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依據幼兒年齡特點設計科學教育活動

依據幼兒年齡特點設計科學教育活動

2024-07-31 閱讀 5217

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科學教育活動

摘要:幼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取廣泛的科學經驗,學習科學方法,發展智力和好奇心,感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悅的情緒體驗,產生學科學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關注和熱愛。而科學素質包含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對科學的情感和態度三個方面。在進行科學教育時,如遺忘或偏重于某一方面,將會偏離科學素質早期培養的基本出發點。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準確定位;適當引導;活動材料

正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是對科學教育活動的各要素(即日標、內容、材料、學習活動、媒介、時間、環境和方法)按一定的方式進行編制和處理,從而形成特定的相互關系的過程。它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學科領域層次、單元教育活動層次和具體教育活動層次。這里的科學教育活動設計是指具體活動層次的設計,是根據已經擬訂的學期、月或周計劃對某一具體活動的設計。

一、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準確定位

(一)教育內容的選擇。

科學教學不同于過去的常識教學,在原“常識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科技、環境保護等新內容,所以內容選擇的范圍相當大。教育內容的生活化不僅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它更是引發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條件。教師要發現、保護、培植幼兒可貴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例如,自由活動時,幼兒喜歡將黑板上的磁性教具一塊塊排隊,其實他們對磁鐵有所發現并在探索;在玩彈力球時,孩子們將它們壓扁又恢復,并且樂此不疲,教師就應因勢利導,擴展成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生成科學教育活動。

(二)教育內容的劃分。

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一個教學內容可以適合大、中、小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同時學習的情況,其實這就是教學內容的劃分。例如,水這個教學內容包括很多小的內容,水無色無味的特征、水的流動性、水的三態、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水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等,水的基本特征就是小班幼兒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大班幼兒在學習時,水的基本特征已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對水的沉浮現象、水能使光發生折射等現象產生疑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幼兒的特點選擇重點內容。如果把發現了解水的沉浮現象作為大班幼兒學習的重點內容,那么了解水與物體的沉浮關系就是難點內容,因此教師在活動前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觀察、評估幼兒,準備教學用具,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現象、狀況以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要盡全力做出最全面的預測,確定合適的重難點內容,是成功的幼兒科學教育的必要前提。

(三)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求

1、發展性: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著眼點,幼兒的發展應是全面的發展。

2、趣味性:設計的著眼點應放在幼兒活動的趣味性上。通過科學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開放性:活動的形式和設計的思考等都應是開放性的。如提問不限于惟一的答案,形式不局限于單一性,還可以延伸到園外、社區等地進行。

4、活動性:要使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通過他們自身的動手、動腦、動口等操作活動來與環境進行交往,主動發現,獲得經驗,得到發展。因此,要提供幼兒充分活動的機會。

5、整合性:要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中,完成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各自的整合。活動目標中有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的整合;內容中可有科學內容之間的整合,也可將科學內容和其他領域的內容整合。如“春天”主題中還可容納語言、美術、音樂等方面的內容。

二、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設計與指導

正規性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內容,提供相應材料,有步驟地開展幼兒科學探索活動,最終達到教育目標的形式。它是面向全體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這里主要談活動目標的設計、教師提問的設計和活動過程的設計與指導。

(一)活動目標的設計

教師要根據幼兒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和該年齡階段的目標,結合每次活動內容的具體特點,對幼兒提出全面、恰當的要求,使幼兒在活動結束時能夠達到的目標。具體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

篇2:依據幼兒年齡特點設計科學教育活動

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科學教育活動

摘要:幼兒科學教育是指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取廣泛的科學經驗,學習科學方法,發展智力和好奇心,感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悅的情緒體驗,產生學科學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關注和熱愛。而科學素質包含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對科學的情感和態度三個方面。在進行科學教育時,如遺忘或偏重于某一方面,將會偏離科學素質早期培養的基本出發點。

關鍵詞:幼兒科學教育;準確定位;適當引導;活動材料

正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是對科學教育活動的各要素(即日標、內容、材料、學習活動、媒介、時間、環境和方法)按一定的方式進行編制和處理,從而形成特定的相互關系的過程。它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學科領域層次、單元教育活動層次和具體教育活動層次。這里的科學教育活動設計是指具體活動層次的設計,是根據已經擬訂的學期、月或周計劃對某一具體活動的設計。

一、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準確定位

(一)教育內容的選擇。

科學教學不同于過去的常識教學,在原“常識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科技、環境保護等新內容,所以內容選擇的范圍相當大。教育內容的生活化不僅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而且它更是引發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條件。教師要發現、保護、培植幼兒可貴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例如,自由活動時,幼兒喜歡將黑板上的磁性教具一塊塊排隊,其實他們對磁鐵有所發現并在探索;在玩彈力球時,孩子們將它們壓扁又恢復,并且樂此不疲,教師就應因勢利導,擴展成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生成科學教育活動。

(二)教育內容的劃分。

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一個教學內容可以適合大、中、小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同時學習的情況,其實這就是教學內容的劃分。例如,水這個教學內容包括很多小的內容,水無色無味的特征、水的流動性、水的三態、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水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等,水的基本特征就是小班幼兒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大班幼兒在學習時,水的基本特征已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對水的沉浮現象、水能使光發生折射等現象產生疑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幼兒的特點選擇重點內容。如果把發現了解水的沉浮現象作為大班幼兒學習的重點內容,那么了解水與物體的沉浮關系就是難點內容,因此教師在活動前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觀察、評估幼兒,準備教學用具,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現象、狀況以及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要盡全力做出最全面的預測,確定合適的重難點內容,是成功的幼兒科學教育的必要前提。

(三)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要求

1、發展性:促進幼兒的發展是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著眼點,幼兒的發展應是全面的發展。

2、趣味性:設計的著眼點應放在幼兒活動的趣味性上。通過科學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開放性:活動的形式和設計的思考等都應是開放性的。如提問不限于惟一的答案,形式不局限于單一性,還可以延伸到園外、社區等地進行。

4、活動性:要使幼兒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通過他們自身的動手、動腦、動口等操作活動來與環境進行交往,主動發現,獲得經驗,得到發展。因此,要提供幼兒充分活動的機會。

5、整合性:要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中,完成活動目標、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各自的整合。活動目標中有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的整合;內容中可有科學內容之間的整合,也可將科學內容和其他領域的內容整合。如“春天”主題中還可容納語言、美術、音樂等方面的內容。

二、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設計與指導

正規性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內容,提供相應材料,有步驟地開展幼兒科學探索活動,最終達到教育目標的形式。它是面向全體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這里主要談活動目標的設計、教師提問的設計和活動過程的設計與指導。

(一)活動目標的設計

教師要根據幼兒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和該年齡階段的目標,結合每次活動內容的具體特點,對幼兒提出全面、恰當的要求,使幼兒在活動結束時能夠達到的目標。具體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促進幼兒的發展;

篇3:幼兒科學教育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科學教育

名詞解釋:

幼兒的科學實驗:指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改變變量,以發現客觀事物的變化及其因果聯系的方法,

集體教學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課題內容提供相應的材料,面向全體幼兒開展的科學探索活動,

教育目標:是人們在進行教育活動之前,在頭腦中預先存在著的教育,活動過程結束時所要取得的效果,是對教育效果的期盼和要求、

科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正確的認識和知識體系,同時也是人們探索世界獲取知識的過程,還是一種世界觀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態度、

簡答題

一,兒童的科學特點?

1,兒童科學是一種經驗的層次的科學知識,

2,兒童科學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

3,兒童科學是對世界獨特的理解,

二,教育內容可分三個方面?

1,了解自然環境及其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2.探究身邊事物的特點及變化規律

3.感受科學技術及其對生活的影響

三,活動導入環節的設計

1.讓幼兒直接操作材料而導入活動

2.通過簡短的指令導入活動

3.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提出問題導入活動

4.通過演示導入活動

5.通過謎語,.兒歌.,故事.,導入活動

四,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的指導要求?

1.觀察分析幼兒的行為

2.適當與幼兒的活動

3.保證幼兒活動的機會

4.合理運用評價的手段

5.集體小組和個別指導相結合

認識西紅柿,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認識西紅柿的主要特征

2.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并享受探究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西紅柿,盤子,刀子,西紅柿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西紅柿的外部特征

1.引導幼兒通用觸摸覺感知西紅柿是軟的,硬的,光滑或者粗糙

2.引導通過視覺感知西紅柿是紅的,圓的

二,認識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1.切西紅柿,探索表達交流西紅柿的內容的內部機構和特征

2.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內部機構的特征

3.有序的總結西紅柿特征

三,品嘗西紅柿感知表達西紅柿的味道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