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2024-07-31 閱讀 8751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霍邱縣“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組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是國家課程規范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科研立項課題,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的母語教育研究》子課題,課題編號為**年度107號,由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教研室方繩東、六安市教研室嚴仍江領題,全縣有30所小學、100余名語文教師參與研究,**年8月接受中期檢查,**年9月被確定為重點課題。經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已經取得較大效果,實現預期研究目標。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低年級同學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童話、故事、游戲,是想像力最敏感的時期。愛因斯坦指出:“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步的源泉。”

根據現狀調查分析、研究,我們感到當前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對寫話教學不夠重視。雖然“寫話”、“習作”已編入教材,但教師仍只重視識字寫字、閱讀教學,忽視“寫話”,對此缺乏有效的指導。常見的是從課本中找詞語讓同學模仿造句,或者是填填空而已,忽視積累,更不能將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從同學方面來說,農村的小朋友,特別是許多留守同學,課外閱讀量較小,對大千世界的接觸面太窄,加之家長總體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寫話時詞語貧乏、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等現象嚴重存在。他們對寫話興趣不高,普遍認為寫話是“苦差使”,懼怕寫話,厭倦寫話,談寫色變,不知從何入手,發生依賴家長或他人心理。低年級寫話缺乏有效指導,質量不高,就為中高年級習作留下了“隱患”。重視和改革低年級寫話教學,提高寫話質量,這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規律的要求,是課程規范賦予廣大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怎樣正確引導同學寫話,使之“望文生趣”,樂此不疲,從而打下牢固的寫話基礎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確立了“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這一研究課題。

本課題研究旨在落實課程規范中關于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有關要求,提高教師對寫話教學的認識,提高教師素養和寫話教學能力。在寫話課堂教學實驗中,充沛尊重同學的個人興趣與喜好,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使同學在一種快樂、輕松的積極狀態下盡情地說,自由地寫,盡情展開想像的翅膀。該課題對沖擊保守的教學方式,打破常規思維定勢,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同學多角度、多層次觀察認識事物,發明性地發現、想像與表達事物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究和嘗試。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一)確立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在課題論證立項階段,我們重點依據的研究理論是:

1、《語文課程規范》在第一學年段(1-2年級)的“階段目標”中對低年級寫話提出的三條具體要求。即: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身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身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主觀與客觀、相對與絕對、接受與發現、結構與建構、普遍性與具體性的辯證統一。因此,我們認為,在寫話教學中,同學可以根據生活積累,在創設的教學情境的刺激下,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通過參與、體驗、感知,通過想象、聯想,能實現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重組與構建,獲得說話、寫話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1、寫話是低年級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重在培養同學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教師要從培養同學的興趣入手,使同學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寫話,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2、鼓勵同學將自身學到的詞語應用于寫話實踐。鼓勵同學傾吐自身的真情實感和自身的獨特感受。教師要善于捕獲生活中的素材,要成為寫話資源的開發者,引導同學學會觀察、感受生活、積累生活、熱愛生活。

3、教師要引導同學多看課外書,豐富生活和語言積累。教師要教給同學閱讀的方法,學會仔細地品味,發現文中的亮點,將優美的段落、詞句存入“好詞佳句寶庫”中,記在心中,形成積累。

4、在寫話方法上作“開放式”指導,鼓勵同學“我手寫我口”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多鼓勵,少束縛。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觀點

1、堅持在寫話訓練中提高寫話水平。低年級正是小同學訓練、發展寫話能力的關鍵期。必需在少兒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漢字與詞匯(其中包括漢語拼音)的基礎上,抓住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一定量的合理練習,才干在同學的頭腦中逐漸建構起用筆寫話的快速通道。

2、注意創設寬松的環境和教學情境,使同學敢于和樂于寫話。針對兒童渴求知識的特點,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相對自由的氛圍進行書面交際活動,既可以讓小同學在寫話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寫話能力、學會運用書面語的方法,也可以讓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提升。

3、注意引導同學積累。寫話是表達,表達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因此要引導同學留心生活;寫話的工具是語言資料,因此要引導同學積累豐富的語言。

4、注意教給方法。堅持“漸進性”原則,由句到段,由口語向書面語過渡,在此過程中教給寫話表達的方法。

(四)本課題研究人員組成

參與本課題研究的教師,都是長期擔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其中有局部同志還兼任學校校長職務,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內行,又具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在本課題研究的隊伍中,有4人是特級教師,2人是中學高級教師,2人是國家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9人是省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有1[]8人是市縣兩級小學語文教壇新星,在小學語文寫話、習作、口語交際、閱讀等方面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其中何本奎、范士群、劉自艮、聞永友、周名啟、徐忠俊、李雪、尹良俊、沈立全、李樹欣等有多篇關于寫話、閱讀與習作等方面優秀論文在省級以上專業雜志上發表,有12人參與了省級科研課題《小學

生寫字教學評價》、《小同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與研究》的實驗。他們的課堂教學能力與專業理論知識、素養都比較扎實。本課題從構思到申報立項,都得到六安市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嚴仍江老師的傾心關注與鼎力支持,同時他也加入到我們研究的隊伍中來,為我們的課題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做法和體會

(一)主要做法

1、激發興趣,啟蒙寫話。

低年級段的同學,沒有說寫意識,更沒有說寫習慣,若實現課程規范中的寫話要求,需要一個漸進過程。從無意識的寫話狀態到條理性的自由表達的關鍵環節是啟蒙,只有讓這個環節充溢樂趣,同學才干全身參與,主動體驗。因此,我們把“說寫興趣”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多種途徑激發說寫欲望。

(1)依托教材資源,用活寫話素材。教材是基礎的、內容豐富的寫話資源,實驗教師靈活運用手頭上現有的素材,可以調動同學寫話的積極性,啟動同學的寫話之門,把同學帶入興趣寫話的奇妙境界,使同學愿寫樂寫。姚李中心校、石店中心校、烏龍中心校等課題組在課題研究中,重視靈活使用教材資源,把教材使用和寫話教學結合起來,發生了很好效果。在學習漢語拼音時,教材每個拼音都配有一幅圖片。實驗老師為了鞏固發音練習,就讓同學試著根據情境圖說一句或兩句完整的話。例如學習“g、k、h”讓同學說話,有個同學說“哥哥帶弟弟來到河邊玩,弟弟把小蝌蚪放到小河里,他們高興得笑呵呵!”這樣不只降低了漢語拼音學習的難度,增強了拼音學習的效果,還練習了同學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類似的圖片在一年級上冊的集中識字階段和局部閱讀教材中也可以找到,經常加以利用訓練,養成了同學一看到圖畫能給一幅圖寫上幾句通順的話。

(2)構建時空聯系,豐富寫話形式。低年級同學注意力有限,注意力能集中10分鐘以上的同學在實際課堂上是不多的,單一的寫話訓練方式很容易使他們進入疲勞狀態。因此,各課題組在進行寫話訓練指導時,重點在訓練形式上下功夫,做到方式變,興趣不變,時空變,目標不變。各課題組采用了玩玩畫畫寫寫,剪剪貼貼寫寫,說說演演寫寫,看看編編寫寫,一日一句,日記接龍等形式,打破時空界限,寓寫于玩演之中,一直讓同學堅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效提高了同學的寫話激情。

(3)創設寫話情境,延伸寫話觸角。經歷豐富寫話自然精彩,同學單調的生活環境造成寫話精神狀態萎靡,彌補同學生活經歷枯燥無味的有效手段,就是創設精妙的寫話情境,讓同學把寫話觸角延伸到實際和以外的無限世界,自然就有豁然開朗的激情享受。姚李、白蓮、龍潭課題組就通過創設寫話情境讓同學說不停、寫不止的。一是利用情境圖,讓同學根據每幅圖的內容說寫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是A組同學講一個故事,B組同學根據這個故事畫“連環畫”,達到了情景交融、畫話同在、圖文并茂的效果。二是模擬場景,再現生活原貌。寫話教學不是孤立的、憑空想象的,需要同學有感而發。寫話不只在課堂上,更在廣闊的實際生活中,只有對生活有感觸,對生活有體驗,寫話才不會空洞,才干“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因此,寫話必需與同學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讓同學多觀察,多留意,隨時記下自身的感受,形成積累,這樣的寫話才會有聲有色。在模擬場景中,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情境活動,通過自身的演、玩、練,引導同學觀察細節,體驗情節,觸角所到之處都能燃起說寫的欲望,激發說寫熱情,不說,難以表達情感,不寫,難以滿足欲望。三是創設情境,激活寫話。創設新穎情境是提高同學寫話熱情的重要手段,白蓮鄉課題組根據李吉林老師情境教育理論,探索出墻體情境寫話訓練--讓墻壁會說話。一是教室的墻壁上布置相應的小欄目,不定期進行寫話內容更新,像“寫話天地”,“心語”,“老師,我悄悄對你說……”、“我的畫冊”等,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深受低年級小朋友的歡迎。二是“溫馨學校”活動。一年四季,花開花落,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針對不同季節,開展“溫馨學校”提示活動,如春季來了,在學校內的各種牌匾上出現了“別踩我,我會疼的”、“少了我,學校就不美麗了”等提示語言;夏天來了,就會出現“給我一口水喝,就會多一片綠陰”等等,這些語言的得來,全是由同學們自身書寫,全校評選后采用的,不但提高了小朋友們寫話能力,也豐富了學校內容。

2、強化說寫結合,以說助寫。

說是對心聲的自由表達,是對外界的看法和感想,只有說得流利,才干寫得流暢。課標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身想說的話”,其實質也就規定了同學的寫話訓練要“我手寫我口”,實現這個要求的前提也就是讓同學充沛地說。因此,說是寫的前提,寫是說的書面表達。要想書面表達出現精彩篇章,必需在口頭上有精彩表示。我們在研究時,對同學進行“啟發說,引導說,要求說到‘想說’”一系列的訓練,有效提高了同學寫話水平。

(1)說中有寫,引導理解課文脈絡,總結寫話順序,模仿寫話。文本是寫話的例子,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可以讓同學更多地明白如何把事情說明白,寫清楚。通過總結點撥,同學明白了說寫要按先后順序,或方位順序,或總分或分總順序等。在此基礎上,姚李中心校、城關中心小學、城關二小、石店中心校、逸夫小學等課題組利用“補充”、“延伸”、“仿照”等拓展寫話練習成為有效的訓練模式。“補充”就是把教材中的故事、文本的“留白”的地方再現出來。例如《會走路的樹》中有這樣一處“終于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方……”到底飛向哪里了?老師適時引導同學想象說話寫話。“延伸”是針對文章結尾留有很大想像空間的內容進行延續編寫。例如學習《青蛙看海》后,讓同學寫寫青蛙登上山頂看到了哪些景色?“仿照”指摸仿課文的表示手法,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新編故事的方法。例如,學習了《雨點》后讓同學模仿寫詩,有的同學寫到“雨點落在樹葉上,在樹葉上打滾;雨點落在房頂上,在房頂上跳舞。&rdq

uo;總之,通過這種訓練,同學說寫的層次清楚了,內容具體了,興趣和能力提高了。

(2)利用口語交際,先說后寫。口語交際是低年級教材的重要特色,抓住這個特色,實驗教師把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訓練內容,利用晨會、課堂、課外等時間,組織同學開展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在同學說熟練、說流利的基礎上,要求同學把自身的所說內容用筆寫下來,記下來,便形成了較好的寫話資料。

3、由句到段,由易到難。

篇2: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探討

關于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的探討

大同市第十八中學校孟慶芳

摘要:看圖寫話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重點內容。讓學生寫出高水平的句子,能為中、高年級的作文打下基礎。在教學中,學生存在看不懂圖,寫不出話來;寫出的話呆板沒有生氣;表達不清,語無倫次及教學方法不妥等問題。于是我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訓練學生看圖,訓練學生說話、寫話等方面提出改進的建議,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低年級的看圖寫話則是作文教學的準備階段,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能為高年級的篇章訓練打下堅實基礎。在幾年的低年級教學中,我發現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這里我就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看了圖以后,不知道圖上是什么內容,寫不出來

主要是學生不會觀察圖。“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1這是大綱對二年級作文的主要要求。毫無疑問,“寫”的前提是“觀察”,“連句”的關鍵就在如何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由于低年級的有意注意較差,在觀察時沒有目的性,東看看、西看看,抓不到重點。例如,一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二的看圖寫話《植樹》,圖上主要內容是:春天,教師帶領同學們在校園里植樹。圖上畫的順序是:左邊的圖中有一個女孩在給小樹苗澆水,中間的圖中畫的是一個教師刨坑,右邊的圖中畫了兩個同學,其中一個同學扶著樹,另一個同學在給小樹培土……。一些同學習慣從左往右地觀察順序,寫出這樣的句子“春天來了,老師和同學們在植樹,小紅先給小樹澆水,然后老師刨坑,小明給小樹培土。”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根據實際生活中的植樹勞動過程來觀察圖畫內容。其次畫面內容遠離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確實沒見過,一些農村的學生常常會把圖中的電腦看成是電視。

2、學生雖然看懂了圖的大意,寫出的話像一潭死水,沒有生氣

長期以來,學校受到一些安全事故的沖擊,很多時候不愿意把學生帶出去,有的甚至連春游都取消了,更談不上參加社會實踐了。很簡單的一個問題,比如調查本村的環保情況都難以進行,學生確確實實地被禁錮在校園里了,怎么能寫出生動而富有個性的話呢?另一方面,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致只會看到什么寫什么,不能寫出自己稀奇古怪的想法。例如,一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一中的看圖寫話。這是一幅美麗的春天公園圖,圖上有紅紅的太陽,飛翔的燕子,湖邊有青青的垂柳,粉紅的桃花,湖面碧波蕩漾,湖中有一艘小船,上面坐著一家三口在游春……。題目的要求是:仔細看圖,說說圖里都有什么,再寫下來。一些同學這樣寫:“有三個人在劃船。”這么一幅美景就這樣白白浪費了。俗話說:“天真爛漫,童言無忌。”2學生的生活應豐富多彩,感情坦白而直露,他們眼里看到的世界遠比成人要豐富得多,所以,看圖寫話不僅是要讓學生寫出圖中的內容,更要鼓勵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在語言表達上,也應新鮮生動,具有個性。

篇3: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結題報告

霍邱縣“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組

《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是國家課程規范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科研立項課題,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新課程背景下的母語教育研究》子課題,課題編號為**年度107號,由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教研室方繩東、六安市教研室嚴仍江領題,全縣有30所小學、100余名語文教師參與研究,**年8月接受中期檢查,**年9月被確定為重點課題。經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已經取得較大效果,實現預期研究目標。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低年級同學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最感興趣的是童話、故事、游戲,是想像力最敏感的時期。愛因斯坦指出:“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步的源泉。”

根據現狀調查分析、研究,我們感到當前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對寫話教學不夠重視。雖然“寫話”、“習作”已編入教材,但教師仍只重視識字寫字、閱讀教學,忽視“寫話”,對此缺乏有效的指導。常見的是從課本中找詞語讓同學模仿造句,或者是填填空而已,忽視積累,更不能將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從同學方面來說,農村的小朋友,特別是許多留守同學,課外閱讀量較小,對大千世界的接觸面太窄,加之家長總體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寫話時詞語貧乏、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等現象嚴重存在。他們對寫話興趣不高,普遍認為寫話是“苦差使”,懼怕寫話,厭倦寫話,談寫色變,不知從何入手,發生依賴家長或他人心理。低年級寫話缺乏有效指導,質量不高,就為中高年級習作留下了“隱患”。重視和改革低年級寫話教學,提高寫話質量,這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規律的要求,是課程規范賦予廣大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的重要職責。怎樣正確引導同學寫話,使之“望文生趣”,樂此不疲,從而打下牢固的寫話基礎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確立了“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研究與實踐”這一研究課題。

本課題研究旨在落實課程規范中關于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有關要求,提高教師對寫話教學的認識,提高教師素養和寫話教學能力。在寫話課堂教學實驗中,充沛尊重同學的個人興趣與喜好,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使同學在一種快樂、輕松的積極狀態下盡情地說,自由地寫,盡情展開想像的翅膀。該課題對沖擊保守的教學方式,打破常規思維定勢,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同學多角度、多層次觀察認識事物,發明性地發現、想像與表達事物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究和嘗試。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一)確立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在課題論證立項階段,我們重點依據的研究理論是:

1、《語文課程規范》在第一學年段(1-2年級)的“階段目標”中對低年級寫話提出的三條具體要求。即: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身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身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2、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主觀與客觀、相對與絕對、接受與發現、結構與建構、普遍性與具體性的辯證統一。因此,我們認為,在寫話教學中,同學可以根據生活積累,在創設的教學情境的刺激下,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通過參與、體驗、感知,通過想象、聯想,能實現對客觀世界認識的重組與構建,獲得說話、寫話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

1、寫話是低年級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重在培養同學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教師要從培養同學的興趣入手,使同學在不知不覺中愛上寫話,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2、鼓勵同學將自身學到的詞語應用于寫話實踐。鼓勵同學傾吐自身的真情實感和自身的獨特感受。教師要善于捕獲生活中的素材,要成為寫話資源的開發者,引導同學學會觀察、感受生活、積累生活、熱愛生活。

3、教師要引導同學多看課外書,豐富生活和語言積累。教師要教給同學閱讀的方法,學會仔細地品味,發現文中的亮點,將優美的段落、詞句存入“好詞佳句寶庫”中,記在心中,形成積累。

4、在寫話方法上作“開放式”指導,鼓勵同學“我手寫我口”大膽想象,自由表達。多鼓勵,少束縛。

(三)本課題研究的主要觀點

1、堅持在寫話訓練中提高寫話水平。低年級正是小同學訓練、發展寫話能力的關鍵期。必需在少兒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漢字與詞匯(其中包括漢語拼音)的基礎上,抓住兒童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通過一定量的合理練習,才干在同學的頭腦中逐漸建構起用筆寫話的快速通道。

2、注意創設寬松的環境和教學情境,使同學敢于和樂于寫話。針對兒童渴求知識的特點,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相對自由的氛圍進行書面交際活動,既可以讓小同學在寫話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寫話能力、學會運用書面語的方法,也可以讓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提升。

3、注意引導同學積累。寫話是表達,表達的內容來源于生活,因此要引導同學留心生活;寫話的工具是語言資料,因此要引導同學積累豐富的語言。

4、注意教給方法。堅持“漸進性”原則,由句到段,由口語向書面語過渡,在此過程中教給寫話表達的方法。

(四)本課題研究人員組成

參與本課題研究的教師,都是長期擔任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其中有局部同志還兼任學校校長職務,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內行,又具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在本課題研究的隊伍中,有4人是特級教師,2人是中學高級教師,2人是國家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9人是省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有1[]8人是市縣兩級小學語文教壇新星,在小學語文寫話、習作、口語交際、閱讀等方面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其中何本奎、范士群、劉自艮、聞永友、周名啟、徐忠俊、李雪、尹良俊、沈立全、李樹欣等有多篇關于寫話、閱讀與習作等方面優秀論文在省級以上專業雜志上發表,有12人參與了省級科研課題《小學

生寫字教學評價》、《小同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與研究》的實驗。他們的課堂教學能力與專業理論知識、素養都比較扎實。本課題從構思到申報立項,都得到六安市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嚴仍江老師的傾心關注與鼎力支持,同時他也加入到我們研究的隊伍中來,為我們的課題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做法和體會

(一)主要做法

1、激發興趣,啟蒙寫話。

低年級段的同學,沒有說寫意識,更沒有說寫習慣,若實現課程規范中的寫話要求,需要一個漸進過程。從無意識的寫話狀態到條理性的自由表達的關鍵環節是啟蒙,只有讓這個環節充溢樂趣,同學才干全身參與,主動體驗。因此,我們把“說寫興趣”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多種途徑激發說寫欲望。

(1)依托教材資源,用活寫話素材。教材是基礎的、內容豐富的寫話資源,實驗教師靈活運用手頭上現有的素材,可以調動同學寫話的積極性,啟動同學的寫話之門,把同學帶入興趣寫話的奇妙境界,使同學愿寫樂寫。姚李中心校、石店中心校、烏龍中心校等課題組在課題研究中,重視靈活使用教材資源,把教材使用和寫話教學結合起來,發生了很好效果。在學習漢語拼音時,教材每個拼音都配有一幅圖片。實驗老師為了鞏固發音練習,就讓同學試著根據情境圖說一句或兩句完整的話。例如學習“g、k、h”讓同學說話,有個同學說“哥哥帶弟弟來到河邊玩,弟弟把小蝌蚪放到小河里,他們高興得笑呵呵!”這樣不只降低了漢語拼音學習的難度,增強了拼音學習的效果,還練習了同學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類似的圖片在一年級上冊的集中識字階段和局部閱讀教材中也可以找到,經常加以利用訓練,養成了同學一看到圖畫能給一幅圖寫上幾句通順的話。

(2)構建時空聯系,豐富寫話形式。低年級同學注意力有限,注意力能集中10分鐘以上的同學在實際課堂上是不多的,單一的寫話訓練方式很容易使他們進入疲勞狀態。因此,各課題組在進行寫話訓練指導時,重點在訓練形式上下功夫,做到方式變,興趣不變,時空變,目標不變。各課題組采用了玩玩畫畫寫寫,剪剪貼貼寫寫,說說演演寫寫,看看編編寫寫,一日一句,日記接龍等形式,打破時空界限,寓寫于玩演之中,一直讓同學堅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有效提高了同學的寫話激情。

(3)創設寫話情境,延伸寫話觸角。經歷豐富寫話自然精彩,同學單調的生活環境造成寫話精神狀態萎靡,彌補同學生活經歷枯燥無味的有效手段,就是創設精妙的寫話情境,讓同學把寫話觸角延伸到實際和以外的無限世界,自然就有豁然開朗的激情享受。姚李、白蓮、龍潭課題組就通過創設寫話情境讓同學說不停、寫不止的。一是利用情境圖,讓同學根據每幅圖的內容說寫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是A組同學講一個故事,B組同學根據這個故事畫“連環畫”,達到了情景交融、畫話同在、圖文并茂的效果。二是模擬場景,再現生活原貌。寫話教學不是孤立的、憑空想象的,需要同學有感而發。寫話不只在課堂上,更在廣闊的實際生活中,只有對生活有感觸,對生活有體驗,寫話才不會空洞,才干“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因此,寫話必需與同學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讓同學多觀察,多留意,隨時記下自身的感受,形成積累,這樣的寫話才會有聲有色。在模擬場景中,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情境活動,通過自身的演、玩、練,引導同學觀察細節,體驗情節,觸角所到之處都能燃起說寫的欲望,激發說寫熱情,不說,難以表達情感,不寫,難以滿足欲望。三是創設情境,激活寫話。創設新穎情境是提高同學寫話熱情的重要手段,白蓮鄉課題組根據李吉林老師情境教育理論,探索出墻體情境寫話訓練--讓墻壁會說話。一是教室的墻壁上布置相應的小欄目,不定期進行寫話內容更新,像“寫話天地”,“心語”,“老師,我悄悄對你說……”、“我的畫冊”等,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深受低年級小朋友的歡迎。二是“溫馨學校”活動。一年四季,花開花落,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針對不同季節,開展“溫馨學校”提示活動,如春季來了,在學校內的各種牌匾上出現了“別踩我,我會疼的”、“少了我,學校就不美麗了”等提示語言;夏天來了,就會出現“給我一口水喝,就會多一片綠陰”等等,這些語言的得來,全是由同學們自身書寫,全校評選后采用的,不但提高了小朋友們寫話能力,也豐富了學校內容。

2、強化說寫結合,以說助寫。

說是對心聲的自由表達,是對外界的看法和感想,只有說得流利,才干寫得流暢。課標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身想說的話”,其實質也就規定了同學的寫話訓練要“我手寫我口”,實現這個要求的前提也就是讓同學充沛地說。因此,說是寫的前提,寫是說的書面表達。要想書面表達出現精彩篇章,必需在口頭上有精彩表示。我們在研究時,對同學進行“啟發說,引導說,要求說到‘想說’”一系列的訓練,有效提高了同學寫話水平。

(1)說中有寫,引導理解課文脈絡,總結寫話順序,模仿寫話。文本是寫話的例子,通過對文本的理解,可以讓同學更多地明白如何把事情說明白,寫清楚。通過總結點撥,同學明白了說寫要按先后順序,或方位順序,或總分或分總順序等。在此基礎上,姚李中心校、城關中心小學、城關二小、石店中心校、逸夫小學等課題組利用“補充”、“延伸”、“仿照”等拓展寫話練習成為有效的訓練模式。“補充”就是把教材中的故事、文本的“留白”的地方再現出來。例如《會走路的樹》中有這樣一處“終于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方……”到底飛向哪里了?老師適時引導同學想象說話寫話。“延伸”是針對文章結尾留有很大想像空間的內容進行延續編寫。例如學習《青蛙看海》后,讓同學寫寫青蛙登上山頂看到了哪些景色?“仿照”指摸仿課文的表示手法,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新編故事的方法。例如,學習了《雨點》后讓同學模仿寫詩,有的同學寫到“雨點落在樹葉上,在樹葉上打滾;雨點落在房頂上,在房頂上跳舞。&rdq

uo;總之,通過這種訓練,同學說寫的層次清楚了,內容具體了,興趣和能力提高了。

(2)利用口語交際,先說后寫。口語交際是低年級教材的重要特色,抓住這個特色,實驗教師把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訓練內容,利用晨會、課堂、課外等時間,組織同學開展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在同學說熟練、說流利的基礎上,要求同學把自身的所說內容用筆寫下來,記下來,便形成了較好的寫話資料。

3、由句到段,由易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