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尋找我們的伙伴――小蜜蜂》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尋找我們的伙伴――小蜜蜂》

2024-07-31 閱讀 9509

一、研究成員:

四年級學生

二、研究時間:*年3----7月

三、指導教師:孫曉麗

四、課題的提出:

同學們對蜜蜂能自己從很遠的地方找回家的特點感到好奇,許多同學講述了蜜蜂蟄人后會死的特點,引起了大家探究的欲望,同學們一致決定要對蜜蜂的活動展開調查。

五、研究目的:

通過開展一系列調查活動,了解蜜蜂的生活習性,了解蜜蜂對人類的貢獻。

六、研究組織形式:

1、制定計劃

課題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制定研究計劃,確定要研究的項目,如蜜蜂的身體,蜜蜂的習性,蜜蜂的產品等。

2、搜集資料

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到社會上搞調查,收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3、整理資料

小組同學將各自收集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粘貼,一起探討報告搜集資料的過程及自己的體會。

4、學生創造

根據調查和研究,我們對蜜蜂有了更多的認識,結合自己的體悟,寫關于蜜蜂的文章。

5、成果展示

將小組研究成果展示,讓全班同學參觀,評價,達到關愛蜜蜂的認識,激發起學生學習蜜蜂精神,勇攀科技高峰的欲望。

七、活動設計:

活動一:認識蜜蜂

活動目的:通過查閱資料,采集蜂標本,了解蜜蜂的身體結構及種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過程:

1、查閱資料,對蜜蜂的身體結構形成正確的認識。

2、采集蜂標本,觀察蜂的身體結構。

3、調查了解蜜蜂的分類,拓寬視野。

4、以小組為單位整理材料,裝訂成冊。

活動二:拜訪蜜蜂的家園

活動目的:通過走訪養蜂人,或上網查詢,了解蜂的養殖、蜂的分工。

活動過程:

1、走訪養蜂人,了解蜂的分工,蜂的養殖中的有關知識。

2、上網查閱或去圖書館查閱。

3、交流、總結。

4、裝訂材料成冊。

活動三:參觀蜜蜂的餐桌

活動目的:通過了解蜜蜂食性的好惡,激發學生愛蜜蜂→愛花源→愛環保的情感。

活動過程:

1、查閱資料,了解蜜蜂常采其花粉的植物種類。

2、各小組利用圖片或文字介紹蜜源植物。

3、交流收集的材料。

4、小組總結,查閱收獲及心得。

活動四:欣賞蜜蜂的成果

活動目的:通過調查,了解蜜蜂的勞動成果,體會"有付出就會有收獲"的道理。

活動過程:

1、去商場、藥店,走訪,了解蜂產品的種類及對人類的作用。

2、收集蜂產品的說明書,標識貼。

3、整理收集的材料,粘貼,裝訂。

4、小組交流、總結

活動五:蜜蜂的好朋友

活動目的:通過總結回顧自己的調查經歷,欣賞研究成果,認識到蜜蜂為人類做出的貢獻,懂得我們應該保護蜜蜂。保護環境的道理。

活動過程:

1、各小組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欣賞探究成果。

2、總結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及感想、體會。

3、評選優秀活動小組。

4、研究分工:

①一班學生負責調查蜜蜂食性的好惡。

②二班學生負責了解蜜蜂活動的規律。

③科技課代表負責制定計劃。

④科技課負責階段性總結。

⑤微機課代表負責利用網絡查詢無法解答的問題。

⑥三班學生負責了解蜜蜂釀蜜的過程。

八、研究內容:

1.蜜蜂喜歡采集什么樣的花粉,不喜歡采集什么花粉?

2.蜜蜂為什么會蟄人?蟄人后為什么會死去?

3.蜜蜂的活動有什么規律?

4.蜜蜂是怎樣釀蜜的?

5.蜂蜜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九、采取措施:

1.學生深入生活實際采訪、調查。

2.教師精心指導,幫助學生做出階段性總結。

3.充分發揮網絡作用。

篇2: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一、設計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點。它既包括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人自然社會、水的綜合利用等指定領域,也包括班隊活動、科技周、讀書節、藝術節等非指定領域。它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主體意識、實踐意識、合作意識,以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協作能力。因而在開發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過程中,我們注意了結合學校特色、學生特點、教育資源、教師特長等方面,創造性地整合、開發、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達到學科間內容間整合優化的效應。我們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九年一貫制學校課程整合與校本化實施研究》主課題引領下,提出了“以整合的思想及方法來重新規劃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提高全體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校辦學特色”的設想。

二、主題的提出:

華南實驗學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學校,學生在校的閑暇時間比較充裕,這就給我們集中開展各類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春天來了,語文老師帶領學生“寫春天”,音樂老師帶領學生“唱春天”,美術老師則帶領學生“畫春天”,我從他們身上受到啟發,決定帶領學生開展以“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春天的迷人和萬物的蓬勃生命力。

、資源的利用:

1、離學校不遠處的丹陽花王公司是我們的校外綜合實踐基地之一,學生公寓后面有一塊5畝見方的“紅領巾種植園”,這是我們的校內綜合實踐基地。

2、學校的一大批生活老師勤勞樸實,有著豐富的種植經驗,他們很樂意指導孩子們進行勞動實踐。

3、學校圖書館藏書量豐富,設兒童文學館、國學館、外國文學館等各一個,便于學生閱讀查找各類資料。

四、課程目標設計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走進自然、研究自然的系列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生機活力,激發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熱情,了解保護植物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他們生態意識、生態責任感的提高,更好地建立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

2、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了解校內外和居住地的植物種類、形態結構及其生長規律,初步認識植物的豐富與精彩。

3、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開展調查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

②通過制作植物標本、繁殖植物,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歸納、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活動準備:

1、分組落實:教師把按活動要求進行分組,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活動小組;

2、制訂計劃:各組長負責,小組討論共同制訂活動計劃、調查提綱、活動記錄表等;

3、物質準備:自制花盆等器具、放大鏡、記錄本、尺子、照相機等;

4、思想教育:在實踐過程中注意安全,調查訪問及與家長、生活老師等的交流過程中注意文明禮貌,講究方式方法,獲取真實的第一手資料,獲得真切的實踐體驗。

六、探究方法:

1、資料分析法:以個人獨立研究為主,要求每個同學從圖書館、網絡上查閱有關身邊的植物的相關資料(圖片),了解在身邊的植物種類、生長特點等;

2、實地考察、實驗觀測法:在個人觀察、動手移栽培植植物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研究;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到校內外和居住地實地拓展觀察,做好有關植物觀察記錄。

3、訪問調查法:了解同學和家長對于植物的認識和保護植物的建議,了解植物的培植及保護措施。

七、內容要點:

(一)、基本活動:初步認識植物

通過圖書館、網絡查詢、搜集植物的相關資料,通過觀察進一步了解植物的形態、結構及其生長規律。

(二)、延伸活動:嘗試繁殖植物和藝術再現植物

1、在園藝師、科學老師的指導下嘗試不同品種的野草、花卉栽培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工藝創作,藝術再現植物,以植物為材料的賀卡、紀念卡、書簽、葉脈畫及小工藝品的制作。特別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廢舊材料制作花盆等,確立“變廢為寶”的藝術觀。

(三)、探究活動:我們的綠色行動

通過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規律,通過多樣的活動加深“愛植物,保護植物”的生態意識。采用調查分析和采訪有關技術部門、負責部門,對校園及身邊的植物保護提出自己的“金點子”。

八、實踐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四個步驟:走近春天、撫摸春天、走進春天、享受春天。

(一)走近春天。

1、參觀花王公司。

通過參觀,從花王公司及其園藝師、工作人員的介紹中,了解各種花木的名稱、生長習性等相關知識。

2、調查校園花木。

布置同學們對校園里的花木進行調查、識別,做好相關記錄。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我們通過兩種途徑來解決:

(1)聘請花王公司工作人員做現場講解;

(2)鼓勵學生去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

3、制作校園植物名片。

指導學生每人精心制作校園植物名片2-3張,并選擇其中優秀的名片封塑后給植物們掛上名片。

4、學生及時寫下感悟。

(二)、撫摸春天。

為了增強孩子們關愛生命的意識,使它們深刻感受到生命孕育過程中的艱辛,我們緊接著開展種子發芽觀察活動。

1、自制種子發芽觀察盒。

鼓勵學生在美術課上自己動手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種子發芽觀察盒。

2、種子發芽觀察。

指導學生在自制的觀察盒里種上豌豆和黃豆種子,定期適量澆水、施肥,觀察它們的發芽過程。

3、舉辦“種子發芽觀察展”。

等到大家的種子都發芽成功了,我們舉辦“種子發芽觀察展”。

4、學生及時寫下感悟。

(三)、走進春天。

1、自制花盆。

2、移栽野花野草。

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放假時間,在家長的帶領下去野外找一找、認一認各種野花野草,并選擇1-2種移栽進花盆里帶到學校。

(為了避免太多重復,鼓勵他們選擇那些比較特別、少見的進行移栽。)

3、調查認識花草。

⑴開展班級“移栽作品交流會”,同學們爭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⑵提出了問題;

⑶上網或到閱覽室查找有關野花野草的知識。

4、舉辦“移栽作品”展。

在學校圖書樓下面布置展覽,讓老師和同學前來參觀。

5、學生感悟展示。

(四)、享受春天。

1、開展種植園種植活動。

⑴在經驗豐富的生活老師指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選種了青菜、黃瓜、蠶豆、莧菜、四季豆、玉米等多個品種,利用勞動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以及課余時間翻地、下種、栽苗、澆水、鋤草、下肥;

⑵成立了種植園跟蹤觀察記錄研究小組,研究觀察、記錄情況。

2、開展豐富多彩的收獲活動。

在蔬菜等成熟后,組織同學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實踐體驗。

(如用自己種的綠色青菜下面條、包餃子,為老師送上一根鮮嫩的黃瓜,把蔬菜賣給食堂,用掙來的錢支援貧困學生……)

3、學生記錄感悟,教師撰寫論文等。

九、活動反思研究。

就“如何進一步優化綜合實踐活動的系統建構,充分發揮它的課程張力?”等問題作專題研究。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走近印刷》活動方案

“輕叩詩歌大門”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我與經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小學寒假“過快樂文化年”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海濱三小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我愛我家》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20**年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方案

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篇3: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走近印刷》活動方案

一、前期準備

1、搜集有關印刷術的相關知識,(如歷史背景、發明者、發明過程、特點、演變情況等)回顧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歷程。

2、登陸金羊網,了解中國報紙的發展、印刷技術的發展(羊城晚報擁有非常先進的印刷技術和設備)

二、參觀過程

1、參觀印刷廠生產第一線,觀看印刷制作的全過程,讓同學們近距離地感受高科技生產的氣息。

2、攝影(將你感興趣的場景或事物拍攝下來)

三、活動成果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優秀作品將放在校園網或校內展示。)

1、參觀的心得體會,用ppt的形式。

2、以印刷術、中國報紙發展為主題,用電腦排版、設計制作手抄報,并打印出來。

3、“創意diy”:利用廢舊印刷品制作工藝品,變廢為寶。

綜合實踐活動《走近啤酒》活動設計

一、前期準備

1、利用網絡或書籍了解啤酒的發展歷史、分類、原材料等知識。

2、了解中國啤酒工業發展的歷史(包括珠江啤酒廠生產的先進技術)。

3、了解啤酒的釀制原理、生產過程。

二、參觀過程

1、文字記錄(將你感興趣或覺得有用的資料摘抄在筆記本上)。

2、攝影(將你感興趣的場景或事物拍攝下來,例如:啤酒的生產、包裝過程)

三、活動成果展示

(以小組為單位,優秀作品將放在校園網或校內展示。)

1、制作一份精美的《走近啤酒》為主題的手抄報或ppt。

2、仿制啤酒生產過程的模型。

3、“創意diy”:利用啤酒瓶、罐、蓋、商標等制作成一些物品。

相關文章: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20**學年第一學期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