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寫作論文小學作文教學要善于開拓學生思維
小學寫作論文小學作文教學要善于開拓學生思維
摘要:在指導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有這種現象:對內容,教師指導過細,對文章的結構限制過死,教師思考多,講得多,多數學生是吃現成飯。這樣寫出的文章只能是內容大同小異,結構千篇一律,仍沒有解決作文難的問題。
仔細來想,原因是學生未打開思路,只局限于一個框框里。俗話說“文成于思”,思維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的強弱,思維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作文水平的高低。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思維品質訓練這個突破口,開拓學生思維,教給學生訓練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即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深刻性、評判性、敏捷性。
關鍵詞:靈活性;獨創性;深刻性;評判性;敏捷性
在指導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有這種現象:對內容,教師指導過細,對文章的結構限制過死,教師思考多,講得多,多數學生是吃現成飯。這樣寫出的文章只能是內容大同小異,結構千篇一律,仍沒有解決作文難的問題。
仔細來想,原因是學生未打開思路,只局限于一個框框里。俗話說“文成于思”,思維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的強弱,思維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作文水平的高低。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緊緊抓住學生思維品質訓練這個突破口,開拓學生思維,教給學生訓練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即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深刻性、評判性、敏捷性。
一、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就是培養學生從同一問題中尋找不同解決辦法的思維品質。我是這樣做的:
1、開拓學生思路,同一寫作題目,靈活選擇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上作文課時,為了打開學生的話匣,根據學生特點,精心創設情境,善于投“一石”以激千層浪,使學生個個都有話可說。如某個同學說:值得我尊敬的人是媽媽,另一個說:是爸爸,我激發學生敢于另辟蹊徑;你說校內的,他找校外的,你說熟悉的,他找陌生的,這樣學生的思路開闊了,寫作題材就豐富了。
2、引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交流形式。有些學生平時能說會道,但一進課堂就“金口難開”,這成了作文指導的一大障礙,原因是課堂對學生的紀律約束多,老師對學生說的話要求高,學生感到拘謹,怕說錯。為了掃清這一障礙,我就讓學生靈活多樣的進行交流,比如:自主選擇交流對象,作文課上我提倡學生想跟誰說,就跟誰說,自主結伴交流;自主選擇交流話題,如指導《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時,我就讓學生自由交流,好事、壞事、丑事、趣事都行;自己支配交流形式,除全班交流外,還可以分組辯論、自說自演、促膝談心等都行,只要學生能敞開心扉,活躍思維,大膽地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3、啟發學生靈活運用表達形式。不限文體和寫作方法,不列統一的寫作提綱而讓其填充,讓學生開動腦筋,尋找恰當的表達形式,如:習作《我想對你說》時,我就啟發學生可以寫人、記事、寫景、寫物、編故事、寫讀后感、觀后感都可以,安排好結構后,動筆時可根據內容特點,先寫中間重點部分,后寫開頭、結尾,可把主要內容寫清楚了,再考慮次要內容,再考慮形式的完美。這樣學生靈活構思的過程,也是開拓思維,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