統一管理,并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檢定、校準實施控制。

5.2設施部負責:

a)?業務范圍內機電設備、供電系統等狀態監測;

b)?公司內特種設備的年度監測及監視;

c)?公司生產制造廠區內(包括消防設備)設施環境噪聲的監測與測量;

d)?公司內部特種設備的管理;

e)?職業病防治和從事有關職業危害工作人員的監督管理及職業病防治涉及到的物質的測量與監視。

5.3人事部負責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的體檢工作。

5.4各職能部門負責對本部門業務范圍內相關與要求監測的項目實施監測;負責監測裝置的使用、維護和管理。

6.?工作程序

6.1測量與監視控制方法.

6.1.1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的監測

6.1.1.1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所涉及到的相關部門,應按照計劃時間和措施進行實施,每季度自檢一次,并保存自檢記錄。人事部應每半年根據管理方案的內容進行落實情況的驗證,并保留驗證記錄結果。

6.1.1.2檢查驗證的內容為責任部門對量化目標指標的參數達成情況。

6.1.1.3當檢查發現執行情況偏離或與目標指標不符時應作好分析和糾正措施,并對措施進行跟蹤,直至不符合消失為止。并按照《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6.1.2對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符合性的監測

每年第四季度由質量管理部對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有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符合性進行一次評價,如有新增或更改的應獲取并形成新的《外來文件(法律法規)清單》。

6.1.3環境監測

6.1.3.1公司設備部每半年對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標及能源消耗指標/環境管理方案的完成情況進行監測并記錄于《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實施效果評價表》

6.1.3.2由設備部聯系市環保局或區環保局,每年底對公司廢水、噪音、廢氣的排放進行檢測并保持檢測報告。

6.1.4職業健康安全監測

6.1.4.1特種生產設施的監測在生產副總經理組織下,由設備部開展如下工作:

a)?對生產過程中的產品設計、規程措施執行情況及生產情況進行監測,發現不符合或風險時督促責任單位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b)?組織對主要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實施監測,按規定的要求對高壓電器、高壓線路、重要設施、接地避雷裝置等進行監測;

c)?組織對特種設備的年度監測工作,每年根據設備檢修計劃邀請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公司的特種設備的檢測(如行車、叉車、電梯和儲氣罐等),并保持檢測報告;

d)?目前公司并無環保和安保檢測設施,如日后新購置則按檢定周期由質量管理部計量室委托具備檢定資格的機構進行檢測。

6.1.4.2設備部負責對消防設施動火安全進行監測,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安全。

6.1.4.3人事部負責對職業病防治管理監測

a)?由辦公室組織員工身體健康檢測,對從事有職業病危害、傷害的員工身體情況進行監督檢測方式和內容及頻率:

(1)?焊工、噴漆工、打磨工、車間女工一年一次進行職業病檢測;

(2)?機加工人員和女工最少二年一次進行常規體檢;

(3)?一般作業人員(指行政管理人員不含以上兩類人員)最少三年一次進行常規體檢。

b)?當發現不良健康現象時應視情況進行工作調離;當發現職業病時按國家有關職業病的管理條例進行上報有關部門和行政管理機關,并根據不同的職業病的類型安排不同的醫療單位進行專項治療,直至康復或穩定。

6.1.4.4工作環境的檢測

a)?設備部每年底邀請衛生防疫部門對公司的磨刀房粉塵、機加工車間噪音、噴漆車間氣體和電焊車間弧光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

b)?質量管理部需每年對公司遵循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評價,當發現不符合時按6.4.3條款和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程序中有關規定執行。

6.1.4.5各相關部門對涉及本部門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范圍內的績效進行監測。

6.1.4.6對相關方要求的監測。

a)?所監測的設備和材料與公司監測的設備和材料的控制要一致;

b)?相關方對資質、人員的要求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并與公司環境/職業健康安全與管理體系的要求相一致。

6.1.5被動的績效測量

6.1.5.1傷亡事故發生后,由設備部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

6.1.5.2設備事故發生后,由設備部進行調查、分析和處理。

6.1.5.3設備部每季度分別對傷亡和設備事故進行一次分析,發現規律性的傾向時應及時向總經理匯報。

6.2監測設備的校準與維護的控制方法

6.2.1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

6.2.1.1質量管理部根據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的要求,選擇適宜的監視和測量裝置,定期送檢,使精確度滿足使用要求。

6.2.1.2各使用部門按照對監視和測量裝置的要求提出采購申請審批,按《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有關條款執行。

6.2.1.3監視和測量裝置到公司后,按《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進行管理。

6.3控制措施有效性的監視和測量

6.3.1質量管理部對公司已識別的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險源和不可接受危險源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進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

6.3.2設備部對各部門按已識別的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險源和不可接受危險源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每半年進行一次監督檢查。

6.3.3各部門針對本部門控制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危險源和不可接受危險源所制定控制措施的運行控制情況及有效性,每季度組織一次全面檢查。

7.?相關文件

7.1《記錄控制程序》

7.2《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的獲取、識別與更新及合規性評價控制程序》

7.3《培訓控制程序》

7.4《糾正/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7.5《監視和測量設備控制程序》

7.6《設備管理控制程序》

8.?相關記錄

8.1《外來文件(法律法規)清單》QMS/R432-03

8.2《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實施效果評價表》?QMS/R451-02

8.3《安全檢查記錄表》?QMS/R446-26

8.4《安全生產檢查報告書》?QMS/R446-31

8.5《月度安全匯總表》?QMS/R446-33

8.6《員工工作事故管理記錄表》?QMS/R446-32

8.7《員工工傷及安全事故調查處理表》?QMS/R446-22

8.8《糾正/預防措施單》?QMS/R85-07

篇3: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測量測量控制程序

【目的】為保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正確有效地運行,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活動進行監督、檢查與測量,驗證各項安全生產制度措施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檢查安全生產工作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特制定本程序。

【適用范圍】本程序適用于公司范圍內所有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測量和監督、檢查管理。

【職責】

管理者代表職責。負責組織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活動,組織安委會全體成員參與,按職責進行明確分工,確定評定各環節的主要負責人,并協調各部門積極參與到評定工作中,并對其結果進行檢查。

1.職業健康安全部(下稱職安部)職責

1.1.負責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及施工現場安全管理的檢查。

1.2.負責消防工作的檢查。

1.3.負責監督職業衛生安全狀況,參與職業健康安全檢查。

2.設備技改部職責。負責對公司設備、設施進行安全檢查。

3.綜合辦公室總務專業職責。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的監督檢查。

4.人力資源部職責

4.1.負責勞動紀律、崗位和人員配置的檢查。

4.2.負責對員工和相關方的意識、培訓情況進行檢查。

5.各部門職責

5.1.負責對本部門的職業健康安全活動及效果進行檢查。

5.2.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監督檢查。

【內容】

1.各單位監督檢查工作程序

1.1.職安部制定公司年度監視和測量計劃,并實施監督檢查。每半年一次對目標、管理方案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測,并進行記錄,并將結果報送管理者代表,并向相關部門通報。

1.1.1.職安部依據《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對生產現場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1.1.2.質管認證部負責對生產工藝紀律進行監督檢查。

1.1.3.各車間管理人員及車間安全員對本車間安全情況進行檢查。

1.1.4.人力資源部負責監督各級工會的工作情況,監督相關部門的職業健康安全情況,參與職業健康安全檢查。

1.1.5.各部門對政府檢查活動應予以配合,按照要求提供必要的資料。

1.1.6.上述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各種檢查監測記錄的填寫及保存,

1.1.7.檢查記錄每半年進行一次匯總并報職安部備案。

2.特種設備的檢查按政府有關要求定期檢查。

1.2.對上述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或事故隱患,由檢查部門下發《事故隱患整改通知單》或通過檢各部門根據公司年度監視和測量計劃,實施監視和測量計劃。

1.2.1.設備技改部依照《設備安全管理程序》,對實施效果組織檢查。

1.2.2.職安部根據《職業病預防管理規定》,對實施情況及效果進行監督檢查,依照國家規定負責每年邀請有資質的單位對廠區有毒有害作業場所進行檢測,保存相關記錄。

1.2.3.綜合辦公室總務專業負責每年對職工進行一次職業健康體檢,并依照《食堂管理程序》對食堂衛生防疫進行監督檢查,保存相關記錄。

1.2.4.職安部依照《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對實施及績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消防器材、報警裝置進行檢定,并保存相關記錄。

1.2.5.人力資源部負責對《培訓、意識和能力控制程序》的實施及績效進行監督檢查,負責對勞動紀律的監督檢查。

1.2.6.其他部門按照主控的程序文件,對程序文件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1.2.7.職安部依據《安全生產檢查制度》對生產現場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1.2.8.質管認證部負責對生產工藝紀律進行監督檢查。

1.2.9.各車間管理人員及車間安全員對本車間安全情況進行檢查。

1.2.10.人力資源部負責監督各級工會的工作情況,監督相關部門的職業健康安全情況,參與職業健康安全檢查。

1.2.11.各部門對政府檢查活動應予以配合,按照要求提供必要的資料。

1.2.12.上述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各種檢查監測記錄的填寫及保存,

1.2.13.檢查記錄每半年進行一次匯總并報職安部備案。

2.特種設備的檢查按政府有關要求定期檢查。

3.對上述檢查過程中發現的不符合或事故隱患,由檢查部門下發《事故隱患整改通知單》或通過檢查通報等形式通知責任單位,按照《不符合、糾正和預防措施程序》處理,職安部每半年對安全隱患、不符合項、事故、事件等不良業績進行一次匯總、分類。

4.各部門負責本專業程序文件實施效果進行檢查,需要更改時依照《文件管理規定》執行。

5.各部門負責每年組織一次本部門對法律法規遵循情況的檢查和評價工作,并將評價結果提交管理評審。

6.各項安全生產制度措施的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評定,應從以下角度加以關注:

6.1適宜性:所制訂的各項安全生產制度措施是否適合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包括規模、性質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特點;所制訂的安全生產工作目標、指標及其在企業內部能得以落實的方式是否合理,具備可操作性;與企業原有的管理制度相融合的情況,包括與原有的其它管理系統是否兼容;有關制度措施是否適合于企業員工的使用,是否與他們的能力、素質等相配套。

6.2充分性:各項安全管理的制度措施是否滿足了《基本規范》的全部管理要求;所有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能否確保PDCA管理模式的有效運行;與相關制度措施相配套的資源,包括人、財、物等是否充分;對相關方的安全管理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