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幼兒歌唱能力培養

幼兒歌唱能力培養

2024-08-01 閱讀 6754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幼兒歌唱能力的培養導語:幼兒唱不準音調是生理發展的局限,在幼兒階段引導幼兒準確常準音調在音樂能培養方面非常重要。

一、引發幼兒對歌唱的興趣。

1.歌曲的選擇:

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內容

注意歌曲的音區:低音區不能低于小字c(中央dou),最合適的音是re以上。

音域(即歌曲中兩個相鄰音的差距),一般情況下為三度,根據幼兒情況適當有四度、五度。

2.營造鼓勵、贊美的氛圍,樹立幼兒自信。

二、準確歌唱的起點:五聲音調歌曲

柯達伊音樂的方法:從兩個音的歌曲逐漸增多,加入到五個音。

1.核心音樂的練習:教師將一首歌曲的核心部分提取出來進行變化,放慢速度練習,逐漸掌握音調的準確。

方法:將一首歌曲中幼兒最熟悉或者最適合幼兒練習的一段或一句提取出來,稍加變化,帶領幼兒反復練習。

2.區分歌唱和欣賞的范圍

欣賞什么?--經典的國內或世界其他國家的優秀作品

歌唱什么?--適合幼兒音域的歌曲

三、教師的范唱很重要

1.教師要注意旋律和清晰的吐字發音。

2.范唱要非常清楚,稍有夸張。

3.平時也要注意有位置的說話和發聲。

四、幼兒發聲練習

1.注重感受和理解

2.借助歌曲的某些部分,帶領幼兒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發聲。

舉例一:中班歌曲《小雨沙沙》中“沙沙沙沙沙沙沙”的部分,可以提取出來在不同音高位置發聲。(注意沙沙沙的頓音的表現)

舉例二:大班歌曲《山谷回音真好聽》中,進行強弱變化的發聲,前兩句山谷的聲音大(強),后兩句是山谷的回音,要輕(弱),進行歌聲與回聲的表現。

收獲:很有收獲,一直發愁沒有那么多好的發聲的練習曲來用,來來去去就那么一句。現在明白了,歌曲里的內容完全可以作為發聲練習。

第二個收獲就是一直認為發聲練習的目的只是類似于體育活動中準備部分一樣,就是保護嗓子以便后面的歌唱的,原來不是。發聲練習的作用很多,可以作為音高音準的練習、可以作為對音樂表現力的練習(例如強弱、快慢、節拍特點等)。

五、幼兒學唱的策略

1.不一定要從開始學起,幼兒可以從歌曲最容易的部分進入。注重引導幼兒反復多聽,學會演唱的順序不一定從頭開始。

2.幼兒在模仿中開始音樂的學習,要是要先唱準。

提升:音樂教育的理念及規律

1、感覺是幼兒通往世界的窗口。

2、尊重每個幼兒接受新事物不同的過程和時間。

3、幫助兒童的方法應該是追隨他們,而不是命令他們。

4、兒童必須在運動中感覺和學習音樂。(例如加入節奏棒、紗巾、呼啦圈、跳舞等表現的輔助材料)

5、發展語言是兒童的主要工作。語言蘊含著音樂的美感(語言節奏、聲音的高低等)

6、重復是幼兒自發性的反映,也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但應避免一成不變的枯燥重復)

7、兒童天生喜歡尋找秩序,音樂是用最”嚴格“的秩序表達最自由的意義。(音樂有嚴格的節奏、音高等音樂元素)

8、兒童在模仿中開始音樂的學習。

9、聆聽是音樂學習最重要的通道。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舞蹈教學對幼兒創造性培養

幼兒舞蹈教學對幼兒創造性的培養

內容摘要:創造力的發展是衡量幼兒教育機構質量的一個指標,也是幼兒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志。福祿培爾早在19世紀就已經將創造力和想象力與兒童的精神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長期以來,在幼兒教育機構中,創造力的培養一直是教師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何把舞蹈教學中的問題化復雜為簡單,變抽象為具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自己所傳授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以變化發展的態度來對待同樣推陳出新的知識。在理念上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積累成功經驗,還要把握好學生的學習方向,確保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藝術教育幼兒舞蹈教學創造性創造力

前言

教學是通過綜合性的藝術教育形式實現素質培養和能力開發的。奧爾夫在音樂教育中,將動作、語言、舞蹈、音樂這個不可分割的行為領域的原則進行了充分的實踐。這與筆者從傳統樂舞思想啟示下的舞蹈綜合性的特征是那么有共同之處。自古我國就有“舞者,樂之容也”的論斷,舞蹈不僅可以把音樂轉化為可見的形象,賦予新的生命,使得音樂更鮮明、深刻、感人,最終產生了單一藝術形式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某種意義上講,音樂(節奏)本身就是舞蹈精靈的一部分,”舞蹈和音樂就如水乳交融,渾然一體,在時空領域達到高度統一。可以說,有舞必有樂。

創造力,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是智力培養的目的和歸宿。它是以一定的知識信息為基礎,由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達到較高實踐活動水平的綜合能力。幼兒已經具有了創造力的萌芽,幼兒的創造力具有不自覺性、不穩定性、可塑性強等特點,利用他們的可塑性對他們進行早期教育,使其創造力趨向自覺性,讓其處于萌芽狀態的創造力得以發展是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及創造力,舞蹈是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在舞蹈活動中培養、扶植、激發、鼓勵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幼兒舞蹈教學的現狀

幼兒舞蹈是在音樂、繪畫、詩歌藝術大家庭中的一種非常基礎的藝術門類,和其他許多藝術門類一樣重要,一樣不可忽略,更不應該排除在幼兒藝術教育內容之外。但是在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中,舞蹈所占的比重可謂少之又少。原因有很多,幼兒舞蹈教學既沒有嚴格的舞蹈教學任務也沒有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規范,只是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所采取的一種平常的教育手段,因此很多教師因為對舞蹈本體認識的不足就在實際操作上忽視舞蹈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干脆將其“大膽地”省略。但是事實上,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科學的,從藝術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完善的,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講這是不人性的。“只有把舞蹈包括在內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這是從人的天性來定義的,手舞足蹈是幼兒的天性,所以舞蹈是幼兒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我國基礎教育雖然十分強調兒童的藝術教育,其中幼兒舞蹈也做了許多實踐上的探索和操作上的努力但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擺在第一位的是我們的幼兒舞蹈教學沒有一個科學系統的舞蹈教學理論作指導,目前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操作是也找不到合理、精致的幼兒舞蹈教學理論來學習,直接導致教師不能很好的引導幼兒感受這樣的一個過程:發現----嘗試----體驗----創作。其次表現為許多具體的實施問題,學校因為舞蹈師資的問題而在幼兒教學中就忽視舞蹈活動的加強,而幼兒教師自身的問題是對舞蹈理論與舞蹈觀念的認識不全面和比較淺薄導致把舞蹈視為對極少部分有天賦孩子的特權。舞蹈是孩子天生的能力,從他呱呱落地那刻起他天生就是會舞蹈的。幼兒教師對舞蹈本體的局限性認識是阻礙舞蹈在孩子們身上的普及和發展。

篇3: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作用

幼兒園信息教育技術在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上的作用

甘肅省臨澤縣第二幼兒園趙榮

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著名的成功智力理論。他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而創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極為重要的方面。斯滕伯格認為個體具備成功智力意味著能夠很好的從三個不同方面進行思維:那就是分析性、創造性的和實踐性的。其中創造性思維可以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問題和思想,是思維活動向實際行動轉化的第一步。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創造性教育的首要內容。一般來說,創造性思維是從思維的智力品質角度劃分出來的,它區別于常規思維,它是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因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在創造性教育中要開發受教育者的創造力和培養創造精神,最重要的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幼兒教育是人終生教育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于人的一生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時代快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其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特性正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成為推動人類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工具。近些年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促進幼兒園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教學中輔助教學及信息技術學習為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呈現多樣信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領域的應用表現為多種媒體結合的特性。所謂多媒體的結合指的是信息技術在于學習者進行人機對話時把印刷品、照片、電影和聲音等媒體結合起來的潛在能力。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創新意識的培養中具有其它手段無可比擬的優勢。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育,既便于老師的操作,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由于幼兒興趣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萌發他們的創造欲望和靈感,促使其智力潛能得到很好

運用計算機提供的各種聲像媒體來調動幼兒的主動能動性,。適時、適量、適度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突破教學難度,大大提高教學的靈活性,發揮幼兒的學習自主性,有利于教師發揮課堂應變能力,有助于幼兒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個理解,從而激發幼兒創造的火花。幼兒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富于動態、伴隨音響效果的多媒體課件,一下就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例如,在制作多媒體軟件時,可以制作一些動畫,同時配上音樂,來模擬一些事物的動態變化發展過程。把靜的化為動的,把無聲變為有聲的,這樣,既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又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就能激發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人們的學習、對知識的掌握主要通過眼、耳、手等各種感官把外界信息傳遞給大腦中樞而形成的。現代信息技術正是借助于聲、形、光、色的刺激作用,通過動態畫面的展示,為兒童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教學內容形象、具體、直觀,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為他們進行創造性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背景。在各種感觀刺激的作用下,幼兒形成形象思維于抽象思維的快速轉換,并不斷促使其思維積極發散,使得他們對同一問題能快速、敏捷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進行思考,或以相似與相反的方式對表象進行聯想,并不斷地觸發靈感,促進產生新的思維方法,形成創造性思維。