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024-07-31 閱讀 7965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摘要: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承擔著發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將兩者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融合是家長和老師共同面對的問題。

主題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互促進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者們將人的教育劃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三字經》有這么幾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就說明教育兒女不僅僅只是供養兒女吃穿,如果不好好教育,那就是父親的過錯。作為教師如果不嚴格要求學生,那就是做老師的懶惰,教師的不對。在幾個字中就簡單的概括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配合默契的話,就能充分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其體現如下: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教學目的

教育的總體目的是使孩子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與家長的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學校教育是一種針對許多孩子的共同點的“共性教育”,這種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標準化”,即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在某一階段都達到某一個標準,但是我們知道孩子的主要特點是具有獨特性,每個孩子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不僅表現在外貌有不同,同時也表現在內在的心理、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目的是: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針對自己孩子特點的“特殊教育”。而學校的普遍教育無法滿足每個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為只有家長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學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起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主要的體現應該是嚴和愛相結合。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共同的愿望;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是廣大老師追求的目標。然而每個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方面起著很重要的因素,但無論從那些方面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充滿著愛,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有的父母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但是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正確地引導孩子,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有的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有的家長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或者家長與老師溝通后,認為孩子不好,范錯誤的話,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從上面有的家長的錯誤認識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要舍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然而,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都認為教育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們所忽視。其實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教學任務的專一。學校惟一的使命是培養人,其他任務都是圍繞著培養人來實現的。學校教育有專門教育者

篇2: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校互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摘要: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學校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承擔著發展家庭教育的重任。如何將兩者教育的理念更好地融合是家長和老師共同面對的問題。

主題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互促進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學者們將人的教育劃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三字經》有這么幾句: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就說明教育兒女不僅僅只是供養兒女吃穿,如果不好好教育,那就是父親的過錯。作為教師如果不嚴格要求學生,那就是做老師的懶惰,教師的不對。在幾個字中就簡單的概括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配合默契的話,就能充分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其體現如下:

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教學目的

教育的總體目的是使孩子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能,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校與家長的教育目的是不同的:學校教育是一種針對許多孩子的共同點的“共性教育”,這種教育的最大特點是“標準化”,即在教學過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學生在某一階段都達到某一個標準,但是我們知道孩子的主要特點是具有獨特性,每個孩子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不僅表現在外貌有不同,同時也表現在內在的心理、素質、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目的是: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針對自己孩子特點的“特殊教育”。而學校的普遍教育無法滿足每個家庭的需求,只有家庭教育才能完成,因為只有家長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學校和家庭要相互配合起來,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最主要的體現應該是嚴和愛相結合。

讓子女有出息是家長共同的愿望;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是廣大老師追求的目標。然而每個家庭教育子女的方法多種多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家長素質等方面起著很重要的因素,但無論從那些方面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充滿著愛,但是,當愛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時,對孩子的愛就成為極端的愛,有的父母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但是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正確地引導孩子,讓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有的家長過分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了許多本應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這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降低了他們的自立精神與自信心,這種愛限制了孩子的自我發展,對孩子將來獨立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有的家長在觀念上錯誤地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當孩子的表現與家長的想象不一樣時,或者家長與老師溝通后,認為孩子不好,范錯誤的話,就通過打罵來解決問題,這種做法往往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這種愛給孩子帶來的不是歡樂,而是痛苦。從上面有的家長的錯誤認識這往往會導致孩子身心發展出現障礙,心靈發生扭曲,對孩子將來的人生發展有著不良影響。

家庭教育中父母在生活上既要給予子女適當的之愛,在政治上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要舍得讓他們到艱苦環境中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才能鍛煉出人才,成為真正有作為的人。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然而,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都認為教育僅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被人們所忽視。其實學校教育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學校教育的特點主要表現在教學任務的專一。學校惟一的使命是培養人,其他任務都是圍繞著培養人來實現的。學校教育有專門教育者

篇3:校訊通在家校教育中作用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

淺談校訊通在家校教育中的作用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

摘要:校訊通是加速校園信息化進程、實現交互式溝通的重要手段。小到“家庭作業的發布”,大到“緊急通知”,“安全問題的宣傳”,“新教育理念宣傳”,“家校溝通”,它在家庭和學校之間搭建了一座以學生為中心的橋梁,使得家校互聯、家校合作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加快捷、有效。校訊通讓教育實現家校統一,讓溝通每時每刻,讓孩子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關愛中健康成長。

關鍵字:校訊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交流平臺

創新點:利用校訊通為平臺,通過教育網絡互動,促進了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關系,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保持教育的統一性;使教師、家長育人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正文: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最完備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這就是說教師和父母都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的教育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的時間很多,而在這些時間里,卻是我們老師教育的盲區,所以我們要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就成了重要工作,孩子的教育需要合力,校訊通就完成了這個角色。

校訊通系統正如其名,是一個實現老師、家長、學生三方交流的平臺。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實現了老師、家長、學生信息互通,達到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為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培養孩子提高的很好的方式。充分利用好校訊通,的各項功能,能有效的改善家長與班主任、學生與班主任、家長與學生的關系,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班主任,它實現了學校與家長全方位的溝通,使老師和家長之間搭起了一座美麗的橋梁,增強了教育合力,達到了教育效果的最佳狀態。

一、校訊通,班主任工作的好助手。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瑣的,有很多事情需要和學生家長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流,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能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方式、內容和要求,使家長能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配合學校開展教育,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但每學期的一次家長會遠遠不能滿足學校與家長的溝通互動。而校訊通使教師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轉變。

以前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家訪、校訪、電話訪,家訪對班主任精力牽扯太大,校訪太鄭重其事,在學生看來是很嚴重的懲罰,而且家長工作也很忙,對一些特別調皮的學生,經常叫家長來學校,家長感覺到很沒面子也煩,反倒不利于協助老師教育學生;電話訪則太耗資,成本太高不能經常使用。而校訊通方便快捷、省時省力,學生與家長也樂于接受。孩子在校的一天表現情況一條消息就清清楚楚了;學生的每次考試成績,試卷中存在的問題,班主任對學生的評語一個短信家長一目了然。每次學校進行重大的集體活動,通過短信平臺把學校要求通知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和幫助,能使活動效果增色許多。如本學期四月份的一個中午放學后,接到學校的通知,下午要在我班錄一段有關開展課外閱讀的錄像,要求全體學生穿校服,帶校本材料,由于和平時的要求不同,我及時利用校訊通短信平臺通知了學生家長,結果下午全體學生都按要求著裝,做好了相關準備,順利完成了學校不值得任務,得到了領導的表揚。此外我還會在期中或期末考試前,提示家長注意孩子的飲食和休息,以免生病;在小長假或寒暑假,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用電、交通、網絡、游泳、滑冰、放鞭炮等等各方面的安全問題;在假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提醒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并準備好新學期的學習用品……所以校訊通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成為了班主任老師的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