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問題導學式教學法實施流程

問題導學式教學法實施流程

2024-07-31 閱讀 2689

“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流程

摘要:“問題導學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使學生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從“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提出背景、實施流程、實施感受諸方面做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問題導學教學法

實行新課改以來,作為一線的高中物理教師,在零距離接觸并實踐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全身心體驗、反思和總結,并且用生命的熱忱去創造,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現與大家分享。

一、“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具有多樣性,在師生平等的前提下,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單向、單一的教學方式,探索符合《高中物理》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

學以問開始,無問無以成學。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亞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所以我踐行“問題導學式”教學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流程:

1、學生分組:先將學生分成7個學習小組,每組有一個物理科代表,每個科代表除負責安排、督促、檢查、收交、匯總、反饋本組的日常學習任務外,每周還要值一天班,負責全班的物理學科工作。意在營造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濃厚的學習氛圍。

2、問題導學:提前一天,值班科代表負責將教師設置的環環相扣的導學問題分發給學生,并讓各小組明確本組將要在課堂上展示的導學問題。然后由各組科代表組織、督促學生完成導學問題,而且要精心準備將要在課堂上展示的導學問題,并安排好發言人(發言人絕對不能固定,一定要輪流)。這樣一來,全體學生在導學問題的引領下,明確了學習任務,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從而實現了教學方式改變,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3、師生互動: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課前精心準備的導學問題,全體學生共同探究、討論和補充,再加上教師的引導、點拔和提升。在一個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者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自主活動,情緒飽滿,心情愉快,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發揮。師生互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及求異思維。使課堂中的“教師厭教、學生厭學”轉變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篇2:問題導學式教學法實施流程

“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流程

摘要:“問題導學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使學生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從“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提出背景、實施流程、實施感受諸方面做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問題導學教學法

實行新課改以來,作為一線的高中物理教師,在零距離接觸并實踐新課改的過程中,我全身心體驗、反思和總結,并且用生命的熱忱去創造,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現與大家分享。

一、“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具有多樣性,在師生平等的前提下,教師指導學生進行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單向、單一的教學方式,探索符合《高中物理》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

學以問開始,無問無以成學。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亞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所以我踐行“問題導學式”教學法,并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問題導學式”教學法的實施流程:

1、學生分組:先將學生分成7個學習小組,每組有一個物理科代表,每個科代表除負責安排、督促、檢查、收交、匯總、反饋本組的日常學習任務外,每周還要值一天班,負責全班的物理學科工作。意在營造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濃厚的學習氛圍。

2、問題導學:提前一天,值班科代表負責將教師設置的環環相扣的導學問題分發給學生,并讓各小組明確本組將要在課堂上展示的導學問題。然后由各組科代表組織、督促學生完成導學問題,而且要精心準備將要在課堂上展示的導學問題,并安排好發言人(發言人絕對不能固定,一定要輪流)。這樣一來,全體學生在導學問題的引領下,明確了學習任務,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從而實現了教學方式改變,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3、師生互動: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課前精心準備的導學問題,全體學生共同探究、討論和補充,再加上教師的引導、點拔和提升。在一個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中,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功欲,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者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參與者。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自主活動,情緒飽滿,心情愉快,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發揮。師生互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及求異思維。使課堂中的“教師厭教、學生厭學”轉變為“教師樂教、學生樂學”。

篇3:中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法

中學文言文教學法淺談

臨高中學語文組連貞凈

文言文同現代文相比,枯燥無味,絕大部分學生對文言文有畏懼感,這給文言文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障礙。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要教好言文至少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即激發興趣、指導學法、培養能力。現分述如下:

一、激發興趣是教好文言文的前提

1.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由于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并且認為文言文離我們現實生活太遠,學了也沒有什么用,所以幫助他們明確:學習文言文是掌握祖國語言的一個重要部分,文言文中有古人運用語言文字的精髓,我們今天學習它,能有利于提高現代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列舉了一些名人的例子,有力地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文言文的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靈活多樣的教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要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其關鍵在于善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方法上下功夫。課堂上,教師若能運用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法,那么,這節課肯定會像大磁鐵一樣緊緊吸引住學生。例如教初一的《鄭人買履》、《刻舟求劍》兩則寓言時,把課文編成生動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從新奇的、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課文。對一些淺易的文言文,鼓勵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如教《兩小兒辯日》時,讓學生先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再給學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對講得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對講得不夠好的也給予充分肯定,因為他們已經動腦筋積極思考就已經相當不錯了。教《桃花源記》一文時,先描述“世外桃園”美好生活圖景:桃花源不僅環境佳優美,而且這里的人們古道熱腸,純樸善良,然后讓學生對照注釋及工具書反復朗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并要求學生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在這樣的啟發與引導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指導學法是教好文言文的關鍵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現代西方教學理論也認為,最有用的學習是對學習方法的學習。這樣看來,教師傳達給學生的不光是系統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習語文的能力。

針對文言文難學的現狀,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幫助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尤其是學會使用《古漢語常用字典》,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能讀懂原文。筆者幫助學生在完成導學案時,讓他們學會自己參看注釋、查工具書、正確判斷字詞的含義,尤其是一字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