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禮物》談分享閱讀中教師提問四個注重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從《禮物》談分享閱讀中教師提問的四個“注重”
分享閱讀是一種培養(yǎng)幼兒閱讀理解能力為主的活動,這種活動以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書內容為中心,“提問”的恰當與否,是教師閱讀指導的關鍵。
然而,在分享閱讀教學活動中,常常會遭遇提問的操作上的低效或無效。
首先,在閱讀中,幼兒缺乏對整個故事的理解,教師沒有抓住故事情節(jié)線索,問題的提出缺乏引導性和邏輯性,干擾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其次,提出的問題,沒有貼近幼兒生活,忽略了他們的實際經(jīng)驗和情感的體驗。教師提出的問題,常常只有幾個幼兒回答,大多數(shù)幼兒回應不積極。教師應根據(jù)幼兒實際多角度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面向每一個孩子的,展示每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所思所想,激發(fā)他們大膽表達的欲望和閱讀的興趣。
第三,閱讀中教師高控制幼兒思路,對問題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預設不足,提問后缺乏有效的現(xiàn)場回應。教師擔心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出錯,擔心問題發(fā)散開后無法將幼兒的思路再收回預定路線,使自己處于被動,習慣牽著幼兒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一些孩子頭腦中有疑惑、有問題,不敢表達,或雖有表達,但常常詞不達意。而對于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問題,教師又很難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價值的閃光點隨機點撥、深層引導。
第四,閱讀活動中設計的提問封閉,缺乏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無價值的提問過多,沒有針對性和推進性,單一答案的問題頻繁出現(xiàn),不能激發(fā)起幼兒思維的碰撞。
成功的提問引導往往是點“一葉”,孩子便知“秋天”之至,教師富有藝術的提問,往往能“四兩撥千斤”。那么,怎樣提問才是恰當?shù)摹⒂行У哪兀课覀冋J為提問首先要緊扣教學目標并有利于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其次,提問要讓幼兒聽得懂并有積極的回應。下面以中班讀本《禮物》的教學活動為例,呈現(xiàn)我們對分享閱讀中如何提高教師提問技巧的一些嘗試。
分享閱讀中教師的提問可以從“三個抓住、一個突破”來進行,做到“四個注重”。
一、抓住故事情節(jié)線索,注重提問的引導性、邏輯性
幼兒在看圖書時,常常把一張張畫面割裂開來,缺乏對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因此,教師提問應注意引導幼兒將前后畫面聯(lián)系起來看,幫助孩子理清文本的大致脈絡,從而形成對整個故事的理解。
如《禮物》這個讀本,“小猴子在包裝禮物時用了什么好辦法?它這樣包裝禮物的原因是什么?”從而體會小猴子準備禮物時的精心。接下來預測“小動物們收到了小猴子送的禮物后會做些什么?猜猜他們又會怎么包裝禮物呢?”引導幼兒了解事物發(fā)展的因果關系:正是小動物們收到了小猴子精心包裝的禮物,才引發(fā)了小動物們?yōu)樾『镒訙蕚涮貏e的禮物。這些提問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幫助幼兒理清了故事情節(jié)線索。
二、抓住幼兒的閱讀情感,注重提問的生活性、體驗性
●提問的生活性――對生活經(jīng)驗的提取、豐富
分享閱讀活動是幼兒解讀→體驗→表達的過程。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的,提問要注重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提取、補充,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積極的閱讀情感,使幼兒在閱讀活動中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為更好地閱讀作品作好鋪墊。
《禮物》以談話導入活動,“你們以前收到過禮物嗎?誰送給你的?是什么禮物?你的心情怎樣?”“你有沒有給別人送過禮物?如果別人喜歡你送的禮物,你的心情怎樣?如果別人不喜歡你送的禮物,你的心情又會怎樣?”通過對幼兒收禮物、送禮物經(jīng)驗的提取,在交流中豐富幼兒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對“禮物”這個話題的興趣,自然引入對讀本的閱讀中。
●提問的體驗性――動態(tài)體驗
讀本畫面上的形象是靜止的,而好奇、好動、好模仿是幼兒的天性。要幼兒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看圖、去思考是難以做到的。在活動中,應積極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語言,把靜的內容化為動的情境,讓幼兒進入角色。如學一學故事中所涉及的動作、表情,模仿故事中的各種聲音等。
在《禮物》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猴子蹲著身體,伸長手臂,齜著牙的動作。“看看小猴子在干什么?誰來學一學?”這一問積極調動了孩子們的表演欲望,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把兩只手臂伸得很長很長;有的孩子瞪大眼睛,露出咬得緊緊的白牙……,孩子們充分展示了他們的表演才能,使幼兒將靜態(tài)的畫面理解與動態(tài)的體驗表達相結合。又如,當幼兒說到獅子的兇猛時,教師順勢引導他們學一學獅子的叫聲、做一做獅子的動作,“獅子的是怎樣吼叫的?誰來學學它威風的樣子?”增強了幼兒的閱讀興趣。
●提問的體驗性――移情體驗
此外,提問還應注重對幼兒情感的激發(fā)和遷移。有些以情感線索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故事,幼兒的情緒往往也會不停地變化,時而安靜,時而興奮,時而傷感,時而喜悅……。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幼兒的這種情感變化,通過提問引導幼兒體驗角色的心情、感受,調動幼兒的內在情感。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去想角色之所想,說角色之所說。這樣,就很容易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加深自己的理解與認知。
如《禮物》,“小猴子給獅子送禮物時干嘛這樣輕手輕腳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那是獅子王,小猴子很怕它;小猴子擔心獅子不喜歡它的禮物,怕獅子吃掉它;獅子脾氣不好,小猴子不敢惹它生氣……。這樣的提問引導讓幼兒體驗到小猴子對百獸之王獅子的恭敬,以及對和禮物不被獅子喜歡的擔心。
“小猴子在包裝禮物時用了什么好辦法?為什么它要這樣包裝禮物?”這一下孩子們說開了:送給長頸鹿的禮物是長長的、有花紋的,看起來和很象長頸鹿的脖子;送給老虎的禮物是大大的、有豎條紋的;送給獅子的禮物有漂亮的卷卷花……,小猴子這樣包裝禮物很漂亮;禮物包裝和小動物很象,小猴子希望大家都高興;小猴子這樣做不會把禮物送錯,……。從而讓幼兒知道小猴子是一個非常細心、貼心的送禮人,它很愛它的朋友們,使故事主題得到升華。
三、抓住故事關鍵頁,注重提問的質疑性、深層性
故事書常常會有關鍵頁,或表達故事主題,或對故事承上啟下,或是故事主要線索,或涵蓋故事中所有場景、人物等。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抓住關鍵頁閱讀,選取最佳角度,巧妙設問,屏棄過去教師提問,幼兒回答的傳統(tǒng)模式,引發(fā)幼兒大膽質疑,主動向教師和同伴發(fā)問。同時,教師適時追問,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引發(fā)幼兒深層思考,在師生、生生的對話中理解故事,提高思維能力。
在《禮物》的教學中,當幼兒自主閱讀完小書1―8頁并講述自己所用的猜測方法后,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這個時候,幼兒的問題特別多,但大多數(shù)都比較淺顯,這些提問可以留給幼兒相互討論解答。當幼兒在提問或解答的過程中提及到關鍵頁時,教師可跟進問題“小猴子為什么會把這四個禮物分別送給老虎、長頸鹿、大象和獅子呢?我們再來一起看一看。”師生共同閱讀關鍵頁第1頁(大圖),引導幼兒關注圖畫細節(jié),比較禮物的大小、看禮物的包裝等,判斷、分析小猴子送禮物的理由。“看看禮物哪些大?哪些小?再看看包裝,你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嗎?”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師幼共同閱讀相關頁圖畫,拓展對關鍵頁的討論。接下來,繼續(xù)深入引導,具體分析“小猴子送禮物的理由,以及它為什么要這樣包裝禮物?”通過對關鍵頁的討論、展開、細化,引發(fā)幼兒更深層的思考,使幼兒體驗到小猴子準備禮物時的精心和它對朋友們的愛。
四、突破思維定勢,注重提問的聯(lián)想性、猜測性
在思考問題時,我們往往喜歡用最常用的思路、最習慣的思維,就象餅干只用一個模子永遠沒有新意一樣。這種思維定勢,常常使我們缺乏創(chuàng)新性,閱讀活動中設計的提問也比較單一、死板。“教師的眼界有多寬,孩子的眼界就有多寬。”只有突破思維定勢的禁錮,不墨守成規(guī),不拘于傳統(tǒng),才能讓思路不受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束縛,引導幼兒以前所未有的新視角去閱讀圖書,大膽想象故事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
●提問的聯(lián)想性――多角度思考
幼兒富于想象,大膽、活躍,但以無意想象為主。教師要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有目的地激發(fā)他們進行有意想象。在閱讀《禮物》第8頁時,引導幼兒思考“第四個禮物除了可以送給獅子,還可以送給誰?你這樣想的理由是什么?”孩子們的回答充分證實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小猴子還可以把這個禮物送給獅子狗,因為獅子狗很漂亮,它身上的毛都是一卷一卷的;它也可以把這個禮物送給章魚,因為卷卷花的結子和章魚的樣子很象;我覺得這個禮物可以送給犀牛,因為犀牛是棕色的……。引導幼兒根據(jù)禮物的顏色、結子的形狀大膽聯(lián)想,打破答案的唯一性,促進幼兒多角度思考。
●提問的猜測性――設置懸念
情節(jié)上的預留空間是幼兒展開充分想象并產(chǎn)生深刻體驗的好時機,如果每次閱讀時教師急于說出故事情節(jié)或是問題答案,幼兒就只能跟著教師被動地聽、被動地說、被動地看。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設置懸念,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充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并有繼續(xù)看下去的愿望。
如故事《禮物》是一本較為典型的適宜于猜測的故事書,書中蘊涵豐富的圖畫信息,教師可抓住這些信息,引導幼兒進行多元的猜想,從而推測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請你猜猜小猴子可能會把這些禮物送給誰?為什么你會這么想?”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開來:小猴子會把最大的禮物送給恐龍,因為恐龍的個子很大;小猴子可能會把那個又長又細的、有很多斑點的禮物送給長頸鹿,因為長頸鹿身上的斑點就是這種顏色的……。
在幼兒根據(jù)圖畫信息充分猜想之后,再讓幼兒自己翻閱小書尋找答案,讓他們驗證自己的想法,調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而“猜猜小動物們會給小猴子怎樣包裝禮物?為什么你會這樣想?”這種逆向思維形式的出現(xiàn),不但可以訓練幼兒的思維,也使活動更能吸引幼兒,提高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有效的提問,猶如水中投石,能激起的層層漣漪。“畫無成法,教無定法”,在分享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靈活運用新的觀念、策略,將好的理念與實踐相結合有效地提問,不失時機地開啟幼兒思維的閘門,善于捕捉幼兒智慧的火花。讓幼兒在快樂中閱讀,在自然中學習。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SAT閱讀教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SAT閱讀教師崗位職責
C.SAT閱讀教師
崗位職責:
1、教授SAT閱讀課程,跟蹤及定期反饋學學員的學習情況;
2、參與SAT項目的批課、教研和其他集體教學活動;
3、參與講義、課件或其他教學資料的編寫。
任職資格:
1、本科以上學歷或大三及以上在校生;英語相關考試高分;
2、要求對于SAT考試閱讀部分有比較專業(yè)的了解,考試閱讀小分37分以上者優(yōu)先考慮。
3、熟悉各科考試內容,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授課經(jīng)驗者優(yōu)先;
4、語言表達能力強,應變能力強,富有影響力和感染力;有團隊合作精神,有責任心和毅力。
SAT閱讀教師崗位
篇3:閱讀教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閱讀教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參與課程開發(fā)(原著新聞閱讀)、能夠獨立輔導并授課;
2、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提供合理的學習方向,量身定做VIP課程;
3、負責與學生及學生家長保持溝通,針對學生情況給于課程規(guī)劃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4、負責部分學校材料的翻譯工作。
任職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學歷,英語或相關專業(yè),專業(yè)8級或雅思7分或相當英文能力;
2、熱愛教學、具有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
3、善于溝通、有耐心、能夠在工作中整理出清晰的思路;
4、善于學習、總結,講求學習效率和質量;
5、有海外留學背景或機構培訓經(jīng)驗者、有教師資格證者優(yōu)先考慮。
閱讀教師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