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教師優秀論文)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轉)
《新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與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把它當作一門特殊的語言來研究,要確立數學語言培養的觀念。
一.課堂現狀。
目前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有如下現象:
1.幾個優秀學生的發言代替了全班學生的發言。
2.發言的同學語言羅嗦、表達不完整或詞不達意。
3.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站起來發言或站起來了,發言聲卻很小。
4.課堂上只聽到教師的“精彩講解”而很少聽到學生的聲音。
二.原因所在。
1.老師不放心。
我們擔心一旦放開了讓學生說,會浪費很多時間,教學任務就完成不了。所以,為了趕進度,我們不得不進行著“一言堂”,忽略了學生思維的表達。學生也就習慣于聽從教師的講解,滿足于被動的完成任務,不會自己思考,不會和同學交流。
2.學生不想表達。
關于課堂發言,老師們一直很重視,但是課堂上依然存在著越到高年級舉手發言的孩子越少的普遍現象。這除了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低年級的時候我們沒有把握好時機,為孩子打好口頭表達能力的基礎。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從低年級抓起,讓學生“說”好數學。
比如我調查了我班學生上課不愛表達的原因大約如下:
害怕自己說錯。(多數同學)
上課變小動作,說小聲話,導致不會回答。(個別人)
有時是不會回答,有時是被別人說了。(個別人)
因為不懂,所以不想舉手。(個別人)
因為太累了。(個別人)
懶得思考。(個別人)
留給思考的時間太短。(個別人)
【我的做法:針對這些原因,我嘗試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及時表揚他們的表達。這是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了,慢慢地,持之以恒地學生會樹立起愛發言的自信心。比如,用語言夸獎:聲音真甜、說得很流利、很勇敢、表達得很清晰、有進步、真像個小小播音員、好棒啊!……(眼神也要和學生近距離地交流,發出真誠的微笑)。用動作夸獎:豎起大拇指、全班有節奏的掌聲、拿起自己的耳麥給孩子擴音···。我也會在上完一節課,全班廣泛性地評星,貼在自己的數學書上,只有極個別沒評上。這些做法很簡單,但堅持做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現在我班的孩子發言非常積極,令我滿意。今后我將針對發言的質量做一些嘗試。】
【關于“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太短”,這一點我將多關注他們思考的表情、動作,氣氛,以此來判斷他們是否想好了,小組討論是否完成了,然后再提問。】
3.教師缺乏鼓勵。
賞識和鼓勵,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發現,表達能力較好的班級,教師對他們的表達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即使學生表達得不夠完整老師也進行了鼓勵。而數學表達相對較弱的班,老師對學生的賞識和鼓勵是比較少的。建議不要吝嗇我們的鼓勵與贊賞。
4.示范作用不強。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數學教師的語言準確、精煉,邏輯性強,“像敲釘子
篇2:關注小學生表達能力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研究
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研究
內容摘要:在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對于每個社會人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良好的語言修養,恰如其分的表達,優雅的語態,無疑成為“未來人”的必備素質之一。口頭語言作為人們交流的工具,比起書面語言來,起著更直接更廣泛的作用。因此,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客不容緩。
關鍵字: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見,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形勢下,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
1、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
語言學習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包括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和創造語言的興趣。而激發學習興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不斷地表達與交流語言,在語言交流中提高學習興趣。
2、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學生高效積累生動、規范的語言。
“積累”一詞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頻頻出現,“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沒有語言量的積累,難有語文能力質的飛躍。而教師指導學生掌握一些策略積累語言,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意義深遠。
3、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主要想解決學生能聽會讀卻不愿意或不善于進行語言表達的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說”和“寫”能力。
4、小學生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研究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根據皮亞杰的研究,小學中高年段的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向“形式運算階段”過渡的關鍵期。本課題通過“說”“寫”等語言實踐有力地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總之,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開發智力,增長能力,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特別是機械記憶能力特別強,如果結合語文教材的教學從入學開始就對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語言積累訓練,讓學生多背誦一些古詩、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多背誦一些成語及格言警句,加大課外閱讀量,摘抄并背誦其中自己喜歡的詞語,這樣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學生的語言積累就會更豐富,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寫文時,話語就會自然涌于筆端,語文素質一定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充分的培養。
基于上述情況,如果采用“激勵”
篇3: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與培養
關于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相應地提高了對小學數學語言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數學語言的訓練,在小學階段限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數學語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并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語言是具有一定的形、音、義的符號系統,數學語言就是表達數學關系和形式的符號系統。在學生進行抽象思維過程中,數學語言充當著第一信號系統的感性刺激物,起著其它信號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數學思維過程中,學生正是用數學語言進行邏輯思維的:用數學語言來凝結某一概括性的結論,形成概念;用數學語言來凝結某一判斷性的結論,作出判斷;用數學語言來凝結某一序列性的結論,進行推理。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和態度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這四個方向的目標是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的需要。筆者普通話等級一級乙等,所擔任學科成績連續十多年位于全鄉前兩名,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與研究,得出一些淺顯的課題結論,總結如下:
第一、啟與嚴相結合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做到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讓學生自讀。重點、難點和疑點讓學生議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讓學生概括,規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論讓學生構建。
所謂嚴,就是嚴格要求學生說完整的話,表達要準確,嚴謹,表述簡明扼要,并合科邏輯。把啟迪思維和嚴格訓練結合起來是發展教學語言的首要一環。
第二、學生在動手、動口中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是密切聯系的。從一年級起,筆者就注意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和訓練,給學生多說的機會,鼓動學生動口說,通過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學9+幾時,出示:9+3=?不僅讓學生動手作學具,而且讓其口述操作過程。首先給操作小棒的過程表達“湊十”的思路,因為9根和1根湊成10根,所以把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和1根湊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共12根,引導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因為9和1湊成10根,所以把3分成1和2,9和1相加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等于12。再如:“教學兩位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時,出示例題:34+2=,34+20=,讓學生擺小棒找出它們的答案。然后比較這兩首題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兩位婁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時,出示例題:34+2=,34+20=,讓學生擺小棒找出它們的答案。然后比較這兩道題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兩位數加一位數,要先將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兩位數加整十數,光將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學生做題的準確性和速度,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語言訓練應該突出在應用題教學中。
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數學語言基礎,教學中組織學生說算理,說思路,更要訓練學生數學語言準確性、有序性,以數學語言促其思維。可以開展:
1、式題表述訓練根據每個式子題,譯成文字題,讓學生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述。如(7+2.3)×5譯成:①7加2.3的和乘以5,積是多少?②5乘7與2.3的和,積是多少?③把7和2.3的和擴大5倍,得多少?④5個7與2.3的和,積是多少?
2、編題激發思維訓練創建不同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根據指定的思路去組織語言進行說的訓練。如某農場原有化肥5噸,,農場現在存化肥多少噸?學生補充:①現在又買來化肥7噸;②已用去化肥3噸;③現在買來3車化肥,每車5噸。
3、應用題教學時引導學生審題時說題意,析題時說思路,解題時說列式依據,訓練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敘述。如教學連乘應用題時,出示: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賣11元,一共可賣多少元?首先讓學生認真審題,其次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知道有5箱熱水瓶,求一共可賣多少元?要先算5箱共賣多少個,或知道每個熱水瓶賣11元,一共可賣多少元;要先算每箱熱水瓶賣多少元,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思路,列出相應的算式并解答出來。
另外,語言訓練,還應突出在幾何圖形教學中,可讓學生邊操作邊演示,分組討論,形成空間觀念,使之向抽象邏輯思維邁進。
總之,數學語言訓練要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點到面,長期進行,挖掘教材優勢,以科學嚴格的語言訓練來調節思維,來達到訓練的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